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 晗 张 宇
2007年3月27日,北京奥运会倒计时500天,现代而又古朴的北京首都博物馆里,当三块镶嵌着美玉的奥运会奖牌展现在众人面前时,北京奥运会又诞生了一项让所有人惊叹的杰作——“插上翅膀站立的希腊胜利女神和希腊潘纳辛纳科竞技场”,“中国古代龙纹玉璧造型的玉璧”,“充满动感活力的中国印”,“中国传统玉双龙蒲纹璜”,当这些元素完美地集合在一块奖牌上时,你只能用精美绝伦的“艺术品”来描述这项神奇的设计。
北京奥运会奖牌中国特色浓厚,艺术风格尊贵典雅,和谐地将中国文化与奥林匹克精神结合在一起。其所蕴含的“以玉比德”的理念充分表达着对奥运成绩优胜者崇高的敬意和礼赞。而将玉创造性地运用于奥运奖牌之上,则再一次完美地表达了东方智慧对奥林匹克精神的独特诠释。
奖牌是奥运会形象景观和竞赛组织中的重要环节。从1896年第一届现代奥运会至今,奖牌的设计经历了一系列的变化。历届奥运会组委会都力图在奖牌设计上体现主办城市、国家和民族的文化特色。
1896年4月6日下午,一个对现代奥林匹克历史至关重要的日子,美国小伙子詹姆斯·康诺利站在了希腊雅典潘纳辛纳科竞技场三级跳远比赛场地。两次深呼吸后,康诺利开始助跑,起跳——13.71米,现代奥运历史诞生了第一个冠军。从那一刻起,奖牌作为奥运历史上不可或缺的体育文化元素延续至今。
在那届奥运会上,只有第1和第2名优胜者才能获得奖牌,冠军得一枚银牌,亚军得一枚铜牌。另外授予冠军橄榄枝皇冠,亚军是月桂枝皇冠。这届奥运会奖牌的直径为50毫米。
从1928年阿姆斯特丹奥运会开始,奥运会奖牌正面的图案背景是古罗马圆形竞技场,图中还有意大利艺术家朱塞佩?卡西奥利设计的希腊神话胜利女神举着花环坐在当中。从1972年起卡西奥利的设计一直用于奖牌的正面,背面则由组委会加上自己的设计。
历届奥运会组委会都力图在奖牌背面做足文章,充分展示本国文化。2000年悉尼奥运会的奖牌背面就由奥林匹克五环标志、燃烧着的奥运火炬和悉尼最具代表性的建筑——歌剧院构成。雅典奥运会奖牌则在简洁中体现了希腊人对奥林匹克运动的深厚感情——象征着胜利的橄榄枝变形而成的雅典奥运会会徽、粗犷中透着艺术之美的古希腊文字和熊熊燃烧的圣火。
在国际奥委会于2004年统一了奖牌正面图案设计后,留给组委会发挥的空间便被限制在奖牌的背面,在这方寸之间,北京奥运会的奖牌设计将如何突破?在“中国印”、“福娃”一次次的感动世界后,北京奥运会的奖牌又将给奥林匹克运动续写怎样的华彩乐章?什么样的图形或设计才能在方寸之间完美地展现中国古老文明?
在雅典奥运会结束后的一年里,北京奥运会奖牌的设计便紧锣密鼓地展开了。所有人都在关心一个问题,在有限的空间里,北京奥运会的奖牌将展现给世人怎样的理念和设计?一块玉佩的出现改变了奥林匹克奖牌的历史!
