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说新语会评》自序(附例言)

刘 强

 

  《世说新语》,中国文化史上一部奇书也。何奇之有?约略言之,盖有数端:

  一曰书名奇。考其书名,乃有《世说》、《世说新书》、《世说新语》、《刘义庆世说》数种,然何者为正,则聚讼不已,迄无定论。近人余嘉锡氏云:“刘向《世说》虽亡,疑其体例亦如《新序》、《说苑》,上述春秋,下纪秦汉。义庆即用其体,托始汉初,以与向书相续,故即用向之例,名曰《世说新书》,以别于向之《世说》”。(余嘉锡《四库提要辨证》,中华书局1980年版,第1019页。)其辨“世说”之由来甚明。今传唐写本残卷题《世说新书》、段成式《酉阳杂俎》续集卷四《贬误》部有“近览《世说新书》”云云,可为其证。至于“新语”之名,实肇于汉初陆贾《新语》一书。至唐代始有缀“新语”于“世说”之后者,刘知几《史通·杂说》引作“《世说新语》”,即是。逮及南宋绍兴八年(1138),广川董弅刊本《世说新语》问世,卷末附汪藻所撰《世说叙录》一卷,称“今以《世说新语》为正”,自此“世说新语”之目遂大行于世,迄今已成定名。此名汲取子部经典之源头活水,不惟涵蕴民族文化之原型价值,亦且极具汉语言高度浓缩整合后之再生能力,其内涵与外延备极丰厚,故沾溉后世,流衍至于当代。目下报章媒体之栏目动辄以“世说新语”冠名,文人墨客每以“新世说”标目,皆可为其名不朽之旁证。“一世之说”而成“百代新语”,历代读者披览无倦,心摩手追,历久弥新,即置诸世界文化史观之,亦不可谓不奇也。

  二曰文字奇。《世说新语》所载,乃汉末以迄东晋近三百年间之名士风流,嘉言懿行,俯拾皆是,虽曰尺寸短书,然苞综人文,寄意深广,诚为一代之钜制。其时世道浇离,玄佛方炽,名士王公、沙门道士之徒,或谈玄析理,遗世高蹈,或纵情山水,放浪形骸,流风所及,乃有非常之人、非常之事、非常之语。读者展卷寓目,直仿佛山阴道上行,隽言妙语,目不暇接,令人齿颊生香,陶然忘忧。钟嵘《诗品》论谢灵运诗,有“名章迥句,处处间起;丽典新声,络绎奔会”之句,窃谓此亦深合《世说》文字之妙。是故古今文人,盛赞鼓吹者不绝。宋刘应登称其“清微简远,居然玄胜。……有味有情,咽之愈多,嚼之不见”(《刘应登序》);明袁褧谓之“简约玄澹,尔雅有韵”(嘉趣堂本《世说新语序》)。胡氏应麟,每道“读其语言,晋人面目气韵,恍然生动,而简约玄澹,真致不穷”(《少室山房笔丛·九流绪论下》)。王氏世贞亦雅好《世说》,尝谓:“至于《世说》之所长,或造微于单辞,或徵巧于只行,或因美以见风,或因刺以通赞,往往使人短咏而跃然,长思而未罄。……私心好之,每读辄患其易竟。”(《世说补序》)其弟世懋则曰:“晋人雅尚清谈,风流暎于后世,而临川王生长晋末,沐浴浸溉,述为此书,至今讽习之者,犹能令人舞蹈,若亲覩其献酬。”(《王世懋序》)王氏昆仲,分字元美、敬美,其于《世说》之刊刻流布,亦堪称并美矣!近世文宗鲁迅氏偏嗜魏晋人文,所撰《中国小说史略》,特设专章以论《世说新语》,总其性质而谓“志人小说”,赞其文章而谓“记言则玄远冷俊,记行则高简瑰奇”,(《鲁迅全集》第9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第61页。)慧眼卓识,允为不刊之笃论。又,《世说》撮取晋世杂书汇于一帙,当时方言习句、俗字代语,所在多有,研治中古语言文字之现象,舍此莫办;今之众多成语典故,脍炙人口者殆将百计,《世说》亦堪称其渊薮。凡此种种,欲令不更益其价、复增其奇,亦不可得也。

