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大师生平|著作年表|著述索引|作品选读|大师研究|研究著述|书品推介|研究学人|相关链接
|
|
|
||||||||||
|
|||||||||||
(1871-1943)
|
|||||||||||
欧阳竟无(1871-1943),名渐,字竟无,以字行世,江西宜黄人。他六岁丧父,但从小就刻苦读书,二十岁中秀才,又从叔叔读程朱理学,同时博览经史,对天文历算也很精通,是学校的高材生。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后,欧阳竟无感到程朱之学和其他杂学都难以济世,于是改学陆王心学,想以此来补救时弊。朋友桂伯华向他介绍了佛学,给他看《大乘起信论》,劝他向佛,这时他才知道有佛学这门究竟之学。 三十四岁时,欧阳竟无北上赴科举,参加廷试,回家时途经南京,和杨文会首次相见,坚定了对佛教的信仰,感到不管是程朱之学还是陆王之学,都不了生死。回家后,从事办学,自设科目,亲编教材。三十六岁时,欧阳竟无母亲病逝,他从学校匆匆赶回,仅得最后一诀。这对他的心灵打击很大,他在家本来属庶出,幼年丧父,家境也不好,一直跟着贫穷的一嫂一姐生活,母亲没有抚养他,贫病而逝。欧阳竟无在母亲去世的当天就立下决心,不仕、不荤、绝男女之欲,归心佛法。所以在次年就到南京来找到杨文会,从其问学。他也曾经到日本寻找遗籍数月,回来后为了筹集久学佛法的生活资金,在两广担任过教师,又从事农业,均因病而罢,于是决定全力投入佛学。1910年,四十岁的欧阳竟无又到南京,从杨文会学佛法。 1911年,杨文会去世,欧阳竟无受命与其他两人分别负责刻经事务,具体负责佛经编校工作。这一年正值辛亥革命,革命军攻下南京,欧阳竟无在经坊守了四十天,以防经版散失,使经版得以保存。第二年春天,他曾发起佛教会,因为他主张政教分离,没有实现,不久即解散,从此长住金陵刻经处,不再问外事。在刻经处的基础上,附了一个研究部。1917年,他刻成《瑜伽师地论》后五十卷。他所编校印行的经典,以《藏要》影响最大,收有佛教重要经论五十多种,每种都以梵文、巴利文或藏文精校,是迄今为止最好的佛教经论选刊。在杨文会逝后,欧阳竟无共主持刻刊佛典约二千卷。他还想刻印《精刻大藏经》,未果。 遵照杨文会刻经和教学并举的风格,在刻经之外,欧阳竟无也十分重视佛教教育.1918年,他着手筹划支那内学院,1922年在南京正式成立,欧阳竟无立下了“师、悲、教、戒”的院训。这实际上是杨文会祗洹精舍的继续和发展,梁启超等人都曾在内学院学习过。1937年“七·七”事变后,内学院迁到四川江津,院名为支那内学院蜀院。 1943年2月,欧阳竟无因肺病不治而逝,同年3月5日,国民政府教育部撰《祭文》悼念,并向行政院申请褒扬和抚恤。同年4月由政府颁《褒奖令》。 |
|||||||||||
来源: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工程http://www.ndcnc.gov.cn/datalib/2003/Celeb/DL/DL-166576/ |
|||||||||||
[返回首页] |
国学网站,版权专有;引用转载,注明出处;肆意盗用,即为侵权。
mailto:
010-6890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