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萨心肠还是霹雳手段?——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苏、美对日战略分析

  注:这是2005年为纪念二战结束六十周年写的一篇老文。应《国防大学学报》编辑建议,于2012年5月做“与时俱进”的简单更新。

  本年本月,正值日本战犯石原莞尔的儿子石原慎太郎叫嚣“购买”钓鱼岛,而中国周边如菲律宾等蕞尔小国也在黄岩岛上和中国“对峙”,并且强行命名中国岛屿和海域,朝鲜武装人员在中国海域抓捕中国渔民。中国外交部副部长傅莹撰文说,“大国不能轻视和欺负小国,小国也不能肆意侵犯和挑衅大国”。这两句话具有巨大而神奇的“历史意义”,世界上除中国外,怕是谁都听不懂。自1840年至今的170多年来,中国的确做到了“不能轻视和欺负小国”,但却没有避免“小国”“肆意侵犯和挑衅大国”。先是英国这个只有中国一个省大的欧洲小国,接着是一大群欧洲小国,把中国瓜分得体无完肤;再接着是“小日本”,几乎要了中国老命。历史转了一大圈,不仅日本这个地理上的小国依然对中国嚣张无状,连更小的菲律宾、越南、马来西亚等也敢抢劫中国岛礁,澳大利亚竟公然在白皮书中鼓吹和中国打一仗。在近代两百年的世界历史上,如此窝囊的大国,除中国外找不到第二个。在21世纪的世界上,被小国“肆意侵犯和挑衅”的大国,依然只有中国一家。为什么自然界恃强凌弱的基本规律,到了中国身上就要反过来?其实,规律并没有“反”,倒是中国人自己的思维“反”了——它近代以来一直和正常的人类思维不一样。它始终没有弄明白“大”和“强”根本不是对等的关系,更不明白体态和心态的关系——肥大的外表和强悍的内心根本不是一回事。它很矛盾,很纠结,一会认为别国欺负自己是因为自己不够大,所以喊一阵子努力、振兴等一类口号;一会又认为自己在迅速“崛起”,别人是因为害怕自己,所以才找自己麻烦。于是,在动物世界里根本不存在,在美国、俄罗斯、英法德等几乎世界一切别的大国身上都不会发生的以小欺大的事(法国、德国也打过俄罗斯,日本也打过美国,但都被俄美一次性战胜了),在中国身上没完没了地发生着……

  在此“时代背景”下,我发现七年前的这篇老文基本没有可以修改的地方。日本和中国都在循着一百多年前的思路,处理着彼此的关系;其他各国也摸着中国逆来顺受的脾气,知道中国人会以“克制就是自信”(前外交学院院长吴建民语)掩耳盗铃,所以群起而攻之。在这一波领土、领海纠纷之前,在贸易领域,世界已经对中国“发起暴徒般的攻击”(美国学者言)。所谓学者、精英如老僧入定麻木不仁,舆论时见南宋义利王霸之争,书生振振有词,和议不绝如缕,一切最终都归不了了之——因为没有摸过枪的他们,很难明白“战场上得不到的东西,谈判桌上也不会得到”的道理。其实,这一道理在北宋以金钱换和平、南宋以和谈图偏安的时代,已经被惨不忍睹的历史证明过很多遍了。

  没有历史的广度无以鉴现世,没有哲学的高度难以瞻未来。掷杯于地,不知中国之百年龟缩战略思维何时能有长进;拍案长叹,借问老大民族之邋遢懦弱形象怎得冰雪一新?挥三尺之剑,难断心头之结!

