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x.gif (2967 bytes)
 

    当代学人

 

乐黛云


 

相关网站


inde1111.gif (188 bytes)

people22_yuedaiyun.jpg (19574 bytes)

  乐黛云

    1931年1月生于贵州,1952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英语四会,俄语可阅读。现任北京大学现代文学和比较文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外国语大学顾问教授、东北师范大学、天津师范大学、厦门大学、南京大学、南京师范大学、中国语言文化大学兼任教授。1990 年获加拿大麦克马斯特大学荣誉文学博士学位,现任中国比较文学学会会长、全国外国文学学会理事。曾任北京大学比较文学与比较文化研究所所长(1984—1998)、深圳大学中文系主任(1984-1989)。国际比较文学学会副主席(1990—1997)。

 

   

  一、访问讲学

19811982  哈佛大学博士后访问学者
1982---1984  加州大学柏克利分校东方文化系研究员
1991---1992  加拿大麦克玛斯特大学兼任教授
1995---1996  澳大利亚麦尔本大学访问教授
1997---1998  荷兰莱顿大学胡适讲座教授
1999---2000  香港科技大学访问教授

  二、参加会议

1981年8月纽约国际比较文学学会第十届年会
1983年7月夏威夷中国现代文学国际讨论会
1985年8月夏威夷比较哲学国际讨论会
1986年7月德国汉堡亚洲与北非第32届年会

1987年8月慕尼黑国际比较文学学会第十二届年会
1987年9月美国第二届中美比较文学双边会议
1989年6东京国际比较文学学会理事会
1990年8月东京国际比较文学学会第十三届年会
1991年6月雅典国际妇女研讨会
1991年4月印度国际比较文学理事会
1992年7月巴西国际比较文学学会理事会
1993年8月加拿大国际比较文学学会第十四届年会
1994年8月新加坡“汉学研究之回顾与前瞻”国际学术讨论会
1995年10月墨尔本中国当代文化国际学术讨论会
1996年3月巴黎《远近丛书》出版会议
1996年4月美国阿特兰塔美国中国比较文学学会年会
1996年8月香港浸会大学讲学一周
1996年8月丹麦国际比较文学学会理事会
1996年9、10、11月荷兰莱顿大学担任胡适讲座
1996年12月京都日文研南太平洋地区文学讨论会
1997年7月巴黎出版会议
1997年8月荷兰国际比较文学学会第十五届年会
1998年7月台湾清华大学大众文化研讨会
1998年8月捷克布拉格“晚清与五四之间”国际学术讨论会

1998年8月美国波士顿第20届世界哲学家大会
1998年9月加拿大温哥华“中国与21世纪” 国际学术讨论会
1998年9月瑞士“尼采在中国” 国际学术讨论会
1998年11月西班牙“遗产继承与交换”国际学术讨论会
1999年6月日本福岗“东亚文学——交流与交响”国际学术讨论会

