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历史所收藏的殷墟甲骨文

  【作者简介】宋镇豪,1949年生,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是收藏大宗殷墟甲骨文的公家单位之一,甲骨数量达2023片[1]。甲骨的来源与人藏,起自20世纪50年代,与郭沫若主编、胡厚宣师任总编辑的《甲骨文合集》编集岁月前后相系,有着厚重的当代学术史印迹,又隐现着前贤砣砣业绩与殷殷操守。追踪考订这批甲骨藏品的来源、流传与人藏事略,可以使人们对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藏甲骨文的文物与学术史双重价值有比较充分的了解,对前贤学者的人格魅力有所申扬。沧桑回望,封尘轻掸,唤起渐渐淡出的记忆,放开累累纠蓼的情结,冀愿斯学传播,发扬蹈厉,薪火延递,前赴后继,也希望借此献上我们对前贤学者的无比崇敬与深切怀念。

  历史所甲骨放置在37个统一制作的布面函盒、两个楠木盒及4个尺寸不一的小锦盒子中,有字甲骨1920片,零星小碎骨41片,无字甲骨33片,伪刻30片,1片有号无骨,自缀13组,还有若干骨屑碎末未计入。有字甲骨的传统分期断代,以第一期武丁时最多,凡1324片,第五期帝乙帝辛时次之,为295片,第二期祖庚祖甲时181片,第三期廪辛康丁时38片,第四期武乙文丁时82片。已被《甲骨文合集》收录889片,有1031片未收,后来的《甲骨文合集补编》也只收了389片(自重互重片除外),仍有642片未被两书著录。

  胡厚宣师《大陆现藏之甲骨文字》[2]一文,对历史所藏殷墟甲骨文的来源有如下记述: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所藏为原郭沫若、康生、王献唐、易均室、王杏东、胡厚宣、臧恒甫、顾承运、罗福颐、罗福葆、陈侃如、邵友诚、顾铁符、容庚、徐宗元藏及庆云堂、韵古斋、振寰阁、富晋书社藏。其中郭沫若藏与《佚》拼合,康生藏为原元嘉造像室李玄伯藏,王献唐藏可证临淄孙文澜所藏甲骨不伪,易均室、陈侃如藏为刘铁云物,王杏东、臧恒甫藏为王绪祖物,罗福颐藏为端方物,罗福葆藏为罗家物,徐宗元藏为端方物,胡厚宣藏有人头骨,有戬寿堂物。

  上记“康生藏为原元嘉造像室李玄伯藏”有笔误,元嘉造像室为安阳谢午生的室名,而非李玄伯氏,详下文。历史所甲骨的来源、流传与入藏,除胡厚宣师记述的十九家藏品外,据先秦史研究室藏原始记录资料及余之考订,尚有来自罗守巽、叶玉森、蒋楚凤、郭若愚、周伯鼎、方曾寿、徐坊、英国考文夫人及1956年公私合营后的北京文物商店等九家的藏品。

  总的说来,历史所甲骨的出土年代,主要有三:多数是殷墟早期发现品,部分属于20世纪20年代及抗战期间殷墟盗掘出土后散落民间者。殷墟早期发现品大体来自王懿荣、刘鹗、罗振玉、端方、孙文澜数家。不同时期出土的甲骨,流入私人收藏者,由于馈赠捐献、出让转手,又不断易主,有的最后就归了历史所。下面就历史所的甲骨来源、流传、入藏及其有关人事大略作一介绍。

一、来自王懿荣原藏甲骨的有四批

  1.王懿荣一王崇烈一王绪祖一王杏东一历史所(第十四盒817、818号2片)

  2.王懿荣一王崇烈一王绪祖一臧恒甫一臧胜远一韵古斋一历史所(第八至十二盒259—688号430片)

  3.王懿荣一王崇烈一王绪祖一臧恒甫一谢午生一庆云堂一李玄伯一康生一历史所(第十五盒853—1004号152片)