  “用霹雳手段,显菩萨心肠”本是一句中国古语,用来警喻为人处世要刚柔并济,才有奇效。有意思的是,从政治和战略的视角放大一下,这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中、苏、美三大国对日本的国策大略。不同的是,有的是用前一句,有的用后一句,有的则两句兼用。用法不同,其当时产生的效果和此后的长期效应也完全不同。

  日本是世界历史上唯一同时向中、美、苏三个大国开战的国家。三国各自实力、民族性格和思维方式不同,应对日本的战略各异,因此也导致日本针对三大国的不同战略态度。这种样式、性质完全“不同”的战略互动,不仅直接影响了二战亚洲战场的态势和进程,还影响了三大国各自对日本胜利的内容和形式,甚至波及今日乃至今后日本与三国的关系。

  一、中国对日本一直是“菩萨心肠”

  自晚清以来,中国对日本一直剜肉投股,先让琉球后割台湾,还车载斗量送上巨额银两,希望日本这只中山狼能够填饱肚子,感念大中华的温厚宽仁,从此心生感恩之心不再得寸进尺。

  谁知到了袁世凯时期,胃口奇好的日本还是提出了“陵迟”中国的“二十一条”。北洋军阀虽然个个混蛋,对自己的民众和国内对手凶神恶煞,但却没有一个敢招惹日本。在日本留过学的蒋介石后来一统江湖,当了中国陆海空军总司令,也是畏日如虎,和副总司令张学良一起不战而送东三省。

  比起蒋、张的大方,汪精卫更慷慨,干脆做起了日本人的“儿皇帝”,把半个中国都送给日本。日本人的胃口于是越来越大,直到觉得只有吞下整个中国才算满足。于是,整个中华民族都卷入了“抗日战争”。

  日本与中国开战,是不是一开始就有灭亡中国的计划,大可讨论;但若说中国当政者一让再让的“菩萨心肠”,极大地诱惑和纵容了日本的野心,从而引狼入室怕不为过。就这样,日本兵的皮靴从东北踏到西南,日本的轰炸机血洗了崇山峻岭的重庆和黄沙漫漫的甘肃。当年晚清王公瞧不上眼的“小豺狗”,已经被中国“喂养”成了凶悍无比的大恶狼。苏联4年歼灭了900万纳粹正规军,伤亡也不过2000多万;中国14年杀死的日本兵不过几十万,加上俘虏瓦解也不过百余万,而竟然伤亡军民3500多万!

  这巨大的民族牺牲背后,属于当政者战略失误的因素几何?!

  二、苏联对日本是单一、干脆的“霹雳手段”

  日本占领中国东北后,因为觉得中国不足为虑,遂计划策应希特勒,实现称霸世界的梦想。但到底北下还是南上,日本大本营举棋不定。日本首先对近在咫尺的苏联进行了试探——这也是一般食肉动物对眼前大型猎物的习惯性动作,恰如日本在全面进攻中国前先制造“九一八”事件试探中国一样。

  在苏德大战一触即发的1939年5月,日本关东军开始在中蒙边界的诺门坎(日方称谓)地区向苏军进行军事挑衅。斯大林立即意识到巨大的、毁灭性的危险从天而降。这位冷酷而又冷静的统帅,从中国人漫长而血腥的教训里,认识了日本人贪婪而凶残的本性,如果不能一战熄灭日本的北上念头,那么当德国党卫军的坦克炮管抵近莫斯科胸膛的时候,日本的三八式刺刀将会毫不留情地洞穿苏联的后背!于是,他派出苏军的中流砥柱朱可夫元帅。为一场边境冲突,而派出总司令指挥的个例于此诞生。非止如此,他还为日本人准备了日军根本没有见过的机械化兵团,和牛刀杀鸡的战术。只有斯大林才知道这小小的、勉强可以称得上战役规模的交战,是怎样与苏联的存亡生死攸关。战斗的过程惨烈之至,数倍于日军的苏军坦克、飞机,横冲直撞狂轰滥炸,日本人终于在残肢断臂、血肉横飞中明白了此路不通,于是掉头冲向太平洋,进攻美国的珍珠港。斯大林和整个苏联都长吁了一口气。

  二战后期,法西斯败局已定。收拾完德国,斯大林完全不顾《苏日友好条约》,又一次挥起牛刀。这是一场远比诺门坎之战凶猛百倍的战役。150万苏军得胜之师,潮水般淹没了日本关东军。斯大林心头掠过一丝快慰:1905年日俄战争失败的耻辱,终于在40年后被彻底洗雪!

