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古典著作看罗马的土地耕种方式

  内容提要:农业是罗马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土地耕种又是关乎农业产量高低的重要因素之一。在罗马古典著作家的作品中,对于土地耕种方式,除传统的休耕外,还提到土地的翻耕、轮种和套种。这些耕种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对罗马农业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

  关 键 词:古典著作;罗马;土地;耕种方式

  作者简介:范秀琳(1978-),女,辽宁大连人,西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副教授,历史学博士。

  古代罗马是以农为本的国家,农作物种植广泛,土地耕种方式多样。从公元前2世纪起,罗马人开始著述农业作品,从诸多方面介绍罗马农业的发展情况①。本文试从古典著作入手,对罗马的土地耕种方式拟作一初步讨论,不妥之处,请方家教正。

一、休耕和轮种

  意大利半岛属于典型的地中海气候,冬季温暖潮湿,夏季干燥,雨季一般从9月初、最晚10月末开始,在第二年4月初或5月末停止,即使在雨季也有足够的阳光。因此,意大利的气候不仅有益于人们的身体健康,而且对各种作物的生长也是非常有利的。理论上,当土地仍然潮湿温暖时要尽早播种,并经常灌溉使其发芽;当作物的主要生长期结束时,春雨还会持续一段时间,这样可以保证作物在夏季炎热枯萎前完全成熟。意大利人对本土这种适合作物生长的气候大加赞赏,维吉尔提到“这是永恒的春天,夏季的时间非常长,羊可以繁殖两季,树木为我们提供两季的果实”[1]2.149-150。瓦罗也称赞道“欧洲这部分比我们所发现的内陆有着更适宜的温度。在内部,冬天更为持久”[2]1.2.4。

  通常罗马人会根据土壤的肥瘦、软硬、干湿程度进行耕种。根据科鲁美拉的描述,最好的土地在那些肥沃且土壤硬度较低的地区。“在肥沃地,如伊达拉里亚,可以看到每年播种的、丰产的谷物,精耕细作的土地,粗壮的树木,任何地方都没有苔藓;土地贫瘠的地区,如普皮尼亚(Pupinian)②,看不到粗壮的树木,繁茂的葡萄藤,茁壮生长的谷物……”[2]1.9.6这些“松散、干燥的土壤,盖因连续种植作物而导致地力衰竭”[3]2.9.14。因此,土地休耕在罗马农业生产中较为常见,农业著作中基本都涉及这一问题。在罗马,通常小麦在10月份播种,次年6月份收获,休整后越冬,一些早熟作物再实行春耕夏收。

  休耕地和每年都耕种的土地早在加图的《农业志》中就有所提及,分别以veyvactum和locus restibilis表示,但加图未作具体阐述。之后的罗马著作家基本均沿用这两个单词③。瓦罗认为“在处女地、每年都耕种的土地或者偶尔休耕的土地上耕种后,结果会截然不同”[2]1.44.2-3。耕地与养蜂非常相似,“如果你取走所有的蜂蜜,蜜蜂就会离开蜂窝,所以有些人会在蜂窝中留下一些蜂蜜。这就犹如耕地,那些让土地休耕的人,收获的谷物会更多。”[2]3.16.34因此,“土地应该每隔一年休耕一次,或者少量播种,即让土地稍事休息,不要过度使用。”[2]1.44.2科鲁美拉也强调“收割谷物后,最好让土地休耕一年;如果不可行,就要为土地多施肥,并把土地上的有害物清除干净”[3]2.9.15,这样做有助于保存地力,以利于来年耕种。

  维吉尔在《田园诗》中记载“土地收获后,偶尔进行休耕,允许土地通过休耕恢复地力;如果不这样做,可以播种优良的两粒小麦,但在此之前应运走丰产的菜豆、嫩的野豌豆、羽扇豆的茎和枝叶。亚麻作物、燕麦、罂粟对土地有害。偶尔轮种会减轻(农民的)工作量:不需要过多地为土地施肥,也可以把灰烬撒在贫瘠的土地上。因此,作物交替种植,可以恢复地力,同时不耕种土地,也可以恢复地力”[1]1.71-83。由此可见,维吉尔时期,收割谷物后,土地除休耕外,也开始轮种豆类作物,包括野豌豆和羽扇豆。但维吉尔在《田园诗》中强调,在罗马,休耕是比较容易实行的一种耕作方式。而对于豆类轮种他再未作过多的介绍,由此可以推测对于土地休耕和轮种,维吉尔要更倾向于前者[4]。但从普林尼和科鲁美拉的作品中可以推断之后的时代豆类轮种已开始广泛应用。