1999年9、10、11、12月香港科技大学讲学
1999年9月巴黎跨文化研究会及《远近丛书》法文版首发式
1999年10月美国“自我概念”国际学术讨论会

   著  作

  一、学术专著及编译

《比较文学原理》 独立专著,湖南文艺出版社,1987
《比较文学与中国现代文学》独立专著,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
Intellectuals in Chinese Fiction
(中国小说中的知识分子,英文版 ), 独立专著,美国加州大 学东亚研究丛书之十, 1987
《比较文学原理新编》合著,排名第一,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
La Nature(自然·法文版),独立专著,Desclee de Brouwer出版社,1999
《自然》,独立专著,上海文化出版社,2000
《跨文化之桥》独立专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即出
《国外鲁迅研究论集》独立编译,北京大学出版社,
1981
《茅盾论中国现代文学》独立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1981
《中西比较文学教程》独立主编,高等出版社,1988
Literature, History, Literary history
(文学、历史、文学史,英文),独立主编, 辽宁大学出版社,1988
《西方文艺思潮与中国现代文学》合作主编,排名第一,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
《超学科比较文学研究》合作主编,排名第一,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
《欲望与幻象--东方与西方》合作主编,排名第一,江西人民出版社,1991
《世界诗学大辞典》主编,排名第一,辽宁文艺出版社,1993
《独角兽与龙》合作主编,排名第一,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
Unicorn and Dragon
(英、法文版),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
《英语世界的鲁迅研究》合作主编,排名第一,江西人民出版社,1993
《多元文化语境中的文学》合作主编,排名第一,湖南文艺出版社,1994
New Perspective—a Comparative Literature Year Book (
新视界——比较文学年鉴·英文版 ) 合作主编,排名第二,香港大学出版社,19951996各一本
《北美中国古典文学研究名家十年文选》,合作主编,排名第一,江苏人民出版社,1996
《欧洲中国古典文学研究名家十年文选》,合作主编,排名第一,江苏人民出版社,1998
《文化传递与文学形象》合作主编,排名第一,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北京大学比较文学研究丛书》(已出 15 ), 合作主编,排名第一, 北京大学出版社,1985——1999
《中国文学在国外丛书》( 已出6),合作主编,排名第一,花城出版社,  1990——2000
《北大学术讲演丛书》(已出9种)独立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2000
《海外中国博士文从》(已出3种)独立主编,人民大学出版社,1995——1998
《中外文化比较丛书》(已出8种)合作主编,独立主编,人民大学出版社,排名第一,河北人民出版社
《往事随想丛书》(五种)独立主编,天津人民出版社,1997
Collection Proches Lointain,(远近丛书·法文版,已出4种)合作主编, 排名第一Desclee de Brouwer 出版社,1999
《远近丛书》,上海文化出版社,2000,排名第一

  二散文集

To the Storm (面向风暴·英文版 ),美国加州大学出版社,1985

Als hundert Blumen bluhen Sollten( 当应是百花盛开的时候·德文版),德国Scherz出版社,1986、

オデヤツィ チャィチ(面向风暴·日文版),日本岩波书局,1995

《透过历史的烟尘》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

《绝色霜枫》江西百花出版社,2000

另有散文三十余篇(略)

主要论文

中国现代小说发展的一个轮廓《文艺学习》,1957 (5期连载)

鲁迅早期思想《新建设》,1958

尼采与中国现代文学《北大学报》,1981

《蚀》与《子夜》的比较分析,《文学评论》,1981

The Principle of Chinese Literary History and Comparative Literature (中国文学史教学与比较文学原则,英文),In Year &127;Book &127;of &127;Comparative                         and General Literature,USA, 美国比较文学年鉴,1982

Women in Chinese Fiction Today (中国当代小说中的女性,英文合著,排名第一),In Journal of Asian Studies, USA,美国亚洲研究&127;1983

当代西方文艺思潮与中国小说,《小说研究》1985 (六期连载)

文学与自然科学,《深圳大学学报》1986

文学与哲学社会科学《深圳大学学报》1986

诗歌·绘画·音乐《深圳大学学报》1986

中国比较文学的现状与前景(中、英文),《中国社会科学》(中、外文版)                                          1986

二十年代知识分子心态的探索,《中国现代文学论文集》,1986

当代西方文艺思潮与中国小说,《小说研究》1985 (六期连载)

关于现实主义的两场论战,《文艺报》,英文载国际比较文学学会第十                                           二届年会(慕尼黑)论文集,1988

自由的精魂与文化之关切,《北大校长与中国文化》,1988

后现代主义与文化的未来,《文化与未来》,三联书店,1988

从文学的汇合看文化的汇合,《中外文化比较研究》,三联书店,1988

世界文化对话中的中国现代保守主义,《中国文化》,1989

以特色和独创主动进入世界文化对话,《理论与创作》,1990

鲁迅研究:一种世界文化现象,《读书》,1990

世界文化总体对话中的中国形象,《文艺报》,1990

中国文化更新的探索者—陈寅恪,《北大学报》,1991

比较文学与文化转型时期《群言》1991

解构心态与当代创作,《作家报》1992

昆德拉的小说,《读书》,1992

中国诗学中的镜子隐喻,《文艺研究》,英文载国际比较文学学会第十                                              三届(东京)论文集,1992

