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史公司马迁撰《项羽本纪》,以文采飞扬的得意之笔记下了霸气十足的一代英雄——项羽。这是一位生性快意,有真本领、真性情、真气概的英雄。在秦末那个风起云涌的时代,用一种狂飙式的精神刺破了历史沉重的铠甲。然而,无情的历史却给了他一个悲剧的命运。豪迈与温情相并的性格使他没有成为历史的主宰者,而他,用撕破了的生命演奏了一曲英雄的悲歌。他是英雄,是个可爱的悲剧英雄!
一、快意的英雄
能出英雄的时代必不安宁。但凡多事之秋,英雄便顺时而出,整顿乾坤济苍生。时势造英雄,因为英雄的出现与参与,阴云惨淡的历史天空不再那么沉闷、单调和乏味。
秦统一了六国,但秦始皇的大一统并未使六国的王室贵族安于被统治的命运。贵族们曾经的“自由”如今被束缚在秦的“牢笼”里,怎可安于“乐不思蜀”?人总是要抗争的,尤其是失去自由以后。所以,项羽的时代是动荡的、是激烈而不安的。作为楚国将门的后裔,项羽身上更有一种打破规律、傲睨万物,有如疾风骤雨般的精神。他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学兵法,却不肯竟学;他“身长八尺,力能扛鼎,才气过人。”率八千荆楚子弟,横扫秦军,打得刘邦处处亡命逃窜;他乌江自刎更是羞煞世间一切贪生怕死之辈,真显英雄慷慨本色。用李长之先生的话来说,“这是一个十足的让人快意的英雄!”
他有“真本领”、“真性情”、“真气概”,这便是他的快意之处,英雄之处!
项羽有真本领。从斩会稽守殷通、杀宋义,到救巨鹿、攻彭城、战垓下,哪一场战争不是项羽亲自参战,以身作则,奋勇杀敌?他继承了楚人那种顽强、坚毅的品格。可以说,他完全是凭着自己的真本领闯天下的。他的出身、他的性格,使得他看不起谋士们的那一套套阴谋诡计;他要做的事,是光明正大的、面对面的,他不喜做暗事,搞小把戏。这一点他与春秋五霸之一的宋襄公很是相似,两个“笨男人”皆以仁义之心丢了命,失了家国天下。所以,张良、韩信、陈平之辈,“谋士无用武之地”,都转变风向投靠了刘邦,处处向他放冷箭。而他的身边只有一位亚父范增,他可真是心高气傲极了,老字辈的他可以尊敬,小字辈的他放都不放在眼里。这是他的可爱之处,也是他最大的弱点。所以,楚汉割鸿沟为界,疲惫的项羽引兵东归的途中,张良、陈平以“养虎自遗患”为由力荐刘邦,背信弃义地追击项羽。项羽实在是想不到这般小人会如此言而无信,气愤之极的他只好给他们点颜色看看:“楚击汉军,大破之”。这一“大”字力度非凡,彰显太史公之遒劲笔力,寓褒贬于一字之中,人读之心下不觉爽哉!也让人不得不为项羽拍手称快,英雄就是英雄。
虽然从少时的项羽来看,他学书不深,浅尝辄止,可他行事却并不鲁莽,太史公说他“才气过人”,实非妄言。如在斩杀宋义处,楚军目的是救赵,而卿子将军宋义却坐视虎羊之争,收渔翁之利,如此,救赵的意义又何在呢?率真的项羽坐不住了,在建议无效的情况下,他果断地斩杀了宋义。但宋义是随便杀不得的,他是楚王任命的将军,如此擅自行事有抗王命之嫌。所以,在杀宋义前,项羽向兵士力陈其弊:“将戮力而攻秦,久留不行。今岁饥民贫,士卒食芋菽,军无见粮,乃饮酒高会,不引兵渡河因赵食,与赵并力攻秦,乃曰:‘承其蔽'。夫以秦之强,攻新造之赵,其势必举赵。赵举而秦强,何蔽之承!且国兵新破,王坐不安席,今不恤士卒而徇其私,非社稷之臣。”此番言语,丝丝入微,环环相扣,慷慨激昂,有理有据,让人读来,觉得这宋义真是死不足惜!也因为他的这番演讲深入人心,所以,士卒对杀宋义并无异议,并且很快同项羽站在了一起,戮力齐心为楚国而战。项羽的才气、真本领足可以见端。
