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诗人李兆甲及其《麦客子歌》

冉耀斌

 

  作者简介:冉耀斌(1975— ),男,汉族,甘肃宕昌人,现任西北师大文学院讲师,从事明清文学研究工作,曾发表《吴镇诗学思想初探》等论文。

 

  清代乾嘉时期甘肃诗人颇多,尤其是著名诗人吴镇主持兰山书院期间,从学甚多,诗学特盛,其弟子中不乏著名才人如李华春、秦维岳等。伏羌人李兆甲也是吴镇的高足,并与江南才子杨芳灿交往密切。李兆甲,字逊乙,因慕明代杨继盛(号椒山)之道德文章而自号椒园。生于乾隆三十二年,卒于道光十年。其父李泮池为著名乡绅,热心公益事业,曾修筑公济桥方便乡人,吴镇有《伏羌公济桥歌示门人李兆甲》赞颂李泮池修筑公济桥的义举。李兆甲从吴镇与杨芳灿学于兰山书院,才华卓特,酷好吟诗论文。但是屡试不第,久困场屋,遂绝意仕进,以教授生徒自娱。他仅以庠生终了一生,但其门下登进士第者就有三人。著有《椒园诗钞》一卷。李兆甲存诗虽不多,但吉光片羽,颇有可观。杨芳灿评其诗“朴老澄澹,五言高处,有储、王风味;其闲适之作,亦近诚斋、放翁小诗”。李泰称其诗“无体不备,有句必新,不求工而自工,不斗巧而自巧,不拘拘于规仿古人,而自与古人合。至其出言浑厚,寓意遥深,尤未易到。”虽然有点过誉,但可见其诗歌特色。

  李兆甲长期隐居乡间,熟悉农村生活,其写田园风光及农民生活之作,值得珍视。他有《田家四时苦》、《田家四时乐》等诗描写农民生活之艰辛,抒写亲身感受,非那些文人士大夫所能道。其《田家四时苦》第四首云:“官租犹未足,好粟已空空。再扫铺场雪,重扬刺面风。卖薪归市上,推粪往田中。健妇藏佳种,惟望斗柄东。”诗中再也没有了唐代田园诗的闲适惬意,而只有老百姓为了生存的艰难挣扎,的确浑厚自然,无雕琢之气。还有《麦客子歌》写甘肃农民在麦收时节赴关中割麦谋生的艰难生活,这可能是最早反映甘肃农民工生活的诗歌,诗云:

  君不见俗称麦客子,田如太虚宽腰镰。先刈秦云卷,肩担远挑陇月残。一身亲收几万顷,饭饱与己尽无干。吁嗟乎,躬收几万顷,一饱尽无干!

  麦客就是陕甘地区麦收季节为人割麦的短期劳务工。因为气候关系,小麦由东向西成熟,即陕西农谚所谓之“夏东黄,秋西黄”。陕西西部和甘肃东部农民,在自家麦子尚未成熟时,成群结队到河南,而后由陕西东部渐次向西为当地农民收割麦子,待到外地麦子割得将尽,家乡麦子也该收获,他们再回家去割自家麦子,此即所谓之“麦客”。

  “田如太虚宽腰镰”,即写麦客收割的场面。太虚,原指广袤的天空,这里指一望无垠的麦田。麦客主要来源于关中西北部、甘肃陇东、宁夏“西海固”(西吉、海原、固原)及同心县一带,这里地处黄土高原腹地,风多雨少,贫困落后。而素称“八百里秦川”的关中,土地肥沃,雨量适中,小麦成熟早。每年五六月间,麦客们带着镰刀、草帽和口袋等简易装束,便候鸟般飞越关山,汇成八百里秦川蔚为壮观的麦客大潮。这是中国西部最早、最原始的劳务输出,相沿了将近500余年,每年最多超过30万。《清诗纪事》嘉庆朝卷吴振棫所作古风《麦客行》诗前自序曰:“客十九籍甘肃,麦将熟,结队而至,肩一袱、手一镰、俑为人刈麦。自同州而西安,而凤翔、汉中,遂取道阶、成而归。……秦人呼为‘麦客'。”其《麦客行》诗写道:“连畦被陇麦欲黄,麦客麦客来河湟。从朝割麦逮曛黑,无田翻比田夫忙。一村复一村,一县复一县。百里千里两脚遍,姓名乡贯谁细辨?但里今来俑值贱,俑值贱,奈何人日受钱百?村蔬甚肥村酒白,持以供客客意适。儿能腰镰妇亦健,自有筋力胡爱惜?”

  麦客遍及陕、甘、宁,关中是最大集散地。麦客外出割麦叫“赶场”,易地待雇叫“转场”。来自甘肃、宁夏的麦客大军,贯穿关中平原及泾渭流域,先由西向东赶场,再由东向西转场,直至割回家乡,东进西退,每年来回两千余里。高原腹地不通铁路、公路的年代他们全靠步行,一程来回四五十天。“先刈秦云卷,肩担远挑陇月残。”正是他们辗转奔波割麦的真实写照。

  麦客大多衣着简陋,头戴一顶草帽,腰挂一把镰刀,肩上搭一口袋,袋里装着一件烂棉袄或一床薄被,这就是麦客们的全部行囊。他们要从事超负荷的重体力劳动,必须要能吃饭,所以陕西老乡雇麦客要先看“吃手”咋样。“善待麦客”是关中农民的古风,也是生产的实际需要,馍馍面条加酽茶,管饱吃管饱喝,还管抽烟。能干的麦客每天可割一两亩麦子,吃四五斤饭食,走几十里夜路。麦客自称赶场是“挣钱不挣钱,挣个肚儿圆。”

  麦客的收入极为微薄,辛苦一季,有的“出入”持平,有的略有“盈余”,有的则完全“负亏”。在毒辣辣的烈日下,一天里顶好的壮劳力也就割二亩麦,而得不到工钱的事也时有发生。长途跋涉,辛苦劳作,生活条件恶劣,报酬又很低廉,构成了麦客子悲惨生活的全部,难怪作者禁不住发出“一身亲收几万顷,饭饱与己尽无干”的感叹。

  此诗善用对比,以广如太虚的麦田和麦客窄窄的镰刀作对比,突出工作之艰辛;以收割万顷良田和自己收获颇微作对比,“一饱尽无干”写尽他们的悲惨遭遇,使读者忍不住感慨唏嘘。这首诗朴实无华,以简练的笔调粗线条地勾勒出了麦客子这个特殊的务工群体的悲惨生活,反映了乾嘉时期陕甘老百姓的艰难处境,为我们了解那个时候的社会面貌提供了活生生的原始素材,也更能体会出李兆甲关怀民生的仁人之心,对于我们现阶段重视“三农”问题,提高农民工待遇,改善农民工生活也有现实借鉴意义。

发布日期:2007-10-17
北京国学时代文化传播公司
Copyrigh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