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期刊
《文学遗产》



主 编:陶文鹏
副主编:刘跃进
顾 问:徐公持
主管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
主办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
文学研究所
出版单位:北京大学出版社

 

 

 

 

 

 

www.trostore.com

 

2002年《文学遗产》第三期目录及提要

 

西魏北周时代的关陇学术与文化................曹道衡(4)
内容提要 本文由三个部分组成:一、秦汉以来关陇地区政治、经济发展背景;二、关陇地区著名的文化士族及其代表人物;三、西魏、北周的学术文化成就。
关键词 西魏 北周 关陇文化

萧统研究三题................穆克宏(12)
内容提要 本文讨论了三个问题:一、《文选》的成书年代,认为在梁普通三年(522)至普通七年(526)之间。二、“蜡鹅”事件的可靠性。三、文体分类,认为分37类。
关键词 文选 萧统 文体分类

关于文人出塞与盛唐边塞诗的繁荣
——兼与戴伟华同志商榷................陈铁民(23)
内容提要 “文人出塞”包括文人入幕、游边、使边三个方面。有学者认为,盛唐文人入幕纯属个别现象,本文第一部分通过具体考证,证明这种说法难以成立。第二部分结合对唐代制度的考察,论证入幕是盛唐文人仕进的一条途径,所以它也就不会只是个别现象。第三部分先论述盛唐文人之游边与使边及其对边塞诗创作的作用,接着通过所制“盛唐诗人出塞与边塞诗创作情况表”,进一步揭示文人出塞与盛唐边塞诗繁荣的关系。
关键词 盛唐边塞诗 文人入墓 游边 使边

佛宫南院独游频
——唐代诗人游居寺院习尚探赜................李芳民(39)
内容提要 游居寺院是唐代诗人一种带有普遍性的习尚。本文从四个方面对这一习尚的成因进行了探析,认为寺院的山水之趣与园林化倾向,寺院对世俗世界的开放与容留,诗人与佛教徒交结以消解失意的苦闷并追求超脱尘累的愿望,以及唐代寺僧的多才多艺,是唐代诗人游居寺院习尚形成的重要原因。
关键词 游居寺院 习尚 原因

周邦彦两入长安考................薛瑞生(50)
内容提要 本文考出北宋大词人周邦彦曾两入长安:第一次入长安盖在宋神宗熙宁六年(1073)或七年(l074)三月底四月初,当年秋即离去,此次入长安乃以布衣游学。第二次入长安在宋徽宗政和二年(1112)春,二月至,三月离去,此次入长安在知河中府任,当以公事往来其间。两次入长安均有不少词作。
关键词 周邦彦 《清真集》 《宋史》 《宋会要辑稿》 《清真先生遗事》《清真居士年谱》

义山无题诗和放翁沈园诗绎说................高利华(61)
内容提要 义山无题诗和放翁沈园诗都是诗歌史上有着相当知名度的言情佳作,两者题材类近,有不少带有共相的东西,让人连类比照。然而,其情味、体式和作法之不同却是惊人的。这种现象,可以从李、陆不同的个性气质、师承偏胜、创作范式方面去阐释;从诗史演变的层面考究,则是时代风尚影响下,唐宋两代诗人在言情题材上所持的诗学观念、审美风尚之间的区别。
关键词 李商隐 无题诗 陆游 沈园诗


北方文化背景下的刘因…………………………………… 查洪德(71)
内容提要 刘因是元初北方的著名理学家和诗文作家。论者多从南宋理学的北方传人这一视角来看待刘因,而事实上,他的学术和诗文,都体现了北方特色。他论学先六经而后四书,以六经为学问根本,重传注疏释而兼取义理,兼容北宋诸家而不专主程朱,这些都与朱熹为代表的南宋理学显然不同;他论文强调“道”“艺”并重,主张“取诸家之长”“以为有用之文”,都是北方文论的逻辑发展,他对“道”“艺”关系、“形”“神”关系的阐述,都有很高的理论价值;他的诗文创作表现出鲜明的北宗特色。忽视北方文化学术背景来认识刘因,就难免曲解或误解。
关键词 刘因 元代学术 元代文论 元代诗文

四时祭祖及蜡祭中的尸与扮演................王廷信(83)
内容提要 西周四时祭祖仪式中,尸的装扮行为接近虚拟情境下的戏剧扮演,对后世戏剧有所启示。但因这种扮演紧紧依附于仪式,故难以向戏剧扮演发展。蜡祭中的尸扮伴随着人们的狂欢心境,从而呈现出较多的扮演成分,当祭祀意义淡化或消失之后,易于发展为戏剧扮演。
关键词 祭祖 蜡祭 尸 虚拟 戏剧扮演

试论《水浒传》的悲剧历史底蕴
——从梁山泊与祝家庄、曾头市的同构关系说起................侯 会(89)
内容提要《水浒传》中的梁山武装与祝家庄、曾头市武装可能有着共同的历史渊源——宋代乡社民兵。双方的素材来源也是一致的,同取自洞庭湖钟相、杨幺起义史实。这种民兵、“盗贼”同构现象,真实传达了封建乱世“官逼民反”的历史信息,也揭示了乱世百姓的生存状态及悲剧命运。
关键词 梁山泊 祝家庄(曾头市) 民兵 历史底蕴

“五四”与晚明
——20世纪关于“五四”新文学与晚明文学关系的研究..............吴承学 李光摩(102)

张彻生年小考................阮堂明(112)

《曾巩集》校改二误................杨 铸(113)

北宋诗僧惠洪考................李 贵(115)

两部《王世贞年谱》之批评与订补................孙秋克(117)

学者研究

通新旧之学 达古今之理
——论陈贻焮先生的古代文学研究................葛晓音(121)

学术综述

李白研究走向世界................王 巍(131)

读者?作者?编者................(130)

札记

洗眉法................金陵生(60)

“诗材二义”................金陵生(60)

《剑南诗稿校注》补正一则................刘蔚(111)

说“亹亹”................跃进(120)

据《二京赋》破案................跃进(120)

杜甫《与李十二白同寻范十隐居》一解................金陵生(137)

孟浩然、杜甫洞庭诗高下................金陵生(137)

中国古代文学学科点介绍(中国人民大学、安徽师范大学)................(138)

英文目录提要................(142)

 

   

 


〖关闭窗口〗

     版权所有 国学时代文化发展有限公司Copyright© 2000
     web@guoxue.com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