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小松
清末内忧外患。外有列强入侵,内有起义暴动,国家处于风雨飘摇之中。时势造英雄。但既造就了一大批矢志救国救民的起义首领、革命领袖,也造就了一批忠心耿耿维护清朝统治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如林则徐、曾国藩、左宗棠、张之洞、彭玉麟、李鸿章、郭嵩焘等。这些风云人物,在近代历史上所起的作用各不相同。但他们皆以才华著称。尤以联语为天下推崇,相形之下,他们的诗文创作则大多要逊色得多。清代楹联,在这几位“出将入相”的末世名臣手里,登上了一个新的高峰。
一、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以”
林则徐(1785-1850),字少穆,福建侯官(今闽侯)人。嘉庆进士。曾与龚自珍、黄爵滋、魏源等人提倡经世之学。任东河河道总督时曾修治黄河,后任江苏巡抚,又兴修白茆、浏河等水利。1838年在湖广总督任内,禁止鸦片,成效卓著,为禁烟代表人物。旋受命为钦差大臣,赴广东查禁鸦片输入。次年到广东,为了解西方情况,派人翻译外文书报,编成《四洲志》。主张对外商分别对待,孤立烟贩。与总督邓廷桢协力查办,严令英美烟贩缴出鸦片237万斤在虎门当众销毁;并积极筹备海防,倡办义勇,屡次打退英军武装挑衅。1840年1月任两广总督。鸦片战争爆发后,他严密设防,使英军在粤无法得逞。因受投降派诬害,被革职。次年派赴浙江,筹划海防,不久充军新疆,曾在新疆兴办水利,垦辟屯田。后起用为陕西巡抚,擢云贵总督,因病辞职回籍。1850年起用为钦差大臣前往广西镇压农民起义,在潮州途中病死。谥文忠。时人悲痛不已,李俊彦挽联云:
千秋青史存公论;
四海苍生哭此人。
胡林翼挽云:
报先帝而忠陛下,两朝开济属宗臣,表续出师,千古英雄同下泪;
佐天子以活百姓,万口欢呼起司马,家传画像,四方妇孺亦知名。
左宗棠挽联云:
附公者必皆君子,间公者必是小人,忧国如家,二百余年遗直在;
庙堂依之为长城,草野望之若时雨,出师未捷,八千里路大星颓。
林则徐才华横溢,善书法,工诗词联语。有《林则徐集》、《云左山房诗钞》。其联作辑本,清末有福州萨嘉榘《林则徐联句类编》及萨伯森《林则徐联话》,前者收联147副,后者为46副。今人李文郑《林则徐楹联辑注》(1993年5月中州古籍出版社出版)收联170副。
林则徐擅诗能文、工书法,但为时人所推崇的还是楹联创作,林的挚友梁章钜在《楹联丛话》系列中记载了他的部分联作,并一再赞扬他:“最工作联语”、“工为楹帖,而于挽词尤能曲折如意,各肖其人。”清李承衔《自怡轩楹联剩话》卷一中谓:“林文忠公联语,余技之余也,然为之亦雅切不苟。”由此可见,林氏联语,世有定评。林应推为近代第一位楹联大家。
林则徐前后期的联语风格不大一样,前期创作工稳雅切,体现的是一个进步的封建士大夫的情趣志向。
1831年,林负责河防工务时,曾有题客室联:
芦中人出;
河上公来。
上联写伍子胥亡命吴国藏芦苇事。下联“河上公”,传为汉代人,人不知名姓,因住河边而得名。其人专读《老子经》一书。《清朝野史大观》记载时人的评论云:“切地切姓,工绝矣。”
1839年,林的好友、两广总督陶澍病逝。陶在病中作奏章推荐林接替己任,其中有“林则徐才长心细,识力十倍于臣“(见《陶文毅公全集》卷三十)。林挥泪挽陶云:
大度领江淮,宠辱胥忘,美溢终凭公论定;
前型重山斗,步趋靡及,遗章惭负替人期。
林于此联有自注云:“公遗疏有林则徐才识十倍于臣之语,读之汗下。”
又有赠辰州县令张鸿箴联:
一县好山留客住;
五溪秋水为君清。
吴恭亨评曰:“‘一县好山'七字联,固高不可攀矣。”(《对联话·卷十二》)盖投赠联公认难做,七字以下犹难工。
又有自题抚署竹亭联:
宦游到处身如寄;
农事何时手自亲。
道光十四年(1834)初夏,时任两江总督的陶澍,至林抚署阅官兵步射。林则徐留席,在座的尚有豫坤、陈銮、怡良等。诸人至后园观稼,即在园内展玩书画。陈銮为竹亭题名“后乐”;陶澍即为书额悬挂;林自集苏轼《至济南,李公择以诗相迎,次其韵二首》第一首颈联原句成此联。上联写其半生经历,下联道出他对农业生产的高度关心。这绝非矫情。他任江南道监察御史时,曾竭力勘察所属海塘水利,修筑旧塘。在他奉命署江苏布政使,由京赴苏途中,曾“携淮北麦种归,散播各乡”,以发展和恢复江苏的农业。作为一名封建官吏,十分难能可贵。
林则徐楹联的精萃应在后期创作,表现出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救民济世的高度责任感。如“常不去口”的自题联:
苟利国家生死以;
岂因祸福避趋之。
从《云左山房诗钞》卷六所载看,此联系林《赴戌登程口占示家人》一诗中的两句,诗云:
力微任重六神疲,再竭衰庸定不支。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趋避之。
谪居正是君恩厚,养拙则于戍卒宜。
戏与山妻谈故事,试吟断送老头皮。
又有手书联二副,为林则徐的传世杰作。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朗月照人,如鉴临水;
时雨润物,自叶流根。
第一联系道光19年(1839年)林则徐任两广总督,在广东虎门实行查禁鸦片时所题,书于厅堂以自勉。上联表明待人接物的态度,告诫自己要广泛听取各种不同的意见,并砥砺自己杜绝私欲,做一个刚正不阿、挺立世间的清官。“海纳百川”,见《管子·形势解》:“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有容乃大”,见《书·君陈》:“有容德乃大。”“壁立千仞”,古人以八尺或七尺为一仞,千仞,言其崇高。《水经注·河水》:“其山惟石,壁立千仞,临之目眩。”联语从对人对己两方面着笔,而以培养孟子“至大至刚”的“浩然之气”为核心,而他自己则是身体力行。他奉命前往虎门禁烟,抗击侵略成功,竟遭投降派诬害,被革职,并流放新疆。但他忍辱负重,继续向道光皇帝上书,筹议海防,其反侵略爱国立场,老而弥坚,直至逝世前夕,仍在福州领导群众驱逐英侵略者。这副名联可以看作一代进步政治家的精神写照。
1841年2月,广东水师提督关天培在虎门炮台抵击入侵英军,当时两广总督琦善故意不发援兵,致使关及部下四百人全部英勇战死。林则徐满怀悲愤写下挽联一副,堪推千古名作:
六载固金汤,问何人忽坏长城,孤注空教躬尽瘁;
双忠同坎壈,闻异类亦钦伟节,归魂相送面如生。
上联写关天培任广东水师提督六年间,苦心经营的坚固海防,竟由于清政府投降派官吏的破坏而毁于一旦,致使守疆将士尽含恨殉国。下联歌颂关天培及同时殉难的爱国壮士的崇高气节,连他们的敌人也不得不赞叹钦佩,“双忠”,指关天培及与其一道牺牲的将领麦廷章。联语正反相对,痛斥卖国贼赞扬殉国者,语挚情深,疾首痛心溢于言表。下联以“闻异类亦钦伟节”来反对,翻空出奇,堪称妙笔。
