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顾颉刚重要论文索引
答顾颉刚先生 钱玄同 《读书杂志》第10期,1923年6月。
读顾颉刚君《与钱玄同先生论古史书》的疑问 刘掞藜 《读书杂志》第11期,1923年7月1日。
读顾颉刚先生论古史书以后 胡堇人 《读书杂志》第11期 1923年7月1日。
研究国学应该首先知道的事 钱玄同 《读书杂志》第12期,1923年8月5日。
讨论古史再质顾先生 刘掞藜 《读书杂志》第13—16期,1923年9月一12月。
古史讨论的读后感 胡适 《读书杂志》第18期,1924年2月22日。
论禹治水说不可信书(1924年2月11日) 丁文江 《古史辨》 第1册。
论以《说文》证史必先知《说文》之谊例 柳诒徵 《史地学报》第1—2期,1924年4月。
古史问题的唯一解决方法 李玄伯 《现代评论》第1卷第3期,1924年12月27日。
评近人对于中国古史之讨论((古史决疑录)之一) 《学衡》第40期,1925年4月。
新史料与旧心理 魏建功 《北京大学国学周刊》第15期 1926年1月20日。
顾著《古史辨》的读后感 周予同 《文学周刊》第233期,1926年7月11日。
《古史辨》第一册 孙福熙 (《北新周刊》第1期,1926年8月21日。
读《经今古文学》和《古史辨》王伯祥 《一般》诞生号,1926年9月5日。
介绍几部新出的史学书 胡适 《现代评论》第4卷第9l期,1926年9月。
评顾颉刚《古史辨》 陆懋德 《清华学报》第3卷第2期,1926年12月。
评《秦汉统一的由来和战国人对于世界的想像》 傅斯年 《中山大学语言历史学研究所周刊》第1集第2期,1927年11月8日。
谈两件《努力周刊》上的物事 傅斯年 《中山大学语言研究所周刊》第1集第10期,第2集第13期。
评顾颉刚《秦汉统一的由来和战国人对于世界的想像》 载《大公报·文学副刊》第8期,1928年2月27日。
评顾颉刚《春秋时的孔子和汉代的孔子》 张阴麟 《大公报·文学副刊》第8期,1928年2月27日。
整理古史应注意之条件——质顾颉刚的《古史辨》 绍来 《益世报·学术周刊》第6期,1928年12月3日。
北大风俗调查会《妙峰山进香专号》书后 江绍原 《妙峰山》,中山大学语言历史学研究所,1928年9月。
读《妙峰山进香专号》 何思敬 《妙峰山》,中山大学语言历史学研究所,1928年9月。
读《妙峰山进香专号》 崔载扬 载《妙峰山》,中山大学语言历史学研究所,1928年9月。
评《春秋时的孔子和汉代的孔子》 傅斯年 《中山大学语言历史学研究所周刊》第1集第7期,1929年12月13日。
评顾颉刚《五德终始说下的政治和历史》 钱穆 《大公报·文学副刊》第170期,1931年4月13日。
与颉刚论五行说的起源 范文澜 《史学年报》第3期,1931年8月。
写在《五德终始说下的政治和历史》之后 陈槃《古史辨》第5册下编,北京朴社,1935年1月。
读《禅让传说起于墨家考》 杨宽 载《古史辨》第7册下编,开明书店,1941年6月。
评古史辨 郭沫若 <中国古代社会研究·三版书后》,载《古史辨》第7册下编,1941年6月。
古史辨派的阶级本质 童书业 《文史哲》1952年第3期。
古史辨的学术思想批判 杨向奎 (文史哲》1952年第3期
批判古史辨派的疑古论 李锦全 (中山大学学报》1956年第4期。
古史辨派史学思想批判 吴泽、袁英光(历史教学问题》1958年第10期。
五四前后疑古思想的分析和批判 吴泽 《历史教学问题》1959年第4期。
著名历史学家顾颉刚先生逝世 《人民日报》1980年12月30日。
论“古史辨派” 杨向奎 《中华学术论文集》1981年。
顾颉刚先生与禹贡学会 本刊资料室 《史学史研究》1981年第1期。
悼念顾颉刚先生 白寿彝 《历史研究》1981年第2期。
忆顾颉刚先生二、三事——本刊记者访常惠先生 《民间文学》1981年第2期。
可贵的治学精神——悼念顾颉刚先生 李民 《郑州大学学报》1981年第2期。
顾颉刚先生二三事 王湜华 《群众论丛》1981年第3期。
顾颉刚与日本 (日)小仓芳彦 顾洪译 《中国史研究动态》1981年第3期。
终身以发展学术为事业的学者——纪念顾颉刚先生 郑天挺 《社会科学战线》1981年第3期。
顾颉刚创立的新疑古派——《古史辨》派作用的具体分析 蔡尚思 《社会科学战线》1981年第4期。
当他远行的时候(记著名历史学家顾颉刚) 郑重 (文汇报》1981年1月7日。