  三曰故事奇。《世说新语》虽为采撰晋世杂书史乘之作,却不可径以史书目之,盖其撰述之旨归或与正史相乖,而与说部同调。诚如鲁迅所谓,《世说》之书,乃“为赏心而作”,“要为远实用而近娱乐矣”,故其所载不皆“实录”,而以“好奇”“尚趣”为本。乃至记同一人物,正史更重其生平本事,《世说》则欲显其言动风神;叙同一故事,正史必详叙其本末巨变,《世说》惟点染其细节微言。尤可注意者,乃在作者隐退幕后,纯作壁上之观,致使书中人物你方唱罢我登场,浑如剧场搬演,言其当言,行其必行。往往片言只字即可为人作终身之目,举手投足间而令瑕瑜立见,雅俗判然。似此客观白描、立体志人之法,要在以少胜多,言约旨远,虽非临川所首创,却至《世说》而弥彰。又言、行之间,偏重记言,事因人起,言由事彰,人以言传,上既承先秦记言之经史,下乃开后世琐言之笔乘,掌故杂沓固不逊于《史记》,隽语纷纭直可上追《论语》。魏晋风度,江左风流,难以言诠而可以想见,此诚《世说》之功矣!记行则石王争豪、周处斩蛟、新亭对泣之状,历历如在目前;记言则文举“小时了了”之对,晋明“不见长安”之辩、桓温“木犹如此”之叹、王敦如意唾壶之歌,声声犹在耳畔。至如管宁割席、叔度汪汪、谢安围棋、广陵绝散,固以雅量高迈取胜;而阮籍别嫂、刘伶病酒、羲之坦腹、子猷访戴,岂不以放达任诞擅场欤?顾孟德捉刀、望梅之谲诈,叔夜孤松、玉山之风神,谢氏林下、咏絮之才情,每叹恍然如昨;观丞相弹指兰阇之器度,伯仁千里一曲之谐趣,蓝田啮食鸡子之忿狷,常觉千古如生。呜呼!《世说》叙事写人之妙,岂拙口秃笔者所能胜道哉!质言之,《世说新语》实乃吾国叙事文学史上一大里程碑也。《隋书·经籍志》以降,历代目录学著作均归诸“子部小说家”,清人钱曾《读书敏求记》亦谓“临川变史家为说家,撮略一代人物于清言之中,使千载而下如闻声欬,如睹须眉”,良有以也!

  四曰文体奇。清人刘熙载有云:“文章蹊径好尚,自《庄》、《列》出而一变,佛书入中国又一变,《世说新语》成书又一变。此诸书,人鲜不读,读鲜不嗜,往往与之俱化。”(《艺概·文概》)此乃从文章变迁立论,求诸文体递嬗亦可作如是观。概言之,《世说新语》之文体特征有二:一曰分门隶事、以类相从;一曰依人而述,品第褒贬。即按内容将一千余条“丛残小语”分别隶于《德行》、《言语》、《政事》、《文学》等三十六门之下,(按:今传本已非《世说》原貌,据宋汪藻《世说叙录》,历史上曾有过45、38、39门的《世说》版本。)每门之间,各条则以人物时代为序,一门收束,另一门复始;且各门题目以人为本,始以“孔门四科”,终以“惑溺”、“仇隙”,而描画言动,暗寓褒贬。此种体例,盖汉末人物品藻、魏晋才性之学及玄学清谈之风所由造也。其传闻逸事或以《语林》、《郭子》为蓝本,然体例思想则后出转精,极具文体学之原创价值,可谓戛戛独造矣。故其彪炳后世,楷则来者,乃有“世说体”之谓。自唐至今,续书仿作络绎不绝,粗计竟在三十种以上,蔚成大观。唐有刘肃《大唐新语》,宋有王谠《唐语林》、孔平仲《续世说》、李垕《南北史续世说》、王方庆《续世说新书》;明有李绍文《皇明世说新语》、何良俊《何氏语林》、王世贞《世说新语补》、焦竑《焦氏类林》及《玉堂丛语》、林茂桂《南北朝新语》、郑仲夔《清言》、曹臣《舌华录》、赵瑜《儿世说》、张墉《廿一史识余》;清有梁维枢《玉剑尊闻》、吴肃公《明语林》、王晫《今世说》、章抚功《汉世说》、李清《女世说》、颜从乔《僧世说》、李文胤《续世说》、汪琬《说铃》、邹统鲁、江有溶《明逸编》;民国则有易宗夔《新世说》、陈灨一《新语林》、夏敬观《清世说新语》;近年又有《非常道》、《禅机》诸编问世,坊间为之纸贵,可谓“世说体”之“回光反照”也。环视宇内,如此经久耐用之文体,舍《世说新语》其有诸?岂可不谓之奇乎?

