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trostore.com

首页 | 新著一览 | 书业新闻 | 网上校书 | 一瓣书香 | 联系我们

 

华林甫 

   
《中国地名学史考论》

 

 


2002年2月出版
ISBN: 7-80149-342-7/k·031
定价: 19.80元

 

 

 

第三章 中国历代更改重复地名及其现实意义


 

第二节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三国、两晋、南北朝,从曹丕称帝到隋文帝灭陈为止,历时370年,大小政权走马灯似地先后换了33个,其中只有公元280年至316年短暂的西晋统一局面,其余均为分裂时期。

  西晋统一全国后,曾对一些重复的县名进行过整顿。例如,当时司州广平郡有武安县(治所在今河北武安市西南),太康元年(280年)遂改广州郁林郡之武安县为武熙县(治所在今广西象州县西北)、改交州交趾郡之武安县为南定县(治所在今越南南定省省会南定市东南)。然而,史书并无更改重复县名的完整记录:专记有晋一代政区沿革的《晋书·地理志》,只是一份再也简单不过的地名表;《宋书·州郡志》对西晋更改县名的记录稍显完整,但也没有甲县与乙县重名哪怕仅一处的记载;整部《元和郡县志》也只有两处因同名而改名的记录,卷二六信安县:“汉献帝初平三年分太末置新安县,属会稽郡,晋太康元年以弘农有新安,故改名信安”;同书同卷唐兴县:“三国吴分章安置(南)始平县,晋武帝以雍州有始平,改为始丰”。《太平寰宇记》也仅有一处记载,卷九四武康县:“吴分余不为永安,晋以平阳已有永安,改为武康”。《元和郡县志》、《太平寰宇记》这三处宝贵的记载提示后人晋武帝太康元年更改的县名有相当一部分应是因重名而更改。笔者遂据上述三部地理志书,对太康元年更改的重复地名进行了系统的整理,治所今地参考了《中国历史地图集》(第三册),结果列表如下:

表3-1 西晋太康元年更改重复县名

原 名 改 名 隶 属 治 所 今 地 改 名 原 由

上蔡
广武
广昌
长平
汉寿
永平
永安(1)
永安(2)
平夷
平阳(1)
平阳(2)
平昌
石阳
白马
安成
安阳(1)
安阳(2)
安阳(3)
西平
西安
西陵
阳乐
阳安
阳城
阴平
武安(1)
武安(2)
昌平
始平
建兴
建始
南安(注1)
南昌
南城
临水
高平
富城
新安
新兴
新阳
新定
新昌
新都(注2)

望蔡
平武
广晋
晋平
晋寿
永世
武康
鱼复
新夷
平固
兴晋
遂昌
曲陵
兴乐
安复
安固
南安阳
安康
西丰
豫宁
夷陵
康乐
晋宁
阳平
郁平
武熙
南定
宁浦
始丰
兴安
南始
南康
南秦
南新城
临安
南高平
丰城
信安
遂兴
新康
遂安
寿昌
宁都
扬州豫章郡
秦州阴平郡
扬州鄱阳郡
广州郁林郡
梁州梓潼郡
扬州丹阳郡
扬州吴兴郡
梁州巴东郡
广州南海郡
扬州庐陵郡
荆州魏兴郡
扬州东阳郡
荆州江夏郡
益州汶山郡
荆州安成郡
扬州临海郡
豫州汝南国
荆州魏兴郡
扬州临川郡
扬州豫章郡
荆州宜都郡
扬州豫章郡
荆州桂阳郡
扬州庐陵郡
广州郁林郡
广州郁林郡
交州交趾郡
广州宁浦郡
扬州临海郡
广州临贺郡
广州郁林郡
扬州庐陵郡
益州朱提郡
扬州临川郡
扬州吴兴郡
荆州邵陵郡
扬州豫章郡
扬州东阳郡
扬州庐陵郡
荆州衡阳郡
扬州新安郡
扬州吴郡
扬州庐陵郡
上高县(赣)
平武县东北(川)
波阳县东北(赣)
广西境内,确址无考
剑阁县东北(川)
溧阳市南(苏)
德清县(浙)
奉节县东(渝)
新会市西(粵)
兴国县南(赣)
郧西县西北(鄂)
遂昌县(浙)
汉川市西北(鄂)
松潘县北(川)
安福县西(赣)
瑞安市(浙)
正阳县南(豫)
石泉县东南(陕)
临川市南(赣)
武宁县西(赣)
宜昌市东(鄂)
万载县东北(赣)
资兴市南(湘)
吉水县东北(赣)
贵港市(桂)
象州县西北(桂)
越南南定省南定市东南
横县南(桂)
天台县(浙)
贺州市东北(桂)
广西境内,确址无考
南康县(赣)
镇雄县一带(滇)
南城县东南(赣)
临安市北(浙)
隆回县北(湘)
丰城市西南(赣)
衢州市(浙)
万安县西(赣)
宁乡县西南(湘)
淳安县西南(浙)
建德市西南(浙)
宁都县北(赣)