  4.王懿荣一王崇烈一刘鹗一英籍犹太人哈同夫人罗迦陵一郭若愚一庆云堂一历史所(第一、二盒29片)

  王懿荣(1845—1900),山东福山人,字正儒,一字廉生,号养潜居士,晚清国子监祭酒。1899年(光绪二十五年己亥)他最早发现甲骨文,成为收藏甲骨第一人。1900年他受命于危难之时,任京师团练大臣,抗击八国联军入侵北京,不幸以身殉国,谥文敏。所藏甲骨大部分归次子王崇烈。王崇烈(1870—1919),字汉辅、翰甫,一字火传。其后有一宗归了山东诸城人王绪祖。王绪祖(1853—1919),字兰畦,号娜阁,金石学家,著有《王氏吉金释文》。王绪祖所得甲骨其后又散失,20世纪中叶历史所得其三批:一批为王杏东所藏来自王绪祖的两片。王杏东(1900—1977)为山东牟平人,原名王澍,因与清代书家王澍重名,遂以所得汉印“王苍”为名,山东大学古典文学系教授,又是山东诸城派古琴的代表人物之一,著有《中国乐律史》,擅长甲骨文金文书法,所藏甲骨甚多;1958年被打成右派,1977年平反,他将发还的被抄文物及甲骨捐给了国家,历史所的两片甲骨与其捐献品有关。另两批原为青岛臧恒甫得自王绪祖者,恒甫故后,一批甲骨由其后人臧胜远(从事环境地质学研究,曾任中国地质学会环境地质专业委员会主任)出让与北京琉璃厂韵古斋主人韩少慈。韩氏(1873—?)为河北三河县人,名士怀,13岁到北京琉璃厂革文阁裱画铺当学徒,1903年开始经营韵古斋,至1956年公私合营,前后凡53年。这批甲骨430片在20世纪50年代为历史所资料室从韵古斋购得。臧胜远还将一批甲骨转让给元嘉造像室谢午生。谢氏是河南安阳人,祖籍江苏武进,明史专家谢国桢的五弟。甲骨后归庆云堂主人张彦生。张氏(1901—1982)是河北吴桥县人,原名国材,1915年到北京琉璃厂隶古斋碑帖店学徒,自1931年起借用庆云堂碑帖铺名号开店,到1956年公私合营,独立经营25年,后任北京市文物商店业务部主任,还被聘为中国历史博物馆顾问、国家文物事业管理局咨议委员会委员。庆云堂的此批甲骨后来售给了李玄伯。李氏(1895—1974)生于北平市,祖籍河北省高阳县,名宗侗,17岁留学法国巴黎大学,1924年返国,受聘为北京大学法文系主任,又出任故宫博物院秘书长,著有《中国古代社会新研》,抗战胜利后任中法大学教授兼文学院院长,1949年去台湾,任台湾大学历史系教授。李玄伯购得此批甲骨当在1945至1949年之间。甲骨后归康生,“文革”前康生将此批152片甲骨馈赠给了历史所。

  王崇烈所得甲骨除了一宗归王绪祖外,还有一大宗归了刘鹗。刘鹗(1857—1909),江苏镇江丹徒人,名震远,一名孟鹏,后更名鹗,字铁云、云抟,又字公约,号老残,署名鸿都百炼生,清末小说家、收藏家。刘鹗从王崇烈处买得王懿荣旧藏甲骨干余片,自己又广为搜罗,1903年编集出版的《铁云藏龟》是第一部甲骨文著录书,书中自序云:“总计予之所藏,约过五千片。”刘鹗因买仓粮赈灾民一事获罪流放新疆,卒于迪化戍所,生前所藏甲骨散失,由中表卞子休卖给上海富商英籍犹太人哈同(Si1as A. Hardoon)夫人罗诗氏迦陵的一大批,曾藏于上海爱俪园之戬寿堂。据胡厚宣师《五十年甲骨文发现的总结》的记述,“对日抗战期间,(戬寿堂)这批材料先卖给上海武进同乡会(即武进文献征集社),后归诚明文学院所藏”,建国后归上海文物管理委员会,现藏上海博物馆[3]。还有小部分甲骨散落在外,分别为上海郭若愚和北京庆云堂所得,后由文化部购54片拨藏中国历史博物馆(今国家博物馆)[4],归历史所资料室29片。

