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族首部英雄史诗《亚鲁王》出版 刘云山致信祝贺

  本报讯(记者杨阳)2月21日,由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办的苗族英雄史诗《亚鲁王》出版成果发布会在京举行。会上,中宣部副部长翟卫华宣读了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宣部部长刘云山同志为《亚鲁王》的出版专门发来的贺信。

  滥觞于约2500年前的《亚鲁王》是第一部苗族长篇英雄史诗,它的发现具有重大意义,其文化价值堪比藏族史诗《格萨尔》、蒙古族史诗《江格尔》、柯尔克孜族史诗《玛纳斯》。2009年春,贵州麻山地区苗族人民世代口耳相传的英雄史诗“亚鲁王”开始进入学者视野,并为外界所知。当年,中国文联、中国民间艺术家协会就将其纳入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重点项目,组织了大量人力、物力予以搜集、整理和翻译,并于近日正式结项。《亚鲁王》的发现和出版改写了苗族没有长篇英雄史诗的历史,是当代中国口头文学遗产抢救的重大成果。

  《亚鲁王》所传唱的是西部苗族人民创世、迁徙、征战的历史,其主角苗族首领亚鲁王是被苗族世代颂扬的民族英雄。长诗以铿锵有力的诗律和舒缓凝重的叙事风格,生动地讲述了西部苗族人民的由来和迁徙过程中波澜壮阔的场景,是上古时期中华民族曲折融合的见证,其历史学、民族学、文化人类学和文学研究价值无可估量。

  进入新时期以来,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组织实施了规模浩大的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对我国各民族、各地区数以千万计的民间口头文学遗产进行广泛调查。中国文联党组副书记、副主席李屹指出,正是广大民间文艺工作者以默默无闻、脚踏实地、坚守田野的守望精神和实际行动,抢救性保护了一大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古老而濒危的口传苗族史诗《亚鲁王》就是其中之一。

  据中国民协分党组书记罗杨介绍,《亚鲁王》具有三个特色:大部分长诗在传统仪式上唱诵,并与仪式步骤紧密结合;唱诵活动贯穿仪式活动始终,为仪式服务、受仪式制约,其主要功能不是为了娱乐;其传习过程中显示出诸多特有的规则和禁忌。这些特色为已发现的人类史诗谱系增添了异彩。

  参与主持《亚鲁王》史诗工程课题的贵州文化学者余未人认为,随着全球化和信息化的快速发展,偏远的麻山地区与外界逐渐相通。这部活态传承的史诗及相关习俗和仪式,很有可能会由于各种原因而走向迅速瓦解甚至消亡之路,那些无形的、动态的,只靠口头流传的文化遗产就更加脆弱。对此,中国民协主席冯骥才表示,民间文化工作者更像是在“临床作业”,要永远在抢救、永远在田野,并有责任将文化做精做细,“对史诗的抢救和存录是目前的当务之急,将它完整地记录下来,并以文本的方式传承下去,是民间文艺工作者责无旁贷的使命,这也是《亚鲁王》出版的重要意义”。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2月22日第270期

  

Comments are clos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