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信仰缺失 红色自会传承——记《红色摇篮》剧组与乌有之乡网友见面会

  当很多人纸醉金迷、眼里只有人民币的时候,有一群人确在放飞理想、高声歌唱,他们找到了光亮、找到了信心、找到了激情和勇气,因为在他们心中有一份红色信仰。2010年4月10日晚,在人们熟知的乌有之乡,《红色摇篮》剧组的导演及主演和观众们见面了。

(自左至右:毛泽东饰演者王霙、彭德怀饰演者张秋歌、贺子珍饰演者张晶晶、导演金韬、主持人司马南)

红色缘起:人总是要有点精神的

  “科学就是麻烦。”由于话筒没有调试好、声音传不出来时,金韬导演的一句临场发挥赢得了满堂彩。金导神情略显疲惫,但他的嗓门却高亢有力,眼睛里透着智慧的光芒。他为了参加乌有之乡这次观众见面会,放弃了住院检查治疗,直接从上海飞到北京。

  《红色摇篮》是金韬导演红色三部曲的第三部,红色三部曲的其他两部分别是《长征》、《井冈山》,而这三部曲,皆取得了巨大的收视成功。“这不仅是艺术的成功,更是因为那段不朽的历史和伟大的精神,才是红色三部曲得到老百姓的认可的真实原因。”主持人司马南如此评价。

  “拍摄这样的重大题材,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用什么样的态度来对待这段历史?这有很多种解释,但随着我们国家民主进程的不断推进,观众对历史的知情权也越来越广泛,越来越深入,才使得我们这些艺术家从改革开放以来的若干年中,渐次地逐步地把历史的本来面目呈现给广大观众。我想最根本就是两个字:真诚。因此,我们要真诚地面对那些足以让我们自豪的历史,也要真诚地面对乌有之乡的乡民。”金导道出了拍摄红色三部曲的初衷。

  “作为扮演者的我,对贺子珍是极其崇拜的。虽然大家在《长征》和《井冈山》中看到过贺子珍的形象,但我能在1929年到1934年演绎这位伟大的女军人,我十分荣幸。当我拍摄完《红色摇篮》后,我发现我的人生观又上了一层楼。”曾扮演过杨贵妃、陈圆圆等美女角色、在《红色摇篮》中扮演贺子珍的的女演员张晶晶表露了她的心路历程。

  “我是从1989年开始扮演毛主席的,但是让我最深刻,能够让我记住的就是我和金韬导演合作的《井冈山》,这部片子奠定了我演青中年毛泽东的基础,接下来跟中央电视台拍摄《红色摇篮》,我是非常感谢金韬导演的。说实话,我对创作别的角色没什么兴趣,但是一旦让我扮演毛主席,我就非常有激情。”毛主席的扮演者王霙对毛主席有着极高的评价,“这部戏讲述的是毛主席一生最艰难的一段,是他走‘麦城’的一段,从1929年第一次反围剿算起,到第三第四次反围剿时毛主席已经被左倾冒险主义排斥出了领导核心,被边缘化了。我要把握毛主席此刻所思所想,是我扮演体会毛主席最难得一次,是我艺术创作中印象最深刻的一次。这部戏让我感受到了毛主席内心的强大和不屈的精神。”

  “我随时在准备着《红色摇篮》吹响军号,今天在这里,我又一次感受到了好像是战前的动员工作。在演出之前,我到彭老总家乡去体验了生活,从而对于彭老总这个角色有了深刻的认识。”彭德怀扮演者张秋歌对他的角色进行了阐述,那份豪迈溢于言表,“马镫是我生命的起点,马鞍是我生命的摇篮。”

(《红色摇篮》导演金韬在发言)

(毛泽东饰演者王霙在发言)

 (彭德怀饰演者张秋歌在发言)

(贺子珍饰演者张晶晶在发言)

创作理念:时代需要具有高尚的价值观

  “拍摄这部电视剧的原则是:以史为鉴,传承精神,尊重人民,追求崇高。我们就是要把我们知道的相对真实的历史告诉大家,让大家懂得用历史对照今天的现实,这是以史为鉴;五千年文化,什么好用,什么不好用,人民会有很多的迷失和迷茫。现在国学班很多,都在讲文化,都在讲文明,可是我们发现在十五亿的大国,说价值的多了,说价值观的少了;什么是文化?假如文化不能表达价值观,或者表现得低俗和粗糙,那样就不是我们要弘扬的价值观。虽然今天中国的国际地位提高了,如果在文化和价值观上缺失,不能对世界产生影响,那很可悲,于是我们要回过头来寻找,在我们民族发展的过程中,有哪些令我们自豪的民族精神,这是传承精神;毛主席说:为人民服务,不过在后来这个宗旨在历史的进程中缺失了多少,但是在那个年代我认为大家还是为人民服务的,而不是为人民后边什么其他的附加的东西服务,正是有了毛主席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真正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才有了人民对中国共产党的拥护,这是尊重人民;我让王霙把毛主席的崇高演出来,同时我们也要追求崇高,我不是特别崇高的人,在座各位也不敢说自己多么崇高,但是我们要追求崇高。”金导用他带有磁性的声音和良好的口才从四句短语开始,层层推进,为在场的听众展示了时代到底需要什么样的精神和价值观,也让我们看到了支撑红色三部曲背后的价值观。