  二战始末两次“霹雳”,斯大林的深远动机都是一个:让日本人从此胆寒,树立对俄罗斯民族的敬畏之情。

  三、美国对日本则是刚柔并济,软硬兼施

  自从1853年佩里准将登陆日本之后,美国就一直瞧不起日本人。但是珍珠港的天崩地裂一下子让傲慢的山姆大叔如梦方醒。

  和苏联一样,美国最初也采取“霹雳手段”的战略。和中国始终小心翼翼地将日本人民和日本帝国主义区分开来的做法不同,美国把整个日本从天皇到平民都看成一个罪恶的整体。美军陆军的海报上,一位士兵,一手提着上了刺刀的长枪,一把揉搓着太阳旗;美国空军的海报,则是一双鹰眼俯瞰整个日本列岛——灭此朝食的气概喷薄欲出。而美军太平洋第16特混舰队司令威廉·哈尔西的一句口头禅“杀!杀!杀!杀死日本人”,几乎成为整个美军和美国的战争口号。

  随着对日本本土的逼近,塞班血战中日本民众集体蹈海的场景和“神风敢死队”的出现,更让美国人领教了日本民族和日本军人的疯狂。美国人终于明白:这是一个兽性十足的国家,试图用理性的语言感化它不过是中国人说的对牛弹琴。美国接下来的打击格外凶悍:火烧东京、“饿死计划”,招招直指日本死穴。

  虽然如此,美国的用意仍是“制服”日本,并不是非要杀日本一个鸡犬不留。但日本的回答是“一亿玉碎”,这让美国一下子陷入“怎么办”的困惑。于是,1944年,美国政府紧急委托著名女人类学家本尼迪克特,立即展开对日本的全面研究,以作为对日本采取下一步行动的政策依据。在这份名为《菊与刀》的研究报告中,本尼迪克特写到:“日本人是既生性好斗而又温和谦让;既穷兵黩武而又崇尚美感;既桀骜自大而又彬彬有礼;既顽固不化而又能伸能屈;既驯服而又不愿受人摆布;既忠贞而又心存叛逆;既勇敢而又懦怯;既保守而又敢于接受新的生活方式”,这个“历史和世界的负恩者”的思维和行为方式诡异,“中国的‘仁’是被排斥在日本的观念之外的。‘行仁义’在日本是指杀人越货、强抢明偷”,这是一个政治人格精神分裂型的民族和国家,不能以常理度之。日本精神分析家岸田秀后来也说,日本人的精神分裂症自1853年美国海军上校佩里率炮舰到东京外海叫阵,要求日本开放门户后开始形成,日本遂有两个自己:一个是“外的自己”,一个是“内的自己”。“外的自己”屈从甚至拥抱对手,“内的自己”却是永不妥协。每当“内在”的日本崛起抬头,伴随而来的往往不是和平而是生灵涂炭。

  日本人的两面性也可以狼性和狗性喻之:在弱者面前是狼,步步进逼,毫不手软;在强者面前是狗,逆来顺受,百依百顺。一句话:只服力不服理。这份报告导致美国采取了以下的政策:投掷原子弹以震慑日本的抵抗意志,保留天皇“挟天子以令诸侯”,同时赦免大部分战犯,以继续领率日本,使其成为自己的鹰犬。从这时开始,美国的对日战略决策中,引入了“菩萨心肠”的部分。当时三个大国中,只有美国人把握住了日本人的两面性:“霹雳手段“以“震”“压”日本的狼性,“菩萨心肠”以抚慰和利用日本的狗性。

  四、三国对日战略孰优孰劣,二战历史已经做了回答

  二战后,中、苏(俄)、美三大国对日本的战略态度,几乎都完整地延续下来。从日本对同是战胜国中、苏(俄)美态度的迥然不同中,三国各自战略的优劣又一次得到验证。

  蒋介石作为中国当时的合法领袖,一如既往地“菩萨心肠”,不仅“谢绝”罗斯福送还琉球和派兵占领日本的好意,甚至连天经地义的战争赔款也免了。他甚至还请冈村宁次做军事顾问。致使蒋公代表中国所得到的抗战胜利只是一个空壳而已,没有任何实质利益。由于蒋公此举,使中国自1873年开始对日本侵略的抵抗,除了一身伤疤以外,一无所获:不仅没有得到72年民族血泪的补偿,连之前曾经失去的也没有完全拿回来。由于不让日本赔款,致使日本右翼没有负罪感,几乎每一次日本对历史的翻案,都是对中华民族心灵之疮的一次新触痛;由于不收回琉球战略要地,不占领日本,致使胜利者的权利化为乌有不说,还使今天的中国仍被历史遗留问题牵扯。

