李浴洋 张青
(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
1922年,王国维在担任北京大学通讯导师时曾经为研究生发题四道,其一是“《诗》《书》中成语之研究”(《致沈兼士——研究发题》,《王国维全集·书信》)。在此前一年,他已经撰写《与友人论〈诗〉〈书〉中成语书》(《观堂集林》卷二)。可见,先秦成语研究是他非常关注的一个问题。在两次为文中,他都把《诗经》中的“不淑”当作最为典型的例子进行举证。当回头审视在此85年间(1922-2007)问世的各种注解《诗经》的著作时,我们惊奇地发现几乎没有一家采纳他的观点。值此纪念王国维先生诞辰130周年(1877-2007)之际,笔者愿意旧事重提、旧曲新唱,以释“不淑”的方式,为缅怀先哲、复兴国学尽自己的一份微薄之力。恳请各位方家同仁批评指正。
一
释“不淑”的基础是释“淑”。在古代汉语中,“淑”字的常用义项有两个:(一)清澈。《说文》:“淑,清湛也。”(二)善良、美好。前者与本文关系不大,暂且不表。
“淑”字单独成词的现象在先秦文献中比较普遍。为了方便细化研究,笔者对《诗经》中“淑”字的使用情况进行了统计,具体如下:
序号 | 篇名 | 语句 | 释义* |
1 | 国风·周南·关雎 | 窈窕淑女 | 漂亮善良好姑娘 |
2 | 国风·邶风·燕燕 | 淑慎其身 | 善良谨慎及你身 |
3 | 国风·鄘风·君子偕老 | 子之不淑 | 你的为人不善良 |
4 | 国风·王风·中谷有蓷 | 遇人之不淑矣 | 嫁了个人真不妥 |
5 | 国风·陈风·东门之池 | 彼美淑姬 | 她是美丽善良姬家姑娘 |
6 | 国风·曹风·鸤鸠 | 淑人君子 | 善良的君子人 |
7 | 小雅·北山之什·鼓钟 | 淑人君子 | 善人君子人 |
8 | 大雅·荡之什·桑柔 | 其何能淑 | 他怎能做得好 |
9 | 大雅·荡之什·韩奕 | 淑旂绥章 | 善旂妥帖显文章 |
10 | 颂·鲁颂·沣水 | 淑问如皋陶 | 善于断问像皋陶 |
11 | 颂·鲁颂·沣水 | 孔淑不逆 | 就很善良不背叛 |
*释义参照周振甫《诗经译注》(中华书局,2002年)
分析《诗经》中的11处“淑”字的用法,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一)“淑”字独立形成表达“善良、美好”之意的形容词,在句中作定语。1、5、6、7、9、11属于此类。有时也作谓语。2属于此类。
(二)“淑”字独立使用形成副词,是(一)(三)的多义词,在句中作状语。10属于此类。
(三)“淑”字独立使用形成动词,是(一)(二)的多义词,在句中作谓语。8属于此类。
以上三类情况在《诗经》的译注过程中没有产生过大的分歧。这说明“淑”字在先秦时期最为通行的语义即“善良、美好”。(如果以《诗经》为样本,那么“淑”字的这一义项的使用频率高达82%。)
在先秦后的文献中,具有此语义的“淑”字生成了大量的双音节词。例如“淑淑渊渊,深不可测,其似圣者”(刘向《说苑·杂言》)中的“淑淑”;“资质淑茂,道术通明”(班固《汉书·刘向传》)中的“淑茂”;“君以淑懿,继此洪基”(曹植《王仲宜诔》)中的“淑懿”;“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诸葛亮《出师表》)中的“淑均”;“为国以礼,淑化流行”(裴松之《三国志·魏志·公孙度传·诱呼鲜卑侵扰北方·注》)中的“淑化”;“保乂皇家,戴生淑胤”(陆机《愍怀太子诔》)中的“淑胤”;“恺以淑行致称,为清平佳士”(房玄龄《晋书·任恺传》)中的“淑行”;“羁人感淑景,缘感欲回辙”(鲍照《代悲哉行》)中的“淑景”;“盖乘风之淑类,实先景之洪胤”(颜延之《赭白马赋》)中的“淑类”等。在这些词汇中,“淑”字的语义虽然有所差别,但无一不是采用了“善良、美好”之意。这些词汇的生成和使用更加巩固了“淑”字的这一语义。
