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族思想文化源远流长,包含的内容及其丰富,而价值观是贯穿于整个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中华民族的价值观有一个发生发展的演变过程,它跨越了漫漫而曲折的历史道路,经历了悠远而坎坷的时间长河,才凝结于民族的精神结构之中。陕西省社科联主席、西北政法大学教授赵馥洁先生继《中国传统哲学价值论》、《中华智慧的价值意蕴》之后于2006年3月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了《价值的历程——中国传统价值观的历史演变》一书。该书以严谨的逻辑结构、全面翔实的资料、系统新颖的内容和优美流畅的文字对中国传统价值观的历史演变及其规律进行了系统地论述。综观全书,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突出的特点:
一、全面地呈现了中华传统价值观的演变历程。
《历程》一书对整个中华民族传统价值观的演变历程进行了全面系统地研究。全书把传统价值观念演变的历史分为九个阶段。即西周的价值自觉、春秋战国时期的价值冲突、汉代的价值抉择、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价值转向、隋唐时期的价值综合、宋元明时期的价值重建、晚明至清中期的价值反思、近代的价值启蒙、五四运动时期的价值重估。分别以“敬德”的提出、“人道”的争鸣、“纲常”的树立、“自然”的崇尚、“万善”的同归、“天理”的营造、“利欲”的萌动、“人权”的伸张、“个性”的解放作为九个时期价值观念演变的标志。
赵先生认为,中华民族从夏朝开始进入文明时代,夏、殷时期,人们以“天帝”、“天命”为绝对价值的价值意识,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价值观念发生演变。西周统治者修正了殷商的“天命”观念,提出了“敬德保民”价值观,标志着中华民族价值观的自觉;春秋以至战国,是中华民族传统价值观的重大变革时代,也是中国民族传统价值观念体系的建构时代,各派学者都在探索人道问题,形成了“天地之生人为贵”这一价值观念主旋律;秦汉时代,价值观变革的最大成果是营造了以君主权力为核心的“三纲五常”价值观念体系,这种价值观一直延续道封建社会的终结,成为传统政治价值观的核心;魏晋时期中央集权分散,经学崩溃,以门阀士族为代表的地主阶级形成了一种新的“任自然”的价值取向;隋唐时期儒释道三家价值观念兼容并举,“万善同归”;宋元明时期,价值观演变的标志是儒家伦理道德的升值和强化,重建“天理”价值观念;明末至清中叶,随着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和封建社会的衰落,中华民族价值观又经历了一次变革,早期启蒙思潮兴起,“利欲”萌动;鸦片战争至五四运动,“尊人权”价值观体现了中国近代的时代精神,价值观发生了一次深刻的变革;五四运动高举科学民主旗帜,对传统价值观进行批判,科学民主观念特别是作为其核心的个性价值观念的提出,标志着中国传统价值观向现代价值观念的转变。
为了全面呈现价值观及其演变的历史面貌,该书在论述每一时期的标志性、主导性价值观的同时还分析了同一时期其他价值观念以及这些价值观念与标志性、主导性价值观之间的矛盾复杂关系。概括言之,这种矛盾复杂关系具体表现为每一时期的义利之辩、德力之辩、理欲之辩、公私之辩、群己之辩、天人之辩等等。这些冲突从先秦至五四运动时期一直时起时伏,源远流长。例如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华民族价值观的一次大转折、大转向,这是由一元到多元,由儒家到道家、由经学到玄学的转向,是由名教到自然、由群体本位到个体本位、由道德到自由、由求善到求美的转向。在转向中,玄与儒、儒与释、汉与胡,在价值观领域中发生着激烈的矛盾、斗争和冲突。
通过对价值观念主导与从属、一元与多元、建构与解构的格局和发展的全面系统论述,该书把中华民族价值观念演变的历史过程和丰富内涵充分地展示于人们的面前。
二、科学地分析了中国价值观念演变的社会根源。
价值观念的演变有其内在的逻辑路径,每一时期价值观发生变革、转向皆有其缘由。该书明晰地按照社会变迁——主体变化——观念变更的逻辑路径,分析了中国价值观念的演变。以社会历史的发展为根源、基础,以主体的需要为关键,阐释中国历史上的价值观念演变的原因。赵先生认为,价值观念是人们从自身需要出发而确立关于价值追求、价值目标和价值标准、价值选择的观念,也就是价值观是主体根据自身需要而进行的评估、选择、实现价值等的看法、观念和态度。主体需要发生变化,必然引起价值观的变化,而主体人又总是生活在一定的社会环境和历史条件之下的。所以社会变迁必然引起主体变化,而主体变化又引起观念变更。中国传统价值观的演变正是以社会历史发展为基础,以主体需要为关键的。每一时期的经济基础、阶级结构、政治结构和文化环境等因素都是引起价值观变革的社会原因。
基于这种认识,《历程》在论述每一时期价值观演变时都是首先对当时社会背景、经济发展、政治演变进行考察。顺着生产力的发展,进而导致社会的变革、政权更迭,阶级结构发生变动,从而引起不同的主体的利益和需的变化,于是,价值观也随之发生演变的路径分析各个时期价值观念演变的动因。自西周开始到五四运动,每一时期的价值观的演变都是在当时经济转型、社会变革的基础上产生的。诸如宋明时期,随着庶族地主经济的发展、皇权封建专制的强化、民族矛盾的尖锐和激化以及宗法制度的重建这些经济结构、政治格局、社会组织和民族关系上的变化,使社会各种矛盾复杂化、尖锐化。也使得社会各阶层的主体需要发生着变化,解决和处理这些复杂的社会矛盾,以求得封建制度、封建秩序的稳定和延续成为了当时社会主体的需要,“存天理灭人欲”的价值取向也正是适应这种需要而提出的。晚明至清中叶、清末至五四运动、五四运动这三个时期,社会变迁-主体变化-观念变更的路径更为明显,书中在论述这三个时期价值观演变时运用大量文字论述资本主义萌芽发展、封建社会的衰落、外国资本主义的侵入、革命思想的传播等社会变迁进而主体发生变化,从而这三个时期的价值观发生着深刻的变革。这种研究方法是历史唯物主义方法论的自觉运用。