豫州汝南国有上蔡县
并州雁郡有广武县
幽州代郡有广昌县
豫州颍川郡有长平县
荆州武陵郡有汉寿县
凉州张掖郡有永平县

司州平阳郡有永安县
益州牂柯郡有平夷县
司州平阳郡有平阳县

青州城阳郡有平昌县
扬州庐陵郡有石阳县
兖州濮阳国有白马县
豫州汝南国有安成县

司州魏郡有安阳县

豫州汝南国有西平县
青州齐国有西安县
豫州弋阳郡有西陵县
幽州辽西郡有阳乐县
豫州汝南郡有阳安县
司州河南郡有阳城县
秦州阴平郡有阴平县
司州广平郡有武安县
幽州燕国有昌平县
雍州始平国有始平县
荆州邵陵郡有建兴县
荆州建平郡有建始县
益州犍为郡有南安县
扬州豫章郡有南昌县
兖州泰山郡有南城县
司州广平郡有临水县
兖州高平国有高平县
兖州东平国有富城县
司州河南郡有新安县
秦州南安郡有新兴县
秦州天水郡有新阳县
宁州建宁郡有新定县
平州辽东国有新昌县
益州新都国有新都县

资料来源:《宋书·州郡志》、《晋书·地理志》、《元和郡县志》、《太平寰宇记》。
注1:该县原名,《宋书·州郡志》作“安南”,《 元和郡县志》卷二八、《太平寰宇记》卷一0八作“南安”。今按:太康元年时荆州南平郡
有安南县(治今湖南华容县),益州犍为郡有南安县(治今四川乐山市)。故无论原名安南或南安,均须因重名而更改。
注2:该县原名,《元和郡县志》作“新都”,《宋书·州郡志》、《太平寰宇记》卷一0八作“阳都”。今按:太康元年时益州新都国有新都县
(今四川新都县)、徐州琅邪国有阳都县(今山东沂南县南)。故无论原名新都或阳都,均须因重名而更改。

  由表3-1可知,仅太康元年更改的重复县名即达43处。奇怪的是,作为正史的《晋书·武帝纪》无一语及之,《资治通鉴·晋纪》也没提到此事。更令人惊奇的是,这43处更改的县名,除豫州汝南国之南安阳一县位处淮河北滨之外,其余42处全部位于秦岭~淮河一线以南,其中以在今江西省境内者最多,达13处,其余依次是:浙江8处,广西6处,四川、湖北、湖南各3处,广东、江苏、陕西、重庆、云南及境外(今越南)各有1处。因此,我们完全有理由推测,太康元年更改重复县名的原则是以北方县名为标准参照物,对原东吴、蜀汉境内与北方重名的县名进行了大规模的更改。这分明表示出中原统治者对南方的地理歧视。

  除表中所列之外,尚有五处太康元年以后更改的重复县名。如扬州丹阳郡之临江县和梁州汉中郡之南乡县,太康二年(281年)时因与梁州巴郡之临江县、荆州南乡郡之南乡县重名而分别改名为江宁县(今江苏江宁县西南江宁镇)和西乡县(今陕西西乡县南)。太康四年时(283年),因扬州永嘉郡之始阳县与广州始安郡之始阳县重名,前者被改为横阳县(今浙江平阳县)。另外,荆州上庸郡之建始县因与本州建平郡之建始县重名而改为微阳(今湖北竹山县西)、扬州晋安郡之东安县因与徐州琅邪国之东安县重名而改为晋安(今福建泉州市西北),史书俱载为晋武帝时,但无具体年代。此五例更改的重复县名,亦俱在秦岭~淮河一线以南,所以非但不影响上述推论,而且更能证明这种推论的合理性,说明晋武帝统一天下后一直贯穿了这样更改重复县名的原则。