发扬破除迷信、追求新知的研究精神(悼念著名史学家顾颉刚先生) 白寿彝 《人民日报》1981年2月19日。
顾颉刚先生与《文史杂志》 方诗铭 《历史知识》1981年第6期。
顾颉刚先生治学的几个特点 蔡尚思《文史哲》1981年第6 期。
顾颉刚、洪业与中国现代史学 (美)余英时《中国史学研究动态》 1981年第8期。
顾颉刚先生主要学术活动年表 王煦华 《文献》1981年第8期
从《古史辨》看顾颉刚的洽学方法 庄葳等《苏州大学学报》 1982年第1期。
回忆禹贡学会——纪念顾颉刚先生 韩儒林《历史地理》1982年第2期
回忆顾颉刚先生 容肇祖 《社会科学辑刊》1982年第3期。
回忆顾颉刚先生 张紫晨 《民间文学》1982年第3期。
顾颉刚先生与西北 李得贤 《青海社会科学》1982年第3期。
我的老师顾颉刚 王威 《新民晚报》1982年2月12日。
顾颉刚与《古史辨》 冯菊年 《文汇报》1982年6月7日。
顾颉刚先生与《古史辨》 杨宽 《光明日报》1982年7月2日。
重读《古史辨》仍然使人们感受到热烈的挑战精神 程兆奇 《读书》1982年第8期。
悼念颉刚 郭绍虞 《读书》1982年第10期。
《禹贡》半月刊的爱国史学思想 吴怀祺 (史学史研究》1983年第1期
顾颉刚与《古史辨》 方诗铭 《书林》1983年第4期。
顾颉刚先生和所著《西北考察日记》 吴丰培 《西北史地》1983年第4期。
考辨古史,廓清迷雾——评《古史辨》庄葳郭群一《史学月刊》1984年第1期。
论古史辨派的史学 周春元 《史学史研究》1984年第1期。
顾颉刚先生的“人生一乐” 吴丰培 《人物》1984年第4期。
怀念我们的父亲顾颉刚 顾潮、顾洪 《人物》1984年第4期。
我所知道的顾颉刚先生 崔锅堂 《历史教学》1984年第7期。
顾颉刚先生与《禹贡》半月刊 朱士嘉 《晋阳学刊》1984年第4期。
顾颉刚先生与《尚书》研究 刘起釪 《社会科学战线》1984年第3期。
多所见闻,以证古史——记顾颉刚先生对我的启迪和帮助 汪宁生 《社会科学战线》1984年第3期。
书海得贝识贤师——兼忆顾颉刚先生 喻权域 《书林》 1984年第5期。
顾颉刚与胡适 黄艾仁 《艺谭》1984年第3期。
顾颉刚先生的治学经验和方法 载《学人谈治学》 浙江出版社,1984年。
顾颉刚早期历史教育思想和方法初探 金相成、朱志明等 《历史教学问题》1985年第2期。
论顾颉刚古史观的形成 孔智华 《华东师大学报》1986年第3期。
张元济、昌广生、顾颉刚等关于《门簿》与《廉泉录》的题跋 文津、 权儒学《文献》1986年第3期。
评顾颉刚的孟姜女研究 潜明滋 《民间文艺季刊》1986年第4期。
短衣射虎顾先生:怀念顾颉刚先生 刘蕙孙 《人物》1986年第4期。
古史辨派与先秦史研究 王煦华 《文史知识》1986年第6期。
先父顾颉刚先生的读书与治学——纪念父亲逝世五周年 顾洪 载《古今掌故》(一),四川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6年。
一本论述汉代学术与政治关系的名著:读顾颉刚先生的《秦汉的士与儒生》王煦华 《文史知识》1987第6期。
颉刚先生与角直保圣寺罗汉像 顾洪 《文物天地》1987年第7期。
试论顾颉刚先生的疑古思想 陈寒鸣 《苏州大学学报》1988年第3期。
顾颉刚与古史辨派 刘俐娜 《近代史研究》1988年第4期。
顾颉刚先生访书 江澄波 《人民日报》1989年5月1日。
古史辨派科学方法简论 丛小平 《陕西师大学报》1989年第2期。
五四时代的胡适、傅斯年、顾颉刚三位先生 杨向奎 《文史哲》 1989年第3期。
怀念顾颉刚先生 王树民 《河北师院学报》1989年第4期。
顾颉刚与古史辨派的新考据学 鲁毅 《史志文萃》1989年第5期。
胡适与顾颉刚的师生关系和学术情谊(上、下) 季维龙 《徽州社会科学》1990年第1、2期。
王国维治史思想、方法与古史辨派 刘俐娜 《王国维学术研究论集》第3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年2月。
古史辨派对孔子的研究和评价 王煦华《孔子研究》1990年第2期。
晚成堂主人,史家顾颉刚:《古史辨》遗想 吴方《读书》1991年第1期。
顾颉刚教授在燕京大学的学术研究和社会活动 李固阳《阴山学刊》1991年第2期。
顾颉刚与俞平伯 孙玉蓉 《名人传记》1991年第7期。