二、曾国藩:“虽逆境亦畅天怀”
曾国藩(1811-1872),原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湖南湘乡人。道光进士。曾任内阁学士等职。1853年初(咸丰二年底)为对抗太平天国,以在籍侍郎身份在湖南办团练,旋扩编为湘军。次年发布《讨粤匪檄》,攻击太平天国。率兵阻击太平军,并出省作战,夺取武昌和田家镇。1855年在湖口、九江被打败,退守南昌。次年因太平天国发生杨韦事变,再陷武昌。1858年占九江,令李续宾率湘军主力攻三河,被太平军歼灭。旋以曾国荃吉字营为基础,扩充实力。1860年升任两江总督、钦差大臣,督办江南军务,节制苏、皖、赣、浙四省军务。主张“借洋兵助剿”。1862年(同治元年)为协办大学士,派李鸿章到上海,左宗棠入浙江,伙同“常胜军”、“常捷军”夹击太平军,并派曾国荃围攻天京(今南京)。1864年7月攻陷天京。次年奉命督办直隶(今河北)、山东、河南三省军务,对捻军作战,后战败回两江总督任。与李鸿章、左宗棠创办上海江南制造局、福建马尾船政局等军事工业。1867年授大学士。次年调任直隶总督。1870年查办天津教案,受到舆论谴责,回任两江总督。后病死南京。有《曾文正公全集》。楹联著述有《曾文正公楹联》、《曾文正公联语选录》等。
曾国藩一生出将入相,外王内圣,立德立言立功三皆不朽。时人论之,以为有史以来惟诸葛亮、王阳明先生稍可与之相比。曾逝世后,挽联如云,对他极尽赞美之词。左宗棠挽云:
谋国之忠,知人之明,自愧不如元辅;
同心若金,攻错若石,相期无负平生。
李鸿章挽云:
师事近三十年,薪尽火传,筑室忝为门生长;
威名震九万里,安内攘外,旷世难逢天下才。
何绍基挽云:
武乡淡静,汾阳朴忠,洎于公,元辅奇勋,旗常特炳二千载;
班马史裁,苏黄诗事,怜忆我,词坛剀谊,风雨深潭四十年。
俞樾挽云:
是名宰相,是真将军,当代郭汾阳,到此顿惊梁木坏;
为天下悲,为后学惜,伤心宋公序,从今谁颂落花诗。
在文学上,曾国藩造诣极深,于古文、诗、楹联皆为大家。吴恭亨评其联语曰:“曾文正联语雄奇突兀,如华岳之拔也,如长江之汇海,字字精金美玉,亦字字布帛菽粟”(《对联话·卷七·哀挽二》),朱应镐《楹联新话》序中亦谓:“而湘乡曾文正公、德清俞荫莆太史(即俞樾)以殊勋硕学咸精此体(指联语)。”把曾国藩与楹联大师俞樾相提并论。楹联收入《曾文正公楹联选录》、《曾文正公楹联》。今人胡正山,江伯饴辑《曾国藩联语辑存》(稿本)。
曾国藩一生,虽极伟大,但如梁启超所说:“非有超群帙伦之天才,在并时诸贤杰中,最称钝性。”“其一生得力在立志自拔于流俗,而困而知,而勉而行,历百千艰阻而不挫屈,不求近效,铢积寸累,勇猛精进,卓绝艰苦,如斯而己,如斯而己。”(《曾文正公嘉言钞序》)这是极为精辟之论。而曾氏的联语,恰好集中反映了他立德修身的孜孜努力。阅读、分析他的联作,对于我们研究曾氏以及教育自身都极富意义。试读其挽乳母联:
一饭尚铭恩,况负抱提携,只少怀胎十月;
千金难报德,论人情物理,也应泣血三年。
此联虽挽乳母,而注情之深,比挽母有过之而无不及。联语赞扬了乳母的恩德,表达了他的感恩戴德之情,发自至性,朴实无华。足见曾国藩的伦理修养和道德境界。这篇挽联让人想起美国大作家福克纳的那一篇《在长洛琳·巴尔大妈葬仪上的演说》。这篇演说系哀悼家中女仆之死,真挚如痛悼亲人,被誉为二十世纪最著名的悼词,曾的挽联与之何等相似!也足流芳后世。
