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篇报道说有个学者曾经发表过100多篇论文,你猜猜我国民俗学泰斗、99岁高龄的钟敬文老人看了这篇报道是什么反应?在一次讲座上,钟老说:哎呀天呐!我从十一二岁起就乱写文章,到现在,你问我有几篇文章可以算作论文,我算不到5篇,可能就3篇吧。话音未落,全场听众报以会心的大笑。
相比较于现在的一些中青年学者教授动辄出了数十种书、发了数百篇学术论文而言,钟敬文老人的"家底"实在太"薄"。但毫无疑问,这3篇论文的含金量要远胜过那100多篇论文的含金量。
实际上,类似这种"著作等身"、论文数百的学术其实只是一种"泡沫学术",内容或东拼西凑或自我重复,在学术上无甚建树,已谈不上什么学术价值,指为"学术垃圾"也不为过。
然而,在如今的学术界,学风日下的又何止"泡沫学术"现象这一种?一位被称为学术界"反腐斗士"的青年学者把那些不守学术规范与德操的现象统归于"学术腐败",并归纳了几个方面。除了上述的"泡沫学术"现象外,其一是以某些高校教材、教参为代表的低水平重复;其二是以像编辞书一样将现成资料颠来倒去拼凑起来的粗制滥造;其三是为了评职称而托人情、拉关系,花钱雇人写文章、买论文的假冒伪劣;其四是对他人学术成果的公然抄袭剽窃,这已成学术界的最大公害,有人称之为"学术蝗祸";其五是以拉拢评委和评委互投关系票等为主要特征的评奖立项上的腐败。还有一类则是少数在国外的学人,打着报效祖国的旗号回国行骗,吹嘘自己的学术成果、名誉、地位,以蒙骗时人,获取名利。
上述种种,媒体已多有披露。从几年前影响甚大的某大学教授博士论文严重抄袭事件,到某著名大学原法学院院长近10部法学著作主要靠剽窃和利用职务巧取豪夺,再到如今一些学校研究生论文答辩走过场、学位论文水份的越来越大,日渐暴露的问题已表明学术界也并非是块"净土"。
学术殿堂的被玷污,归根到底,离不开对名利的无秩序追逐。一些人为此不惜丢弃自己的道德良心,置科学的道德规范与学风于不顾,实在令人扼腕。学术腐败现象尽管不是学术界的主流,却影响恶劣,如不及早引起重视并及时予以纠正,毒害的不仅是健康的学术氛围与学术创新环境,甚至影响到一代或几代人学术人格的构建,乃至于国家科教兴国战略能否保质保量的顺利实现。
要遏制并消除学术腐败,不少人包括一些正直有为的学者提出了许多建议并对此进行了思考,其关键的一点即在于重建学术规范。这里,有必要归纳并廓清一些观点。其一,学术事业应是对真理的追求,但与学术事业作为谋生的手段并不矛盾,二者不应排斥而应是统一的。党和政府为学术界提供的各种鼓励政策、优厚条件亦可谓用心良苦,没有人怀疑这些政策条件是推动学术的繁荣昌盛的巨大力量。其二,始终把鼓励学术创新和促使学术新人的成长看作是学术规范所要确保的最根本的东西,离开这两点,学术就要大打折扣。其三,道德是学术规范的底线,亦是学人做学问的底线。守不住这条底线,就失去做学问的资格,由此而引发的诸如抄袭剽窃等问题,不仅应引起学术界的高度重视并予以坚决的排斥,更应有相应的法律法规或制度的严厉惩罚。
在那次讲座上,钟敬文老人还有一段话,他说我们老一辈的人对学术规范看得比较重,听到哪一位教授抄袭了别人的东西,我们的心里很不好受。老一辈学人如此,新一代学者当以此为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