文化转型与中西对话,《世纪风》,1993

一次汇通古今中外诗学术语概念的尝试,《文艺报》1993,6,5

文化转型时期与中西诗学对话,《传统文化与现代化》,1993

“昌明国粹,融化新知”, 《社会科学》,1993

Standing at a Theoretical Crossroads: Western Literary Theories in China(站在理论的十字路口—西方文学理论在中国),In China Exchange                                          News, USA.,1993

跨学科研究与第四产业,《战略与管理》,1994

比较文学研究的新视野,《暸望》1994

迎接新的文化转型时期,《季羡林教授80 华诞论文集》,1994

文化差异与文化误读,《中国文化研究》,1994

中国传统文学与当代文学中的妇女,《中国典籍与文化》,1994

Chinese Women Today(中国妇女现状,英文) In Women in the World,1994

中西诗学对话中的话语问题,《多元文化语境中的文学》论文集,1994

无名失语中的女性梦幻,《中国文化》,1994

中国学术文化发展的回顾与前瞻,《文化报》,1995,3,8

有关五十位女知青自述的话,《自由谈》1995

West Literary Theory in China 19851995,(西方文艺理论在中国,英文)in The Search for a New Alphabet: Literary studies in a changing World, , 1996

第三世界文化的提出及其前景,《电影艺术》,1996

比较文学的国际性和民族性,载《中大人文学报》,香港,1997

Cultural Relativism and the Principle of Harmony in Difference(文化相对主义与和而不同原则,英文)in Cultural Dialogue and Misreading, 1997

Cultural Discourse and Cultural Intercourse(文化诠释与文化对话,英文)in Crosscurrents in the Literatures of Asia and the West  1997

Comparative Literature in China,(比较文学在中国,英文) in Comparative Literature Worldwide: Issues and methods, Brazil, 1997

Literatura Comparada na China( 中国比较文学,葡萄牙文) In Literatura Comparada No Mundo:Questoes e Metodos,Brazil 1997

如何对待自身的传统文化,《文艺报》1997812

不同文化中关于月亮的传说和欣赏,《随笔》1997

中国比较文学的发展,《新东方》1998

文化转型与文化冲突,《复印报刊资料》1998

比较诗学研究需要一种跨文化的学术视野《文艺争鸣》1998

文化相对主义与比较文学”《文学评论》1998

我的比较文学之路”,《中外文化与文论》,1998

后殖民时代的比较文学,《社会科学战线》1998

文化转型与新人文精神,香港《中国研究》,1999

Main Forms of Chinese traditional Literary Criticism(中国传统文学批评的主要形式,英文)《第二届东亚比较文学国际会议论文集》,日本,1999

El Patrimonio Cultural Chino y su transformacion(中国文化遗产的传递,西班牙文) in Antropologia de la Transmision hereditaria,1999

Word, Symbol, and Meaning in the Context of Chinese Poetics(中国诗学语境中的字词、符号和意义,英文) In Comparative Literature Now: Theories and Practice 1999

人类文化面临的危机,《文艺报》,1999,12,23

中国跨文化研究五十年,载《学术季刊》,1999

文学人类学与中国文化的人类学破译,《东方丛刊》,1999

  开设课程

“中国现代文学史”,1956,1957(本科四年级),19781981(留学生)
“西方文学思潮与二十世纪中国文学”,19861987(高年级学生)
“比较文学原理”,19871989,1993--1995(研究生)
“中国宗教与妇女”1992,加拿大麦克玛斯特大学本科
马克思主义文论在东方和西方19951996(研究生)1996,21997,2 (研究生)
中西诗学汇通研究19961997, 1997,71998,2  (研究生)
中国传统诗学的现代诠释 1997--1998 (研究生)1998,21998,7(研究生)
比较诗学 19981999(研究生)  