二
上述现象导致的直接后果是:绝大多数学者在解释古代汉语中具有“淑”字的双音节词时都自觉不自觉地采取了一种“淑”本位的立场;在解释古代汉语中独立成词的“淑”字时都自觉不自觉地采取了一种“善良、美好”本位立场。(上文已经申明,表达“清澈”的“淑”字不在讨论之列。)这一直接后果的具体表现是:绝大多数后世学者都把《诗经》中出现的“不淑”解释为“不善良”(例如3:周译“子之不淑”为“你的为人不善良”)或者“不美好”(例如4:周译“遇人之不淑矣”为“嫁了个人真不妥”)。其实,“淑”与“不淑”之间并非是简单的反义关系。
王国维在《致沈兼士——研究发题》中说:“‘子之不淑,云如之何。’《传》《笺》均以‘善’训‘淑’。不知‘不淑’乃古成语也。《杂记》载诸侯相吊词曰:寡君闻君之丧,寡君使某,如何不淑。……是‘如何不淑’一语,乃古吊死唁生之通语。”
笔者根据王国维提出的“二重证据法”,结合“地下之材料”和“纸上之材料”证明了他得出这一结论的基础——“古‘吊’‘淑’同字”。
①“地下之材料”:
(一)“吊”的本字是“弔”。“弔”字在甲骨文金文中写作■(甲一五七六)或者■(前一·三九·三)。
(二)“淑”的本字是“叔”。“叔”在甲骨文金文中写作■(叔匜)或者■(战后京津新获甲骨集四八〇八)。
通过比较,我们可以鲜明地得出结论:在甲骨文金文中,“吊”“淑”同字。根据裘锡圭先生的观点:“吊”“淑”属于通用字。
②“纸上之材料”:
同样可以证明“不吊”即“不淑”。王国维在《致沈兼士——研究发题》和《与友人论〈诗〉〈书〉中成语书》中举了两条《左传》中的史料为证:
(一)庄公十一年
秋,宋大水。公使吊焉,曰:“天作淫雨,害于粢盗,若之何不吊?”
(二)襄公十四年
公使厚成叔吊于卫,曰:“寡君实际,闻君不抚社稷,而越在他竟,若之何不吊?”
这两条史料中的“若之何不吊”即《诗经》中的“如何不淑”。前者表示悲悯、吊唁和慰问之意,后者应当亦然。“不吊”作为表达此意的成语的例子在《左传》中还有很多,现仅补充三处:
(一)成公七年
季文子曰:“中国不振旅,蛮夷入伐,而莫之或恤,无吊者也夫!”(“无吊”即“不吊”。)
(二)襄公二十三年
臧武仲自邾使告臧贾,且致大蔡焉,曰:“纥不佞,失守宗祧,敢告不吊。纥之罪,不及不祀。子以大蔡纳请,其可。”
(三)昭公二十六年
王子朝使告于诸侯曰:“……至于幽王,天不吊周,王昏不若,用愆厥位。……帅群不吊之人,以行乱于王室。”
综合①②可见,“不”与“吊(淑)”搭配组成“不吊(不淑)”是先秦汉语中的固定用法,其意义并不能简单地理解为“淑”的反义词——“不善良”或者“不美好”。
三
但是,表示悲悯、吊唁和慰问的“不淑”和“淑”之间也不是没有任何联系。王国维在《与友人论〈诗〉〈书〉中成语书》中说:“如‘不淑’一语,其本意谓不善也。不善或以性行言,或以遭际言,而‘不淑’古多用为遭际不善之专名。”表示“以性行言”的“不善”的“不淑”显然就是具有“善良、美好”之意的“淑”的反义词。这是“不淑”的字面含义,也是历代译注《诗经》的学者所采纳的观点。表示“以遭际言”的“不善”是“不淑”的深层含义,更是符合先秦社会环境,即语用环境的具有实际使用功能和历史使用记录的含义。笔者赞同王国维的观点,认为把“不淑”解释为“古吊死唁生之通语”比历代在此问题上的主流观点更为科学。
