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福唐
内容提要:讲史话本《新编五代史平话》一书,语料价值颇高,在近代汉语研究上有着不可忽视的地位。《新》中保留下了大量丰富的、生动的、具有宋元时期社会特点的口语称谓词。文章举例说明《新》称谓词对大型汉语辞书可以起到重要的订补作用。
关键词:《新编五代史平话》;称谓词;《汉语大词典》;订补
作者简介:李福唐,南京大学文学院2007级博士生
一、引言
称谓,是人们由于亲属和别方面的相互关系,以及身份、职业等而得来的名称。“一个人来到世上,不论他的家庭和社会活动范围多么单纯、狭窄,无不与周边的人发生亲缘的或社会的关系,称谓就是反映这种关系的语言符号。称谓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透射出一个时代的人际关系、社会习尚和人们的价值观念取向,很早以前就受到了人们的注意,引起研究的兴趣。孔子说的‘必也正名乎’就包含有对称谓的规范化要求。《周礼·曲礼》、《尔雅·释亲》等中国早期文化典籍都是对称谓解释和规范用法的著作。以后各代考证称谓起源及演变的文章时有所见。只是开始时人们多把对事物的命名与对人的称谓混为一谈,少有专门研究称谓的著作。直到清代学者梁章鉅于晚年写成煌煌三十二卷的《称谓录》,“称谓”问题才被看成学问。”[4][p46]至今,关于古代汉语的称谓词语,特别是近代口语称谓词的研究成果很多,本文旨在以《新编五代史平话》中的口语称谓词对前贤时彦的研究加以补充。
讲史话本《新编五代史平话》(以下简称《新》)一书,作者佚名,有清末曹元忠藏巾箱本,1911年董康诵芬室藉以影印,题作《景宋残本五代史平话》。本书开篇从伏羲、黄帝讲起,杂采史书,细节描写有艺术加工,开创了长篇历史小说规模。其语料价值颇高,在近代汉语研究上有着不可忽视的地位。《新》中保留下了大量丰富的、生动的、具有宋元时期社会特点的口头称谓,为我们了解宋元社会提供了真实具体的数据,值得加以利用。现有大型汉语辞书及称谓类辞书虽然收录了《新》部分词语,但还有很多词未被利用,也有一些词条的释义未举书证或所举书证过晚。《新》称谓词对大型汉语辞书可以起到重要的订补作用。
本文采用程毅中、程有庆点校的《新编五代史平话》(收入1993年江苏古籍出版社《中国话本大系》)为工作底本,并以《古本小说集成》本为参照。
二、《新》称谓词举例
《新》称谓词对大型辞书(如《汉语大词典》)的订补具有重要的作用。下面举例加以说明:
伯伯
指称丈夫之兄,与称“父亲的兄长”有别,《新》出现1次,如:
(1)妾丈夫朱三,是大齐皇帝的弟弟,大齐皇帝便是妾的伯伯。皇帝新得天下,未有休兵之期,岂宜行这无道歹的勾当?(梁史卷上)
此义应为宋元时期的新义,早期用例如:
(2)恭公迎语之曰:“六新妇,曾三做从官,想甚喜?”应声对曰:“三舅荷伯伯提挈,极欢喜,只是外婆不乐。”(宋洪迈《容斋四笔》卷二)[1]
元代用例如:
(3)我是你新招的女婿吕蒙正之兄长,寇平仲是也。我是你亲家伯伯哩。(《吕蒙正风雪破窑记》第一折)
此用法直到清代小说中还出现,例如:
(4)二娘正着色道:“伯伯差了,我男人不在,理当外坐,怎生倒胡说起来!”(《欢喜冤家》)
指称丈夫之兄的“伯伯”应该是妻子的“从儿称谓”,此词的“伯父”义在唐代已出现,这两个义项的历时派生顺序符合“从儿称谓”出现在后的时间顺序。[2]今上海、苏州话里仍称丈夫之兄叫“伯伯”,现代汉语普通话里“称丈夫之兄”义已消失。
此词义《汉语大词典》举《水浒传》例,书证嫌晚。
舅舅
可指称“①母之兄弟”或“②妻子的兄弟”,义项①,《新》出现6次,如:
(5)(尚让)遂与黄巢不敢逗留,急奔过那县北十里头,小地名仁义里,投奔舅舅家借宿。(梁史卷上)
义项②,《新》出现1次,如:
(6)知远自打扮做个讨草人夫,担着一对草篮,回那孟石村李长者庄上去。那两个舅舅李洪信、李洪义全不瞅睬着知远。(汉史卷上)
称呼“①母亲的兄弟”义的“舅舅”一词我们暂未见到宋以前的用例,元代用例如:
(7)小人是姑姑生的,他是舅舅生的。(《原本老乞大》)
明清用例如:
(8)奴受爹爹厚恩,未报万一。今舅舅郑枢密生一表妹,名曰素娟,正与次弟同庚,奴家愿为作伐,成其配偶。(《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十)
(9)卜世仁道:“我的儿,舅舅要有,还不是该的。我天天和你舅母说,只愁你没算计儿。”(《红楼梦》第二十四回)
指称妻子的兄弟的“舅”应该是丈夫的“从儿称谓”,早在《战国策·楚策四》中已出现,如:李园不治国,王之舅也。其重迭形式“舅舅”的“②妻子的兄弟”义本应晚于①义产生,可据我们调查,这两个义项的历时派生顺序似乎不符合“从儿称谓”出现在后的时间顺序[3],指称妻子的兄弟的“舅舅”金代已有用例,如:
(10)知远又回告:“夫人但息怒,不看是咱骨肉,不成今朝待凌辱。舅舅妗子休忧,有一事须管随某。”(《刘知远诸宫调》十二)
元代用例如:
(11)最软的是房下子、脚头妻,最敬的是大舅舅、小姨姨,见丈母十分怕,见丈人百事随。(《楚昭王疏者下船》第四折)
明代用例如:
(12)还亏得李将军是武夫粗卤,看不出机关,毫没甚么疑心,只道是当真的哥子,便认做舅舅。(《二刻拍案惊奇》卷六)
清代以后的例子我们没发现。现代汉语方言似乎也已消失,但有些地方可称作“阿舅”、“舅子”。
普通话里“舅”的“妻子的兄弟”义已不常见,只有“妻舅”“郎舅”等词还残留着此义项;“舅舅”也只保留“舅父”一个义项。
《汉语大词典》失收“舅舅”一词。
男孩
特指儿子。《新》中共有4例,如:
(13)怀孕一十二个月,生下一个男孩,诞时满屋祥光灿烂,香气氤氲。(周史卷上)
(14)梦忽觉来,则妻已坐蓐,生下一男孩,状魁伟,语声雄壮。(唐史卷上)
据我们调查此词应为元代出现的新词,清代文献中我们检到8例,如:
(15)倘得生个男孩儿,便叫他跟着我公公读书;即或生个女孩儿,长大也要许个书香人家,配个读书子弟。(《儿女英雄传》第二十六回)
此词为《现代汉语方言大词典》南京、哈尔滨、洛阳3个方言点收录。
《汉语大词典》失收“男孩”一词。
女孩儿
特指女儿,《新》出现6次,如:
(16)初,符氏乃符彦卿的女孩儿,嫁与李守贞的孩儿崇训为妻。(周史卷下)
(17)李长者会着内外众宾,排着大大筵会,为女孩儿三娘子招个刘知远入赘,即日成亲。(汉史卷上)
据我们调查此词宋以前暂未见到[4],南宋用例如:
(18)(白)我底女孩儿,它爹爹是当朝宰执,妈妈是两国夫人,终不成不求得一个好因缘。(《张协状元》第十五出)
元代用例如:
(19)儿孩儿、女孩儿行者哭者送出去着。(《孝经直解》丧亲章第十八)
此用法直到清代小说中还出现,例如:
(20)马氏曰:“爹爹不须烦恼,待女孩儿前往擒之。”(《杨家将传》)
《现代汉语方言大词典》南京、哈尔滨2个方言点收录了“女孩”。自宋代起,“女孩儿”还可指“年轻未出嫁的姑娘”,例如:
(21)倾心地正说至投机处,听哑的门开瞬目觑,见个女孩儿深深地道万福。(《董西厢》卷一)
(22)那女孩儿道∶“我是曹门里周大郎的女儿,我的小名叫胜仙小娘子,年一十八岁,不曾吃人暗算,你今却来算我!我是不曾嫁的女孩儿。”(《闹樊楼多情周胜仙》)
(23)崔生鹰觑鹘望,去门缝里一瞧,元来那笑的,却是一个女孩儿,约有十六岁。(《金明池吴清逢爱爱》)
(24)宝玉见房中三五个女孩儿,见他进来,都低了头,羞惭惭的。(《红楼梦》第十九回)