三、深入地探索了中国传统价值观的演变规律。
赵先生在对中国每一时期价值观演变进行具体研究的基础上,把每一时期价值观念演变融会贯通成一个有机整体,联系起来作综合性的系统研究,从而揭示了中华民族传统价值观念演变的规律和特征。
书中指出:价值观念属于社会意识形态,它是以人们的需要(首先是利益需要)为依据的,而人们的需要和利益归根结底是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发展决定的。所以中华民族传统价值观的演变遵循着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个普遍的历史规律。同时,上层建筑内部其他因素的变化对价值观念也有影响。主要表现在社会经济的发展(特别是经济形态的变化)是价值观演变的最终根源;国家政治权力对价值观的演变起着重大的控制作用;哲学对价值观的演变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其他价值观念围绕着儒家道德价值观轴心振荡;各种观念连续不断的矛盾冲突和融合为演变的内在动力等几个方面。
赵先生把中华民族价值观演变过程中的主要特征概括为五个方面:价值观念演变的实质是民族主体性的演变;价值观念演变的基点始终以人自身的价值为本位;价值观演变的主题基本上是以提高人的精神素质特别是道德素质为主题;价值观念演变的方式是在继承传统的前提下进行革新,在维护主体的前提下进行吸取,使得一些核心价值观念成为民族精神的核心内容。
先生对这些演变规律和特征的总结和概括也为中华民族传统价值观的演变历程理清了一个贯穿内在的线索,更好的为我们展示了价值观演变的脉络。
四、充分地体现了严谨求实的治学精神和优美典雅的写作风格。
赵先生从事哲学研究五十余年,治学严谨而求实。在最近二十年中一直致力于中国传统价值哲学研究,以求真的态度、优雅的文字以及焦虑的情怀,对传统价值观进行了“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般的正视,予以了“讲明义理,别其是非”的审视,给予了“钩稽索隐、融会贯通”般的透视。既不妄自菲薄于中国自身历史存在的价值,也不玄虚夸大传统文化的意蕴,而是将对传统文化的思虑与对现实的焦虑赋予对中国传统价值观人道之提升问题的探索。既严谨求实对待书中之每一字皆细细推敲,以求深刻之精髓;又运用典雅优美语言来揭示学术之真谛,以优雅纵笔而显现深理;既于书中表现美仑美奂之情怀,又于字间表达真善之学问。
《历程》一书以传统原典文本为根据,并联系古人各学说解读为参考,结合现代理论方法,对传统价值观进行客观公正之透析。书中以价值哲学原理为指导,以文本原义为依据,首先阐释了价值观念演变的规律和中华民族价值观念的特征,并站在客观、公正的立场对中国各个时期的价值观进行了细致的分析。以古人的语言阐释古人的精神,以古人的精神解读当时的状况,以当时的状况透析社会价值观。充满了严谨、求实且浓厚的学术气息。
同时赵先生并不是用晦涩的语言和纯粹的学术语境来解读文本,而是用优美流畅的语言形式来表达深刻的思想内容。既注重学术的严谨慎重之用词,追求“文以见乎质”的致知之道,又不陷于一味考据的束缚,而是用文学的语言、美学的艺术来表达自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观点,求得“辞以睹乎情”的境界。
《历程》一书在文字表达上富有对称之美,内容中又准确反映了各个时期的价值观的真意。赵先生借用对称工整以及押韵等写作手法来揭示整个中国每个时期的价值观念的意蕴以及演变历程。如在表达魏晋时期士人崇尚“自然”的价值意蕴时,层层深入,层层对应,优美之情跃然纸上,而此形式之美也正是揭示魏晋“玄对山水”思想深刻之美。在揭示隋唐佛教价值观时,借用佛家之语而阐释佛家之价值意蕴,并从世界、人生、境界、理想、道德渐进层次方式以语言之美发掘佛中之深。
著名哲学家张岱年曾评价说赵先生的研究“弥补了中国传统价值论研究领域的空白”。赵先生在价值哲学研究方面出版了《中国传统哲学价值论》(陕西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中华智慧的价值意蕴》(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价值的历程》三部力作。《中国传统哲学价值论》一书构筑了中国传统哲学价值论的理论体系,分别从原理、学派、范畴等方面详细论述了中国传统哲学价值论的理论依据。《中华智慧的价值意蕴》一书确立了研究中华价值观的思维方式,涵盖了中国哲学的价值思维、中国哲学的价值观念、中国文化的价值内涵、传统价值观的现代意义、中华智慧的世界意义等方面内容,重点论述了中国传统价值论的融通性,深化了对中国传统哲学价值论之特征的研究。《价值的历程》从历史角度探索了中国传统价值观的历史演变及其规律。这些著作为当代继承和发扬中华传统价值观精华提供了历史借鉴和理论依据,具有着极其重要的学术价值。
(原发于陕西省社科院、陕西师范大学主办《社会科学评论》2007年第4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