我的父亲顾颉刚 顾潮等 《文汇报》1991年7月24日。
顾颉刚先生的前两次婚姻 壮澜《人物》1991年第6期。
顾颉刚与《古史辨》赵光贤《史学史研究〉1992年第1期。
顾颉刚在辛亥革命前后 顾潮等《民国春秋》1992年第1期。
顾颉刚古史观的形成与其古今文经学认识的关系 余兼胜 《历史教学问题》1992年第3期。
顾颉刚疑古辨伪所体现的学格人格略论 周明武《历史教学问题》1992年第6期。
八十年的交谊:顾颉刚与叶圣陶 顾潮《人物》1993年第1期。
寓伟大与平凡的教诲:记顾颉刚先生二三事 王湜华《团结报》1993年6月16日。
近代新文化和顾颉刚先生的史学思想 吴怀祺《史学史研究》1993年第2期。
顾颉刚对我国民俗学事业的杰出贡献:纪念顾杰刚先生诞辰100周年 王文宝 《民间文学论坛》1993年第2期。
顾颉刚先生在西北:纪念顾颉刚先生诞辰100周年 王煦华 《史学史研究》1993年第2期。
怀念顾颉刚先生 白寿彝 《史学史研究》1993年第2期
《古史辨》在史学上的贡献 斯维至 《史学史研究》1993年第2期。
略论“古史辨”派的古史研究方法 胡新生 《史学月刊》1993年第6期。
风雨飘摇九十年,长留风范在人间:记顾颉刚诞生100周年学术研讨会 张青
《学术月刊》1993年第8期。
顾颉刚先生诞辰100周年学术讨论会综述 臧知非 《苏州大学学报》1993年第3期。
崔述与顾颉刚 路新生 《历史研究》1993年第4期。
“筚路蓝缕以启山林”:顾颉刚先生与中国民俗学 吕静 《史林》1993年第3期。
顾颉刚先生诞生百周年学术讨论会简述 臧知非《中国史研究动态》1993年第3期。
时代的象征性人物与顾颉刚 周明武《武凌学刊》1993年第3期。
在纪念顾颉刚诞生一百周年学术讨论会上的讲话 胡绳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1993年第5期。
钱穆与顾颉刚的《古史辨》 罗义俊 《史林》1993年第4期。
严谨治学,勇于修正:赞顾颉刚先生的治学风尚 王湜华 《红楼梦学刊》1993年第4期。
中国民俗学的先行者:纪念顾颉刚先生诞辰100周年 段宝林 《民俗研究》1993年第4期。
试论学术流派的意义及其价值:兼论顾颉刚创建的古史辨学派 高增德 《学术论丛》1993年第5期。
由顾颉刚的“古史辨”提出一个问题 胡绳 《北京日报》I993年11月30日。
顾颉刚与傅斯年治史异同论 张书学 《东岳沦从》I994年第1期。
顾颉刚先生在云南 王煦华 《史学史研究》1994年第2期。
顾颉刚古史辨学说的历史价值:纪念顾颉刚先生诞辰100周年 胡绳 《学习与探索》1994年第3期。
以救国自任的顾颉刚甘肃之行 汪受宽 《西北史地》1994年第1期。
论顾颉刚的史学思想 杨善群 《江汉论坛》1994年第7期。
《顾颉刚年谱》评介 松滨 《传统文与现代化》1994年第6期。
论古史辨学派产生的学术思想背景 顾潮《中国文化研究》 1995年第2期。
素业专精,诲人不倦:回忆顾颉刚先生 王玢玲《文史知识》1995年第6期。
深入浅出,史家绝唱:读《中国史学入门——顾颉刚讲史录》 李正中 《天津社会科学》1996年第1期。
一个历史学家和一个文学家的选择:中国现代民俗学运动中的周作人与顾颉刚 赵世瑜 《史学理论研究》1996年第2期。
“古史辨派”疑古思潮中的科学性及其偏颇 路新生 《北京日报》1996年8月24日。
一位历史学家的历史:《顾颉刚年谱》 陈福康 《书与人》1996年第2期。
以疑古为旗帜:记古史辨学派 高增德 《社会科学报》1996年9月19日。
顾颉刚抗战期间的学术活动述论 田亮 《淮北煤师院学报》1997年第1期。
《古史辨》评议 王树民 《河北师院学报》1997年第2期。
一部求真、求实的学术人物传记:《顾颉刚评传》读后 钱宗范 《中国史研究动态》1997年第4期。
论“古史辨”派史学评价的几个问题 侯云灏 《史学史研究》 1997年第2期。
顾颉刚先生与《禹贡》半月刊 顾潮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1997年第3期。
版权所有
国学时代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Copyright©
国学网站,版权专有;引用转载,注明出处;肆意盗用,即为侵权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