曾国藩创作了很多格言联,用以赠人律己。这些格言联,蕴含人生哲理,时至今天仍不乏积极意义。
取人为善,与人为善;
忧以终身,乐以终身。
天下断无易处之境遇;
人间哪有空闲的光阴。
战战兢兢,即生时不忘地狱;
坦坦荡荡,虽逆境亦畅天怀。
大处着眼,小处着手;
群居守口,独居守心。
不为圣贤,即为禽兽;
莫问收获,但问耕耘。
丈夫当死中图生,祸中求福;
古人有困而修德,穷而著书。
以上诸联,吴恭亨《对联话》中均有收录,并认为其“谈理较若深邃”,可“以代座右箴铭”,“不可徒作俪言读”,堪称的评。
曾国藩楹联中精辟的儒家言论又可从如下一副自题督署联看出来:
虽豪杰难免过差,愿诸君谠论忠言,常攻吾短;
凡堂属略同师弟,使僚友行修名立,方尽我心。
此联为他1866年调任两江总督时所题,并悬挂总督府衙。上联希望各位多讲真话,多进忠言,揭他的短处;下联则说:所有部属都与我如同师兄师弟,能使同事们有善行、令名,方算尽了我这个为师兄的心。一个封建士大夫,能有如此开诚坦荡的胸怀和接纳逆耳忠言的雅量,实为可贵!此联以议论入对,说理明晰、深刻,全面且格律谨严、音韵铿锵。
曾国藩在楹联上的贡献,是所谓的“文章格式入对”。即散文化。曾作为古文大家,将古文句式写入楹联,使联语更加语体化,更加活泼、灵动、多姿。其挽汤鹏云:
著书成二十万言,才未尽也;
得谤遍九州四海,名亦随之。
结尾虚词的使用,使此联形成一种自然流畅、接近于“说话”的风格。
又有挽莫友芝联云:
京华一见便倾心,当时书肆订交,早钦宿学;
江表十年常聚首,今日酒樽和泪,来吊诗人。
莫友芝,字子偲,贵州独山人。清道光举人,学者,精版本目录学,能诗。本联追怀往事,叙说友情和悲恸哀悼的心情。莫早年游北京时,在琉璃厂书肆同曾国藩相遇,二人一见倾心,遂定交。宿学,指积学之士。莫曾长期佐曾国藩湘军戎幕,这就是下联所指“江表十年”。江表,古地区名,指长江以南。追思往日友情后,紧接着以“酒尊和泪,来吊诗人”,表达了作者悲恸的心情。本联行文流畅,追溯往事,如涓涓细流。
写景联则以题四川省新都桂湖枕霞榭联为代表:
五千里秦树蜀山,我原过客;
一万顷荷花秋水,中有诗人。
上联写湖光山色迷人,我不过是来此欣赏的过客。李白《夜宴桃李园序》:“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下联对景思人,面对荷花满湖,不由得怀念才华横溢而遭贬谪的诗人。诗人,指明文学家杨慎,他自幼在湖畔读书。一万顷,虚数,夸张之词。实际桂湖面积仅60亩。联语先写景后抒情,把景、情、人、我融为一体,表现了高雅的韵致。
曾国藩才高不及学富,其联语往往体现为吴恭亨所说的“以学力胜”如赠何太史移家扬州联:
千顷太湖,鸥与陶朱同泛宅;
二分明月,鹤随何逊共移家。
何太史,何栻,字廉昉,清江阴人,道光进士。曾任吉安知府。罢官后流寓淮扬,以盐致富,大营第宅,曾赠以此联。上联写致富之事。“陶朱”即范蠡,佐勾践灭吴,报会稽之耻,知勾践可与共患难,难与同安乐,遂浮海至齐,隐姓名,与鸥为侣,治产至数千万。复尽散其财去陶,自号陶朱公。逐十一之利,又致富累万。事见《史记·货殖列传》。泛宅,谓以船为家。下联写营建之事。说在二分明月之夜,你像南朝何逊一样,伴随着仙鹤,移家扬州。何逊,字仲言,南朝梁东海郯人。在扬州时,每值梅花盛开,常吟哦其下。后官居洛阳,思梅不得,固请再任扬州,以鹤自随,适寒梅怒放,大开东阁,与文士友好,笑傲终日。《梁书》、《南史》皆有传。杜甫《和裴迪蜀州东亭送客逢早梅相忆见寄》诗:“东阁官梅动诗兴,还如何逊在扬州。”联用致富与何家典故,出以雅词而恰如其人,是用典之最工者。
