郜向平著《商系墓葬研究》读后

  郜向平在其博士学位论文基础上,修定撰成了一部《商系墓葬研究》(以下简称《商墓》),作为“考古学与中原文化”研究丛书之一,由科学出版社于2011年6月出版,全书48.9万字。该书首次对商系墓葬的墓地制度、墓葬形制、结构、方向、葬具、葬式、殉祭遗存和器用制度进行了全面系统、深入细致的研究,拓宽了研究视野,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创新意义。通读全书之后,深感这是在全面掌握考古发掘资料的基础上,利用最新的研究成果而做的一部考古学新作。是一部研究商代墓葬的最新成果,应引起学界关注。故不揣谫陋,对该书的学术价值及其特色略作评介,理解不妥之处,望作者和学界批评指正。

  商代墓葬,是深入了解商代社会的一面镜子。商代考古在三代考古中处于承前启后的作用,研究商代墓葬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商墓》在选题、研究内容、写作方法等方面均有独到的见解。

  一、论述全面。以往相关的研究成果多偏重某一个方面,如二里头和二里岗墓葬的比较,晚商和西周墓葬的比较,殷墟晚商墓葬的研究方面。而《商墓》对商代墓葬进行了全面的研究,正如刘绪先生在该书《序》中所指出:“以往从不同角度对商系墓葬进行研究的成果为数不少,但作系统、全面研究的专著还没有,该书可谓第一部。”该书首次提出商系墓葬的概念,对商系墓葬的界定也作了说明。所谓商系墓葬,指的是商文化系统的墓葬,既包括典型商文化墓葬,也包括商时期周边地区的商墓。研究商代墓葬,要涉及到商代考古学的文化分期,该书在综合各家分期的基础上,提出自已的分期意见,列出商文化分期对照表,把商代墓葬划分为六个阶段。在分期的基础上,该书对商文化区域类型作了划分,共分为郑洛区,豫北、冀南及晋东南,冀中,晋西南、豫西,晋中,陕西关中,鲁北,鲁南,豫中、豫东,豫南、皖西北,湖北11个区域类型。书中的内容基本是按照这6大阶段11个区域类型来论述的。正如作者在绪论中所指出,“本书在对墓葬制度进行研究时,.时刻注意这些区域墓葬之间的差别”。

  二、通篇条理清晰,结构严谨。《商墓》共有八章,内容涵盖了对商系墓葬研究的各个方面。第一部分绪论,分别从概念的释义、商系墓葬研究简史、基本思路、商文化分期、商文化区域类型与商系墓葬分布、墓葬等级划分等多个方面来考察商代墓葬。分11个区域对商系墓葬资料进行概述,11个区域中首先是商都城地区发现的商系墓葬资料,其次是周边区发现的商系墓葬资料,且所收集资料全面,如绪论中所引用的注释近400条,基本上涵盖了所有已发表的商墓资料。第二部分从第一章到第四章,分别从墓葬的形制、结构与方向,葬具与葬式,墓内殉祭遗存方面全面介绍商系墓葬的方方面面,这些方面都是分阶段即不同时期进行叙述,阐述学术界的研究成果并提出新观点。第三部分从第五章到第六章,对器用制度的考察,按照器物质地的不同分为金属器、陶瓷器、玉石器、甲骨和贝。对涉及的器用制度方面如毁器习俗、随葬品明器化现象也作了详尽的分析和介绍。第四部分从第七章到第八章,主要从商系墓葬的纵向和横向方面来考察商代社会的变迁以及商系墓葬的地域差异及相关问题。各部分之间层层递进,步步深入,对不同阶段不同地域墓葬都作了详尽的论述。