  由表3-1还可以看出,太康元年更改重复县名已不以加方位字或对称字为重点了(43处改名中仅有3处这样做了),重名即改为它名,这样做的后遗症更少。这种做法在后代比同级同名地名排斥原则应用得更为广泛、普及和成熟。

  如果透过现象看本质,我们还可以从中观察到一些不见于历史记载的现象。例如,梁州巴东郡之永安县于太康元年改名鱼复(治所在今重庆直辖市奉节县东)的原因,关涉此县沿革的地理志书,如《华阳国志》卷一、《宋书·州郡志三》、《水经·江水注一》、《晋书·地理志上》、《太平寰宇记》卷一四八、《大明一统志》卷七0、正德《夔州府志》卷一、《嘉庆重修一统志》卷二九七、光绪《奉节县志》卷二、龚煦春著《四川郡县志》卷二及新编《奉节县志》(1995年方志出版社出版)等,均无任何说明。由表3-1可知,此永安县县名因与司州平阳郡之永安县(今山西霍州市)重名,故太康元年必须改名。此可补史传之阙。又如,太康元年扬州吴兴郡之临水县改名临安(治所在今浙江临安市北),从正史地理志、总志到方志 ,均不载改名原由。从表3-1可知,该临水县名因与司州广平郡之临水县(治所在今河北磁县)重名,故太康元年须改名。此亦可补史志之阙。再如,太康元年扬州豫章郡之富城县改名丰城(治所在今江西丰城市西南)的原因,有关丰城县建置沿革的史籍如《宋书·州郡志二》、《元和郡县志》卷二八、《太平寰宇记》卷一0六、《舆地纪胜》卷二六、《大明一统志》卷四九、万历《南昌府志》卷二、《嘉庆重修一统志》卷三0八、同治《南昌府志》卷一、光绪《江西通志》卷二、道光与同治两种《丰城县志》及新编《丰城县志》(1989年上海人民出版社)等均未作任何说明。从表3-1可知,此县太康元年时因与兖州东平国之富城县(今山东东平县东北)重名而改名。 这个现象也不见于历史记载。同样的问题,还存在于荆州宜都郡之夷陵县(今湖北宜昌市东)、扬州东阳郡之遂昌县(今浙江遂昌县)、扬州庐陵郡之南康县(今江西南康县)、广州郁林郡之郁平县(今广西贵港市)等县中,恕不一一考辨。

  西晋以外的动荡年代,也进行过一些有限的避免地名重复的工作。八王之乱以后,中原战乱频繁,黄河流域的世家大族和平民百姓为了逃避战争灾难,纷纷以宗族为单位成千上万地移徙南方(主要是长江下游、中游两岸地区),东晋、南朝政府就按他们原籍的政区名称建立州、郡、县来管理他们。这种因甲地沦陷,从甲地流徙到乙地居住并在乙地复置甲地的州、郡、县,就叫侨州、侨郡、侨县。由于侨州郡县“皆取旧攘之名” ,原州郡县在侨置时并不限于一处,所以侨名与原名一开始即存在重名问题,区别的办法是加方位字,如加“东”、“西”者有东、西河阳郡,东、西京兆郡,东、西苞信县,东、西古复县,东宕渠郡,西汝阴郡等;至于加“南”字则是宋永初元年(420年)八月以后才有的 ,却是政区地名中加方位字最多的,州有南徐、南兖、南豫、南荆等,郡有南鲁、南沛、南东海、南琅邪、南兰陵、南彭城、南东莞、南清河、南高平、南济阴、南濮阳、南泰山、南河东、南汝南、南天水、南汉中、南晋寿、南义阳、南宕渠、南新蔡、南平昌、南阴平等 。

  南朝如此,北朝也一样。仅对称的地名,北魏有南、北渑池县,西魏有南、北秦州,灭北齐后的北周有东、西楚州、南、北陈郡等。公元580年时,北方三名以上重名的州、郡、县即有37组,两名重名者多如牛毛。

  尽管地名加上了方位字,南北朝政区地名的“虚号相假”、“空张郡目”状况 ,仍未得到彻底的改观,“侨置夸诞,亦可笑矣” 。直到隋开皇初年平陈后,大规模的侨州郡县结束,这种混乱状况才烟消云散。

 

国学网站,版权专有;引用转载,注明出处;肆意盗用,即为侵权。
web@guoxue.com 010-6890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