曾国藩联语中颇有意思的是其赠妓女春燕联:
未免有情,对酒绿灯红,一别竟伤春去了;
似曾相识,怅梁空泥落,何时重见燕归来。
据《晚晴楼联话》载:“金陵‘光复'之初,……某日,曾公(国藩)邀锺山书院山长李小湖微服同泛秦淮,青楼中有妓名春燕者,温柔儒雅,吐属尤佳,曾公奇之,后为人量珠聘去,不复得见,曾公书联赠之。”梁羽生认为此联打破了曾国藩“伪道学”的一面,而流露了他“真性情”的一面,比读他的《曾文正公家书》有趣得多。这种说法正确与否姑且不论,从艺术上看,此联也是散文入对,通俗如话,而又工稳大气。
曾国藩一生作联达4000余副,数量既巨,内容复丰,应予重视并加深研究。
三、左宗棠:“崆峒倚剑上重霄”
左宗棠与曾国藩皆为湖南同乡。左字季高,湘阴人。生于1812年,卒于1885年,小曾一岁。道光十二年(1832)举人。初入湖南巡抚骆秉章幕,咸丰十年(1860)由曾国藩推荐,率湘军五千人赴江西、皖南与太平军作战。1862年初任浙江巡抚,组建“常捷军”,先后攻陷严州、金华、绍兴等地,1863年授闽浙总督。同治三年(1864)又陷杭州,旋进军漳州和嘉应州镇压太平军余部。1866年依靠法人开办福州船政局,成为洋务派首领之一。同年调陕甘总督,进攻捻军,后又率军镇压西北回民军,职间办兰州制造局等企业。光绪元年(1875)受命任钦差大臣,出兵新疆,四年血战,一举收复了被中亚浩罕国阿古柏以沙俄占据的新疆全境,共160万平方公里。为国家统一作出了巨大贡献。1881年任军机大臣,调两江总督。1884年督办福建军务,中法战争时力主抗法。
晚年为洋务运动首领之一。卒谥文襄。有《左文襄公全集》,并附《联语》一卷。今人胡正山有《左宗棠楹联辑注》。
左宗棠与曾国藩同为中兴名臣,时称“曾左”。曾国藩对左推崇备至,曾谓“横览七十二州,更无才出其右者。”左亦以才华自负,“文章西汉两司马;经济南阳一卧龙”,俨然以诸葛亮自许。在楹联创作上,左氏才华横溢,比曾有过之而无不及。吴恭亨在《对联话·卷六·哀挽》中有云:“左文襄所撰各联,时具饶歌鼓吹之豪采,与曾文正作相较,一以学力胜,一以才气胜,要各自有千古。”
左宗棠楹联表现出经时济世的重大主题,闪烁着报国忧民的思想光辉。其思想内容为如下三个方面:
一是“心忧天下”济世思想。左氏出生于贫苦的耕读之家,年方弱冠即贫无所依,入赘湘潭周氏,饱尝生活艰辛。二十四岁进京会试,名落孙山。他百感交集,自叹怀才不遇,遂作联云:
身无半亩,心忧天下;
读破万卷,神交古人。
此联之“心忧天下”,一是忧国内苛政,左曾有诗云:“民有饥心扶亦难”、“乾坤犹痛何时毕”,二是忧列强侵略,国难当头。“神交古人”,指他以诸葛亮等古贤自勉。左常自号“老亮”,署句“亮白”,以明心志。他又有题河南南阳诸葛草庐联:
出处动关天下计;
草庐我亦过来人。
又有自题联:
文章西汉两司马;
经济南阳一卧龙。
另又有题湖南君山洞庭君庙联:
迢遥旅路三千,我原过客;
管领重湖八百,君亦书生。
这些联语,无不充分展示了他意欲“出山”,大济苍生的伟大志向。吴恭亨评其题洞庭君庙联时云:“末四字有项羽彼可取而代也之豪霸,文襄他日功名,殆兆于此。”(《对联话·卷一·题署》)
二是保国卫边的爱国思想,其挽林则徐联云:
附公者不皆君子,间公者必是小人,忧国如家,二百余年遗直在;