  三、《商墓》介绍了学术界对墓地的考察、墓葬的方向以及墓葬的等级与性质等方面的不同看法,通过查找原始资料分析各家观点,最后得出令人信服的结论。如作者以殷墟遗址为例,讨论同一遗址内不同墓地的等级与性质和不同遗址内的墓葬等级与性质。作者假设殷墟各阶层人口的比例在第Ⅳ至Ⅵ阶段间没有发生大的变动,统计出全部墓葬中,第一、二、三、四等级墓葬分别占的比例,从而推定,殷墟遗址中一般平民的数量最多,接近人口总数的60%,而包括商王在内的高级贵族的数量不足人口总数的3%,其余则属中小贵族。指出不同遗址的墓葬在等级构成上也有很大的差别,这与不同遗址的性质有关。作者也注意到了这样的一些现象:即周边地区的贵族墓地和商文化中心遗址的墓地形式是不一样的,其背后隐含着相关人群不同的等级分化形式以及通过对周围遗址的控制来获取经济支持的可能性等等。这样的分析和论证不是简单的综述与总结,而是以翔实的资料对殷墟各族墓地的深入分析,其论据令人信服。

  四、《商墓》从时、空两方面进行较系统、全面的梳理与总结。时、空两方面即是该书对商系墓葬的纵向考察和横向考察。如第七章对商系墓葬的纵向考察,探讨商系墓葬在时间的变化和墓葬制度的演变过程。第八章对商系墓葬的横向考察,探讨商系墓葬的地域差异及相关问题。虽然内容分列两章,但在分析论证时始终把两者联系在一起,从全局的角度分析问题。该书不仅详细分析了商系墓葬的纵向和横向方面的区别与联系,还对商系墓葬进行了全面研究,如对商系墓葬分布范围内中心区与周边区关系的研究,指出周边区遗址和商中心区遗址在兴废上的同步性体现了双方的依存关系。通过对一些特殊资源(如白陶、人牲等)多集中于中心区现象的考察,指出这些特殊资源的集中,体现了中心区遗址与周边遗址的不对等关系,等等,这些都是作者的独到见解,论证周密,观点新颖。

  五、该书所附图表制作精细,一些器物图处理清晰。如在器用制度一章,在对器物描述的基础上,运用大量不同阶段不同地区的器物图片。同时也运用一些统计表,使论述的内容更加直观清晰。另外,该书在一些文字规范方面也十分注意,如格式统一、注释准确到位、文笔精练等。

  总之,该书是一部全面研究商代考古和商代历史的著作,既注重基础材料的运用,又注重新材料的搜集,论证周密,整体框架合理,逻辑清晰,格式规范,行文流畅。对于研究商代社会的墓地制度、埋葬制度、族属关系、丧葬观念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学术意义,对研究商代的社会变迁、中心区与周边区的关系,也有着重要的学术价值和借鉴作用。

  当然,此书提到的一些问题还有需要进一步阐述的地方。如把商系墓葬的墓地分为两类:其中一类墓地与同时期或时代接近的其他遗存相互叠压、交错,有些可以肯定是与其他遗存同时使用的,其墓葬分布相对分散。并指出,这类墓地情况复杂,有的时为墓地,时为居址,有的在功能上有多样性,既是生活、生产区,又是埋葬区,有的墓葬明显与其他遗存有依存关系,当有特定的含义。作者对这一类墓地情况作了说明,但没能进一步地分析论证,对于其含义也没有做出解释。在器用制度一章,对一些石质生产工具没有统计分析,对各阶段随葬陶器的墓葬只有规模散点图,没有详细的统计表。在玉石器的这一部分,对石器的统计和分析稍显简略,也没有对蚌器的分析和描述。石器和蚌器是商代的一种重要的生产工具,对它们进行认真的鉴定和研究也是有必要的。

  毋庸置疑,任何著作都有不足之处,《商墓》亦如是。尽管如此,本书仍不失为一部商代墓葬研究的佳作,有较高的学术价值,无疑会对三代考古学研究起到有益的推动和促进作用。

(作者单位:安阳师范学院甲骨学与殷商文化研究中心 河南安阳 455000)

来源:《中国史研究动态》2012年第4期

  

Comments are clos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