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良任先生与《竹枝词》研究

蒋寅

  《竹枝词》原是唐代流行于巴山楚水长江中游地区的民歌曲调。中唐诗人张籍有句云:“向南渐觉云山好,一路唯闻唱《竹枝》。”可见它的传唱是非常普及的。安史之乱后,北方藩镇割据,士大夫游宦贬谪多向南地,浪漫而绮丽的巴楚文化、生动活泼的民间音乐,给白居易、刘禹锡这些生长在中原的文士以十分新鲜的刺激,当他们象屈原作《九歌》一样用《竹枝词》的民歌曲调,仿民歌的风格作诗时,就为唐诗增添了一种决不同于南朝乐府民歌的全新的艺术创造。

  白居易作《竹枝词》四首,刘禹锡作有《竹枝词》十一首,摹写风土民情,天然流丽,宛转地姿。风气一开,后人竟相仿效,晚唐有李涉、皇甫松、孙光宪步踵而作,宋代自苏东坡、黄山谷、范石湖、杨诚斋以降,作者不乏其人。元代杨维桢《西湖竹枝歌九首》传为名唱,和者百计。都为一集,蔚为大观。明清两代,地域风土意识愈益强化,遂有全面歌咏一地风土的《竹枝词》专集出现,明代如文震亨有《秣陵竹枝词》三十五首,清代以李邺嗣《东竹枝词》为首,百首以上的专集现知就有六十多家!张芝田《梅州竹枝词》四百首,厉秀芳《真州竹枝词》四百十二首,秦荣光《上海县竹枝词》五百三十二首,而金长福等《海陵竹枝词》竞多达八百首。若搜集齐各种典籍所载的《竹枝词》,总数将是个令人难以置信的巨大数字。这笔财富不仅对诗歌史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对民族文化史研究更有着不可替代的文献价值。

  以古人的观念,“竹枝泛咏风土”(王渔洋语),后人专以纪一时一地风物民情,尤贵在搜奇猎异,所咏无非是方物土产,奇风异俗。有时还涉及一些特殊的内容,如明代邝露有《农桑竹枝词》三十一首,清代叶燮有《吴江大水竹枝词》四首,佚名有《长沙抢米竹枝词》七十四首,何振镛有《长沙大火竹枝词》十首。在地域上,竹枝词歌咏的地方遍及全国各地,甚至远及海外(尤侗有《海外竹枝词》一百首、局中门外汉有《伦敦竹枝词》一百首)。其中尤以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和上海一带为多,一是最不开化的地方,一是最开化的地方,二者都有让人惊奇叹异的东西,故为人津津乐道。正因为竹枝词写作有这种猎奇动机,所以其中保存了大量有关民俗民情的地域文化资料,可以说是文学、历史学、民俗学、神话学乃至文化人类学尚未开发的一座宝库。

  现已八十多高龄的丘良任先生,多年来一直孜孜不倦地潜心搜集《竹枝词》。近十多年,他常年跑图书馆,查阅、复印、抄录,又托友人多方访求,从无以计数的浩繁典籍中搜辑得上千位作者的数万首《竹枝词》,而且多为几十首上百首的专集,相当一部分还是罕见的钞本、稿本,最终使《竹枝词》的巨观初步展现在我们面前。他先从中选择最有价值的二百二十四家撰成《竹枝纪事诗》一书,以竹枝词本身的形式来论述竹枝词,每首诗下系以叙录,或述其源流,或撮其内容,或论其影响,或稽其本事,凡珍本善本均说明收藏处所,而诗中内容有关乎社会风俗、可印证古史记载的也予以指示,迭见胜解。在充分掌握材料的基础上,丘先生写了《竹枝词与中华各族民俗》、《竹枝词与〈山海经〉研究》两篇文章,用《竹枝词》中保留的古史和民俗资料与古籍相印证,为古史和民俗学研究开辟了新的途径。

  丘先生的辛勤劳动为发掘、整理竹枝词这份民族文化的宝贵遗产作出了可贵的贡献。他的功绩已得到学术界和社会的肯定,《竹枝纪事诗》由暨南大学出版社出版后,赢得广泛好评,前不久中央电视台“夕阳红”节目以“拾麦穗的老人”为题介绍了他的事迹。“拾麦穗”是丘先生自己的谦称,说实在的,他是在挖掘一座金矿啊!现在,丘先生最大的心愿就是将多年搜集的竹枝词编集出版,早日让这座金矿向社会开启,让大家来发掘其中的文化财富。近闻这部《竹枝词》的总集已被黄山书社接受出版,那么就让我们翘首企盼它的问世吧。

发布日期:2008-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