庙堂倚之为长城,草野望之若时雨,出师未捷,八千里路大星沉。
“忧国如家”,这既是对民族英雄林则徐的赞颂,也是自己的最好写照,丹心可鉴。
1871年,他曾有题宋三将军祠联云:
力捍蜀秦,东浙犹延汉历;
神在桑梓,西贼敢犯吾乡。
宋三将军,即吴阶信、吴麟、岳飞。这里以岳飞等民族英雄自励,表现其讨平阿古柏叛军、保家卫国的决心。
三是兴办实事的为民思想。左宗棠为官注意惠施百姓,他大力兴修水利、植树筑路、发展农桑、开设织业,创办义学。这在他的联语中均有反映,如反映兴修水利的题兰州饮和池联:
空潭泻春,若其天放;
明漪绝底,饮之太和。
此联为集司空图《诗品》句。又有写修路的题兰州四川会馆联:
刻铭天山石;
喜作巴人谈。
一个封疆大吏为民造福的喜悦心境跃然纸上。
左宗棠其人个性鲜明,其联语更是风格独特。主要特色可概括三个方面:一是豪气纵横,叱咤风云。二是语言工丽,词采飞扬。三是吐古纳今,寓意深远。其题兰州拂云楼联:
积石导流归大海;
崆峒倚剑上重霄。
积石、崆峒,皆西北名山。寥寥十四字,写高山、大河、重霄、沧海,气势磅礴,而作者之胸怀、视野非等闲可比,又有题兰州澄清阁联:
万山不隔中秋月;
千年复见黄河清。
左宗棠联语中最长的是他的自挽联。论艺术,也算最精彩:
慨此日骑鲸西去,七尺躯委残芳草,满腔血洒向空林。问谁来歌蒿歌薤,鼓琵琶冢畔,挂宝剑枝头,凭吊松楸魂魄,奋激千秋。纵教黄土埋予,应呼雄鬼;
倘他年化鹤东归,一瓣香祝成本性,十分月现出金身。愿从此为樵为渔,访鹿友山中,订鸥盟水上,消磨锦绣心肠,逍遥半世。惟恐苍天负我,再作劳人。
本联是左宗棠自我述志的一副自挽联。《楹联新话》云:“此乃左宗棠27岁病重时所作”,《楹联述录》曰:“从联意看似在引疾赏假回籍调养时所作”,但也有人认为联意与左宗棠之经世之略的思想不类,怀疑此联为伪作。不过此联绝非晚年所作,这是无疑的。上联作者想像死后情景,对自己一生作出“生当为人杰,死亦为鬼雄”的评价。大意谓,感慨有朝一日死去,七尺身躯埋进荒草丛中,满腔热血只能洒向空旷的林野。有谁来为我唱挽歌,有谁到我坟畔鼓琴、挂剑枝头,祭奠我的魂魄,甚至千百年后还有谁来墓地凭吊,为我之事迹而愤发激励?纵然黄土掩埋了我,也应呼我为雄鬼。“骑鲸”,指仙逝。“歌蒿歌薤”,指古时的两首挽歌《蒿里》和《薤露》。“豉琵琶冢畔”,典出《世说·新语伤逝》中颜彦先死后好友张翰在他灵前鼓琴祭奠事。“挂宝剑枝头”,典出《新序·节士》延陵季子挂剑于冢旁树上以慰故友事。“松楸”,墓地上种的树木,借指墓地。下联据转世传说,想像来世的生活道路,表示对山水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官场污浊生活的厌恶。大意谓,倘若他年能再转世,一炷香祝愿还我本性。我愿从此做樵子渔夫,在山中与麋鹿为友,在水边与鸥鸟作伴,以翰墨文章来消磨时光,逍遥自在地生活半世。但只怕苍天不遂人意,又要我进官场做那劳劳碌碌之人。“化鹤东归”,典出《搜神后记》,辽东人丁令威在灵虚山学道成仙后化鹤归辽。这里指重新来到人世。“一瓣香”,犹言一炷香,表示虔诚。“金身”,指佛或佛像,这里借指人形。“锦绣心肠”,形容文思优美,词藻华丽。联语构思新颖,气势一贯,既有满怀壮志,又作达观之语,可视为左宗棠复杂思想的一个侧面。联语巧妙从身后写起,并杂入神话典故,显得奇特、新颖,对仗工整而不板滞,全联如行云流水变幻多姿。有婉约细腻的一面,但主体风格仍是雄浑悲壮。
四、彭玉麟:“莺花合是美人魂”