  在罗马,因为冬季缺少饲料,除耕牛外,很少喂养其他牲畜,这样直接导致动物粪肥严重短缺,由是恶性循环不断出现:没有足够的粪肥来种植饲料作物——没有足够的牲畜——没有足够的肥料。为解决这一问题,罗马农民遂采取用豆类作物轮种的方法为土壤提供氮,以增加土壤的肥力。因为豆类作物有共生细菌根瘤菌(Rhizobium leguminosarum),这是豆类作物特有的根部节瘤,可在土壤中起到固氮的作用,因此豆类作物是非常好的轮种作物[5]166。在罗马著作家的作品中,就多次提到用豆类作物作绿肥的方法④。科鲁美拉曾强调“农夫可以缺少任何东西,但无论如何不能缺少羽扇豆,它是最好的备用(肥料)”[3]2.15.5。普林尼亦提到没有哪种肥料好过羽扇豆[6]17.6.54。因此,在罗马,通常在豆类作物生长到一定阶段(第二次或第三次花期)时,将它们犁入土中以肥沃土壤,科鲁美拉记载“在第二次花期时收割沙砾地中的羽扇豆。第三次花期时收割黏土地中的羽扇豆。第一种情况是在羽扇豆娇嫩时犁入土中,这样它能很快腐烂并完全与贫瘠的土壤混合;第二种情况应是羽扇豆粗壮时,这样(根部)能长时间带着土坨,土坨留在地表,夏季炎热时就会碎裂”[3]2.15.6。除羽扇豆外,罗马农业论者还罗列其他一些可用来肥沃土壤的豆类作物⑤,如菜豆、野豌豆、亚麻叶香豌豆、小扁豆、鹰嘴豆和豌豆。这些豆类作物被犁入土中,会为土壤铺上厚厚的一层肥料。

  此外,在一些较老的葡萄园或土壤较贫瘠的地区,人们通常会在葡萄藤间种植ocinum⑥,但不允许它花谢结籽。这就表明在它未成熟之前会被犁入土中用作绿肥,以增加那些长期被使用、遭侵蚀的土地的肥力。至于ocinum到底为何物存在多种解释,一些现代学者认为这是形成豆荚前紫花豌豆的名称;另有一些学者认为这是蚕豆和野豌豆的总称[7]。尽管对其名称有异议,但所有学者均一致认为它是一种通过增加游离氮和提供腐殖质而改良土壤的豆科作物,这些作物在土壤增肥方面起到重要的作用。

  至于在何种情况下进行休耕和轮种,普林尼在《自然史》中有所阐述:“维吉尔建议让土地反复休耕,如果农庄面积允许的话,毫无疑问这可能非常有用;但如果条件不允许,要先种植白羽扇豆、野豌豆或菜豆、或是其他可以提高土壤肥力的作物,之后再种植二粒小麦。”[6]18.50.187由此可见,休耕对那些拥有大量土地、无须担忧生活的人来说是可行的,而对一些土地贫瘠无法连作、若休耕则更难以维持生计的农民而言,轮种则更为有利。

  关于休耕和轮种的具体措施,普林尼曾提出四种方案,“在较肥沃的土地上,大麦收割后,可能会种植黍,之后种植芜菁,二者收获后,再种植大麦或者小麦,坎帕尼亚即如是做;在这一类型的土地上也可以实行另外一种耕作方法:种植两粒小麦后休耕4个月,再播种春季菜豆(verra faba);若要播种冬季菜豆(hiemalis faba)则无须休耕。而非常肥沃的土地可能要实行轮种,两茬小麦后种植豆类作物;薄地最好休耕至后年耕种。”[6]18.52.191至于罗马人是否依此方案耕种不得而知,但可以推想罗马人在现实生活中的耕种可能会比普林尼的记述的更为灵活多样。

