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安  国  寺  经  幢

安国寺经幢为浙江省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该寺座落在北寺巷底,与安澜园遗址毗邻。
    安国寺俗称北寺,建于唐开元元年,初名镇国海昌院,宋大中祥符年间改名安国寺。现仅存三座唐代石经幢和罗汉堂石碑。
    安国寺三座经幢,原位于天王殿前的庭院之中,呈东、西、南三角鼎立,其分别建于唐会昌二年(公元842年)、四年和咸通六年(公元865年),距今都有千余年历史。其中南座(咸通六年建)石经幢最为精巧,高约7米,从底座到顶端都是八角形,共十九个层次。座身镌刻有“九山八海”及束腰浮雕蟠龙等图案,底幢以仰莲承托幢身,周围勾栏、腰檐、斗拱等均为石构仿木构,出檐深远,翼角起翘,勾头滴水,真实体现唐代木构建筑的特色,也是我国最早出现的石构仿木构经幢。
唐会昌二年的经幢高.5.8米,下层围径4.4米,经柱高1.3米,周围2米。幢身上的浮雕武士像作肩扛幢身状,威武传神,观音像和礼佛图的刻划也很细腻,其和唐会昌四年经幢均为十六层,由须弥座幢身和仰覆宝珠等组成。幢身有流云托座,雕刻形象生动。三经幢都有《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及题记和其它佛教故事。三经幢形态优美,是艺术价值相当高的珍贵文物。在安国寺遗物中还有《盐官道场住世五百大阿罗汉》石碑等。
    

{二}葫芦山摩崖石刻

位于葫芦山北部寿安岩和南部青牛洞一带,布满由唐至今的石刻130余处,诸体并存,内容丰富,其中还有梵文和象形字。被列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山上多石洞,多为寺庙所占据。
{三}乐山大佛
俗称"游峨眉必朝大佛"。
  乐山大佛位于四川乐山市城东,岷江、青衣江、大渡河三江汇合处的凌云山上, 为凌云山临江的整片石壁,全靠人力开凿凹进石刻而成的坐佛像,高71米,头高14.7米,耳长6.72米,鼻长5.33米,肩宽24米,手指长8.3米,脚背宽9米、长11米,是迄今世界上最大的一尊石刻佛像。这尊大佛像,双手抚膝,神情肃穆,目视着莽莽大江。它不仅体型巨大,而且雕刻技术高超,结构匀称,比例适宜,线条流畅。头部身上还巧妙地暗藏排水系统,以避免水流冲击,减弱风化。在佛窟左面岩壁上,有一条与大佛同时开凿的险峻栈道,因其盘旋九曲,故名"九曲栈道"。 从栈道可下到大佛的脚底处。
    凌云山是一个有名的风景区,佛教文化非常浓厚。
  隋唐时佛教鼎盛,寺庙盛极一时。乐山大佛开凿于唐高宗开元初年(713年),历时90年方竣工。当时凌云寺名僧海通见三江汇合处,每逢洪水季节便水患不断,遂蒙生修建大佛的念头,想借此以镇水妖。于是他历尽艰辛,四处化缘历时20年积资。佛像开工后,郡使前来敲诈,海通宁可挖掉自己一只眼睛也不给贪官钱财。海通没等到大佛建成即过世。后经剑南川西节度使韦皋,继续将其建成。现凌云山顶的海师洞,传为海通修习之所,洞内有海通塑像,高2米,盘膝而坐,手捧装有眼珠的托盘,面容刚毅,威不可犯。乐山大佛是一尊弥勒佛像。千百年来,人说这里"山是一座佛,佛是一座山",一是说坐佛之大,二是指佛教文化的浓郁。很奇妙的是,在大佛附近的江边还有一尊自然形成的、十分逼真的睡佛,它的头、手、脚分别由乌尤山、凌云山和龟城山三山连襟而成,著名的乐山大佛不偏不倚正好端坐在巨型睡佛的胸部位置。看大佛最好在市区码头乘渡江游轮,在江心观赏、拍照;然后登岸游大佛寺、乌尤寺景区;观赏睡佛最佳的位置在乐山市滨江路"福全门"。
{四}栈道顶端有一长廊式亭阁,这是明代袁子让称作“立亭上则三峨凝黛,水自天来,烟波极目,绿野无际”的近河亭。栈道第一折的经变图雕刻精细,形象生动,人物丰腴端祥,线条优美,并刻有楼台亭塔,是研究唐代建筑和石刻艺术的宝贵资料。
  栈道最宽处1.45米,最窄处0.6米,共217级石阶,沿崖迁回而下,可到大佛脚底。
{五}龙龛岩摩崖石刻

位于苹塘镇谈礼村龙龛岩,1989年公布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据传有老龙蜕骨岩中,故名龙龛。唐武德四年(621),永县令陈普光在洞中辟立道场,“于龛北壁画当阳像,左右两厢飞仙、宝塔、罗汉圣僧”,“洪钟一扣,响彻三十三天;石磬再鸣,还闻十八地狱,虹蟠外飏,彩影乱于云霓;香烟内腾,素通于迥(汉字左“山”右“就”)”,名著岭南。
岩内有唐及清代石刻9题,其中唐代1题、清代8题。

{六}乾   陵

    位于乾县城北梁山上, 是唐朝第三代皇帝李治和女皇武则天的合葬陵。地面保存有一批精美的大型石刻群, 是盛唐历史文物的集中代表, 也是唐代石刻艺术家的智慧结晶。有陪葬墓17座, 现已发掘的5座, 出土大量壁画、三彩俑、 线刻石廊、石门和墓志等重要文物, 并建立了乾陵博物馆。

{七}西安碑林
 

 

      制作:
 

    hyc123@guoxue.com              web@guoxu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