二、六批来自刘鹗原藏甲骨

  除上述刘鹗购自王崇烈的一批王懿荣旧藏品外,历史所还有如下六批甲骨也与刘鹗藏品有关:

  1.刘鹗一端方一袁克定一罗福颐一徐宗元一历史所(第三十三至四十盒696—1954号259片)

  2·刘鹗一端方一召5友诚一历史所(第二十四盒1159—1163号5片)

  3·刘鹗一陈侃如一历史所(第二十八至二十九盒1348—1461号、第四十四盒1992号,凡115片)

  4.刘鹗一易忠篆一历史所(第二十盒1005—1134号130片)

  5.刘鹗一叶玉森一振寰阁一历史所(第七盒219—258号40片)

  6.刘鹗一胡厚宣一历史所(第二十五至二十七盒i 164—1347号,1241缺,凡183片)

  刘鹗搜罗到的殷墟出土甲骨文,有山东潍县(今潍坊市)古董商范潍卿卖给浙江定海人方若(字药雨)的300多片,潍县另一位古董商赵执斋也为刘鹗“奔走齐鲁赵魏之郊凡一年”,前后买得3000多片(《铁云藏龟》自序)。刘鹗卒后,旧藏甲骨散出,有一批为端方购得。端方(1861—1911),清末大臣,满洲正白旗人,托忒克氏,字午桥,号陶斋,嗜金石书画,著有《陶斋吉金录》、《勾斋藏石记》。甲骨后归袁克定。袁克定(1878—1958)祖籍河南项城,是袁世凯长子,原配于氏所生,字云台,别号慧能居士,外号袁大瘸子。此批甲骨后归了罗福颐。罗福颐(1905—1981)出生于江苏淮安,祖籍浙江上虞,罗振玉之子,字子期,笔名梓溪、紫溪,七十后自号偻翁,古文字学家。后出让给徐宗元。徐氏(1918—1970)出生于奉天省(今辽宁省)凤凰城,祖籍山东省寿光,字尊六,1940年考人中国大学政治经济系,1944年免试人中国大学研究院史学部为研究生,应聘至本校文学系、史学系执教中国上古史和甲骨文,兼任天津《民国日报》副主编、《北平时报》副刊编辑,1946年获硕士学位,历任中法大学文史系副教授、天津河北省女子师范学院副教授、中国大学教授、福建协和大学历史系代理主任和史地专修科主任、福州大学副教授、福州师范学院历史系副教授兼史地专修科主任、中央民族学院历史系副教授并代理中国史教研室主任,著有《尊六室甲骨文字》、《帝王世纪辑存》、《古史考》、《逸周书正义》、《春秋后语辑存》、《小尔雅正疏》、《尹文子校注》、《韩诗外传校注》、《尊六室杂文》、《榕城杂著》等。1977年2月8日历史所以1700元从徐宗元家属手中购得徐氏尊六室旧藏甲骨259片。

  端方所得刘鹗甲骨中,其中有一小批后归了邵章。邵章(1872–1953),浙江仁和(今杭州)人,字伯綗,一作伯炯,光绪时进士,工书法,精研碑帖,版本目录学家、藏书家。与其子邵友诚(字敏生),续其父邵懿辰前绪,编修完成《增订四库简明目录标注》二十卷,是研究中国版本目录学的重要参考书。邵懿辰(1810一1861),字位西,清经学家,精于目录学,著有《礼经通论》、《尚书传授同异考》、《孝经通论》、《杭谚诗》等。20世纪50年代邵章之子邵友诚的甲骨5片归了历史所。

