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政治哲学思维方式

邹裕民

 

  亚里士多德与老子对人类社会之思维方式相似,且与孔子或柏拉图不同。亚氏与老子之思维是以已存,已知之政治制度为起点,分析其内涵,优缺,与倾向;然后加入自己之意见,在理论上推断使社会走向增进福祉或避免灾难之方向。对亚氏来说,黄金均衡(golden mean)是最好之策略。例如要避免“全民政治”与“贵族政治”之缺陷,就要选择折衷的“宪法政治”。对老子来说,要避免任何极端之措施,所以要“圣人去甚,去奢,去泰”(29章);要避免偏向任一理念,所以不可陷入“为者败之,执者失之”之错误。

  孔子或柏拉图虽也不乏折衷之思想,例如孔子之中庸,或是柏拉图之和谐(harmony)均衡概念,柏氏认为一个人应达到三种生活要素:欲望(bodily appetite),精神(spiritual),与理性(reason)之间之和谐–但是这些中庸与和谐之思想是附属于一种更高之理念下。柏拉图的共和国(republic)描绘他的理想国家之蓝图:最高之领导者,护国者(guardian class),有军人阶级(military class)辅助来统领市民阶级(producer class)。柏氏对护国者之选拔方式及领导方法均有指示。节要言之,柏拉图的共和国是他脑中创出,一种完全之合成(synthesis)。孔子心目中之国家是从古籍中加以诠释而成。我们在此处并不想辨明康有为之托古改制说是否正确。无论如何,孔子企图建立一种有序的伦理社会应是无疑问的。他希望天子诸侯士大夫都能循着礼制而个安其位,用仁与忠恕之道去教化施惠于民。

  亚里士多德与老子之政治思维方式可说是分析之方式,他们不认为有绝对理想之政治制度,认为最好之治国方式只能从当下环境中去琢磨而寻求出来。例如亚里士多德认为虽在理论上寡头政治是最好的:将国家交付在一个才德兼具之人手上,既有效率又多能有好决策。但是才德兼具足以治国之人(又需有政治背景)难寻,结果在实际运作上,也许还不及[宪法政治]在长期中对国家较有利。

  孔子或柏拉图之政治思维方式可说是合成或[建立系统]之方式。他们企望借着理性,循着一种伦理模式去建立一种社会架构。而此社会架构以人性为基石。柏氏认为理性(reason)必须处于主导地位,精神(spiritual element)要协助理性来节制欲望(bodily appetite);国家必须由理性高之护国者(guardian class)来统领。在孔子之政治体系中,人与人之间有一定之相互关系,他参照古籍所述礼制,将之系统化,再根据“伦理心理”将秩序建立起来。

两种政治思维方式之比较

  孔子或柏拉图之“合成”政治思维方式有如下之优点;(1)让人有明确遵循之规则;(2)在信服其道之团体内易于达到共识;(3)容易建立权威,引经据点。其缺点为:(1)思想容易陷于自我中心而不自觉;(2)思想缺乏自救弹性,难以变革;(3)一但领导位置为不肖者盘据,则易为操纵,假借权威而不利社会。

  亚里士多德与老子之“分析”之政治思维方式有如下之优点:(1)弹性甚大,较不受时空之限制;(2)不以自我为中心,有自我修正之空间;(3)不可能为野心家或心术不正者利用以操纵社会。其缺点为:(1)领导者必须要有高智才能将之应用于实际政务;(2)领导者必须有才能去善用与其观点不同之人,甚至不能体会其治道之人;(3)因思维方式避免建立权威,所以组织难以掌握,领导者必须有卓越创新与更正一己之能力。

发布日期:2008-02-25
北京国学时代文化传播公司
Copyrigh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