《汉语大词典》收有“女孩”,释义为“父母所生的女性孩子”,举现代用例,书证过晚;并可补充“年轻未出嫁的姑娘”义项。
叔叔
①敬称与父亲平辈,年龄比父亲小的人,《新》出现1次,如:
(25)黄巢听得恁地说,不觉泪眼汪汪道:“叔叔,好交您知,咱也是曹州人氏,只因赴选长安,流落外里。”(梁史卷上)
此词义应为元代出现的新义,《汉语大词典》未举古代书证。
另外,《新》里重迭式的“叔叔”还可指称②丈夫的弟弟,例如:
(26)苏氏曰:“咱有服制,谁人敢为做媒?须是叔叔为我主盟始得。”(汉史卷上)
元代用例如:
(27)(旦云)画楼西畔雨初晴,度柳穿花过一生。既是叔叔问名姓,妾身小字是莺莺。(《庄周一枕蝴蝶梦》第二折)
此用法直到清代小说中还出现,例如:
(28)“叔叔,是嫂嫂一时不明,已将你侄儿侄女交付武伯南武伯北带往逃生去了。”(《三侠五义》第一百十七回)
普通话里称“②丈夫的弟弟”义已消失,不过今天江淮官话和吴语中“叔叔”仍有这种用法。(《汉语方言大词典》P.3330)
《新》里重迭式的“叔叔”还可指称③妻子的叔父,例如:
(29)知远跪谢了敬业道:“小人听得叔叔教诲,敢不遵从?”(汉史卷上)
“叔父”义项在金代已出现,例如:
(30)俺憧(撞)着他到恶,便把人欧击。愿叔叔鉴是非。(《刘知远诸宫调·知远别三娘太原投事弟二》)
这两个义项的历时派生顺序符合“从儿称谓”出现在后的时间顺序。“叔父”义项在普通话里保留。
兄弟
指兄和妹。《新》中共有2例,如:
(31)石敬瑭兼六军诸卫副使,其室永宁公主与秦王从荣,异母兄弟也,素相憎恶。(唐史卷下)
此词义《汉语大词典》亦失收。
特指妹妹。《新》中共有1例,如:
(32)咱这三娘子是您同胞的兄弟,不把半眼觑他,迫令他受尽了万万千千磨难,日夕为你做驱口去河头挑水。您是不顾恩义的贼!(汉史卷上)
此词义应为元代出现的新义,《汉语大词典》失收。因为用例罕见,也有可能是亲属称谓临时发生“转用”现象。
谦辞,男子自称。《新》中共有1例:
(33)黄巢回言:“不奈何,烦朱将军去。同州缓急,看兄弟的面皮相救援则个。”(梁史卷上)
此词义《汉语大词典》举《老残游记》例,书证过晚。
爷爷
“爷”本指父亲,《乐府诗集·横吹曲辞·木兰诗》:“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字又作“耶”,如:长子绚,字长素。年七岁,读《论语》至“周监于二代”,外祖何尚之戏之曰:“耶耶乎文哉。”绚即答曰:“草蓊风必偃。”(南朝梁·沈约《宋书·王景文传附子绚传》)陈、隋诸帝与诸王书自称“耶耶”。(宋赵彦卫《云麓漫钞》卷三)可见“父亲”义的“爷爷”中古已出现。
在宋元时期“爷爷’,可指祖父;也可指父亲。“父亲”义的“爷爷”《新》出现6次,如:
(34)那朱温葬了那爷爷,侍奉他的娘娘王氏,和那二个哥哥同往徐州录事押司刘崇家,驱口受佣工作。(梁史卷上)
此例上文说到朱温“其父朱诚丧亡”,此处埋葬“爷爷’,指其父。
此词的“父亲”义《汉语大词典》举《西游记》例,书证嫌晚。
今之方言中,“爷爷”有指父亲的,如河南商城、陕西西安、江苏南通等。(《汉语方言大词典》P.2127)普通话里“父亲”义已消失。可见汉语史上亲属称谓“爷爷”的所指发生了从“父亲”到“祖父”的“转移”现象。
三、小结
综上所述,“男孩”等词是《新》中新出现的,可为《汉语大词典》提供新词;“兄弟”、“舅舅”等词是《新》之前出现的,在《新》出现时代又产生了新义,可为《汉语大词典》补充新的义项,“女孩儿”、“伯伯”、“爷爷”、“叔叔”等词可以为《汉语大词典》提前书证年代。仅从称谓词语看,《新》的语料价值是比较高的。