  福建浦城人陈侃如也得到刘鹗let藏甲骨百余片,20世纪50年代历史所得自苏州115片。

  湖北潜江人易忠箓也藏有刘鹗甲骨130片,20世纪60年代捐赠给历史所。易忠箓(1886—1969),一作忠籙、忠彔,字均室,号稽园,别署病因外史、病因生,毕业于日本早稻田大学,同盟会成员,历任湖北省图书馆馆长、西北大学教授、四川大学教授、四川省文史研究馆研究员,著有《古籀臆笺》、《静偶轩金石题跋》、《古印甄》、《明清印人印集》、《隔云集》等。

  建国初历史所从北京琉璃厂振寰阁购得的一小批甲骨,也与刘鹗原藏有关。振寰阁为山西襄汾某氏开设,曾经收进甲骨300多片。关于这批甲骨的来龙去脉,过去并不清楚。胡厚宣师《大陆现藏之甲骨文字》一文以为“中国历史博物馆:所藏包括……原振寰阁藏328片”。但据我们的调查,中国历史博物馆(现国家博物馆)实藏甲骨约仅260多片,其中原振寰阁甲骨只有1片而非328片[5],这么多一批甲骨文的现藏也就没了踪影。2007年4月19日余应邀南下出席上海辞书出版社举办的沈建华、曹锦炎编著《甲骨文校释总集》首发座谈会,20 日访问上海博物馆,好友濮茅左先生出示馆藏甲骨5000多片的全部拓本六大函,拓本按原藏家排次,采用片形抠挖褙裱,纸墨精致雅饬,翻阅中竟然得见振寰阁原藏甲骨320片,余大喜过望,终于寻找到所谓“中国历史博物馆所藏原振寰阁藏328片”这批甲骨的真正下落,解开了以往一团迷糊。

  考振寰阁甲骨,乃来自叶玉森的藏品,最早为刘鹗旧藏。叶氏(1880—1933),自署江苏丹徒(镇江)人,原籍清满洲人,字荭渔,号中冷,室名五凤砚斋、颐谖庐、水筷花馆、落境山房、瓠盒、啸叶盒、梦颉庵、此一是非斋等,早年留学日本早稻田大学、明治大学攻读法律,兴中会成员,回国后曾执教于南京宁属师范学校和上海大学,人生颇为坎坷,能诗文,善书画篆刻,兼及甲骨文考释,著有《铁云藏龟拾遗》、《殷契钩沉》、《说契》、《研契枝谭》、《殷墟书契前编集释》等。1925年春叶玉森经王瀣、柳诒徵说合,买下了刘鹗后妻郑安香出让“家不能保”的甲骨1300片。王瀣(1871—1944),江苏溧水人,字伯沆、伯谦,室号无想山房、冬饮庐,东南大学和中央大学教授,也购藏了刘鹗旧藏甲骨660片,著录于《战后南北所见甲骨录·无想山房旧藏甲骨文字》、《冬饮庐藏甲骨文字》,甲骨今归台湾中研院史语所。柳诒徵(1880—1956),江苏镇江丹徒人,字翼谋、希兆,号知非,晚年号劬堂,历史学家、古典文学家、书法家、第一届中研院院士,先后任东南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女子大学、东北大学、中央大学、浙江大学、贵州大学、复旦大学教授等,著有《中国文化史》、《中国版本概论》等。1929年叶氏在《铁云藏龟拾遗》序里记其购藏甲骨事末云:

  自卜龟出殷虚,吾乡刘先生鹗首网罗之,拓印千版曰《铁云藏龟》,于是商人贞卜文字始见于世而真古文遂辟一新天地……今春闻先生所藏,家不能保,王君瀣与同乡柳君诒徵先后抵余书,爰得收其千三百版……先生藏龟凡五千版,今归余裁此数,它皆不知所往,窃恐一落贾胡唯利是图,得不沦于沙咤利与异域,斯幸矣。