二、翻耕

  在罗马,为应对冬季暴雨、夏季少雨以及土地贫瘠的问题,农民们开始不断进行翻耕,现在被称为“旱地耕作法”。主要是在土地上不断地犁、锄、耱,一年通常犁地三次,已知有的土地翻耕九次。通常是犁出较深的垄沟,然后把一边的土壤翻耕倒向另一边,再把另一边的土壤倒向这一边,这样来回反复,最终整个翻耕地区呈条带型[8]100。之后简单地耙松表层土即可。事实上,无论土地处于休耕或者是轮种状态,每年人们都要有规律地进行松土,细碎的土壤能吸收大量的雨水,避免雨水冲刷带走表层土。同时这样做也有助于防止雨水在田地中形成冷水坑,冻伤刚出芽的幼苗。另外,在耕种土地的过程中,特别是春夏季,也要保持土壤中的水分。因此,在罗马,防止土壤水分流失是非常重要的。除了要不断松土外,还要及时清除作物间或休耕地的杂草。这样可以避免杂草与谷物或树木争夺水源,防止水分通过杂草叶子流失。同时,在夏季翻耕和锄地可增加根部储水的范围和深度,亦可防止低洼地区的水分在太阳下蒸发。

  古典著作家对土地翻耕颇为重视。加图提到“如何种好地?要耕好地。接下来呢?耕地。第三步呢?施肥”[9]61。对于播种之前的土地翻耕,一般认为最佳季节是天气乍暖之时,这时杂草刚开始发芽,未有结籽,翻耕土地可以连根除掉杂草[2]1.27。加图认为经常翻耕可以保证土壤足够细碎,他建议在梨树开花的时候进行春季翻耕[9]131。瓦罗建议一年中应翻耕两次:“第一次称之为翻土(proscindere),第二次是用交叉翻耕的方式打碎土块(offringere)……第三次(tertiare)则是为第二次翻耕后播下的种子覆土。”[2]1.29对于第一次翻耕的时间瓦罗认为在春分和昂宿星(Pleiades)升起(约5月10日)之间的这段时间最为合适[2]1.30。而维吉尔则认为,“在早春,冰封的河流开始解冻、从积雪的山谷流淌时,在微风吹拂下驾牛翻耕土地……(这样做)土地会满足贪婪农民的愿望,收获物将填满谷仓。”[1]43-49这一做法可能受到希腊人的影响,希腊人认为冰雪对土地是非常有利的。因此维吉尔建议“在早春季节翻耕最肥沃的土地”[1]64,就是要让土地获得更多的冰雪,以希望获得希腊人在冬季翻耕的益处。维吉尔认为土地一年中应翻耕四次:第一次在早春;第二次在4月份;第三次在夏季;第四次在秋季[10]。科鲁美拉则建议翻耕三次:第一次在2月;第二次在4月中旬至夏至之间;第三次在9月秋分左右[3]2.4.9。

  但通常,罗马农民会根据当地气候、地理位置、土质以及一些具体情况进行翻耕。普林尼建议温暖地区要早于寒冷地区,干旱地区早于潮湿地区,土质坚硬地区早于土质松散地区,肥沃地区早于贫瘠地区[1]18.94,174。在春季作物种植后,肥沃的高地最早翻耕,如果土质较干、气候温和,可以在2月翻耕,而同一海拔的潮湿地区可以在4月中旬后进行翻耕[3]2.4.3。而在那些夏季干旱闷热、白垩土壤或贫瘠地区,最好在仲夏和秋分之间进行翻耕,但若当地温度适宜,降雨不断,土壤肥沃多草,可在盛夏进行翻耕[11]18.49.175。科鲁美拉建议在水源较好、贫瘠的平原,第一次翻耕应在8月下旬,而在贫瘠的坡地地区,不要让土壤暴晒在阳光下,因此不建议夏季翻地,第一次翻耕应在9月初[3]2.4.11。一般认为薄地在播种前,仅翻耕一次。

