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贞观之治与河汾之学
一、论贞观之治的文化品质
二、河汾之学考论
1.王通与《中说》的真实性问题
2.根据隋唐之际原始文献考查王通与《中说》的真实性
3.从思想史角度证实王通与《中说》的真实性
4.王通的精神品质
5.王通在中国思想史上的主要贡献
(1)王通哲学思想(上):人性本善思想
(2)王通哲学思想(中):自作天命的历史观
(3)王通哲学思想(下):道统思想
(4)王通的政治思想
三、河汾之学与贞观之治的关系
四、《隋书》不载王通考
第二章 初唐诗:唐诗精神的跃动
第三章
盛唐诗(上):以自然意象优势表现刚健的时代精神
一、刚健的时代精神
二、自然意象优势
三、自然意象优势与刚健的时代精神有机融合
第四章 盛唐诗(下):人的再发现与自然的再发现
一、人的再发现
1.人普遍存在的诗歌才能的发现
2.诗歌的人文意义的再发现
二、自然的再发现
第五章 李白诗歌的自由精神
一、李白的出生地与生卒年
二、李白的自由精神
三、人性人道精神与艺术独创
四、以行健不息的自然意象表现自由奔放的精神情感
──李白自由精神的艺术体现
第六章 杜甫诗歌:仁的境界
一、杜甫与儒家的人性思想和政治思想
1.杜甫与儒家的人性思想
2.杜甫与儒家的政治思想
3.我对儒家思想的看法
二、杜甫:全幅人生是仁的境界
1.“恻隐仁者心”的意义
2.人溺己溺人饥己饥的情怀
3.亲人之情与朋友之情的深度
4.仁者爱及自然万物的情怀
三、杜甫在政治上的道德主体精神
1.致君尧舜与格君之非
2.君有过则谏反复之而不听则去
3.君无道则不赴召
4.期待君王改过政治自新
四、杜甫诗史精神
1.诗人国身通一精神
2.良史精神
3.庶人议政、贬天子之精神
4.民本精神
5.平等精神
五、杜甫:儒学复兴运动的先声
六、从大自然汲取生机──杜甫与自然
七、以气韵为美
第七章 韩愈与古文暨儒学复兴运动
一、唐代的中国文化宣言──韩愈《原道》论考
1.《原道》作年考
2.《原道》笺证
3.道统学说是儒家君权有限合法性思想的重大发展
4.攘斥佛教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主体精神与文化智慧
二、新儒学本体一人性论的建立──韩愈人性思想论究
三、韩愈在政治上的道德主体精神
1.韩愈爱护人民始终如一
2.韩愈对王叔文集团的态度最终是公正的
3.韩愈对专制君主始终坚持了道尊於君
4.韩愈对权贵宦官藩镇恶势力进行了大无畏的斗争
四、韩愈散文的艺术境界
1.新古文与新儒学之关系
2.由学养变化气质而来的浩乎沛然之气势
3.於浑灏流转之中呈现的宽裕从容之风姿
4.以龙渊之利议於割断之美
5.以微言侧笔蕴含大义之美
6.从细节刻划个性从而提示行为的根源
第八章 柳宗元与古文暨儒学复兴运动
一、柳宗元生平经历与思想发展的分期
二、德最终决定势──柳宗元的历史观
三、人与自然的分离与和谐──柳宗元天人关系思想的发展
四、从中道作用深入到中道本体──柳宗元中道思想的发展
五、从性恶论到性善论的转变──柳宗元人性思想的发展
六、包容异质文化与坚持本位文化──柳宗元对佛教的态度
七、柳宗元散文的艺术境界
1.史傅传统的重大突破:为普通平民百姓立传
2.山水散文的创新局面:创造天人合一的意境
第九章 中唐诗:人性人道与淑世情怀的高扬
第十章 晚唐诗:从幽情的追寻到风骨的挺立
第十一章 唐代士人对佛教的根本态度
一、唐代佛教的根本性质
二、维护中国的中国文化品格
三、保持个人的中国文化品格
四、包容作为异质文化的佛教
1.对佛家淡泊精神的欣赏
2.对僧人艰苦生活的同情
3.对禅宗自主精神的欣赏
4.对僧人艺术才能的欣赏
5.士人与僧人的交往人间化
第十二章 唐代的教育与文学
一、唐代官学私学的兴衰
二、唐代士子的自学风气
三、唐代学校衰微和士子自觉风气的共同原因,是进士制度崇尚文学
四、豪杰之士学有本源,是唐代文化的中坚
第十三章 唐代文化精神是人性人道精神
──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