  1932年“一·二八”淞沪抗战爆发前,叶玉森为避战火,把千余片甲骨寄存到上海租界内吴庠之处,不料还是遭人所诳,甲骨几将再度遭遇到荭渔先生担心的“沦于沙咤利与异域”,忧虑沦落外族蕃人或海外异邦。唯可庆幸者,有一部分被北京振寰阁古玩铺从上海收购得,后为三家购藏,历史所得40片,中国历史博物馆(国家博物馆)藏1片;上博购人最多,近年已经全部公布于《上海博物馆藏甲骨文字》下册图版第678—723页。濮茅左在该书《序》中云:

  征收北京振寰阁文物店甲骨(藏品号21691)。共320片,无第五期甲骨,除了少量的属于第二、三、四期甲骨外,其余都是第一期甲骨。振寰阁,是一个有影响的文物商店(位于北京宣武区琉璃厂东街70号),中国著名画家李可染曾为之书写匾额。所售出三百多片甲骨,引起学界关注,由于未曾公布,这批甲骨一直成为流传之谜……本书的刊布也解开了这批甲骨的现藏之谜。[6]

  据历史所郜丽梅博士的仔细查检,上博所藏原振寰阁甲骨320片,其中有133片著录于叶玉森《铁云藏龟拾遗》,《甲骨文合集》收录上博藏振寰阁甲骨157片中,有108片见于《铁云藏龟拾遗》,《甲骨文合集补编》又收了2片(重片未计),余下161片则在《上海博物馆藏甲骨文字》一书中首次公布。历史所购自振寰阁的40片甲骨,不知何故,当年《甲骨文合集》竟全部未收,《甲骨文合集补编》也仅收了3片,其余37片都没有被著录过,近将出版的《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藏甲骨集》一书中乃是首次披露。

  1956年编辑《甲骨文合集》项目立项,胡厚宣师从上海复旦大学调中国科学院历史一所任项目组组长,特将自己所藏的一批甲骨捐赠给历史所,供辑集之用。据《大陆现藏之甲骨文字》一文说:“胡厚宣捐赠甲骨文字拓本,185片。大片系在上海所购,小片为铁云旧藏,另有一片人头骨刻辞,比较重要,皆在上海所购,赠历史所。”此说应作些纠正,今核胡氏捐赠的甲骨,片形小者98片,其中22片经《铁云藏龟》早期著录,其余85片形稍大,一片有号无骨,还有一片为人头骨刻辞,实际数计183片,被《合集》著录的有94片,89片未收。此人头骨刻辞也并非战后同购自上海肆坊问,胡厚宣师在1950年所著《五十年甲骨文发现的总结》一书记述云:

  一九四五年抗战胜利,日本投降,我曾很快的由后方回到北京天津,调查并搜集战后新出土的甲骨文字……庆云堂碑帖铺有一千多片甲骨,假的占一多半,索价奇昂。我因其中有一片“人头刻辞”,一片“牛肋骨刻辞”,相当重要……思之再三,终不愿把机会放过……商谈多次,结果是出高价钱,许我选择五百片。(第48—49页)

  可知此片人头骨刻辞乃购自北京琉璃厂庆云堂。殷墟出土人头骨刻辞总共才发现15片[7],这一片确是很珍稀之品。

三、来自原罗振玉藏品的有四批

  1.罗振玉一罗福颐一历史所(第三十二盒1675–1695号21片,其中有一片为端方旧藏。)

  2.罗振玉一罗福葆一韵古斋一历史所(第二十九至三十盒1462—1622号161片)

  3.罗振玉一罗守巽一历史所(第四十三盒1979—1991号13片)

  4.罗振玉一顾承运一历史所(第十二至十三盒689—816号128片)