  更有甚者,蒋公及其前任们的“菩萨”政策,使日本直至战败都不肯从心底里承认败在中国手下,并念念不忘伺机再从中国咬下一口肉来:朝鲜战争爆发时,美国曾想重新武装200万日军再入中国,而日本政府居然一口应承,并提出战胜新中国后仍将台湾交日本管辖。这是一个战败国对战胜国的应有的心态吗?

  今日日本在政治、外交、经济、文化、军事几乎所有领域,都对中国咄咄逼人,不久前更嚣张提出要“视台海有事为日本有事”,并展开以中国为假想敌的登陆演习,无理且无礼之极。日本与俄罗斯、韩国都有领土争端,何故只对中国如此?究其心理根源,二战中中国没有完全凭借自己的力量,给它来一次像苏美那样的“霹雳手段”;战后也没有像日本当年对中国那样高价索偿,甚至没有像以色列那样以牙还牙清算仇敌罪恶,使加害者因犯罪而羞耻、因失败而恐惧,有很大的原因。对于一个300年处心积虑谋华、害华,罪恶滔天罄竹难书的国家和民族,不展开穷追猛打式的清算,却将主要精力用于内战——原来蒋公不是没有“霹雳手段”,而是为同宗同族的兄弟同胞准备的!蒋介石抗战有功,但纵日有罪。没有彻底清算日本的最大后果是,在日本以武力伤害中国的行经终止之后,今天仍在精神上不断伤害中国。蒋介石对日本的“菩萨心肠”,后来又被当代汉奸李登辉、陈水扁学了个惟妙惟肖,李登辉数次访日,并公开主张钓鱼岛属于日本,卖国行经直追汪精卫;而陈水扁则认贼作父,一再主张和日本结成战略联盟,以防中国大陆。

  千年易过,日本罪孽难消,万事蹉跎,蒋公之过何补?!

  看看日本对俄罗斯的态度就明了这一点了。作为苏联继承国的俄罗斯尽管衰弱,但当年的“霹雳”雄风依旧。其副总理公开宣称:占领北方四岛是对日本发动二战的惩罚。此言快哉!动辄对华发表强硬或战争言论的日本政客,那些得了政治狂犬病一样的日本右翼,听了此话全都默无一言。为什么不攻击苏联“违约”进攻日本军队的历史事实?为什么不对俄罗斯占岛不还的做法言必称战?2005年世界庆祝二战胜利六十周年,小泉不来中国,但不敢不去俄罗斯,让人不禁唏嘘:当年苏军诺门坎和远东战役的虎威犹在!俄罗斯不学蒋介石们的“菩萨心肠”,倒是对美国把日本压在胯下的“骑”术颇感兴趣。铺开东北亚地图就知道,俄罗斯占着北方四岛,与其说是贪几块领土,不如说是为了钳制日本“狼头”的战略深意。当年诺门坎的教训刻骨铭心,俄罗斯再也不愿意这惊险的一幕,在北约逼近家门的时候重演。

  看看日本对美国的态度,这一点更是洞若观火。当年“九一八”事件的策划者石原莞尔的儿子——今日日本东京都知事、著名也是臭名昭著的石原慎太郎,一直对美国为什么不对德国却对日本使用原子弹耿耿于怀;更对美国为日本制定和平宪法,“将日本变成一个没有睾丸的中国式太监”怨气冲天,但日本政府却不敢对美国说半个不字。何者?二战之殷鉴不远,日本欺软怕硬之秉性难移之故也。二战后六十年过去,日本对美国的态度都可用一个词形容:俯首贴耳。日本政治领导人,屡屡参拜靖国神社,发表否定侵华和殖民朝鲜历史的言论;但攻击美国对日本原子袭击的一个也没有。