  五曰评点奇。夫评点者,吾国文艺批评之主要形式也。评骘利病,臧否人物,论世衡文,掘幽发微,此评点之优长,故其滥觞久远,至今不绝。评点之法,先秦即有之;评点之学,实起于宋元,而大盛于明清。比之诗文戏曲评点,说部之影响更其深广。《世说》传布既久,世易时移,其自成统系者有四:曰校注,曰版本,曰续仿,曰评点。续仿之多已是一奇,评点之早、之众则益增其奇。今之学者,多以南宋刘辰翁为小说评点第一人,辰翁所评何书?正《世说新语》耳。然究其实,刘应登批注本《世说新语》之刊刻更在辰翁之前,应登虽自云“精划其长注,间疏其滞义”,实则亦兼事评点。然无论孰为古今小说评点家第一,亦未能稍动《世说》古今第一评点小说之尊位也。二刘之刻本当刊于元初,惜乎今已不传,而明季诸家或曾亲炙,故其后《世说》评点踵事增华,代不乏人。诸如杨慎、王世贞、王世懋、王思任、袁宏道、袁中道、李贽、冯梦龙、黄辉、陈梦槐、钟惺、凌濛初、张懋辰诸家,均曾措意《世说》刊刻、评点及流布。凌濛初鼓吹本《世说新语》,不特囊括应登、辰翁之批注,亦复搜罗时贤侪辈之评点,荦荦而得十二家者,可谓彬彬大盛矣。此诚《世说》会评之先鞭也。有清一朝以至近世,评点之风稍歇,而乾嘉之学始兴,流风所及,而使《世说》研究亦践朴实一途,然于考校、笺疏、释证之外,评注亦复不寡。乃有方苞、陶珙、李慈铭、王先谦、叶德辉、文廷式、严复、杨士琦、陈寅恪、刘盼遂、李详、程炎震、余嘉锡诸家相继而起,今人每重其校勘考证之成果,而于批点评注之价值或有未覩矣。夫吾国小说之评点,自以毛评《三国》、金评《水浒》、张评《金瓶梅》及脂评《红楼梦》为最著,此诸书之评点,虽亦不乏步武,然方诸《世说》评点之络绎浩荡,则不免小巫大巫之叹。似此,得无益增其奇乎?

  有此五奇,宜其书不朽矣!近百年间,《世说》研究方兴未艾,异彩纷呈,而其难度则未曾稍减。今人徐复曾谓研治《世说》有“三难”:“《世说》系残丛小语,《世说注》乃删削之文,今者若欲疏其疑滞,非综合治理不为功,此一难也;方言代语不见于常见之书,奇文怪字宛如怪星之一现,考文者欲得其窾要,非独辟蹊径不可,此二难也;往者时贤,殚精《世说》,述作斐然,纵有腃义,未易当行,此三难也。”(参见徐复《世说新语考释·序》,载吴金华《世说新语考释》,安徽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第6页。)揆诸事实,洵非妄语!

