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化县撒拉族民族文化考察记

  编者按:“西北民族走廊”是我国民族学研究领域一个重要的学术概念,最初由费孝通先生提出,主要指青海、甘肃间的狭长地带。这里分布着撒拉族、东乡族、保安族、土族、裕固族五个人口较少的民族,他们与汉族、藏族、蒙古族、回族杂居,具有大量值得深入研究的人文现象。本报“西部纵深行”小组行进在青藏高原东北边缘,对这五个民族的人文风情进行连续性考察,将陆续发回系列报道。

  “这些木雕太精美了!这是我们撒拉族清真寺的珍宝,是我们中国人共同的文化遗产。”站在循化县清水清真大寺礼拜大殿的木雕前,撒拉族学者马光辉一边仔细观察木雕内容,一边对陶醉在精美木雕艺术中的记者说道。

  殿外,院子里绿树掩映,清清静静,日正当空,砖木生辉。

  青海省循化县是我国唯一一个撒拉族自治县,清水清真大寺位于清水乡黄河边。九曲黄河在青藏高原奔腾不羁,进入循化盆地后壮美秀丽兼具,在清水湾一带水流稍缓,随后又奔流东去,进入积石峡。700多年前,撒拉族的先民们自中亚万里迁徙,进入循化,以此为中心,形成撒拉族。

  积石峡内的清真寺

  无论从哪个方向进入循化,都要经过高山深峡,巉岩峭壁,即使在现代交通条件下,仍让人心惊胆颤。然而一旦进入循化盆地,你会发现里面别有洞天,物阜民丰、景象独特、民族风情浓厚。

  由于相对封闭的地理空间和历史原因,循化县保留了一批明清时代的清真寺,这些清真寺不但具有很高的艺术审美价值,而且蕴涵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就技艺而言,青藏高原东北边缘的回族长于砖雕,汉族擅长木雕,藏族精于彩绘,循化的每一座古清真寺都是撒拉、回、藏、汉各民族同胞技艺的结晶,反映了各民族文化的共融。

  清水清真大寺位于清水湾畔,以大殿精美的木雕著称。大殿的门窗、墙壁、梁柱、藻井等处都有大量木雕,内容繁富,尤其是阿拉伯文变体和缠枝花草相结合的木雕图案让人赞叹不已。值得注意的是,木雕的内容有大量汉族的各种喜庆习俗及喜鹊、鹿的图案,而且还有很明显的藏族传统的法螺、宝幢等八吉祥图符号。

  对于清真寺大殿内具有汉族和藏族风俗的装饰图案,马光辉和清水清真大寺韩德文教长说,这一区域的清真寺对装饰风格大多持宽容的态度,而且清水清真大寺的木雕是各民族共同的重要文化遗产,现代工匠很少有人能达到这些古代木雕大师的精湛水平。

  孟达清真寺位于积石峡内,以各种彩绘出名。虽然此前记者已在西北考察过一些清真寺,但进入孟达清真寺大殿,仍惊叹于其精美的彩绘。整个大殿七彩缤纷,繁丽精美又严整有序,由阿拉伯文经过变体的组合图案,营造了一个神秘庄重的礼拜空间。这些阿拉伯文图案的设计者是谁至今仍是个谜。这也许是精通阿拉伯文的撒拉族或回族画师的杰作,也可能是汉族或藏族画师根据穆斯林的范本绘制而成,我们希望有一天能发现新线索揭开谜底。

  张尕清真寺位于循化县白庄乡。与清水、孟达两寺相比,该寺的装饰更为简洁。走进大殿,记者抬头就能看到醒目的双环横梁。马光辉说,根据老一辈的说法,来到循化的撒拉族虽与当地藏族部落信仰不同,但相处和谐,往来频繁,双环代表了撒拉族和藏族的联合。

  走向现代的撒拉族穆斯林传统学术

  传统上一座清真寺就是一个学校。清真寺不但是信仰活动场所,也是进行经堂教育和传承学术的地方。

  张尕清真寺是原来“撒拉八工”张尕工的海依寺(主寺),在循化地区具有重要的地位,只有德学兼备的大阿訇才能承担该寺的开学阿訇,韩文清就是该县学识最大的开学阿訇之一。

  在张尕清真大寺教长休息室,韩文清倒上“三炮台”碗茶。“三炮台”中有茶叶、桂圆、冰糖,关于它,费孝通先生在《撒拉菜单》一文说,问了一些人而不得其解,推测可能是从汉族地区引进的待客礼俗,甚至是“礼失求诸野”的案例。

  喝着“三炮台”,韩文清告诉记者,他1982年高中毕业后开始学习阿拉伯文,并进入西北穆斯林学术中心学习1年半,之后到孟达清真寺学习2年半。进入游学阶段后,他先后到兰州、宁夏、西宁等地清真寺学习哲学和阿拉伯文修辞学。

  “在清真寺传统经堂教育系统中,到各地游学,只要带上盘缠就行了。到了清真寺只要进修班名额没满就可以入学,食宿都由当地清真寺负责。通过游学,与各地学者交流,我收获很大。”韩文清说。游学归来,韩文清1991年担任了张尕清真大寺的开学阿訇。此后他又到伊朗德黑兰大学留学,主修宗教、逻辑、教育等学科,还学习了波斯语。

  韩文清赠送给记者一本《伊斯兰教教义学大纲新解》,这是他和青海省伊斯兰经学院马文才阿訇合作翻译的,由宗教文化出版社出版,是历史上第一本由撒拉族学者从阿拉伯文翻译成汉文的著作。

  现代学术视野内的撒拉族研究

  人口约10万的撒拉族有复杂的迁徙历史,独特的民族文化中蕴涵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学界对撒拉族研究一直保持着浓厚兴趣。

  撒拉族穆斯林的传统经堂教育面临着与现代教育结合的问题。韩德文是一位青年开学阿訇,曾在街子清真大寺、临夏等地游学,在马来西亚伊斯兰国际大学留学,对如何继承和发展传统学术有自己的思考。

  韩德文告诉记者,他认为传统经堂教育的优点是非常严谨,讲经细究词法、语法,老一辈阿訇学富五车,哪个字在哪本书的哪一页都很清楚,但穆斯林群众有时听不懂传统经堂语言。现在传统经堂教育和现代教育已经走向结合,取长补短,因材施教,效果很好。

  在循化县,撒拉族大多居住在黄河岸边,而藏族多居住在南边的高山地区。十世班禅大师、喜绕嘉措、才旦夏茸等在整个藏区都非常有名的格鲁派大师都出生在循化藏区。

  清水乡的撒拉族村民韩牙古还开车带记者前往文都藏族乡瞻礼十世班禅大师故居。韩德文告诉记者,他也曾参观班禅大师故居,很欣赏藏传佛教寺庙藏经室的做法,准备把他们书籍整理保存和集中陈列的做法,吸收到清真寺的教育中来。

  在循化县的黄河边上有一座雕塑,题为“黄河浪尖的撒拉人”。雕塑后面就是沿河寺,这是一座藏传佛教小寺。坐在雕塑下,黄河从眼前奔腾而过,赴峡而去。街头熙熙攘攘,身着藏袍的老奶奶和头戴青黑色头巾的撒拉族老太太互道问候。

  在西北民族走廊,循化县清真大寺精湛的木雕艺术水平,寺内、街头所反映的撒拉族、藏族、汉族等民族和睦共居、文化融合的景象,令记者印象深刻,这些都是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从中也许可以总结出一些宝贵经验。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07月21日

  

Comments are clos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