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入收藏

 

  

 
大师生平|著作年表|著述索引|作品选读|大师研究|研究著述|书品推介|研究学人|相关链接 
《广艺舟双楫》

康有为公车上书
变法维新第一人——康有为

康有为、章太炎与晚清经今古文之争

康有为与儒学的现代转化
驳康有为论革命书
读 《康有为传》
论康有为维新思想与大同思想的内在逻辑关系
慈禧、康有为的两面性及其启示——戊戌维新百年祭
《近代思想启蒙先锋——康有为》
康有为宪法思想述评
如何评价晚年康有为
康有为廖平公案平议
南海康有为故居
康有为签名本
康有为流亡生涯

 

 

 

 

 

康有为签名本
周振鹤

 

  康有为在戊戌政变以后,亡命海外,数年间遍游四大洲三十一国,不但欧美加拿大墨西哥,甚至印度埃及巴勒斯坦,即以今天有如此便利的海陆空立体交通系统,能作这样广泛游历的人也不是太多。康在欧洲游历了十多个国家,其中去得最多的是德国。这一方面当然是因为德国处于欧洲中部,是北欧到南欧,东欧到西欧的必经之地,至今德国的公路,仍然是欧洲各国汽车的流动博览会,另一方面则恐怕是康有为对德国有所偏爱。有人曾经问他,世界各国哪一国最好,他说这不好讲,各有其长,但“如言治国乎,则德为第一……若以政为治也,昧昧我思之,则大地古今万国,殆无能比也。美法则自由太甚也,英则自尊不进也。”对德国称赞备至的原因,主要在于他认为德国进步神速,三四十年以前,还是分裂状态,“小国杂乱,百政不修”,在普法战争中打败法国实现统一以后,“武备第一,政治第一,文学第一,医术第一,电学第一,工艺第一,商务第一,宫室第一,道路第一,乃至音乐第一。飚举骤进,绝尘而奔,天下万国进化之骤且神,未有若德者也。”而且他还以为德国的政体值得学习。他虽主张君主立宪,但如英国君主那样毫无权力他也不赞成,像德国这样君主既有一定权力,而又有其他制度予以制约,则比较理想。康有为或许认为以德国为师,中国就有希望迅速强大,所以才特别钟情于德国,以至于九至柏林,出入德境凡十一次,“四极其联邦,频贯穿其数十都邑,接其都人士,游其工厂官府,本其史谱,搜其图象,考其风俗。”相反,对于法国,他似乎就没有这样的好情绪,人人都说巴黎繁华富丽,他看了以后却说并不怎么样,而且还强调法国文明远不如中国甚。

  可惜的是,康有为却未写出一部详细的德国游记来,相反,倒是《法兰西游记》与《意大利游记》一起,成为其《欧洲十一国游记》中仅有的两种。至于德国,只有一篇不算长的《补德国游记》而已。据他在该游记的序中说,“甲辰游德,曾草游记,失落数卷,今补写以示国人。”甲辰是1904年,光绪三十年。这一年是康有为第一次欧洲之行,一切新奇刺激,感触思绪油然而生,洋洋洒洒,数万言的意大利法国游记很快写了出来。而《补德国游记》却写在三年后的1907年,德国已经去了不只一次,新鲜感自不如头一回,所以内容不算太丰富。但康有为对德国的好感大约长久不衰,所以在1921年辛酉,他把两部书新刊本送给了德国国家图书馆。这两部书一是《春秋笔削大义微言考》,另一是《伪经考》,上面都有康氏的亲笔题词。前者曰:“孔子四千二百七十一年辛酉岁正月七日中国康有为赠德国柏林书藏”,而且还有罗马字拼写的康有为签名。后者与前者相同,只是“中国”两字易为“中华国”。《伪经考》初刊于1891年辛卯,1894年奉旨版,1898年戊戌与1900年庚子又两度版,直到1918年戊午才又刊成新版。《春秋笔削大义微言考》写成于1902年辛丑亡命日本之时,但直到十五年后的1917年丁巳才付刊。这时连复辟的闹剧也已演过,康有为已经息影政坛,离群索居了,但这两部书接连在此时行世,表明康仍想以其思想来影响新的国家形式的运行。其实康有为是很现实的,早在中华民国成立伊始,他就写过《中华民国代议院议员选举法案》六章一百十八条,不久又撰《中华民国宪法草案》,早已把自己当成中华民国国民了,并不顶戴遗民的帽子。而且他正是将《春秋》附会为一部宪法来展开他后期的思想的。只是他既不用中华民国纪年,也不用黄帝纪年,而是用一个特别的孔子纪年,表示仍与实际的中华民国有距离。

  这两部书刊成后,大概在相当大的范围内赠送,复旦大学也藏有一部他所赠的《伪经考》,但不是签名本。不知道德国国家图书馆的这两部签名本是在什么情况下送去的,为何又是在书出版三四年后才赠予该馆,其中应当还有一个小故事,但笔者已经不甚了了。

 

 

 

来源:《生活時報》

  [返回首页]

国学网站,版权专有;引用转载,注明出处;肆意盗用,即为侵权。 mailto: 010-68900123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