  罗振玉(1866—1940),字叔蕴、叔言,号雪堂,又号贞松老人,生于江苏淮安,祖籍浙江上虞,“甲骨四堂”之一,从1906年搜集甲骨,总数近两万片,编有《殷虚书契》、《殷虚书契菁华》、《殷虚书契后编》、《铁云藏龟之余》、《殷虚书契续编》五书,著录甲骨5000余片。罗氏甲骨后来流散到海内外,历史所先后得到四批:一批21片,得自罗福颐。一批161片,是从韵古斋购得,来自罗振玉第四子罗福葆,其中117片至今没有著录过。罗福葆(1899–1967)字君羽,古文字学家、金石学家、文物收藏家、西夏学专家。一批13片,为罗守巽捐赠品。罗守巽是罗振玉胞弟罗振常的三女儿,罗振玉侄女。1980年9月11日罗守巽将旧藏一盒甲骨13片、殷墟出土白陶2片,托罗琨赠予历史所,盒上有钢笔四字“罗守巽藏”,还有毛笔手书“请便交科学院历史所。罗琨同志收。罗讬”。钤盖朱文印“罗”,以示郑重。还有一批128片,得自顾承运。顾氏是东北伪满时期长春通俗文学读物《麒麟》月刊的发行人之一,创刊于1941年6月,终刊于1945年3月,共出46期。所藏罗氏甲骨,据说是当年请万鸿年代购得到的。这批甲骨有42片没有著录过。

四、两宗较早时期出土的甲骨

  历史所藏殷墟出土甲骨,除了上述与王懿荣、刘鹗、罗振玉、端方等早期收藏家有关的十多批外,还有两宗也是较早时期的出土品。一宗是1959年山东王献唐捐献的两盒22片(第二十一、二十二盒1135—1156号)。王氏(1896–1960)是山东日照人,原名家驹,后改名琯,字献堂,号凤生、凤笙,精于文字音韵、金石学、版本目录学,著有《中国古代货币通考》、《炎黄氏族文化考》、《山东古国考》、《山左先哲遗书》等。此批甲骨为孙文澜旧藏。孙氏是山东临淄益都人,字观亭,号木庵,金石陶瓦收藏家。据胡厚宣师记述云:

  临淄孙文澜旧藏甲骨,系1907年以前所得,乃早期殷墟出土之物。1935年夏间孙氏死,原藏甲骨一百片,据说“山东图书馆想买,而教育厅不给钱”(张履贤致张政娘信函,刊北京大学潜社《史学论丛》第二册,1935年),最后只买了九片,有两片为一片之折,实际上仅有八片。山东图书馆将这八片甲骨,装一长方黑布盒……这盒甲骨,现归山东博物馆保存。孙氏所藏甲骨,另外还有二二片,同时归于”-3时山东图书馆馆长王献唐,王氏特制两个方形本色楠木盒,每盒内嵌装一一片,两盒共装二二片。解放后,王氏于1959年将两盒甲骨,捐赠中国科学院,现归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今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庋藏。[8]

  王献唐保存甲骨文之功和对甲骨文著录的无私奉献精神,是值得我们永远铭记的。

  另一宗是1983年10月17日齐文心携带回英国考文夫人馈赠历史所锦盒装甲骨4片(第四十二盒1975–1978号)。盒上黏贴有明义士亲笔手写鉴定一纸:

  “Oracle”bones–from Yin Hsti(The Waste of Yin),near An Yang(Changte,north  Honan).The deciphering has been done by Rar.J.M.Menzies Professor of Chinese  Archeology Cheeloo University.一(in hiS hand writing)

  明义士(James Mellon Menzies,1885—1957)是西方甲骨学家,字子谊,出生于加拿大安大略省克林顿(Clinton,Ontario)镇,祖籍苏格兰。1910年接受加拿大长老会海外传教协会的安排,到中国河南“加拿大长老会豫北差会”工作,1914年被派往彰德府(今安阳)宣教,收藏甲骨逾3万片[9],1932年明义士受聘执教于齐鲁大学考古与汉学系,1936年回国。著有《殷虚卜辞》、《殷虚卜辞后编》(明义士原著,许进雄编辑)、《柏根氏旧藏甲骨文字》、《甲骨研究初编》、《表较新旧版殷虚书契前编并记所得之新材料》、《商代文化》、《商戈》等。明氏手记自谓为齐鲁大学中国考古学教授,考定此甲骨来自河南安阳殷墟,可参见他的有关著作。齐文心记云:“这四片甲骨是英国人Mr.E.O.B.Cowen(考文先生)的夫人,Mrs.Margaset Cowen(考文夫人)捐赠给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的,是1982年10月份我在伦敦拓集甲骨时收集到的。甲骨的主人曾请明义士做鉴定,英文字及摹本均为明义士的手草。齐文心记。1983年8月11日。”此4片甲骨属于20世纪20年代以前安阳小屯出土后流落海外者,对考文夫人的馈赠,我们深表敬意。