三、套种

  在罗马,除轮种外,人们还进行套种,这种耕种方式非常适合地中海地区土壤和气候的需要。在罗马,除肥沃的冲积平原和火山灰地区外,其他土壤多为石灰质。这种土质较轻,作物的产量没有北欧重壤土的产量高。另外,这种土壤在地中海的气候下存在严重的水分流失问题。理论上,意大利的夏季大气湿度低,水分很容易蒸发,有2—6个月的时间会刮较大的热风,因此,这一季节不适合种植谷物。最好是种植适应干燥气候的植被,如橄榄树,其叶子狭窄,水分流失较少;另外,橄榄树根部发达,可以从土壤中广泛地吸收水分。而意大利岗峦起伏、多小山的地区也适合葡萄树的生长。因此,在罗马,橄榄树和葡萄树的种植较为常见。但独立的橄榄园、葡萄园较少,一般是谷物与橄榄树或葡萄树以套种的形式种在山谷和斜坡处,最常见的是小麦与橄榄树套种。科鲁美拉最早在著作中提及,“在肥沃地和适于种植谷物的地区,[橄榄树]行距60步,间距40步;如果土地贫瘠,不适于种植谷物,则25步。”[3]5.9.7这表明在他所处的时代,除贫瘠土地仅适于单一栽种橄榄树外,这种套种已很普遍。普林尼在《自然史》中提到使用这一耕作方法有利可图:“安大路西亚(Andalusia)在橄榄树间套种的谷物大获丰收。”[6]17.19.94而橄榄树和谷物套种的传统至今仍在安大路西亚的某些地区一直使用。

  橄榄树一般至少需要7年的时间才能成熟,并且隔年结果。因此,针对这种情况,罗马人通常把橄榄园分为两个独立的部分,“(一部分)当土地没有套种谷物时,橄榄树会长出新枝;(另一部分)当土地种满谷物时,橄榄树也结满果实;因此以这种方式分开的橄榄树每年都会有相同的回报。”[4]这种种植方式既利于橄榄树来年丰收,也充分利用了橄榄园的土地,达到丰产的目的。

  在罗马,特别是在城郊地区,豆类植物、饲料作物或蔬菜与葡萄树、果树套种也是非常普遍的。瓦罗提到“一些地方适合几种作物同时种植;在新建的果园里,在小树苗的根部没有扎深的头几年中,成排的树苗间可以种植园艺作物,也有人种植其他作物”[2]1.23。在意大利中部地区,有格子架支撑的葡萄藤非常普遍,而爬满葡萄藤的格子架可为其他作物遮阴。因此,葡萄藤与其他作物套种的情况在这一地区较为普遍。但这主要取决于当地周围的环境,例如,在坎帕尼亚,维苏威火山对肥沃土壤起到关键作用,当周围灌溉系统良好的情况下,在一年内葡萄架下轮流种植谷物、豆类作物和蔬菜极为可行。

四、余论

  通过以上论述,我们可以发现随着农业的发展,大部分地区的罗马农民在有计划翻耕土地的情况下,已开始采用轮种和套种技术,这些耕作方式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罗马农业的发展。一是,远离单一的种植和休耕,以最初单一栽培谷物的少有余粮的农场经营转变为多种类、集约型经营体系,同时采用套种方式,既有效利用空间、节省资源,又有利于经营多种作物获利。二是豆类轮种的发展,这种耕作方式既解决肥料短缺问题,又能增加土地的生产率,促进土地丰产。科鲁美拉在《论农业》中提到任一年最多四分之三、最少三分之二的土地种植谷类和豆类。同时他具体指出,在200犹格土地中,约130犹格用于种植秋播作物,其中一半种植小麦,一半种植豆类作物,包括假日和恶劣天气,总共需要大约8个月零10天的时间,剩余的时间可以“种植3个月早熟作物(trimestria)”[4]。这种种植模式充分利用了豆类轮种,使土地得到最有效的使用,在一定程度上对农业产量的提高也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土地耕种除了要按时翻耕、施肥、采用轮种和套种技术外,也要重视播种技术,掌握一定的播种率对农业产量提高大有裨益,在罗马古典著作家的作品中也涉及各种作物的播种率,这些与中世纪和现代没有太大的差别[12]。

