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造一同异俱冥、今古合流之幻觉
从《别传》看陈寅恪“古典今事”的解诗方法
一、陈寅恪对于诠解诗歌典故的若干论述
“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啷啷。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则既专为此长安故倡女感今思昔而作,又连绾己身迁谪失路之怀。直将混合此作诗之人与此诗所咏之人,二者为一体。真可谓能所双亡,主宾俱化,专一而更专一,感慨复加感慨。(《元白诗笺证稿》)。
凡诠释诗句,要在确能举出作者所依据以构思之古书,并须说明其所以依据此书,而不依据他书之故。若仅泛泛标举,则纵能指出最初之出处,或同时之史事,其实无当于第一义谛也。(同上,p131)。
古今读哀江南赋者众矣,莫不为其所感,而所感之情,则有浅深之异焉。其所感较深者,其所通解亦必较多。兰成作赋,用古典以述今事。古事今情,虽不同物,若于异中求同,同中见异,融会异同,混合古今,别造一同异俱冥、今古合流之幻觉,斯实文学之绝诣,而作者之能事也。(《读哀江南赋》)。
牧斋《有美诗》“眉怃谁堪画?腰纤孰与扌需”→《考工记》注→《毛诗》郑笺→《西厢记·千秋节》“百般扌需就十分闪”。
二、陈寅恪对于古典与今事的解诗实践分析
(一)考释古典
1,扩散型典故(由甲句指向乙句,由甲辞指向乙辞)
⑴陈子龙《蝶恋花》“泪痕落尽红明灭”→元稹《古决绝词》三首之二“感破镜之分明,睹泪痕之余血”→“矧桃李之当春,竞众人而攀折”“幸他人之既不我先,又安能使他人之终不我夺?”
⑵陈子龙《秋潭曲》结句“同心夜夜巢莲子”→《古今乐府·杨叛儿》第五首“欢欲见莲时,移湖安屋里。芙蓉绕床生,眠卧抱莲子”→旧题《杨伴儿》。
⑶牧斋《题画》“戚戚秋声卷白波,青山断处暮云多。沉沙折戟无消息,卧看千帆掠槛过。”
→“折戟沉沙铁未消,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牧斋等到九月风向变易)
2,重叠型典故(相同的意思,不同的典语重叠,如织绵)
⑷柳如是《梦江南·怀人》“人去也,人去画楼中。……端有夜来风。”←→李义山《无题》“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玉台新咏·夜来曲(柳浑)》“飒飒秋桂响,悲君起夜来”。《乐府诗集》解题:“《起夜来》其辞意犹‘念畴昔’,思君之来也。”←→李清照《怨王孙·暮春》“门外谁扫残红,夜来风”。
⑸陈子龙《吴阊口号》之十“芝田馆里应惆怅,枉恨明珠入梦迟”,乃用《洛神赋》……等为第壹出典,李义山《可叹》……等为第贰出典,温庭筠《偶题》……等为第叁出典。
3,兼义型典故(相反或不相同的意思,可以并存于同一典故中)
⑹牧斋《赠濮老仲谦》“少将楮叶供游戏,晚向莲花结净因”→结远公莲社之净因→助潘妃细步之妙迹。
⑺程孟阳《朝云诗》第五首“主客琅王干情烂熳,神仙冰雪戏迷藏”→李白《寄远》“朝共琅王干之绮食”→张衡“美人赠我金琅王干”。→杜甫“留客夏簟清琅王干”。
4,蕴义型典故(典故字面背后没有说出来,或不一定含有,须由解诗人补说的意思)
⑻柳如是《梦江南·怀人》“凤子啄残红豆小”→杜甫《秋兴》八首之八“红豆啄残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韩凭夫妇之蛱蝶
⑼程孟阳《正月同李茂初沈彦深郊游,次茂初韵》“贮得瑶华桃李时,寻花舍此欲何之?陶情供具衰年乐,送老生涯画史痴”→《晋书·顾恺之传》→“孟阳以能画而痴绝之顾虎头自比,固甚确切,但未具顾氏棘针钉邻女画像之术,以钉河东君之心,殊为遗憾”。
⑽陈子龙《自慨》四首之四“难偕紫府仙人梦”→“后来牧斋即取《真诰》之语,以绛云为楼名,暗寓河东君之原名,然则河东君与陶隐居殊有文字因缘,而陈杨关系未能善终,岂‘……’之句,乃其诗谶欤?”
(二)考释今典
1,层深型今典
⑾牧斋《顾与治书房留余小像自题四绝句》之四“褪粉珠丝网角巾”。1,明室标帜(周晖《续金陵琐事》:“太祖一夕微行至神东观,见一道士结网巾,问曰:此何物耶?对曰:此网巾也,用以裹之头上,万发皆齐矣。次日,有旨召神东观结网巾道士,命为道官,仍取其网巾,遂为定式。”)2,烈士故事(戴名世《画网巾先生传》“……先生既失网巾,盥栉毕谓二仆曰:衣冠历代旧制,网巾则我太祖高皇帝创为之,即死,可忘明制乎?取笔墨来,为我画网巾上。画已,乃加冠。二仆亦交相画也。每晨起以为常。军中哗之,呼曰画网巾云。(王之纲斩之,)挺然受刃于泰宁之杉津。泰人聚观之,所画网巾,犹斑斑在额上也。”)3,学生友人烈士故事(《小腆纪传》“瞿士耜张同敞在桂林谕降不屈,死之”条:“同敞手出白网巾于怀,曰,服此以见先帝。”)
2,关锁型今典
⑿柳如是“此去柳花如梦里”
3,细节型今典
⒀牧斋《冬日同柳如是泛舟有赠》“每临青镜赠红粉,莫为朱颜叹白头”→白牛道者谓河东君“双颊作朝霞色”→河东君诗句“凭多红粉不须夸”→笔记“乌个头发白个肉”。
⒁陈子龙《腊日暖甚……》“今日剪刀应不冷,吴绫初换画楼人”(古典即元稹《咏手》“因把剪刀嫌道冷,泥人呵了弄人髯”)→陈子龙《蝶恋花·春晓》“故脱馀绵,忍耐寒时节”。牧斋《有美诗》“轻寒未折绵”。
⒂陈子龙(同上)“简点凤鞋交半折”→刘銮五《石瓠》“濮仲谦”条→河东君初访半野堂戴幅巾著男子服,然仍露其纤足。
三、同异俱冥、今古合流的境界
⒃柳如是《次韵奉答》“谁家乐府唱无愁,望断浮云西北楼。汉佩敢同神女赠,越歌聊感鄂君舟。春前柳欲窥青眼,雪里山应想白头。莫为卢家怨银汉,年年河水向东流。”
古典:《北史》“无愁天子”;《古诗十九首》“西北有高楼”←→今典:崇桢帝与钱牧斋。
古典:《韩诗》《说苑·善说篇》←→今典:河东君与钱牧斋(感知己)。
古典:刘禹锡诗,史邦卿词←→今典:每临青镜赠红粉,莫为朱颜叹白头(表相思)。 古典:《歌词》及李义山诗←→今典:钱牧斋诗与词。
四、古典今事:诗美学之分析1,抒情与叙事。2,表现与感应。3,记忆与交流。4,棱镜与心屏。5,比兴问题。6,新诗与旧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