论清末中兴名臣,“曾左彭胡”并称,彭者,彭玉麟(1816—1890)也。字雪琴,呈退省庵老人,湖南衡阳人。诸生。随曾国藩创办湘军水师并镇压太平军。官至巡阅长江水师,擢兵部尚书,辞未任。卒谥刚直。有《彭刚直公诗集》。
与左宗棠一样,彭玉麟也以才华负一代盛名。擅画梅,当时社会名流以得其画为荣。所谓“诗酒自名家,更兼勋业灿然,长增画苑梅花价”(王闿运挽彭联)。又擅楹联,其名胜古迹联就艺术性而论,允称晚清第一。如题杭州西湖平湖秋月亭联:
凭栏看云影波光,最好是红蓼花疏,白萍秋老;
把酒对琼楼玉宇,莫辜负天心月到,水面风来。
上联写湖的秋容,下容写湖的月色,皆清新自然,着手成春,毫无俗韵,把历来视为伤感的秋色写得有声有色,朝气蓬勃。上下联均用句中自对手法,皆铢两悉称,毫发无憾。全联精美绝仑,自成高格。
又有题南京莫愁湖联:
胜地足流传,直博得一代芳名,千秋艳说;
赏心皆乐事,且看此半湖秋水,万顷荷花。
彭玉麟的名胜联并非单纯的风花雪月,有的联语则借景抒情言志,更加棋高一着,如题登泰山庙联:
我本楚狂人,五岳寻仙不辞远;
地犹邹氏邑,万方多难此登临。
全联集李白、唐玄宗、杜甫诗句,上联两句分别出自李白《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一诗,下联首句出自唐玄宗《经鲁祭孔子而叹之》一诗,末句出自杜甫《登楼》一诗。而对仗天然,且切人、切地、切时,已称妙绝,更表达出作者对国家内忧外患心急如焚之情。
又如题杭州岳坟联:
史笔炳丹书,真耶?伪耶?问那十二金牌,七百年志士仁人,更可等悲歌泣血?
墓门萋碧草,是也?非也?看此一双顽铁,亿万世奸臣贼妇,受几多恶报阴诛!
字里行间,涌动着一腔热血,沸腾着千秋正气。
彭玉麟名胜联妙作尚多,再举二副:
题南京莫愁湖联:
王者五百年,湖山具有英雄气;
春光二三月,莺花合是美人魂。
题黄鹤楼联:
心远地天宽,把酒凭栏,听玉笛梅花,此时落否;
我辞江汉去,推窗寄慨,问仙人黄鹤,何日归来。
胡林翼(1812-1861),字贶生,号润芝。湖南益阳人。与曾国藩、左宗棠、彭玉麟并称“曾左彭胡”,是湘军主要人物之一。曾国藩赠胡联云:舍己从人,大贤之量;推心置腹,群彦所归。对他十分推重。胡亦能诗擅联,有《胡文忠公遗集》。同列江南三大名楼的岳阳楼、黄鹤楼,楹联佳作如云,而胡各有短联一副,位列其与其他传世名作相比毫不逊色。其题岳阳楼联云:
杜老乾坤今日眼;
范公忧乐古人心。
题黄鹤楼联云:
黄鹤飞去且飞去;
白云可留不可留。
第二联犹为精妙。用典之巧、意境之美自是不说,更重要的是,表现出一种逍遥旷达的精神境界。
五、张之洞:“经纶天下;衣被苍生”
张之洞(1837—1909),字香岩,号香涛,一字孝达,又号壶公,无竟居士。清直隶南皮(今属河北)人,同治二年(1863)进士。洋务运动首领,官至体仁阁大学士、军机大臣。为清末洋务运动首领。卒谥文襄。有《张文襄公全集》。其为清末联语大家之一。于长联,于短联,于诗钟,于无情对,皆有突出贡献与成就。其联语收入全集的“杂著”当中,名谓《联语存录》。
张之洞题湖北武昌麻局与纺织局各短联一副。前者是:
布衣兴国;
蓝缕开疆。
后者为:
经纶天下;
衣被苍生。
两联都只有寥寥八字,而言少意赅,一语双关,气魄极大,表现了清末洋务派首领旨在通过兴办民族实业振兴国家的宏愿。以如此少的字,表达如此深刻丰富的内容,古今罕有也。
较长联如题广州市越秀山镇海楼联:
百千劫危楼尚存!问谁摘斗摩霄,目空今古?