2006年4月13日,179件奖牌设计摆在了奖牌评审委员会评委们面前——这是北京奥组委在近3个月内征集到的有效作品。由于奖牌设计的专业性,北京奥组委在征集过程中定向邀请了专业设计机构参与,奖牌评委会也云集了国内艺术、雕塑、造币等领域具有杰出成就的大家、学者。
在这次初评的过程中,有一件作品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这是一块中间镶嵌着美玉的奖牌,在此之前,大家都没有想到会有金属之外的材质会出现在奖牌设计上。中国雕塑学会名誉会长曹春生回忆说,这个方案当时就使大家眼前一亮,引了评委们的眼球。
“金镶玉”的设计源自中央美院的一件不足20平米的铁皮小屋里。2006年春节刚过,这间小屋便热闹起来——接到了北京奥运会奖牌设计定向邀请的中央美院设计团队在这里开始了创作。这是一个由15名成员组成的创作团队,他们中大多数还是在校学生。如今已从中央美院毕业的刘洋就是他们中的一员。刘洋回忆说,当时创作团队被分成了4个小组,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这个小组便拿出了100多个设计方案。
“那时,同学们经常干到半夜2、3点才回宿舍,就为这,我们还被管理宿舍的阿姨训了好几回。”刘洋说,那时大家的工作状态近乎疯狂。
他们找来了各种中国传统图案,希望从中找到思路。在一个多月的时间里,最初提出的一百多个设计方案被一再删减、合并,设计团队也从最初的四个组变成两个组,最终变成了一个组,一百多个方案也最终变成了34个。
最初,中央美院设计团队也并未想到在奖牌设计上加入玉的材质。“但我们始终认为,玉最能够表达中国人的人格理想,礼仪德行。”最初,这个设计团队便认定要在奖牌中融入中国的玉文化,只不过在最初的设计中,他们取的只是玉之型——一个金属材质的玉璧。然而无论如何精雕细琢,金属毕竟是金属,不可能完全展现玉的质感。
一个大胆的设想出现在设计团队的头脑中,为何不直接用玉和金属结合来制作奖牌呢?于是,一块背面中心部分镶嵌着美玉的奖牌诞生了,按照北京奥组委提出的设计要求,这块美玉的中心镌刻着北京奥运会会徽“中国印”。
在初评入选的10个设计当中,“金镶玉”的设计得到了最大关注。“这并不是说其他的设计就不好。”曹春生认为,除了“金镶玉”的设计外,以国家体育场“鸟巢”作为背面图案的设计也很招眼球——“这个场馆是历届奥运体育场馆中最有特点的之一,体现了当代人与自然和谐,体现建筑发展的高科技水平,以它作为奖牌背面图案,令人印象深刻。”
尽管其他作品各具特色,但最终还是敌不过“金镶玉”带给评委们的震撼——2006年6月7日,奖牌评委会对初评入选的10件作品展开了复评,并于2006年6月30日,向北京北京奥组委执委会会议提交了最终入选的三个方案。7月3日,刘洋毕业的那一天,他收到了最好的毕业礼物——北京奥运会奖牌修改方向最终确定“玉佩”方案。
在最初的设计中,玉被放在奖牌的正中,用以镌刻北京奥运会会徽。但由于玉的特殊材质和色泽使得会徽图案被弱化,甚至无法看清。针对这一问题,评委会组织设计团队对进行了修改。最终,设计团队从龙纹玉璧的造型中找到了灵感。他们采用了玉佩的造型将玉环镶嵌在奖牌之上,中间圆心部分改为金属,这样奖牌便成为一个由金属包裹的“玉佩”造型,中间圆心上镌刻的“中国印”也因此而显得熠熠生辉。
为了在保证奖牌金、银、铜识别性的同时,彰显“玉”的特点,使“金”、“玉”材料达到视觉上的完美结合,奖牌修改完善小组对玉石在牌面所占的比例进行了多次调整、尝试,最终将奖牌背面金属边缘的宽度由3.5毫米增加到6毫米,从而突出奖牌的金属质感,增加了奖牌的金属识别性。2008年,在环绕玉佩的金属边上将被刻上获奖运动项目的名称。
在色彩搭配上,金、银、铜牌分别配以白玉、青白玉和青玉。既要考虑到玉的品质,同时也选择与奖牌颜色的合理搭配。在设计完善过程中,专家和设计团队还去掉了原本在玉石上镌刻“云纹”及“小圆点”设计,使整个奖牌看起来更加纯净、剔透。
奥运奖牌图案虽然历经沿革、变化,但奖牌材质从未如此突破,一块美玉将打破百年奥运的奖牌传统!以中国专家为主体的奖牌评委会认同这种突破,国际奥委会呢?他们能接受这样大胆的设计吗?这种突破是简单的打破形式上的陈规,还是以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完美诠释奥林匹克精神?
虽然奖牌在图案设计上历经变更,奥运会奖牌始终不变的是它的材质,迄今为止,人们还没有看到过金属之外的材质附着在奥运会的奖牌上。
玉材质的使用获得了评委们的一致认可。玉之美,出于自然,是由内而外之渗透折射,柔和含蓄,魅力无穷。玉外表温和圆润,本质却至坚至刚,与人中君子道德追求之境界正相吻合。“君子比德于玉”的道德观念,将玉之色泽、质地、形状等比附人品之德、仁、智、义等品德,于是玉具五德、九德、十一德等学说应运而生,乃至“君子无故,玉不去身”。其实早在春秋之前,玉器便以作为非常重要的礼器出现在我国先民的祭祀活动中。玉文化在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中延续不断。
著名艺术家、奖牌评审委员会成员靳尚谊评价说,金玉结合独一无二,是中西文化的巧妙结合。著名雕塑艺术家钱绍武老先生在谈到这件作品时赞不绝口:“佩玉在奥运会的奖牌设计史上是从来没有的,金张扬,玉含蓄,配在一起很好。”
评委会主席、北京奥组委执行副主席蒋效愚称这项设计是中国优秀文化与奥林匹克精神完美、和谐结合的典范,它把中国五千年文明传统中对玉的崇拜和以玉比德的观念融入其中,找到了表达中华文化的最佳途径,玉所表达的坚韧及其所蕴含的德、仁、智、义等品德内涵表达了中国人民对奥林匹克运动的尊重,表达了对运动员拼搏向上的精神的敬仰和礼赞。
中央美院的王沂蓬教授至今还记得这项设计被初次提交国际奥委会审议时的忐忑不安。玉文化在中国源远流长,国际奥委会能否认同这一理念?最重要的是,国际奥委会能否接受奖牌材质的历史性突破?