  普林尼记载,在拜萨西恩、阿非利加、西西里和安大路西亚地区,播种1摩底的小麦可以收获150倍的粮食。在伊特鲁利亚地区也较为类似,在那里可以获得10到15倍的产量[2]。

  科学的管理和耕作方法基本限制在较为多产的、离市场较近的地区,在比较偏远的落后地区,一些农民仍坚持传统的耕作方式。总之,加图、瓦罗、科鲁美拉等农业论者是他们所处时代的见证者,并非精通农业的专家和技术人员。因此,对于土地耕种方式中的许多问题,他们并未进行大篇幅阐释,有时仅一带而过,这就需要我们今后利用考古学的成果进一步丰富这方面的研究。

  注释:

  ①相关著作有:公元前2世纪加图的《农业志》、公元前1世纪瓦罗的《论农业》和维吉尔的《田园诗》、公元1世纪科鲁美拉的《论农业》,普林尼的《自然史》以及公元4世纪帕拉迪乌斯的《论农业》。

  ②罗马附近较贫瘠的地区。

  ③Vervactum,休耕地,见加图《农业志》,27;瓦罗《论农业》,1.44.2;科鲁美拉《论农业》11.2.32,11.2.52;帕拉迪乌斯《论农业》4.2。Locus restibilio,每年都耕作的土地,见加图《论农业》35.2;secretes restibilio,每年都播种的作物,见瓦罗《论农业》1.9.6;普林尼《自然史》18.17.162。

  ④在罗马农业论者的笔下,共提过六次:加图记载过一次(《农业志》37.2),瓦罗记载过一次(《论农业》1.23.3),科鲁美拉记载过两次(《论农业》2.13.1;15.5-6)。外加羽扇豆犁入地中的时间(11.2.44),普利尼记载过一次(《自然史》17.6.54),帕拉迪乌斯记载过一次(《论农业》10.9)。

  ⑤加图提及羽扇豆、菜豆、野豌豆;瓦罗仅提到羽扇豆和菜豆;科鲁美拉提到羽扇豆、菜豆、野豌豆、亚麻叶香豌豆、小扁豆、鹰嘴豆、豌豆;普林尼仅提到羽扇豆。

  ⑥之所以对ocinum存在不同解释,盖因有相似的单词ocimum,该词通常被译为“罗勒属植物”。Ocinum在《洛布丛书》版本中译为“三叶草”,在加图和瓦罗的著作中均有提及,瓦罗认为ocinum出自希腊语,原意为“迅速地”,词源也适用ocimum。所以,ocimum也可被称为ocinum,可用来为牛通便(《论农业》,1.31)。

  ⑦摩底(modii):干量单位,1摩底约等于1.92加仑。

  ⑧五分之一的小麦在树间播种。

  ⑨塞克斯塔里乌斯(sextarius):液量或干量单位,1塞克斯塔里乌斯约等于0.96品脱。

  参考文献:

  [1]Virgil. Georgics[M]. London: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2001.

  [2]Marcus Terentius Varro. De Re Rustica[M]. London: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79.

  [3]Columella. De Re Rustica [M]. London: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60.

  [4]Kenneth D White. Fallowing,Crop Rotation ,and Crop Yields in Roman Times[J]. Agricultural History, 1970(44) :284,288,289.

  [5]David L. Thrumond. A Handbook of Food Processing in Classical Rome [M]. Leiden: Brill, 2006.

  [6]Pliny. National History [M]. London: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71.

  [7]Lois Olson. Cato’s Views on the Farmer’s Obligation to the land[J]. Agricultural History, 1945(19): 130.

  [8]Geoffrey Richman. The Corn Supply of Ancient Rome [M]. Oxford: Clarendon Press, 1980.

  [9]Marcus Porcius Cato. De Re Rustica [M]. London: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79.

  [10]Clement L Smith. Virgil’s Instructions for Ploughing, Fallowing and the Rotation of Crops[J].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Philology, 1881 (2) : 431.

  [11]Pliny. Natural History [M]. London: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2004.

  [12]G E Fussell. Farming Systems of the Classical Era[J]. Technology and Culture, 1967(8):30.

来源:《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3期

  

Comments are clos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