最后,《新》中某些称谓词(如“讨草人夫”等)未见于同期的文献记载,其确切含义及用法尚待研究。
引用书目:
《全相平话五种》,文学古籍刊行社,1956
《醒世恒言》,(明)冯梦龙编,人民文学出版社,1956
《元曲选》,(元)臧晋叔编,中华书局1958
《董解元西厢记》,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
《红楼梦》,(清)曹雪芹,人民文学出版社,1974
《战国策》,(西汉)刘向集录,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
《容斋随笔》,(宋)洪迈,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
《乐府诗集》,(宋)郭茂倩编,中华书局,1979
《杨家将传》,湖南人民出版社,1980
《警世通言》,(明)冯梦龙编,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
《新校元刊杂剧三十种》,徐沁君校点,中华书局,1980
《拍案惊奇》,凌濛初,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
《儿女英雄传》,(清)文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
《清平山堂话本》,(明)洪楩编,江苏古籍出版社,1990
《二刻拍案惊奇》,凌濛初,江苏古籍出版社,1990
《近代汉语语法数据汇编·宋代卷》,刘坚、蒋绍愚主编,商务印书馆,1992年
《欢喜冤家》,(清)西湖渔隐主人撰,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
《近代汉语语法数据汇编·元代明代卷》,刘坚、蒋绍愚主编,商务印书馆,1995年
《云麓漫钞》,(宋)赵彦卫,中华书局,1996
《通制条格校注》,方龄贵校注,中华书局,2001
《三侠五义》,(清)石玉昆,人民文学出版社,2001
《原本老乞大》,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年
参考文献:
[1]李荣《现代汉语方言大词典》[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
[2]龙潜庵《宋元语言词典》[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5
[3]罗竹风主编《汉语大词典》[M].上海: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94
[4]曲家源《〈水浒传〉称谓考证》[J].《山西师大学报》,1994年第3期:46-59
[5]山人《“伯”考》,《阅读与写作》[J].2000年第10期:28-29
[6]伍铁平《论汉语中的从儿称谓和有关现象》[J].《中国语言学报》,1985年第2期:242-258
[7]许宝华、宫田一郎主编《汉语方言大词典》[M].北京:中华书局,1999
注释:
[1]请参看(山人,2000)。
[2]关于“ 从儿称谓出现在后的时间顺序”请参看(伍铁平,1985)。
[3]如果扩大文献调查的范围,①义的“舅舅”宋以前的用例相信可以找到。
[4] 此处只讨论“女孩儿”;“女孩”一词已见于唐白居易诗《小岁日喜谈氏外孙女孩满月》。
本文写作过程中蒙汪维辉教授指正多处,谨此致谢。
发布日期:2008-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