当时的北京奥组委文化活动部部长王宁回忆说,当北京奥组委的陈述人员把玉的文化理念进行深入阐述后,国际奥委会竟然接受了这一大胆的突破!他们认为“这是一项非常好的艺术品。”同时,他们相信全世界的运动员在得知玉的象征意义时,也会非常高兴地接受这一理念,毕竟,玉在中国人的心目中,只有品德高尚的君子才配得上。这一设计将是对奥林匹克精神最具东方色彩的诠释,是对运动员最高的褒奖!
玉与金属的结合得到了国际奥委会的认可,然而最终实现这一划时代的突破还有很多的技术难关需要攻克。国际奥委会给北京奥组委设定了一个条件——“在最终确认这块奖牌的玉石损毁率很低之后,我们才能批准你们的设计!”
运动员在赛场上获得优胜之后往往异常亢奋,在这种情绪的支配下,他们有可能会将手中的奖牌抛向空中,甚至扔向观众席,从而造成奖牌的损毁。今年初,一盘录像带彻底消除了国际奥委会对奖牌材质的担心。
在接受了玉理念的同时,国际奥委会也对制作工艺和技术表示了一些担心。毕竟,把金属和玉结合在一起需要攻克的技术难题还有很多。
很多人可能还记得在去年的亚运会羽毛球赛场上,中国名将张宁在获得夺金后,在兴奋之下差点把奖牌扔给了观众。而在英超赛场上,切尔西队的狂人主教练在该队夺得英超冠军后更是慷慨地把金牌抛向了观众席。你可以设想,如果没有牢靠的技术保证,镶嵌着玉石的北京奥运会奖牌被扔出去的后果必定是“玉碎牌损”。即便不考虑这种极端情况,北京奥运会的奖牌也必须保证在意外情况下摔落时的抗冲击性。
为了提高奖牌的抗冲击性能,进一步完善结构强度,以解决奖牌的最终成型工艺,奖牌设计修改完善小组对奖牌金属和玉结合的工艺技术以及安全性等进行了多次技术测试。其中中央美术学院按照北京奥组委的要求对奖牌方案做进一步的细化完善,中国印钞造币总公司从造币工艺技术上予以配合。
“第一次跌落实验失败时,自己都愣了!?”负责这一项目的王沂蓬教授还记得当时的心情。2006年11月至12月期间。修改完善小组在专业实验室模拟现场情况,对金属和玉结合的工艺技术及安全性进行了四次技术测试——系上绶带的奖牌分别以不同角度从1米、1.5米、1.9米、2米做自由落体的跌落实验,明确了三种不同结构设计的奖牌的不同性能,并据此调整了奖牌厚度和内部结构。
由于时间非常紧张,王沂蓬几乎在实验期间没有睡过一个好觉。为了寻找一个合适的材料填充在金属与玉之间形成缓冲,他查遍了国内外有关方面的资料、文献,访遍了材料学专家、玉方面的专家以及雕塑方面的专家。在那段时间里,他的眼前几乎都是玉,睡梦中梦到的也是玉。“我们一共做了18个方案,那时我几乎两星期没睡觉。”
前三次的实验虽然失败,但王沂蓬已找到了问题的症结所在。第四次实验前,虽然依然紧张,但王沂蓬心中却有了底。在奖牌下落的几秒内,王沂蓬的眼睛一眨也没眨。在那几秒后,等候在工作室的学生们接到了王老师的电话——“给奥组委打电话吧,通过了。”在同学们的欢呼声中,王沂蓬落泪了——“奖牌就算是石头,也该对我们有感情了。”
今年1月份,国际奥委会的总部收到了北京奥组委寄来的北京奥运会奖牌实物,这其中还包括了一盘录像带。在这盘录像带中,镶嵌着玉石的奖牌从两米的高空中自由降落——镜头定格在掉落在地上的奖牌上,玉石毫发无损。这项完美设计的最后一道难关被攻克,中国的设计师们成功了!