  知日本者,美国也。美国自1945年占领日本,此后就一直“骑”在日本身上,至今如此。同为战败国,德国早已实现民族统一,并在国际上发出自己的声音,而日本依旧是美国的附庸,处处惟美国马首是瞻,时时看山姆脸色行事。在美国面前,今天的日本点头哈腰的角度与其前辈在“密苏里”战舰上鞠躬的角度,几无二致——战胜者和战败者的形象,六十年后,依然清晰如昨。美国人心里非常清楚,日本人这样对美国言听计从毕恭毕敬是为什么。所以,不管美国人多么郑重其事地表示支持日本入常,同意其军事和政治松绑——等等,都不会让日本真正从自己的胯下站起来。新加坡裔著名日本问题专家卓南生说,对于日本未来的演变,美国是有红线的:一是不许日本入常与自己政治上平起平坐,二是不许日本拥有核武器,否则日本将不再把美国放在眼里。美国笑眯眯地显示着“菩萨心肠”,但“霹雳”之手同时也揣在口袋里,随时准备敲打日本一下。

  五、中国应该知道“强”字怎么写

  战略的基本含义是关于战争的指导,现在有时也引申为基本国策。菩萨心肠也好,霹雳手段也罢,不能一概地说谁优谁劣,一切以时间、地点、对象为转移。中国汉朝和亲的故事史不绝书,但汉朝也留下了“犯强汉者虽远必诛”的雄心霸气。在纷繁复杂的国际交往中,一味地“霹雳手段”不一定好,但在弱肉强食依然大行其道的世界上,仅仅有“菩萨心肠”肯定行不通。从这一点说,二战以前中国对日战略,大有可检讨之处,而苏联(俄)的霹雳手段,以及美国先刚后柔刚主柔辅的对日战略,特别是美国对日本研究细致入微对症下药的做法,颇多借鉴。

  今天中国海域,外国军舰想来就来,外国炮艇到处追捕中国渔民,想抓就抓,而中国最多出动海监船对运气好的中国渔船进行保护。对于南海八竿子打不着的日本,又是对挑衅中国的菲律宾送军舰,又是邀请罪大恶极的热比娅去参拜靖国神社,又准备在距离台湾很近的与那国岛驻军。美国一边宣布将把包括6艘航空母舰在内的60%的海军部署在太平洋,一边又此地无银三百两,说战略东移不针对中国。

  大狗小狗都在叫,大鬼小鬼都在缠。这就是2012龙年大多数正常中国人的普遍感受。如何捍卫国家利益?如何维护民族尊严?如何避免历史重演?

  改革开放了,中国的学者们从美国人那里学会了两个词,对内的叫GDP,对外的叫软实力。一时间甚嚣尘上,似乎找到了构建和谐社会、和谐世界的秘笈。对内不顾一切,疯狂追逐GDP,完全不理睬这三个英文字母与现代化的关系,结果弄了一堆砖头,核心技术却空心化。从世界第六追到世界第二,不禁喜形于色,认为自己“崛起”了。殊不知,1840年晚清的GDP名列世界第一,比英国多出6倍,结果竟被英国打得落花流水。1894年中国的GDP是日本的5倍,同样被日本打得鼻青脸肿。它们无法解释历史上GDP如此庞大中国为何一败再败;也无法解释现实中GDP微不足道的以色列,为何却被称为当今世界军事大国,在中东地区一手遮天。

  软实力是另外一个无聊的笑谈。一些人认为,脸上堆着笑,袋里装着钱,就可以交到真朋友。一些貌似学者的中国人对外国的入侵行为不发一言,对国内的爱国主义却横加指责,说什么“极端民族主义泛滥会给中国带来灾难”;一些人口中念念有词什么“人类共同利益”,什么“要顾大局”,碰壁碰得鼻子都歪了,还没有明白“软实力”的核心并不是“软”,而是“实力”。邓小平说过“要维护我们独立自主、不信邪、不怕鬼的形象。我们不能示弱。你越怕,越示弱,人家劲头就越大。并不是你软了人家就对你好一些,反倒是你软了人家看不起你。”那些涉外的官员和学者们,如果没有历史知识和哲学素养,至少邓小平理论还是要全面学习一点的。一个不敢理直气壮地维护自己利益的国家,一个不敢仗义执言地主持公平的国家,一个不敢迎接合理合法战争的国家,一个不敢坚决惩戒顽劣无赖的国家,它有再大的地盘,再多的人口和军队,有再先进的武器,也不足以自然得到可信的和平。因为它不知道强字怎么写,也不知道这个世界永远只尊重强者的道理。