五、来自1937年至1945年抗战期间殷墟出土甲骨

  1956年之前历史所从北京富晋书社购藏一批抗战期间安阳殷墟出土甲骨46片(第三盒56—101号)。书社主人王富晋(1889–1956),字浩亭,河北冀县人。

  1956年后历史所还从公私合营后的北京文物商店购得甲骨52片(第三十一盒1623—1674),为20世纪40年代殷墟出土品,其中1片为郭若愚智龛旧藏,著录于《殷契拾掇二编》,其余51片大都未经著录。

  1959年秋郭沫若馈赠一盒甲骨两片(第二十三盒1157、1158号),盒上亲笔手书:“这是余心清同志在街头买来送我的,字虽不多,确非赝品。转送历史研究第一所保存。郭沫若一九五九年十月十九日于北京。”甲骨片大字精,也是抗战期间殷墟盗掘出土品。

  1975年11月26日容庚馈赠历史所甲骨13片(第四十一盒1955—1967号)。容庚(1894—1983),原名肇庚,字希白,号颂斋,广东东莞人,中山大学教授,著名金文学家,著有《金文编》、《商周彝器通考》、《宝蕴楼彝器图录》、《颂斋吉金图录》、《武英殿彝器图录》、《海外吉金图录》、《善斋彝器图录》、《秦汉金文录》等。其甲骨得自关寸草旧藏,为1937年“七七”抗战爆发后安阳殷墟出土。关寸草(1903—1948),名报,一名善,字藻新、春雷、寸草,号益斋,广东南海人,富收藏,以鉴别古瓷驰名。

  1976年春顾铁符馈赠历史所甲骨7片(第四十一盒1968—1974号)。顾氏(1908–1990)是江苏无锡人,历任中山大学文学院图书馆分馆主任,故宫博物院工艺美术史部副主任、研究员,中国考古学会理事,著有《楚国民族述略》、《夕阳刍稿》等。此批甲骨是抗战期间安阳殷墟出土。

  此外,建国初历史所还购得三整批甲骨,其中不仅有20世纪20年代及1937年“七七”抗战爆发后殷墟出土品,还夹杂有更早时期盗挖出土甲骨。

  如购自庆云堂的两批甲骨,第一批55片(第一、二盒1—55号),原为郭若愚所藏,其中有29片为戬寿堂得自王懿荣旧藏,已见前述;8片为周伯鼎所藏,抗战期间出土,2片为方曾寿旧藏。郭若愚(1921—),号智龛,上海人,金石书画家,收藏家,著有《殷契拾掇》初二三编、《殷契文字缀合》、《战国楚简文字编》、《篆刻史话》、《智龛金石书画论集》等。周伯鼎,原山东工业大学教授,收藏家,精于历代书画鉴定;1955年春,郭若愚曾在济南与他相识,知“他喜藏砚藏墨,还收藏甲骨若干片”,得以氈拓百余片,后收入《殷契拾掇三编》[10]。方曾寿为江苏省江都(今扬州市)方地山后嗣。方地山(1873—1936),名尔谦,寓居天津,清末民国初著名收藏家、书法家、楹联家。胡厚宣师在《甲骨续存》[11]序中记述说:“一九五四年……过镇江,顺便去扬州参观扬州文管会展览……得参观方曾寿先生所藏甲骨。原物三百片,为其先人方地山氏旧藏。”方氏甲骨为刘鹗旧藏。第二批109片(第四至第七盒102—218号),其中51片为胡厚宣旧藏,8片为郭若愚旧藏,1片为罗氏旧藏。胡厚宣及郭若愚甲骨为抗战期间出土,罗氏甲骨属于早期出上品。