五百年故侯安在?只我倚阑看剑,泪洒英雄。
联语巧用反诘语气,浪漫而富于想象,表达出沉重的历史沧桑之感。音调铿锵,气势雄伟,又能熔铸前人诗词,不露痕迹。故侯,即创建镇海楼的明初大将朱亮祖(?—1380)。此处借凭叹英雄显示自己的雄心壮志。
又有题湖北黄冈东坡故居联:
五年间谪宦栖迟,较量惠州麦饭,儋耳蛮花,那得此清幽山水;
三苏中天才独绝,若论东坡八诗,赤壁两赋,还是公游戏文章。
此联凭吊苏轼为官受贬的遭际,颂扬其文学才华,构思巧妙,语气风趣,在古今题咏颂怀苏氏的联语中可谓“天才独绝”。惠州,在广东,儋耳,在海南,皆苏轼贬谪处。东坡八诗,苏轼谪居黄州东坡时作的组诗,共八首。赤壁两赋,即《前赤壁赋》、《后赤壁赋》。
张之洞是晚清诗钟活动中的中心人物之一。徐珂《清稗类钞》说:“张文襄好诗钟”,“政暇召集僚友作诗钟。”而易顺鼎的《诗钟说梦》则谓“南皮师综九派之长,一时贤俊皆从之游。……闻余辈作诗钟,因拟即席拟作。不置纸笔,每成一联,但自口诵之。”张氏的诗钟作品如:
春水桃园天别有;
秋风茅屋雨如麻。(嵌有、麻二字,雁足格)
眩海老花障云雾;
隔江芳草对烟波。(分咏眼镜、鹦鹉州)
张之洞于光绪末年调北京任军机大臣,喜雅集文士开宴,“作诗钟一二”,于是促成了京师的诗钟活动高潮。
张之洞又擅长联。其题湖南岳阳君山屈原湘妃庙联长达400字,为古今长联中的名作。
张之洞又是联语无情对一格的运用高手。他有巧妙无情对两副:
树已半枯休纵斧;
果然一点不相干。(对佚名联)
欲解牢愁惟纵酒;
兴观群怨不如诗。(对佚名联)
又有以他名字为上联的无情对,更推无情对中名作:
张之洞;
陶然亭。
清末重臣又有郭嵩焘(1818—1891)、沈葆桢(1820—1879)、李鸿章(1823—1901)、袁世凯(1859—1916)、翁同酥(1830——1904)等,皆能联语。
翁联如:
文章真处性情见;
谈笑深时风雨来。(自题联)
郭嵩涛有《云颐山庄联语》传世。其题湖南汨罗屈子祠联:
哀郢矢孤忠,三百篇中,独宗变雅开新格;
怀沙沉此地,二千年后,惟有滩声似旧时。
李联如:
受尽天下百官气;
养就心中一段春。(自题,见《古今滑稽联话》)
沈葆桢(1820-1879),清末福建侯官(今福州)人,原名振宗,字幼丹,道光进士。为林则徐婿,官至两江总督。德望、功业、文章在当时几乎林公相近。楹联、诗钟皆业绩斐然。后人谓其“寻常寿语,一扫而空,专从其著作着笔,落想既高,辞句亦超脱,能高视阔步,作人所不道语而又实能按今其人之身分,斯乃至为可贵。”(秦同培《撰联指南》)其贺林昌彝七十寿联:
奉世文章,一代斗山韩吏部;
等身述作,六经渊海郑司农。
联语以韩愈、郑玄为况,比较合适林之实际。又有题成都杜甫草堂联:
地亦千秋,南来寻丞相祠堂,一样大名垂宇宙;
桥通万里,东去问襄阴耆旧,几人相忆在江南。
发布日期:2008-0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