  中国自鸦片战争以来,就拼命想现代化,以改变被世界大国、小国轮流欺负的局面,但清朝改革开放的设计者们只盯住了人家的坚船利炮,最多不过是看到武器后面的经济。中国人从来没有意识到最根本的差距是思维方式。中国人爱讲谋略,但没有胆勇做后盾,任何谋略都不过是枉费心机。尊严只能靠强大来捍卫,这个强大,主要不是指外在的物质指标,而是内心的意志和勇气。谁能说一头牛的重量、力量比狼小?谁能说牛的武器不如狼?但是,谁听说过牛吃狼的故事?你内心弱小,给你什么武器也没用。

  有别于蒋介石等旧中国对日本的软弱,新中国在成立不到一年的时候,即开大军与世界第一军事强国的美国大战于朝鲜。那时的中国,有什么物质的实力?但刚刚建立了新中国的那些人们心劲十足,斗志昂扬。新中国领导人以汉唐尚武之风,将倍受列强凌辱的“东亚病夫”塑造成一个个、一群群英武战士。他们凭借“硬气功”以肉体击碎了钢铁,用手榴弹战胜了原子弹。那些在冰天雪地里以衣衫褴褛的单衣“像原木在移动”的人,以“谜一样的东方精神”,让中国陆军重新再国门外找回失落百年的自信;几百个中华青年,操纵着飞翔的机关炮,把一百年来中国的耻辱,和列强的傲慢,打得粉碎!这是战争,又不仅仅是战争。这是整个民族的热血凝聚和精神迸发!新中国有令人尊敬的国际地位,不是“菩萨心肠”忍让出来的;新中国在世界上高昂着头,那是因为黄继光走在民族的前头。素来倔强的日本,正是在朝鲜战争之后,才真正相信中国真的站起来了;而海外中华赤子,正是因为新中国的强悍雄壮,一扫百年孱弱病夫形象,所以百川归海般融入祖国;各族人民意气风发,共同开创了一个梦幻般的理想主义时代。

  “二战”以前中国遭受列强入侵,外表上看是因为军事工业的落后——斯大林曾说过,中国没有军事工业,现在只要谁高兴,谁就可以蹂躏她。但抗美援朝的胜利,却像一面镜子一样,照出旧中国对日本和其他一切列强的懦弱、退让,根本原因乃是尚武精神的缺失。究其历史文化遗毒脉络,远溯可到宋真宗的檀渊之盟,近梳应自鸦片战争。一个四亿多人口的大国,竟然败给一支四千人的远征军。曾经创造了游牧民族最后辉煌的满清统治者,竟堕落到完全没有进取意志、寡廉鲜耻的程度。由此,作为大国最重要战略资源的中国人口,不是作为远征军为国家开疆辟土,不是作为遍布世界的商人为民族争取利益和生存空间,而只是作为奴隶般的华工给欧洲人美国人修铁路、挖矿山;给瓜分中国的世界列强打工,像狗一样的活着又像狗一样地死去。

  拿破仑说:“剑总是对精神俯首称臣的”。由于失去尚武精神,晚清失去了全部的财富,民国也失去了在历史上的立足之地。由于弘扬了尚武精神,毛泽东那一批卓越的共产党人拯救了中华民族,也为今天和后世的人们,留下了高山仰止的思想丰碑。

  观诸历史,凡是尚武的朝代,都是伟大的朝代;环顾世界,凡是尚武的国家,都是强大的国家。英国战略家富勒说:“除非历史能教给我们如何去展望未来,否则军事史只是一部人类的血腥浪漫史。”回顾第二次世界大战及此前旧中国和此后新中国的战略决策给中华民族带来的负正效益,借鉴一些成功国家的战略思维,避免重蹈覆辙,是当下战略思维已濒临枯竭的中国最应该修的功课。

来源:作者博客

  

Comments are clos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