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立天
[编者按] 2005年3月16日,方立天先生做客陕西师范大学佛教研究所设立的“慈辉佛教文化论坛”,作题为《佛教文化的结构、特色与价值》的讲座。以下是讲座全文。
今天,我将就四个方面:引言、结构、特质、价值,来与大家进行以下关于佛教文化的一些探讨。
一、引言
首先探讨佛教文化的意义及重要问题。佛教是三大世界宗教之一,世界上宗教很多,但只有三个世界性宗教,其它都是民族宗教;佛教同时又是中国传统文化三大组成部分儒释道之一,其中,道教包括先秦老庄和后来的道教,儒道是中国固有的传统本生,释是外来文化的舶来品,和重视现实人生问题的儒道不同,它特别重视生死的问题。
儒道释分别提供了三个传统:人本主义传统、道家自然主义传统(不是自然界,而是自然本性,自然而然。客观规律),解脱主义传统。人类有很多迷惘、痛苦,三教符合各个层次的需要。当前,儒释道三教中佛教是最活跃的,因为儒教所依托的科举制度已取消,国子监、书院等很少,现在主要集中在大学教学,其中有孔教、孔子研究会等。道教:白云观,中国道协所在地,在白云路(320)直达,鲁迅指出道教是中华文化的“根祗”,我认为鲁迅这一观点是否定性的,我们可以看到祖先传下来的道教有很大毛病,它宣传长生不老,但没有一个人活到现在。由于这只能作为理想,皇帝“万岁”,贵生、长生,该理念无法证明,所以道教走向衰弱是必然的。
佛教则不同。佛教讲生死,人人有生死,你们还不需要,我天天有考虑(笑),我总得上报生年,让别人对我有准确把握,这是精神上的问题。有一次,我问过季羡林:“三大宗教哪个更符合实际一些?”季老认为“佛教最契合实际,比上帝创世讲得更高明。”(犹太教、基督教、伊斯兰教都是一神教)大家可以看2月4日《人民日报》中关于“弘扬中华文化的优秀传统”这一文章,它提到佛教理论是值得我们关注的。
我们可以从几个现象看到现在确实社会对佛教是很关注的,比如佛教会议最多,和尚很忙,比我们忙,整天在天上飞(笑),还有就是意想不到的很多佛教文化遗产被发现,法门寺的佛指舍利到台湾供民众瞻礼,几百万人跪拜,据说阿扁也偷偷去了,后又去了香港,引起很大轰动,佛指,佛舍利(五颜六色的骨灰、头发、牙齿、肉,指)表明,佛教很值得我们重视。
第二,佛教是文化,过去有人认为佛教是鸦片迷信,但毛泽东、周恩来、江泽民很少这样说,周恩来在50年代明确讲“不要说宗教是鸦片”,毛泽东、江泽民说宗教是文化,大家或许不知道这个故事:解放前夕,毛泽东带领解放军转战南北,到了一个村子的道观,警卫认为是“迷信”,信毛泽东指出这是“片面,那是文化。”毛泽东在建国后一次政协会议上讲“我们的民族从来就是善于学习外国优秀文化的,我们唐三藏法师玄奘万里长征去取经”,说明佛教是属于外国优秀文化的,玄奘被鲁迅称为“民族的脊梁”。上面毛泽东解放前的故事其实是赵朴老讲的,赵老后来又说:“周树人写信给他,说范文澜正在补课,在读佛经。1987年,我到四川,回来写了一个报告,钱学森看到,写信告诉我说佛教是宗教”。从以上政界,学界和为教界公认的几位杰出人物,毛泽东、范文澜、钱学森以及赵朴初都认为佛教是文化。在座有学历史的,知道范文澜写过唐代佛教,并猛烈抨击,据我知道有人提供资料,后来认为不符合实际,就发生了改变。他写了论文关于“中国有特色的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应该发展的看宗教问题,也指出佛教是文化。
第三,但是与佛教和佛教文化相比,佛教研究还是相当薄弱的。佛教是人类有史以来各种宗派(可与党派、学派)中书籍最多,体系最庞杂的一家,其中包含了深刻的文学、哲学、艺术等内容。大家可以去图书馆看一看大藏经,在中国古代很多哲学家都是和尚。