  余数年前负笈海上,先后师从曹旭、骆玉明二先生问学,乃与《世说》朝夕相伴,倏忽已近十载。其间尝至沪上各大图书馆访书,先后寓目《世说》旧本数十种,而于评点本特加留意,且将前人评点逐条辑录以为研究之资,诸如王世贞《世说补》本、王世懋批点本、凌氏鼓吹本、李贽批点本等评点本皆一一过录,遂有网罗古今批注评点汇于一帙意。既萌此心,乃益加用力。后又自李贽《初潭集》辑得评语数百条,一万余言;自宋以后文人笔记、书目、序跋如朱熹《朱子语类》、陆游《老学庵笔记》、冯梦龙《情史》诸书复得百余条;复将近人如章太炎、李慈铭、鲁迅、余嘉锡、刘盼遂、李详、陈寅恪、钱穆、宗白华、钱锺书、余英时诸家专著及论文中之评点语截取片断,以广见闻。如此数易寒暑,是书稍成规模,俨然成编矣。曩见上海古籍出版社所出朱铸禹氏《世说新语汇校集注》一书,一则以喜,一则以憾。盖此书除校勘各本、汇集众注之外,且以眉批形式辑录诸家评点,用意不可谓不佳,泽被学林处亦不为寡,然评点所据乃民国六年杨士琦铅印本,遂有遗珠之阙乃至传讹之失,而据程炎震《世说新语笺证》百数十条以为己有,则尤失体统。此意已撰文论之,此不赘。(参见拙文《一则以喜,一则以憾》,载《读书》2003年第9期。)然则,余之会评或有杀青问世之价值也。今乃以南宋绍兴八年董弅本为底本,校以明袁氏嘉趣堂本,善者从之,不善者改之,近代以往诸家之评,大略齐备,俾使读者一编在手,既可覩影宋本之旧貌,复可观历代评点之菁华。然自忖才疏学浅,见闻有限,讹误疏漏之处,定复不少,祈请天下同好、博雅君子,不吝赐教。

  是为自序。丁亥年春三月草于沪上有竹居。

  (此文发表于《古典文学知识》2007年第6期,有删节。)

附:《世说新语会评》例言

  一、本书以现存最早的宋绍兴八年(1138)广川董弅刻本为底本,校以明嘉靖十四年(1535)袁褧嘉趣堂刻本,在保留宋本原貌的基础上,对存在讹误的字句稍作改订,原文中有明显错误者加圆括符(),改正及增补者加方括符【】,校语则以脚注出之。

  二、刘孝标注文引援详确,向与正文参行,今一仍其旧,同样以影宋本为底本,与袁本对校,俾使读者尽窥宋本全豹。标点符号及校语例同正文。

  三、本书自历代《世说新语》评点本、补本、续仿本,及笔记、目录、序跋、论著等文献中辑录《世说新语》评点数千条,二十余万言,总评置于正文之前,条评放诸各条之后。正文及注文中之评语,则在该句之后以○标出;如对整条加以评点,则在此条后以○标出;同一位置如有多家评点则不再重复标明,读者可参酌。

  四、本书收录自唐迄今五十余家评点文字,分别是:刘知几、刘应登、刘辰翁、陈善、陆游、洪迈、朱熹、胡三省、王若虚、何良俊、王世贞、王世懋、杨慎、吴文仲、袁宏道、袁中道、王思任、钟惺、郎瑛、黄辉、王乾开、陈梦槐、张伯起、凌濛初、张懋辰、李贽、冯梦龙、胡应麟、顾炎武、王夫之、黄生、陶珙、方苞、袁枚、姚鼐、李慈铭、文廷式、章太炎、严复、李详、鲁迅、吴承仕、钱穆、陈寅恪、程炎震、刘盼遂、宗白华、余嘉锡、钱锺书、余英时、朱铸禹及日人恩田仲任、秦士铉等。收录标准基本以评点性文字为主,为保证版本完备起见,古代主要评点家涉及的个别疑难字句的注释亦一并录入。

  五、《世说新语》涉及汉晋数百年人物逸事,其间几种专书,如葛洪《抱朴子》、裴松之《三国志注》、颜之推《颜氏家训》等,亦有相关评论文字可资发明,本书也摘录数则,以飨读者。