  另一批购自韵古斋甲骨34片(第十四盒819—852号),其中1片为蒋楚凤旧藏,乃伪片(819号);还有1片(840号)见诸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藏未刊拓本集《殷契文墨本》,封面题签有“徐梧生所藏福山王文敏公物。庚午(1930)秋Et商逸。”徐梧生(1864—1920),名坊,字士言,一字矩庵,号梧生,直隶临清(今山东临清)人,光绪中以父荫任户部江南司主事,后任国子监丞,1909年京师图书馆创办,徐坊出任副监督。知此批甲骨中,有的当更是殷墟早期出土品。

  历史所甲骨的来源、流传与人藏大略如上述,有的今已难考其周详。应该指出的是,历史所许多批甲骨的入藏,乃是相系于建国初制定“国家十二年科学发展远景规划”中列为历史学科资料整理重点项目《甲骨文合集》的编著,得益于当年“全国一盘棋”,受到全国各界公私单位和个人的大力支持和无私襄助。海内外许多收藏家纷纷捐其所藏所拓及相关图书资料的心志情操,可案可铭,感人肺腑。今述闻知,以彰前贤事迹,亦用以抒怀,纪念吾师胡厚宣先生百年诞辰!

【注释】

[1]胡厚宣:《八十五年来甲骨文材料之再统计》(《史学月刊》1984年第5期)一文谓历史所藏甲骨1987片,为误记。

[2]胡厚宣:《大陆现藏之甲骨文字》,《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第67本第4分,1996年12月,第815—876页。下引不再另注。

[3]参见胡厚宣《五十年甲骨文发现的总结》,北京,商务印书馆,1951年,第23页;沈之瑜、郭若愚:《(戬寿堂所藏殷虚文字)补正》,《上海博物馆馆刊》创刊号,1981年7月,第153页。

[4]参见史树青主编《中国历史博物馆藏法书大观·第一卷·甲骨文金文一》,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年(此书又有1994年12月京都柳原书店日本版).实收入原戬寿堂藏46片。

[5]参见宋镇豪《记国博所藏甲骨及其与YH127坑有关的大龟六版》,中国国家博物馆编:《中国国家博物馆馆藏文物研究丛书.甲骨卷》,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第282—291页。

[6] 濮茅左编著:《E海博物馆藏甲骨文字》,E海。匕海辞书出版社,2009年,上册序,第7页。

[7]这15片人头骨刻辞为北京国家图书馆藏7片(《合集》3435、38762、38759、38761、《殷虚卜辞综述》图版13·中、《续补》9069、9070)、故宫博物院藏明义士旧物l片(《合集)38758)、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藏1片(《合集)38760)、上海博物馆藏1片(《合集》38764)、台北中研院历史语言研究所藏l片(《甲》3739)、13本东京已故河井荃庐原藏2片(内一片今归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即《东京》972;另一片下落不明,拓本见《合集)38763)、13本千叶县习志野市小仓武之助原藏1片(今归东京国立博物馆,见《日搜》二·l80)、加拿大多伦多皇家安大略博物馆藏l片(《怀特》l914)。参见宋镇豪主编《商代史》卷七《商代社会生活与礼俗》.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年,第621—623页。

[8]胡厚宣:《临淄孙氏旧藏甲骨文字考辨》,《文物》1973年第9期,第52—60、75页。

[9]胡厚宣:《关于刘体智、罗振玉、明义士旧藏甲骨现状的说明》。《殷都学刊》1985年第1期,第4—6页。

[10]郭若愚:《殷契拾掇》,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第225页。

[11]胡厚宣:《甲骨续存》,上海,上海群联出版社,1955年,序第13页。

来源:《中国史研究》2011年第4期

  

Comments are clos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