玉的使用成就了中国文化对奥林匹克历史的又一重要贡献,然而在奖牌这样一个完整的形象景观中蕴含的中国元素还不止于此。北京奥运会的奖牌是中国文化的一个多面展示。
作为一个完整的奖牌设计,北京奥运会的奖牌无论从玉的使用,还是绶带、挂钩、奖牌盒、证书的设计都无不彰显出中国传统文化的韵味。
用以悬挂奖牌的挂钩是这项出色设计中的另一个亮点,这项设计由中国传统玉双龙蒲纹璜演变而成,其型似双龙聚首,又似祥云浮空,使整个奖牌极具中国特色。北京奥运会奖牌包装盒则以中国传统工艺制作,整体四方造型的木制漆盒,天地盖四边略呈弧形,喻天地四方,六合美满之意。盒盖中央嵌填金色的北京奥运会会徽,金红辉映。北京奥运会奖牌丝带由机织而成,工艺精美,朱地云纹,喜庆祥瑞。
奖牌的完美设计甚至也延展到了证书上。北京奥运会的获奖证书以宣纸制作,绢、绫等中国传统材质的托裱使用,配以长城和祥云的图案。使得这项设计也将成为参与北京奥运会的运动员们永久收藏的艺术品。
15个月的艰辛将中华文明与奥林匹克运动的“金玉良缘”凝聚在一块奖牌上,然而到最后竟然谁也说不清楚这项设计到底是谁想出来的了。
时隔一年,在回忆起奖牌设计过程时,已经毕业的刘洋和他的几个同事竟不约而同地表示,根本就说不清楚这是谁,在什么时候想出来的创意,也许是在“我们团队中4个小组最终合并成一个的过程中产生的,这是我们整个设计团队智慧的集合。”
2006年1月11日,北京奥组委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出公开征集奖牌设计的邀请,征集活动在社会上引起公众关注,纷纷来信、来电提出自己的建议。经过近3个月的征集,北京奥组委共收到应征作品265件,其中有效应征作品179件。应征人来自我国25个省区市以及香港特别行政区,同时还有来自美国、德国、澳大利亚、匈牙利、印度尼西亚、俄罗斯、以色列、芬兰等国家的应征来稿。
蒋效愚说,奖牌设计与北京奥运会其他设计一样都是集体智慧的结晶。中央美院的创作过程如此,在评审阶段奖牌由“玉心”变“玉佩”的过程如此,解决奖牌制作技术难题的过程也是如此。其间,不仅中国印钞造币总公司、中央美术学院、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以及必和必拓公司进行了大量的工作。评委会的艺术家们也对奖牌的完善设计倾注了全部心血。
“可以说,没有179件,就没有初评时的10件,也就没有复评时的3件,当然,更别说最后这一件了。”蒋效愚说。
2007年1月11日,北京奥组委执委会审议通过了北京奥运会奖牌设计方案。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北京市委书记、北京奥组委主席刘淇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北京奥运奖牌设计是重要的工作,它体现了“有特色、高水平”的奥运要求目标。
刘淇说,北京奥运会奖牌在传统的金属牌上第一次创造性地使用了中华美玉,使2008年奥运奖牌既遵循了国际惯例,又增加了中国特色。玉文化是中华文化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玉表示着美好、尊敬、相爱、相助的内涵,象征着中华文明,也诠释着团结友谊的奥林匹克精神。含玉金牌既体现了对获胜者的尊重,又是一件精美的工艺品,是中西方文化结合的产物,受到国际奥委会的肯定,也必将受到运动员的喜爱。
2007年2月8日,北京奥运会奖牌实物被送到了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主持的执委会上,国际奥委会执委会批准了北京奥运会的奖牌设计。在他们发来的确认函中称赞道:“北京奥运会奖牌将被证明是一件艺术品。它们高贵,是中国传统文化和奥林匹克精神的结合。我们对北京奥运会奖牌设计方案表示祝贺!”
一块奥运会奖牌凝聚着运动员毕生的梦想,一块镶嵌着美玉的奥运会奖牌将是对运动员不断拼搏、不断向上的精神的最佳褒奖。奥林匹克精神和美玉蕴含的坚韧、德、仁、智、义的美德将激励着运动员们在2008的赛场上以美玉般纯净透彻的君子之心去迎接挑战。而中国古老文明也将因此在奥林匹克运动的史册上写下浓重的一笔。
转自北京奥组委官方网站
发布日期:2008-0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