项羽有真性情。巨鹿城外,项羽受不得宋义的“承其蔽”而斩杀宋义,可见其真性情。而当刘邦抢先一步进入咸阳城,且有“王关中”的念头时,他更是怒不可遏。他打败了秦国多少军队才得来的战利品竟被刘邦“得来全不费功夫”,更可气的是刘邦竟然派兵驻守函谷关,阻止他进入。于是,项羽击关入驻鸿门,他要看看手下“常败将军”刘邦还有几分能耐。凭着他的才气、英勇善战,此时攻下刘邦根本不在话下,他这么做,也分明显示出他对刘邦的极度蔑视。刘邦果然急了,只不过因他有一个好参谋,帮他化险为夷。不会打仗,却会用人,这是刘邦的法宝。而鸿门宴,只不过是项羽戏弄刘邦的一场游戏罢了。他若真有杀心,刘邦岂能逃得易如反掌?可惜他的仁义之心并未换得相同结果。垓下之围最显他的真性情。四面楚歌声里,他念起了远方的故乡;冷冷的沙场,却只有爱姬与乌骓马相伴;他想家,他舍不下她和它;他泪流满面,哭得也是那般伤心、悲壮、撕人心肺,“左右皆泣,莫能仰视。”常言道:英雄流血不流泪;流血又流泪的不仅也是英雄,更是性情中的英雄!是有血有肉的真英雄!是愈加让人爱怜的英雄!想想刘邦逃跑时弃父抛妻,竟然气急败坏地三次从车上推下自己的亲生儿女于不顾,只想着自己如何逃脱,天下哪里有如此为子、为夫和为父者?在以孝义治天下的封建时代,刘邦的行为实在荒唐滑稽可笑,和项羽相比,就莫怪天下人都耻笑他了。可这历史也真阴晴无定,最后夺得天下的竟是刘邦,而非项羽,天意弄人?造化弄人?历史弄人?孰能道得明、说得清?无论如何,项羽是真性情的英雄。
项羽有真气概。“力拔山兮气盖世”,这不是真气概又是什么?《史记评林》中凌均言曰:“羽杀会稽守,则一府慑伏,‘莫敢起';羽杀宋义,诸将皆伏,‘莫敢枝梧';羽救巨鹿,诸将‘莫敢纵兵';已破秦军,诸侯膝行而前,‘莫敢仰视'。势愈张而人愈慎,下四‘莫敢'字,而羽当时勇猛可想见也。”这气势一阵胜过一阵,直要把人压得喘不过气来。而这其中尤有一事更使人震惊,即救巨鹿而破釜沉舟。“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少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于是,至则围王离。与秦军遇,九战,绝其甬道,大破之(这一‘大'字勇猛气势皆现)。杀苏角,虏王离。涉间不降楚,自烧杀。”很难想象当时项羽是下了多大的决心使用这种毫无退路的极端战术,但从这一战术运用的效果来看,足见项羽的刚毅果断,他的才气、他的勇猛、他的信心十足。所以,他的军队在各种交战中势如破竹,连战皆胜。
项羽的气势还可杀人。他与楼烦对阵,“楼烦欲射之,项王嗔目叱之,楼烦目不敢视、手不敢发,遂走还入壁,不敢复出。”此时,我们脑海中定会有这样一副图画:威风凛凛的项羽骑马执枪,目圆睁,发直竖,髭尽张,不怒而危,以气压人,吓得楼烦灰溜溜地躲了起来,令人忍俊不禁。再看看刘邦,项羽一箭射中刘邦胸口,刘邦急忙捂住自己的脚大喊;“中吾足矣!中吾足矣!”他可真是狡猾极了。后代史学家论及刘邦,说他是痞子皇帝,非诞语,事实如此。两厢比较,这真气概当属谁,自不待言。
项羽就是这样一个天马行空,不拘不束的人。他的真本领、真气概成就他为英雄;真性情使他成为一个有血有肉的“人”,但这也注定了他的悲剧,要知道,战争从来是不讲情义的。这正如李泽厚在《美的历程》中所说的:“历史从来不是在温情脉脉的人道牧歌声中前进。”
二、悲剧的英雄
项羽的悲剧在于他在乌江畔边把自己的生命毫不犹豫地撕碎了给人看。先前我们看到的是他的英雄气概,为何他突然就自刎了呢?这只能怪太史公的笔法极好,他把项羽的性格和悲剧的命运全都埋伏在了项羽的英雄气概里,若有若无,似隐似现。项羽在一次次走向胜利的同时,也在有意无意地一步步走向悲剧。在这一步一步的过程里,充满了“悲剧的情调”,他生命的轨迹就像中国的水墨画一样,有远及近,墨由浅入深,渐趋凝重,直至项羽乌江自刎时,一切都定格于永恒的一刹那。
