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郭齐勇 汪学群
- 钱穆(1895—1990)字宾四,江苏无锡人,1912年辍学后自学,任教于中小学。1930年因发表《刘向歆父子年谱》被聘为燕京大学国文讲师,后历任燕京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平师范大学教授。抗日战争时期,先后在西南联合大学、华西大学、四川大学、齐鲁大学任教。抗战胜利后,先后任昆明五华书院文史研究所所长、无锡江南大学文学院院长兼历史系主任。1949年去香港,创办新亚书院,任院长。1967年移居台北,任中国文化学院历史所教授、“中央研究院”院士、台北故宫博物院特聘研究员。著作辑为《钱宾四先生全集》,凡甲、乙、丙三编,计56种54册,约1500万字。
《先秦诸子系年》是钱穆的代表作之一。全书包括考辨专文四卷,计160余篇,通表四篇,附表三张。前人考证诸子年世,多依据《史记》中的《六国年表》,然《六国年表》颇多缺失。钱穆通过研究得而复失的汲冢之《竹书纪年》,厘订其今传世本的错讹,然后以此来订正《史记》中的伪误和注释的抵牾,同时又遍考诸子之书,参证诸子之行谊及六国政事、年代、山川地理等,参伍以求,错综以验,定世排年,疏证细密。本书原名《先秦诸子系年考辨》。《考辨》四卷与《通表》四篇一一相应,第一卷考订孔子行迹与相关人物,第二卷考墨子、子思、吴起等,并辨老子其人其书,第三卷考晋、楚、魏、齐列国诸子,第四卷考春申、平原二君和荀子,至韩非、吕不韦。作者依次将先秦学术思想发展分为“初萌”、“酝酿”、“磅礴”、“归宿”四期。全书自孔子至吕氏,各家排比联络,一以贯之,对先秦诸子的生平事迹、学术渊源、各家思想流变辙迹一一加以考定,持论有据,资料翔实。
钱穆认为,诸子师授的渊源及诸子的主张,虽然多有出入,但他们之间又是相通的。因此,不能拘泥于九流十家之例。他极力反对把诸子之间的关系绝对化,认为他们的学术、师承或多或少都是相互联系的。诸子多重关系中有一个基本关系,就是儒家与墨家,这两家为当时显学。钱穆的诸子学研究有这样几个特点:
第一,肯定孔子的历史地位以及诸子学的基本精神。孔子的历史地位,不仅在具体思想方面的建树,更重要的在于他总体上的贡献。他既是王官之学的继承者,又是诸子平民之学的创立者,是承前启后、开一代风气的人物。正是这一特殊历史地位,决定了他在先秦诸子学说中的重要作用。同时,钱穆也肯定了诸子学是春秋以来平民阶级意识觉醒的产物,是“天子失官,学在四夷”,即学术下移民间的产物。
第二,以儒墨为轴心梳理诸子学。儒学是孔子所创,开平民学之先河;墨子早年接受儒术,源于儒家,后来成为儒家的反对派。由此形成了诸子学最早的两个对立学派。以后诸家都是在儒墨两家基础上立论,以这两家为基础。至于道家的地位,在秦汉以后才变得越来越重要。另外,钱穆也看到儒墨两家的联系,他们作为诸子之学,作为平民之学,其基本精神是一致的。他们在对贵族的或王官之学的态度方面出现分歧,所不同的,只是墨子是平民之学的激进派而已。
第三,把诸子学看成一个有序的系统。钱穆治先秦诸子最大的特点是强调诸子之间的联系、贯通。他借助考据、辨伪等方法,有根据地研究诸子之间的学术渊源,予以整理,排列次序,不像有些治诸子的学者,仅把他们的学术思想平铺开来,只重视思想,而不重视学派之间的学术和师友关系。就是说,他既重视学派内部的思想创建,又重视学派之间的思想联系,打破了门户之见,以及局限于某一流派的狭隘性,为诸子绘制了一幅有机的整体图画。
第四,子学也是史学。钱穆先考订六国统系,再定位诸子年世,不仅从诸子书出发,也从先秦史书出发去论说诸子思想,把子书与史书结合起来,体现了他所谓子学也是史学的基本精神,摆脱了把子学当成经学附庸的传统观念。
囿于时代氛围和时代局限,钱穆对先秦诸子的研究,不可能不受疑古辨伪思潮的影响,不可能完全正确。例如关于老子其人其书,他定位得很晚,认为太史公传老子皆为虚妄,认为老子可能是楚人詹何,考《老子》产生于《庄子》之后,《荀子》之前。今天的考古发现则多少证实了太史公所言不虚,《老子》至少产生于春秋末期或战国早期。钱氏认为孔子于《易》未作精深研究,否认孔门六经传统,否认孙武其人,以为孙武、孙膑为一人,亦与疑古思潮有关。
《刘向歆父子年谱》是钱穆的成名作。此书写于1929年,最初发表在1930年《燕京学报》第七期上。钱穆根据《汉书·儒林传》的史实,从西汉宣帝石渠阁议奏到东汉章帝白虎观议奏120年间的五经异同和诸博士的意见纷歧,源源本本地看出当时各家各派师承家法及经师论学的焦点所在。钱氏梳理出两汉经学诸史实,逐年列出,进而指出康有为《新学伪经考》说刘歆伪造古文经之不通有二十八处。
《刘向歆父子年谱》解决了近代学术史上的一大疑案,而钱穆根据的仅仅只是一部《汉书》。《汉书》人人都可以读,未必人人都会读。现代一般治经学的,通常不讲史学;治史学的,通常不讲经学。钱穆认为,经学上的问题,也即是史学上的问题。《刘向歆父子年谱》依据《汉书》谈《周官》、《左传》,他所持的就是这个观点。
钱穆以客观史实来解决今古文之争,摧陷廓清道咸以降常州学派今文学家散布的某些学术迷雾。《刘向歆父子年谱》不但结束了清代经学上的今古文之争,平息了经学家的门户之见,同时也洗清了刘歆伪造《左传》、《毛诗》、《古文尚书》、《逸礼》诸经的不白之冤。自从此书问世以后,古文经学家如章太炎和今文经学家如康有为之间的鸿沟已不复存在,学术界已不再固执今古文谁是谁非的观念。
《光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