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与政治之间:中国经济史专题研究》目录

    

作者简介

  张伟保(CheungWaiPo),广东番禺人,1959年生于香港。1988年投考香港新亚研究所,随中研院院十全汉升教授研习中国经济史,获历史学硕士(1991)、博士(1994)学位。其后.再获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古典文献学博士(2004),曾任新亚研究所副教授兼总干事、香港树仁大学中文系助理教授.现任澳门大学教育学院课程主任、中国经济史学会近代经济史组第五届(2008-2012)理事。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国经济史、中国文学文献学、澳门教育史等,著有《中国第一所新式学堂——马礼逊学堂》(2010)、《书海指南:中国古籍导读》(2006)、《诗三百的形成与经典化》(2005)、《实业计划与国民政府》(2001)等;主编《澳门教育史论文集》第一辑、《近代中国经济史研讨会1999论文集》等四种;发表学术论文暨书评等二十余篇。

  赵善轩,香港新亚研究所历史学硕士.现于暨南大学随张玉春教授攻读博士学位。研究兴趣为中国经济史、社会经济思想史。著有《清朝乾、嘉之后国势衰颓的经济原因》、《通识与中国文化》、《中西文化比较》、《逻辑’思生活》等;发表论文、书评十余篇。

  罗志强,1967年生于香港。毕业于香港珠海书院新闻系,肄业于香港公开大学,获文学学士。1995年投考香港新亚研究所,获硕士学位(1999)。2000年9月,随中研院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中心刘石吉教授研究《抗战时期成都平原的农民生活》,获博士学位(2005)。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国近代工业史、农业史、科技史等。

内容简介

  《经济与政治之间:中国经济史专题研究》内容简介:伟保教授多年来致力于中国经济史的研究,其研究范围颇广,自宋代中央与地方的财政关系,至清末民初的西北经济发展与国防的关系,显示出他对于中国经济发展中,当时政府相关政策所面临的瓶颈与演变方面的兴趣。现今他与赵善轩先生、罗志强博士合著的《经济与政治之间——中国经济史专题研究》即将由厦门大学出版社出版,涵盖时间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并涉及棉纺织业、煤炭工业和烟草工业等近代中国相当重要的产业,有助于吾人进一步了解财税史、近代企业史与中外经济关系史。

本书目录

  序

  导论 探索经济史研究的新路径

  序篇

  第一章 《唐宋帝国与运河》节略
  一 绪论
  二 高宗以后的东都与运河
  三 大唐帝国的极盛与运河
  四 大唐帝国的中衰与运河
  五 大唐帝国的中兴与运河
  六 大唐帝国的崩溃与运河
  七 北宋的立国与运河
  八 北宋帝国的崩溃与运河
  九 宋金对立与运河
  十 结论

  上篇

  第二章 宋初中央与地方财政关系的调整——以赵普为中心
  一 引言
  二 宋太祖时期政策之制定者——赵普
  三 宋初以收回地方财政权为目标之政策制定及推行
  四 结论

  第三章 重评“大明宝钞”
  前言
  一 明代的纸币发行
  二 “大明宝钞”的流通问题
  三 “大明宝钞”的回笼问题
  四 “大明宝钞”的失败原因
  结论

  第四章 均徭法与里甲岁办:明代江西役法改革的初步实践
  一 前言
  二 明初徭役制度的多重缺陷
  三 江西均徭法和银差的产生
  四 里甲岁办法和里甲均平的出现
  五 结论

  第五章 条鞭与四差——数字管理与江西役法改革
  一 前言
  二 徭役的急剧膨胀和负担不均
  三 四差之一:里甲银
  四 四差之二:均徭银
  五 四差之三:驿传银
  六 四差之四:民壮银
  七 江西一条鞭法的评价
  八 结论

  中篇

  第六章 从人口、物价、工资看17-18世纪的国民生活水平
      ——《清朝乾、嘉之后国势衰颓的经济原因》导读
  一 清代人口与国势衰颓之关系
  二 从物价上升看人民生活水平
  三 工资大幅下降下的生活水平
  四 结论

  第七章 传统煤炭工业的生产及其局限
  一 煤矿生产技术和生产规模
  二 煤炭市场运销
  三 结论

  第八章 上海机器织布局的官僚化现象(1878-1893)
  一 织布局的筹建及草创时期的艰困
  二 停滞不前:1880-1887年织布局的困境
  三 正式营运:1887年的改组与投产
  结论

  第九章 郑观应“专利经营”建议及上海机器织布局的实践
  一 郑观应“专利”思想的提出
  二 上海机器织布局的设立背景
  三 上海机器织布局的垄断特权
  四 十年专利的影响
  五 专利经营与中国近代工业化道路

  下篇

  第十章 民族主义之经济基础
      ——以清末民初之西北为例
  一 前言
  二 清末的新疆与蒙古
  三 辛亥革命时期的新疆与蒙古
  四 民族危机下之铁路建设与西北经济和国防
  五 结语:民族主义之经济基础

  第十一章 由盛转衰:南洋兄弟烟草公司企业个案分析(1925-1936)
  前言
  一 业务过度扩充
  二 相对优势被市场消化
  三 内部管理不善
  结论

  第十二章 评“十年建国”(1928-1937)
  一 “十年建国”的建设成就
  二 “十年建国”的局限问题
  三 结论

  第十三章 长江煤荒危机(1928-1932)
  前言
  一 南北产销不平衡现象
  二 北伐战争对煤业的影响
  三 抚顺煤入侵下的长江煤业
  四 抵制日货与长江煤荒危机
  五 救济煤荒办法
  结论

  第十四章 抚顺煤倾销下之关内煤矿业(1932-1936)
  前言
  一 抚顺煤倾销的背景
  二 抚顺煤倾销的经过
  三 抚顺煤倾销关内的影响
  四 国民政府救济国煤的措施与其成效
  结论

  后记

  

Comments are clos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