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gx.gif (2967 bytes)
 

          音乐考古专家聚首济南   千年古乐发新声

 

 

 

 

   

  音乐不仅能打破空间的界限,而且可以穿越历史的隧道。昨天,在山东济南进行的对洛庄汉墓出土乐器鉴定演奏现场,人们听到了用2000多年前的古乐器弹奏出的熟悉曲目。

  去年夏天,济南市考古研究所及章丘博物馆的专家在发掘这座迄今发现的西汉最早的诸侯王陵时,发现了瑟、鼓、钲、铎、铜铃等大量随葬乐器,尤其是107件编磬,其数量之多超过此前发现的汉代编磬的总和;19件西汉时期的编钟,年代最早、数量最多、保存最好,被秦汉考古研究专家俞伟超称为“西汉第一编钟”。

  来自北京、武汉的考古、音乐专家对这些2000多年前的乐器进行了为期数天的鉴定、测音。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史学博士李幼平说:“这些乐器的音质、音色都不错,可以用来演奏现代曲目,甚至流行歌曲。”

  在济南市的鉴定、演奏现场,专业演奏人员仔细地为每件古乐器试音。挂在木架上、一字排开的石制乐器叫磬,形如古代士兵头盔的青铜乐器是编钟。另外还有现代仿古乐器筝等。演奏人员拿着特制的木棰敲击磬,那些状如“人”字的石片发出了清脆的乐音;编钟的声音则浑厚绵长,余音不绝。

  来自湖北的古乐器演奏专家分别敲击编钟、编磬,这些沉睡了2000多年的中国古乐器居然奏出了《欢乐颂》、《友谊地久天长》的片段,令人大为惊喜。

  随后,专业演奏人员将这些2000多年前人们使用的乐器与现代乐器合奏,在石块磨制、青铜铸制的古乐器中流淌出了人们熟悉的《苏武牧羊》、《阳关三叠》和《茉莉花》等乐曲,曲调悲壮、苍凉,凄美、哀婉,不禁让人慨叹中国文化的源远流长。

                  

摘自《北京日报》)    

 

 

 



版权所有 北京国学时代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0
web@guoxu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