以上讲的是对佛教认识的误区。导致这一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佛教研究有很大难度。首先,概念、内涵不易理解;第二,思维方式不同,讲究体悟。佛教历史悠久,派系复杂。经历了二个大国印度和中国的发展,另有韩国、日本等。精英们把人生的体悟写出来,并且佛教是开放的体系,各种问题都可以在理论上进行探讨,于是佛教的内容就变得复杂起来,比如单单一个藏传佛教各个派别的内容就很复杂。告诉各位一个窍门:越困难的越要去做,一分的努力就有一分的收获。过去,我学中国哲学,听冯有兰的课,也没讲佛教,听任继愈的辅导课,到人大主要自学,六十年代初,用八个月时间到佛学院向和尚学习,收获很大。我当时就有忧患意识,搞哲学的人很多,搞中国哲学的人也很多,转到佛教,开始时看来是自私的,因为饭碗问题要解决(笑),但是其实研究佛学是很有味道的。每个专业,各有特色,很多我做不来的(原来我在税务学校做事,后来转干),但其实佛教越研究也就越有意思,因为我可以面临各种各样的人和对象,特别是要面对不同世界观和价值观的人。打岔说了这些东西,但我想说的是现在佛教研究很薄弱,需要更多的年轻人。
最后,佛教研究,有狭义的、有广义的,我这里是从狭义的方面去理解即相对区别于政治经济的那种文化,从这个方面来探讨。我们现在还要了解佛教的不同,要了解佛教的不同层次和类型。佛教有贵族文化与贫民文化,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其实,古代很多和尚是饱学之士,天文、地理样样精通),有僧人佛教和居士佛教,有义理佛教和修持佛教,还有各个地区佛教,例如禅宗,从前主要在江西、湖南发展,“走江湖”这个词由此演变而来。
二、佛教文化的结构,这是介绍重点,也是最重要的要点
(一)相对于政治经济而独立的文化,佛教的主要特点在于:
1.信仰。可分为两个方面。我们观察宗教,可分内在信仰和外在信仰,内在信仰就是因果报应理论。作因,则有果。“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佛教因果报应理论,从伦理学角度应用,善因产善果,“自作自受”是佛教徒内在信仰的核心。
日本文学诺贝尔奖获得者川端康成说:“佛教因果理论是人类最美好的思想”。我们很多领导人也有这样的提法。如陈毅说“林彪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辰未到,时辰一到,立刻就报。”再比如从理念上对它给与思考,(六道轮回,动物,很难认同)但是我们在座的某位同学,帮助别人,也就“助人即助已”,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所以如果一个民族成员懂得因果理论,很有益处,讲和谐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原则,与人为善,诚实做人。(大家看法如何,可以思考)
外在信仰有三个方面:①佛、菩萨、罗汉及其四大天王。四大天王是佛世界的保卫、保安,“护法神”,佛有过去、现在和未来三世诸佛,罗汉有五百罗汉等,大家可以到碧云寺去看看,罗汉是释迦的学生或者听法者,已解脱生死了。另外中国人最信仰的四大菩萨:五台山的文殊菩萨、峨眉山的普贤菩萨、九华山的地藏王菩萨、还有我老家浙江普陀山的观音菩萨,最受欢迎,原因在于大慈大悲(去年我写过一篇“中国慈悲理念”,新加坡宣读,后《新华文摘》转抄,很有意味,该刊一般不用佛教专业文章的)②佛塔、佛牙、佛舍利。西山八大处的佛牙塔很有名。③净土信仰,西方佛国信仰,念“南无阿弥陀佛”。(注意不能把南无念成nanwu,而应该念成namo,南无的意思是皈依、敬礼)据说不断念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就会前来接引,这或许就是“廉价的天堂门票”(列宁语)。对于此禅宗就反对,他们认为东方人求生西方,西方人求生何处?心即佛,所以禅宗没有彼岸世界,如有,即心,一种精神世界。