  科研项目 

多元文化的理论和实践:《跨文化对话杂志》(中文版每年三期,法文版每年一期) 法国人类进步基金会资助,1998——2000,共21万法郎, 2000——2003  每年7万法郎。

文化互看调查研究:《远近丛书》,2003年出齐20本, 在中国和法国同时出版。法国人类进步基金会资助40万法郎。

中西文学与文化关系研究:《现代中西文学与文化传递十大名家》,北京大学出版社项目

中西诗学研究:《世界诗学十大问题——中西视界》,北京大学社科项目

中国传统诗学关键辞研究及英译  北京大学社科项目

    指导博士生情况 

史成芳,1994—1997,已获学位,“诗学中的时间概念”优秀博士论文二等奖
宋伟杰,1994—1997,已获学位,“文化研究个案
金庸小说分析”
辉,1994—1997,已获学位,“审美现代性批判”,优秀博士论文三等奖
王伯华,1995—1998,已获学位,“‘不可说’论与古典诗学
林贞玉,1995—1998 ,已获学位,中韩古典诗人李白和李奎保的比较研究

陈戎女,1996—1999,已获学位,“西美尔:文化与现代性
张旭春,1996—1999,已获学位,“现代性视野中的中英浪漫主义思潮比较研究

赵白生(在职), 1996,中西传记的叙述学研究
犹家仲, 1997,诗经诠释与中国诠释学
刚, 1997,钱钟书研究
吴京嬉, 1996,现代中韩妇女文学研究

陈铉美, 1997,当代中韩女性文学理论研究
余建荣, 1997,中西诗学中的物我关系
刘耘华, 1998,先秦经典诠释与中国诠释学
沛, 1998,中西文学关于隐喻的理论与实践
张洪波 ,1998,中西诗学中的形式理论从“风骨”谈起
吴允淑, 1998,中国现代文学中的基督教影响 

    研究方向 

本人二十年来一直从事比较文学研究。历任北京大学比较文学与比较文化研究所所长(19851998)、国际比较文学学会副主席(1989—1997),自1989年担任中国比较文学学会会长至今。比较文学是一种文学研究,它首先要求研究在不同文化和不同学科中人与人通过文学进行沟通的种种历史、现状和可能,其根本目的就在于通过文学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理解,坚持人类文化的多样性,改进人类文化生态和人文环境,避免灾难性的文化冲突以至武装冲突。文化的多元发展以及人们沟通和对话的需要正是比较文学的灵魂。

自国务院将比较文学学科列为中国文学研究四大学科之一,与中国古典文学研究、现当代文学研究、文艺理论研究并列以来,中国比较文学队伍有了很大发展,目前已成为世界比较文学的一支人数最多,能量很大,有一定学术水平和国际影响的学术力量。1985年成立的北大比较文学研究所是全国第一个建立起硕士点——博士点——博士后流动站、以系统培养比较文学专门人才为目标的学术基地。 

近年来,本人特别关注在经济、科技全球化的大趋势下,如何通过文学促进文化的多元发展和不同文化间的沟通和理解,既反对文化霸权主义,也反对文化孤立主义;主张既努力从他种文化吸取营养,又在与他种文化的比照中,认识和克服自己的弱点,并将己有特长贡献于解决人类的共同问题。例如探讨如何使极其丰富的中国传统诗学为现代所用,即在中国传统诗学的基础上,参与现代世界重大文艺理论问题的讨论,使之成为建构未来文艺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21世纪将是一个经济全球化与文化多元化充满着复杂矛盾斗争、各学科逐渐走向综合的时代,从中国文学的理论和实践出发,探讨这一或将覆盖今后百年的跨文化、跨学科的大问题,将会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实践意义和创新意义。

    获奖情况

文学评论优秀奖 1985
国家教委全国高等学校人文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 1995

北京市高等学校教学成果一等奖 1997
教育部第二届科学研究成果三等奖 1998
20世纪二千名世界杰出学者银质奖章(英国传记学会) 2000

 

Email:tyjydy@sunrise.pku.edu.cn



版权所有 北京国学时代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0
web@guoxu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