  六、本书参照的历代版本主要有:(1)唐写本《世说新书》残卷;(2)宋绍兴八年广川董弅刻本(中华书局1999年影印);(3)宋刘辰翁评《世说新语》明刻本;(4)明嘉靖十四年袁褧嘉趣堂刻本;(5)明何良俊《何氏语林》三十卷(1983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四库全书》影印本四册);(6)明万历九年王世懋批点本;(7)明凌濛初订《世说新语补》万历间刻本;(8)明凌濛初《世说新语鼓吹》清康熙间刻本;(9)明凌瀛初四色套印本《世说新语》(八卷本);(10)明李卓吾批点《世说新语补》(二十册);(11)明张懋辰订《世说新语补》刻本;(12)清光绪十七年思贤讲舍刻本;(13)清光绪三年湖北崇文书局刊本(李详手批,上海师大图书馆藏);(14)民国六年杨士琦铅印本;等等。各本评点文字间有出入,或理解存在分歧者,一般以按语随文说明,以圆括符()标出。

  七、参考近人及时贤著作主要有:(1)李慈铭《世说新语简端记》(王利器纂辑《越缦堂读书简端记》,天津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2)刘盼遂《世说新语校笺》(《国学论丛》第一卷4号;1928);(3)李详《世说笺释》(《李审言文集》,江苏古籍出版社1989年版);(4)程炎震《世说新语笺证》(《国立武汉大学文哲季刊》7卷2期,1942年;3期,1943年);(5)余嘉锡《世说新语辨证》(《四库提要辨证》,中华书局1980年版);(6)余嘉锡《世说新语笺疏》(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年版);(7)徐震堮《世说新语校笺》(中华书局1984年版);(8)张永言主编《世说新语辞典》(四川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9)张万起编《世说新语词典》(商务印书馆1993年版);(10)吴金华《世说新语考释》(安徽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11)朱铸禹《世说新语汇校集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等等。另,参阅近代以来诸家评语如出自专著或论文,一律以脚注注明出处,此不赘举。

  八、李贽批点《世说新语补》本,或以为伪托,观其旧本,虎头蛇尾,间有讹乱,而其晚年所编《初潭集》则采用《世说》体例,摘录《世说》条目近八百条,多有评点系于条后,今将所有涉及《世说》之评语二百数十条全部录入,以备读者观览。为与批点本之评语相区别,一般加有按语说明,如:“《初潭集》某篇某目。”

  九、明曹臣《舌华录》亦属《世说》体笔记小说,收录《世说》等近百种笔记中逸事上千条,内有公安人袁中道评点数百条,今将其《世说》评点近百条悉数录入。又,上海图书馆古籍部藏有万历丁己刊刻的钟惺选批《三注钞》(即对《三国志注》、《世说新语注》及《水经注》的批点)数卷,其中批点《世说新语注》两卷,本书将全部眉批及重要夹批五十余条一并辑录,俾使读者参考。

  十、本书以简体字横排印行,一般将底本中的异体字、古今字、俗体字、刻体字等改为通用规范字,如“壻”改作“婿”,“雠”径作“仇”,“箸”作“著”,“(巾军)”径作“裈”,“彊”作“强”,“儁”作“俊”,“妬”作“妒”,“噉”作“啖”,“詠”作“咏”,“麤”作“粗”,“託”作“托”,“迺”作“乃”,“盌”作“碗”,等等,兹不赘举。

  十一、本书《世说新语》正文一律使用现代标点,若与时贤相左则出按语。刘孝标注文历来以为是引用原始文献,然颇有割裂原文、断章取义之弊,加之屡经后人删削,早已不复旧观,故标点时不作直接引语处理(即不加引号“”),而径用冒号出之,以免误导读者。

  十二、本书附有主要评注者小传,兼及评注者与《世说》传布、评点之关系,供读者参考。限于见闻和学力,本书一定有不少错误,恳请读者批评是正。

  【《世说新语会评》全书35万字,刘强(留白)会评辑校,凤凰出版社2007年12月出版发行。】

发布日期:2008-01-14
北京国学时代文化传播公司
Copyrigh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