2.伦理道德。佛教是伦理道德的宗教,很重视伦理道德,全面研究很复杂,实践操作的方法,完整体系,我有一篇文章,认为佛教是很圆满的,(注意,圆满不等于正确)有三条基本三原则:去恶从善,佛教徒一般比较善良,非常;慈悲平等,帮助别人解脱,给与别人欢乐,别人有问题,不会出现不理睬或者不认真指导,平等是人格上的平等,众生平等,包括六道(前几天,看到报低上登载:日本侵略中国时,南京一个寺庙收容了2万4千人,包括难民和国民党部队);自觉觉他,自利利人,自己觉悟也要帮助别人觉悟。
五条基本规范:a不杀生,没有权力不保护野生动物。b不能偷盗,也不能抢,现在我家也安了铁门,层层保护,就是怕偷,我住过红三楼,门开半个月也没有人偷,当时也没有什么可偷的(大笑),我这里不是美化别的国家,美国我也住过,晚上不用锁门的。c不妄语,不说空话,废话,花言巧语,假话,中华民族有的人,嘴一动就假,包括一些广告,佛教很早就指出说假话破坏人际关系,特别是在座的各位博士生们,以后不管做什么,都是学者型的,不要说假话,这有利于健康,能够睡好,心情好。d不邪淫,男女关系上不要出问题,我国现在离婚率很高,这是好是坏难定论,但它却使我们对国家民族进一步深思,美国过去很开放,现在懂得并不好,下班都回家,注意守护家庭,很重视道德。E不饮酒,这一点可以商榷,这么多酒造出来买不了,国家税收怎么办?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博士生毕业也得高兴高兴,所以又一次我与净慧大法师交流,可以将此条改为“不吸毒”,高!(大笑)决不能吸毒,听说吸了会上瘾,不能试。尤其前四条,维护人类伦理的最低线。我曾和著名神学家汉斯·昆探讨过,普世伦理是否可吸收这些?
3.哲学思想。特别隋唐之后,理学包含佛学,主要研究人生宇宙的本质,讲“真实”,对人类生活经验的提升。
例如“空”,释迦牟尼被称为空王,有人认为它是否定的含义,认为这是错误的。其实不是那么简单,“空”是一个非常复杂的体系,有合理的有不合理的,我写了一篇文章,2万多字,佛教界认为“空观”解释得比较平实,也转载了。“空”主要有四层含义:
a空性。事物本性是空的,“缘起”(恩格斯说佛教有辩证思维可能就是这个思想)有内因有外因,比如讲台有三个因素,铁、油漆、工人劳动,佛教在这个意义上说事物是缘起的,人有物质、肉体、精神,没有独立自体,所以说空。它有合理方面,任何事物都是关系的组合,家庭在60、70年以后,最后空了,各个因素不断变化,你的聪明程度取决于父母遗传,上学后老师的影响,同学、夫妻,一个男人娶一个好妻子,就会很好。总结我的过去,悟出一条“领导比爹妈都重要”,不好的领导往死了整你,所一个发展要受各种因素影响。所以任何事物作为关系的组合,确实是暂时的。不合理方面:把相对性给绝对化了,真实的意义应该是相对中有绝对,这就是空性。
b空理。空性上升为真理观就是空理,佛教徒比较超脱,看得开!
c空境。把握空理就进入空的境界,很多人每天都很执著于自我,这就是悟空理。我的老师冯友兰在《原人论》讲到人有四种境界(建议博士们境界要有,要高):自然境界(唯我)、道德(考虑别人)、天地(我为天地万物一分子,打通天地)。我有一个朋友,潘宗光(香港理工大学校长)制定法令,首先考虑的是学生、职工和教师,有勇气把调查问卷发到每一个人手中打分,最后83,他就深深知道空理的意义。
d空观(方法论)。用空来观察事物,空不是虚无主义,不是否定一切,不是零,相反,正因为空,所以才要努力,不断修行,做好人,做好事,很丰富,但时间有限不能深入探讨。
4.文学艺术。譬如汉语成语的10%都是从佛教来的,例如现在常讲的“功课”、“世界”,赵朴初曾经讲过“如果否定佛教,中国人很多话都说不全了。”《三国演义》开头就讲空,《金瓶梅》讲“因果报应”,建筑、雕塑如果没有佛教,中国文学艺术将是另外一个模样。旅游业中1/3直接就是佛教,敦煌百看不厌,河南旅游主打少林寺牌子,它是禅宗的祖庭,山西云冈石窟、五台山。我不提名,某县有座塔很有名,不还给和尚,就这么一个地方,祖宗留下的东西就养活了140人。可见作为传统文化的佛教可不能骂,不能说“鸦片馆”,否则就成了很多的矛盾了!
