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安中的风流:南朝士风

  从空间上看,南朝士人偏踞于以建康为中心的中国东南一角,这里土地肥沃、物产丰富、舟楫便利,曾孕育过发达的远古文明。随晋元帝南漂而来的北方士族把这里视作文化的沼泽,对南方文化既陌生又好奇,对南方士族既傲慢又偏激。从时间上看,自东晋到梁陈,约占两个半世纪,南北士族在这段时期既有冲突也有融合,中国士风展现出全新的面貌。尽管空间不算大,时间不算长,南朝却是中国士文化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然而,学术界对此重视还远远不够。鲁迅的《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余英时的《士与中国文化》写到南朝,都是纵笔跃过。“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一代南朝士人,似乎都被江南的烟雨隔住了,只隐隐可见沈约、萧衍等几座缥缈的楼台。

  仔细品读《晋书》、《宋书》、《齐书》、《梁书》、《陈书》、《南史》里的士人传,可读出很多新的江南意蕴。

  南朝士人传大多载名、载字、载小字。萧衍,字叔达,小字练儿。萧纲,字世赞,小字六通。萧长懋,字云乔,小字白泽。这些名字里藏着文化密码。正如周一良所说,东晋南北朝时人之名,往往反映宗教信仰、民间风俗以及宗教来源等。如任昉,字彦昇,小字阿堆。“昉”为齐语,暗寓任氏为齐地高门。“昇”是俗字,暗寓任氏随南方习俗。“彦”为美士,体现了美士传统。“阿”是吴地长辈对晚辈的爱称,“堆”为“阜”的俗字,任昉被族人视作南方阜上的鸟,将像齐威王一样一飞冲天、一鸣惊人。任昉的名字,是南迁士族复杂心态的反映。一方面,他们以世居齐鲁相标榜;另一方面,他们又试图融入南方文化。

  南朝士风的决定因素不是文学,而是仕途。由于没有过多的田产,南迁士族大部分生活十分贫困,只能靠俸禄来维持一家人的生计。南朝人的仕途由出身、孝道、容貌、才学和交游决定。

孝友

  出身包括父族和母族。南朝谱牒学盛行,士人都好撰家谱。先祖功名.三代清浊都为仕进之梯。陈寅恪说:“盖唐代社会承南北朝之旧俗,通以二事评量人品之高下。此二事,一曰婚,二曰宦。凡婚而不娶名家女,与仕而不由清望官,俱为社会所不齿。”南朝士族之所以看重婚姻.是因为母族往往能提供良好的教育与广泛的社会关系,有益于仕进。当时没有考试制度.只有靠识鉴。南朝士人聚族而居,族中的长辈即是识鉴的主体。识鉴的内容主要有孝道、容貌和学识。

  孝道是六行之首。父母生则事之以礼,事事顺从。任防的父亲临终前想吃槟榔,剖了百许只都是坏的,任防十分遗憾,一辈子不再吃槟榔。庾域的母亲喜欢听鹤鸣,庾域全力寻找鹤,从不放弃.终于有一对鹤被他的孝道所感动,“双鹤来下”。父母死则葬之以礼,为之守服。刘缅的母亲因为他外公死时家贫,葬礼安排不周全,终身都不居正室,不随子女进入官府。士族南渡,将孝友作为士人的文化传统,在南方得到保存和发扬,成为南朝士大夫共同遵循的行为规范。南朝人认为,在家孝友与出仕忠诚是一致的。孝友之人,往往受到族老的推荐。这说明。家族的实力,对南朝士子的仕途有着重要的影响,士人观念中家重于国、孝重于忠,这从客观上导致朝廷更替频繁。

美士

  王茂、康绚、何敬容、崔偃、鲍泉、任昉、到溉、羊侃、范轴、陶弘景、张缵等身高都在七尺五寸以上,容貌甚伟.得到世人称许。沈攸之、陆慧晓等身高不满七尽,最终不得仕进。

  南朝开国帝王。大多都是行伍出身,皇帝及皇室成员一般身材高大,因而取士看重身高。北方人个子较高.吴地人个子较矮,身高歧视也是南北士族矛盾的体现。南朝文士出仕之初.往往要在幕府里兼任武职,外放做太守也一定要做挂职将军,身高是资兼文武的需要。世人只道魏晋风神.南朝士人都喜欢以“彦”为字,任畴字彦异,刘勰字彦和,何伺字彦夷,周颙字彦伦,陆澄字彦深,范云字彦龙。彦者,美士也。南朝士人重容貌、美风姿,由其字可见一斑。王俭解散发髻,斜插帻簪,引得朝野倾慕。

崇文

  丘仲孚、谢征、韦爱、王宗懔、许懋、任防等因好学受到族长的称许,王弘、龚颖、殷淳、明僧绍、沈膦±、虞遐、王思远、袁粲等都因好学受到地方官的征召。学问被世家视为重要保障,王家、徐家、沈家都有重学的传统,王僧绰、王僧达、王绚、徐广、沈穆夫等都是好学之士。刘怀肃、宗或、刘勰、江淹、刘峻、褚球、江子一、卞华等贫士,都把好学当成仕进之梯。学习的内容有三礼、《孝经》、《论语》、《毛诗》、《尚书》等经学,有史学,有玄学,有书画杂艺。南朝士人爱书成风,任防、沈约、王僧孺、崔慰祖等人或抄或买.聚书数万卷。萧绎40年聚书8万卷.平均每年达2000卷。这些书都被编目、校雠,编成类书。南朝目录学十分发达,萧梁四部书目录就有7部之多,为《隋书·经籍志》的编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交游

  南朝的文士大都喜欢交游。刘宋的文帝、武帝、明帝很好士。到了齐、梁朝,先后出现了王俭文士集团、萧子良文士集团、萧衍文士集团、萧统文士集团,这些大规模的文士集团为士子提供了交流的平台.许多北地素族和南方寒族都由此步入仕途。文学成为士人交游的重要媒介。袁豹、袁峻、柳恽、徐勉、徐擒、江革、刘苞、钟嵘、钟岏、钟屿、吴均、王籍、刘杳都因写得一手好文章而受到提拔。王氏、崔氏、刘氏、谢氏、裴氏都以文学传家。王筠自豪地引用沈约的话激励族中晚辈:“文才相继。如王氏之盛者也。”谢灵运、谢朓、谢超宗并有文辞,盛得名誉。刘孝绰兄弟及群从子侄70人。都能写文章。南朝士人格外珍惜自己的文章,平生就有意识地积累.死后由门人故吏编撰为别集.作为重要遗产供人传阅。南朝人还编撰了大量总集。文集的兴盛造成文体学和文学批评的极大繁荣。

  南朝士人十五六岁就踏上了漫漫仕途,到地方官府里做主簿,到朝廷当学官.到军队里任参军。到幕府里做书记。然而.南朝是中国政治史上最动荡的时代.许多极具才华.的±子浮沉辗转,终身都没有实现自己的人生抱负.有些还白白断送了自己的性命。悲欢离合总无情,很多士人都以佛教作为精神寄托。

(作者单位:上海音乐学院)

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2月17日

  

Comments are clos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