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衣盘礴 笔头溢香
——观赵世君墨梅新作
朱自谦
解衣盘礴的典故出于战国宋之秩事。它的含义是希望不受拘束,而能得到自由创作之情绪,成为后世文人画家要求解放个性的口头禅。之所以拈出这个典故是因为看到赵世君墨梅的表现手法酣畅淋离。
世君是我的画友,在京城闯荡数年,精研书法,尤善榜书。同时画艺裴然,时有佳作。世君喜以行草书写梅,兴之所致,伸纸泼墨,鹰起鹊落,随意点染。活力、精神、情感一时俱现,佳作于是成矣!曾得雅号曰:京城一枝梅。
初春之际,天道小寒,世君折简相邀,二三同道饮酒观画,我亦欣然前往。进入世君画室,只见一面墙上满挂着世君新作的墨梅,姿影横斜,但觉暗香浮动,嫩寒春晓,使人顿如入于无忧林下,置身香雪海中。
画梅之道,由来久矣。唐时即有以专画梅而名之者。至五代崔白专用水墨,深得水边林下之致。后米元章、冕补之辈,工写墨梅,横绝一世。赵子固、王元章、吴仲圭、丁野堂辈皆为宋元间写梅之著名者,明清之际,尤多擅手。要之,疏而娇、繁而劲、老而媚、清而健:梳风洗雨,临风带雪,总堪称之为妙笔也。止于当世2情绪与审美取向大变。昔放翁之咏梅,寂寞清苦、自标孤高。林迪之咏梅,飘逸疏简、古拙野逸。王元章谓:"冰花个个圆如玉,羌笛吹它不下来"。"不要人夸艳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到了毛泽东手中,则:"梅花欢喜漫天雪,冻死苍蝇未足奇"。"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其气势、意象和文采给人一种大异于前人的感受,加上风靡一时的红梅赞。画家们二时间纷纷笔瞧丹朱,画界的梅树都成了红梅的世界。这其间自然也有出类拨萃的高手,名家辈出,白不待言。
世君画梅的路子是写意手法。写意者,借自然之景,写自我心胸,托物言志,借景抒情。通过笔墨意象的表现,寄托自己的人格理想和审美情趣。世君正是循着这样的一条道,一步步跋涉过来的。对传统,他下过大功夫。面对满目丰碑,大家林立,杰作星跃的漫漫长河,先辈们那种穷其心智,尽其才华,务使作品完善精熟的敬业精神,给了他巨大的力量,但那种自告首穷经,磨穿铁砚仍不能摆脱前辈阴影笼罩的"渐修"法式,也使他十分警觉。艺术的可贵之处就是要有个性。人人都这样说,但要真正做到,又谈何容易!看别人的作品,我们可以下个判断:这是阳刚,那是阴柔:这类显得古拙,那类较为雍容……那么在看自己的作品时,往往就很难定位,哪是自己的长,哪是自己的短,下一步该怎么走?这需要一种襟怀,它包含着作者的性灵、哲思、学养和品格。认识到了,实践中能不能干得好,这当然又是一个问题。我认为世君在这个问题上处理的就比较得当。在生活中积累了大量的素材后,有所为必有所不为,必有取舍。按照自己的认识、修养来从事创作,寻找适合自己个性特征的绘画语言。毫无疑问,世君的墨梅承袭了传统文人画的特点和美学风范,从他的笔墨设置和图形构成中你也可感到其强烈的现代意识和创新意识。他的画,纵咨野逸,墨气淋漓,疏疏密密的交织中,充分发挥了线的表现,有十分鲜明的中国画特质。他笔下的梅花,枝分老嫩,花按阴阳,笔墨颠狂,不颠狂不可称其为佳也。其所写梅,白花者如玉女,红花者似壮士。如竹之清,似松之实,岁寒三友,岂有虚哉。世君在画梅中所取得的成绩,正所谓"梅花香自苦寒来"也。
世君乃楚湘之人,性格假介。这在其作品中,时有流露。昔人云"文如其人",又云"书如其人"。我又道"画如其人",何哉?画之表现虽复杂些,曲折些。然而,"曲径通幽",又岂能逃得了呢。
世君壮年,敏而好学,悟性又好。赠其四字曰:"宁静致远"。馍而不舍,必期大成。观画有感如些,并系二十八字于后:写梅雅操不寻常,笔墨精研积学养。悟到神情飘渺处,挥洒自在古馨香。
丙戊清明于江南紫微山房灯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