5.民俗。影响到民间心理,解放时我16岁,上辈人常说,别造业,很重要,对人是很好的约束。其他如元宵节、腊八节,民间社会心理、火葬都和佛教有着不解之缘。
(二)要考察佛教文化,内外互动发展的联系。
1.内部联系主要有二种:相容、不相容的关系。
(1)不相容。佛教派系很多,历史不很统一,例如讲“空”时,早期却讲“有”,有空并不绝对对立(但有无是对立的),佛教反对上帝,也反对释迦牟尼是神,释迦是老师,不是神,也没有太大的神通,有人认为佛教是无神论,赵朴初有无神论倾向。但我个人认为,佛教是有神论。早期,佛教觉悟,后来大乘有很多佛,观音,他能有神通,《西游记》里孙悟空、唐僧有困难,观音就从天上下来。于是有神、无神就要从理论上说明。早期反对灵魂不灭,物质空,精神也空,但怎么转世?承担者是谁?各个学派分别提出,不像物质、不像精神,投胎前的状态。然后,佛教讲人的本性清静,善,这样从理论上就不需要修持,把善心表现出来即可,因为性恶要改造,性善鼓励成佛,于是它们又构成了内在矛盾。
(2)相容的方面:缘起、因果、去恶从善。
2.外部联系:主要是儒道关系,此处的相通不相通、相容不相容、相斥不相斥。
(1)相容,相通的方面,一定要在儒道互动中去了解。中国宗教观念的三个基本形态:无的崇拜,祖先崇拜,泛灵论。另外民本思想影响到中国佛教价值观念;另外,贵生思想;强调事功,以及中国文化中的道德论,都强烈影响到中国佛教价值观念。还有相容的方面,是心性方面,儒家主导讲性善,道家主张性是自然,佛教讲性是清静(也可以理解为善,本质上是不同的),三角融合点就在于此心性,三教合一,一就是心性,统一起来,心性是完善人格的根本,人心里的本性,我有一篇文章被《新华文摘》转载就是说的三教文化互动的关系。同时在哲学上也有相容,道教对社会有批判意识,与佛教出家理念可以打通,道家讲“无”,与佛教的空本来不同,但在相当长历史发展中打通了。
(2)不通,相斥的方面。儒家讲:立功、立德、立言,讲建功立业(各位也要,理论上要有创造,为中华民族的复兴),但佛教就不讲忠孝,方外之人,印度佛教徒见了皇帝父母不用跪拜,反而父母见了要跪拜。到了中国,中国高度中央集权制,伦理道德规范,最后佛教妥协了,也强调讲孝。佛教讲生死轮回,藏传早死可以。但道教却认为要贵生,要长生。毛泽东说:如果老庄都不死,怎么安排?房子也不够住(笑)。这些不相容的,推动了佛教的发展。
3.考察佛教文化变迁的物质性原因。
(1)特别是高度中央集权,皇权至上,僧俗曾两边吵骂。东晋庐山慧远(咱们大伦理学的大安法师在那儿当方丈)强调:出家和尚见皇帝不用跪,在家居士要跪,区别对待。
(2)制度性的,如科举制度、做官制度,儒家所建立的政治制度。
这是给同学们讲的第二个问题,重点。
三、特质与儒教、道教、基督教、伊斯兰教都可以区别,我今天主要与印度佛教比较(必须要有参照系)
1.重自性,重心的本原,呈现、开发人的自性,典型就是禅宗,汉人自己创造的。禅宗有三部分内容,心性、功夫、境界理论。性是清静的,“性净自悟”,禅要从这个角度去把握,平常心是道,自性即是佛,明心见性。禅宗说“平常心是道”:指对任何事情不要过分执著,而不是听之任之,不去追求。甚至有些派别认为,行住坐卧、言行举止都清静本心的表现,关键在日常表现中去体观、证悟七意念,从平常中,体验神性,理想,“饿了就吃,渴了就喝,因了就眠。”用现代的语言来说就是高扬人的主体性。
禅宗与印度的理论不同。印度理论需要很长时间,它则认为可顿悟瞬间即成佛,满街都是佛,中关村大街,在座的各位同学都是佛。