“项羽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于是项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学。”这少时浅尝辄止,半途而废,学而不精,不知深究的孩子脾气成了他一生命运的引子,而且,这种性格在他身上终其一生也未能改变多少。所以,这“性格决定命运”之说在他身上是丝毫不差的应验了。
他一生中两次关键时刻都被这种性格特点耽误了。一次,“项羽屠咸阳,杀秦降王子婴,烧秦宫室,收其货室妇女而东。”他为了报秦灭楚国之恨、祖父及叔父之仇,滥杀无辜,把繁华的咸阳城付之一炬,令人扼腕心痛。人言:“关中阻山河,四塞,地肥饶,可都以霸。”他却嫌弃此地焦土一片,没有他的家乡楚国好,他要回去称王。于是,好好的一座城池被他破坏,被他放弃,此后分封诸王时把它分给了刘邦,本想用一片破烂儿土地羞辱刘邦,不曾想却为他人做了嫁衣,成就了刘邦的一番基业。二次,刘邦为答谢项羽还其父、妻之义,决定“中分天下,割鸿沟以西者为汉,鸿沟以东者为楚。”项羽根本料想不到刘邦以此条件换回父亲和妻子,是为了没有后顾之忧地与他决战,更想不到刘邦会背信弃义地追击楚军,而他满心欢喜地在“和平协议书”上“签字”、“盖章”以后,竟毫不怀疑地“引兵解而东归”去了。虽然后来多次击破汉军,但他彼时的实力已远不如刘邦,每况愈下了。所以才有了此后的垓下之围、乌江自刎。他性格中的半途而废,不知深究使他根本意识不到楚汉划鸿沟为界背后的隐患。这性格成了他致命的要害,而杀义帝、封诸王、失范增等诸多客观因素更是加剧了他走向悲剧的速度。因此,我们也不会怀疑他二十四岁起事,三十一岁便逝去的短促一生的原因了。
李长之先生说,项羽是楚文化的最后一位代表。我想,这多是源于他有情有义的性格和特立独行的气质。楚人是极重情义的,他们爱国,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去捍卫它,屈原便是如此。于是,有了垓下之围里“虞兮虞兮奈若何”的不甘的叹息,有了乌江畔边含笑的自刎。项羽的祖父项燕是自刎而死,项羽的骨子里渗透着乃祖的风格精神。作为将门之后,他是不会辱没先辈的荣耀的。所以,他从容,很坦然地,在失败的时候选择了横刀自刎,而不是苟且偷生,那么决绝,那么义无返顾。好在这英雄身边有爱姬与乌骓相伴,让他不显孤独寂寞与凄凉。虞姬先他殁于灵壁,乌骓马过江后看到主人自刎,多情的畜牲竟也跳入江中随他的主人一道去了。项羽是不会寂寞的。尼采说:“个体的解体是最高痛苦,然而由这痛苦却解除了一切痛苦的根源,获得了与世界本体融合的最高快乐。”想必项羽也有此同感。
项羽的一生只有战争。他的生命只能在战场绽放出异样的光彩,而不是在帝王的宝座上。他做不来帝王,他敌不过刘邦。古人云:兵者,诡道也,以诈立,无常形,属阴谋学范畴。他善战,但不善治人、治国之术,他的性格决定了他不会有此心思,玩弄权术与阴谋不是他的长项。他那么的善战,决定了他终将决胜于诸侯而成霸王。然,他的为人,他的性情亦决定了他的霸王做不长久,他的命便是丢在了这“王”上,丢在了他孩子般的性格上。可见,项羽的悲剧终将会成为必然,从他与我们见面的第一面起,就注定了他一生的命运。他最终只能做撕裂历史者,而不可能做刘邦那样的一个朝代的缔造者。
参考文献:
[1]清·姚祖恩:《史记菁华录》,武汉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
[2]李长之:《司马迁之人格与风格》,三联出版社,1984年版
[3]张大可:《司马迁一家言》,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
[4]韩兆琦:《史记通论》,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
[5]尼采:《悲剧的诞生》(周国平译),三联出版社,1986年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