把“不淑”解释为“不善良”或者“不美好”的做法脱离了先秦语境。仅以新解《诗经》中的《君子偕老》和《中谷有蓷》两篇为证。
(一)“君子偕老,副笄六珈。委委佗佗,如山如河,象服是宜。子之不淑,云如之何?” 《毛诗序》:“《君子偕老》,刺卫夫人也。夫人因乱,失事君子之道,故陈人君之德,服饰之盛,宜与君子偕老也。”《笺》:“夫人,宣公夫人,惠公之母也。人君,小君也,或以‘小’字误作‘人’耳。”综合两家观点,《君子偕老》写的是卫夫人宣姜,其中的关键句是“子之不淑,云如之何?”如果把“不淑”释作“不善良”,那么全诗的主旨就是“刺卫夫人也”。如果把“不淑”释作表示悲悯、吊唁和慰问之意,那么全诗就另有一番滋味了。
关于卫夫人宣姜的事迹,《史记·卫康叔世家》记载如下:
“十八年。初,宣公爱夫人夷姜,夷姜生子伋,以为太子,而令右公子傅之。右公子为太子取齐女,未入室,而宣公见所欲为太子妇者好,说而自取之,更为太子取他女。宣公得齐女,生子寿、子朔,令左公子傅之。太子伋母死,宣公正夫人与朔共馋恶太子伋。……十九年。宣公卒,太子朔立,是为惠公。”
“以性行言”,宣姜的确“不淑”;“以遭际言”,宣姜同样值得诗人慨叹“子之不淑,云如之何?”但是,如果选择前者,那么首句“君子偕老”与全诗的基调则显得极不协调。既然歌咏“君子偕老”,说明事实上宣姜未能与卫宣公白头到老。这不仅是事实,更是史实。这种“不善”的“遭际”恰好应当被诗人“若之何不吊”。所以,笔者认为,“子之不淑,云如之何”的对象是宣姜不幸的遭遇,尽管她品行不端,但是与其遭遇相比,后者显然更容易获得民间的同情。用王国维的话说:“不斥宣姜之失德,而但言其遭际之不幸,诗人之厚也。”(《与友人论〈诗〉〈书〉中成语书》)
(二)“中谷有蓷,暵其干矣。有女仳离,嘅其叹矣。嘅其叹矣,遇人之艰难矣。/中谷有蓷,暵其脩矣。有女仳离,条其歗矣。条其歗矣,遇人之不淑矣。/中谷有蓷,暵其湿矣!有女仳离,啜其泣矣!啜其泣矣,何嗟及矣!”根据《诗经》的创作风格和艺术特色,“遇人之艰难矣”和“遇人之不淑矣”应当是近义乃至同义语句。其中对应出现的“艰难”和“不淑”的意义应当相近乃至相同。“艰难”无疑是指这位妇人不幸的遭遇,那么“不淑”所表达的就是诗人对她的悲悯、吊唁和慰问之情了。
《毛诗序》:“《中谷有蓷》,闵周也。夫妇日以衰薄,凶年饥馑,室家相弃尔。”朱熹《诗集传》:“凶年饥馑,室家相弃,妇人览物其兴,而自述其悲叹之辞也。”这位妇人所“悲叹”的内容是“遇人之艰难矣”和“遇人之不淑矣”。结合两者来看,其中所指不应当是室家的“性行”之“不善”,而应当是自己的“遭际”之“不善”。王国维对此亦有评价:“不择其夫人见弃,而但言其遭际之不幸,亦诗人之厚也。”(《与友人论〈诗〉〈书〉中成语书》)
通过新解《君子偕老》和《中谷有蓷》,我们可以得出结论:“不淑”是先秦成语,不能把它简单地看作是表示“善良、美好”的“淑”的反义词,应当结合具体的历史语境还原它的本来面目——表示悲悯、吊唁和慰问之意的“古吊死唁生之通语”。
发凡王国维的学术观点,并且对它进行修正和补充,无疑是纪念他的最好方式。释“不淑”的意义在于回归国学的源头——先秦,秉承国学的精神——创新。
发布日期:2008-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