2.重现实,重世俗社会。人间佛教,大陆、台湾、香港都强调,什么是人间佛教?所谓人间佛教,就是以人的清静本性为基础去提高人的精神境界,达到完善,这是我做的概括,强调现实,重视慈善事业,东南亚海啸后中国佛教协会损款一千多万,办学校、医院,有的办大学,台湾佛光山至少办了3所大学,正规大学,中学更多,这是汉传佛教提出的重要理念。中国佛教有两大创造:禅和人间佛教。
也许有人说,禅宗不是佛教,但是是中国人创造的,满足中国人自己需要的,日本批判佛教,顿悟成佛标准,谁检验?我心里认为当然佛教是发展的,汉人也是创造性的,中国人自己创造的当然是佛教的发展,不然这些年来,我们信仰的是什么。
3.重圆融,善于调和、融摄,已经适合中国人需要的,佛教进入中国,求生存,求发展,“周孔即佛”,“内外之道,可合而明”,相得益彰。创立宗派之人往往把佛教理论进分类,确定地位,印度则不需要,这些都表现了圆融性。
4.重简易,中国人做事情喜欢简单,希望用较少的事功达到,如净土宗,用一句南无阿弥陀佛就可以进入西方极乐世界,很简易。禅宗也有简易的因素,见性成佛,“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哪有那么快?我最近在美国看了两本《毛泽东传》,书中说十几年就赶上美国,甚至几年就能赶上美国,心急,反映在佛教上也是如此。佛教重自性、重现实、重圆融、重简易也充实了中国民族性格,心态很重要。
最后一个问题。
四、佛教的价值,如何看待佛教的当今价值?
我最近写的宗教观文章,其中探讨的不是一般意义的空泛的概念,而是从具体方面来定义宗教的本质、价值、历史观、内涵是什么,还有宗教学意义的适应观是什么。这是宗教观的根本。
(一)消极的影响有五点:
1.对苦、空的不正确理解,导致消极悲观。
2.因果报应的不全面理解,陷入命定论,宿命论,影响到积极性的发挥,有的领导“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但是撞钟也要撞好啊!
3.被历代统治阶级利用,被不好的统治阶级利用,则发挥不好的作用。
4.占用了大量寺院、土地,有些方丈实际上成为封建大地主,剥削农民,禅宗反对此,而提出“一日不作,一日不食”。
5.当前,有的寺庙很富,昨天在友谊宾馆开会,他们都是政协委员,已经有了忧患意识,认为一些出家人出家动机不纯,为了名利,我有一个僧人朋友,车子70多万,不是买的,是香港人送的,不过打了报告给领导,这是很好的了,但我们可以看出现在条件太好,思想会发生变化的(笑),有些地方寺庙太多,物质滥放。
(二)积极方面,有四点:
1.三大组成之一,历史作用应基本肯定,我有一个观点,可做探讨,认为积有为作用是主导的,在维护国家和平、道德方面。
2.佛教基本理论。2月4日的《人民日报》说弘扬文化最重要的是弘扬三教的哲学理念,缘起、因果、中道、圆融,给与时代的新的创造和解释。
对人类三个矛盾:人与自我,灵与肉,精神与物质去缓解调整;人与人,人与国家、人与民族、单位、家庭、夫妻;人与自然,缘起理论将共生,《中国佛教哲学要义》结语部分主要讲的就是这个。与和谐、可持续发展,人本主义都是一样的。佛教的道德准则,论实力很强大,都可以研究。
3.成为民族、国家之间的纽带。中日韩的黄金纽带,中日建交首先由佛教界建立,东南亚、两岸四地独特的作用,西北地区过去是佛教的地方,蒙古国一度曾以佛教治国,台湾学者认为:新疆如果恢复佛教,周围就会很安全,我国很有可能成立“世界佛教论坛”,奉献给社会、人类。
以上讲到佛教的内涵、构成、特质、价值,应全面看待,作学术研讨。
谢谢大家。
发布日期:2008-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