  金韬导演不仅是一位导演,更是一位有着深邃思想的哲人。“中国不大有史诗,所以我研究了中国历史,我认为红军的历史正是史诗诞生的基础,我的红色三部曲,不敢说是史诗,但是是最靠近史诗的作品。《红色摇篮》时期正是毛主席两次失去权力,中国共产党出现转折时期,这和史诗相同,那怎样才算史诗?一、它是一个民族和国家历史转折关头的重要过程;二、史诗中的人物一定能够代表一个国家或者一个民族令人尊敬的精神,同时对这个民族和国家的命运至关重要;三、在这个过程中产生的思想、情操和精神,一定不止于这个时代,必将对后世产生作用;四、这个时代一定是波澜壮阔的,这个国家、民族和人民,对主要人物所处的实践的投入,应该是空前的;这样的实践的发生,对这个国家历史的发展要具有巨大的预言性。既然这段历史有巨大的预言性,那么我们就要对这段历史努力地塑造起来。其实拍片子真正辛苦的是心智,就是如何将我们想到的、逻辑认识到的东西拿给观众,那就叫有思想的艺术,有艺术的思想。”

  “有这样的思想,有这样的情怀,有这样的品格,有这样的追求,有这样的舍得,把一堆钱拿去拍革命历史题材的导演,还真的不多。”主持人司马南也给予了金韬导演极大的赞誉。

  “为什么我们拍长征,我们要到重大历史事件发生地去拍?你到那会有许多真实的感受,这也表现了我们对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尊重。王霙拍井冈山的时候,有个毛坪,毛坪有个八角楼,里面有一个简单的椅子和一个简单的桌子,上面放着一方非常简单的砚,毛主席就是在这写了《井冈山的斗争》和《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第一次到那,诚惶诚恐,上面有一个天罩,有八个口,传说红军的八角帽,就是根据它来的,采光非常好,白天不用开灯,毛主席就是在天罩上透出来的灯光下写文章,我们刚一去的时候,这叫圣地,不敢动。我告诉王霙,这就是你的家,等王霙融入到了这个环境,他的气质和精神才能接近当年的毛主席。”金导对于毛主席的扮演下足了功夫。

  “第一、毛主席一直是烟不离手,他的每一种抽烟的方式,思想都是不一样的;第二、毛主席爱吃辣椒,就是时刻体现着一种湖南人的习惯,这是毛主席动作的习惯性;第三、毛主席是书不离人,他一辈子博学多才。有人评价毛主席为什么能够取胜时说毛主席了解中国,他把人民放在心里,所以说中国永远有毛泽东时代。”毛主席的扮演者王霙也表达了他对毛主席的热爱、崇敬。

  “当黑白电影里董存瑞一喊:‘为了新中国,前进!!!’,我眼泪下来了;当王宝强一喊:‘为了新中国,前进!!!’,我乐了。”金导幽默的说。

 众口评价“红色经典”:“没有斗争,开什么会啊”

(延安精神研究会理事、胡乔木女儿胡木英在发言)

(白求恩式的国际共产主义战士阳早、韩春的儿子阳和平发言完毕剧组成员为之热烈鼓掌)

  社会学者周导表达了对《红色摇篮》的观点:“你要关注历史,你就要关注这段历史。近些年,我们有些非毛化、毁誉共产党的声音,所以我们要表现这段历史很有必要,这个题材就很重要。这部片子激情,大气,悲壮,有感染力。题材的思想性源于它的社会性,广泛的群众性,这样才能体现它的思想高度。只有怀有深厚的感情,才能演好毛主席。王霙,到了《红色摇篮》,他成熟了,从容了。张秋歌,对人物的处理很有特色,很有亮点;张晶晶在创作上也花了很多功夫,也是很成熟的。”

  胡乔木的女儿胡木英大姐说:“说实话我不太会欣赏,特别是艺术上更不会评论,但是我对这部剧有一个很深的印象,毛主席一直在探索中国该怎么走,怎样使人民站起来。近些年有些反毛主席的现象,因为只有把毛主席扳倒了,抹黑了,才能把那个时候的中国共产党扳倒。因为大家都在探索,大家有不同的意见,也存在争论,这很正常,但是现在有些人把这种探索降低为个人恩怨的探讨,这太庸俗了。金导你们能相对真实的把那段历史反映出来,是令人尊敬的。从中国历史上来说,毛主席才是最彻底的革命者,他是一直在探索。”

  文艺理论批评学者张慧瑜说:“我觉得金导创作非常真诚,非常重要,它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80年代后期开始出现主旋律,从某种形式上出现了一种困境。到现在这些红色经典为什么能创造高收视率?这是一种回归。”

  阳和平老师说:“我是北京生的,延安长的,毛主席时代长大的。后来开始了非毛化,我是看了《长征》之后,才给我带来了希望。我不是艺术家,我不懂艺术。但是从这几部剧中反映出来的精神,给我触动很大。毛主席被排挤的时候他没有像后来的张国焘那样靠实力去分裂党,这种精神特别值得左翼战士学习,从文革到现如今的一些坚持斗争的共产党,我看到太多因为意见不合就分裂队伍的行为。希望把给这个片子出英文版,让西方左翼看看,包括菲律宾游击队看看,对他们会很有益处。至于后来说毛主席是暴君的人,是因为他们不懂毛泽东,理解不了毛泽东。”

  台下的一位网友说道:“我过去学党史,只知道五次反围剿大致轮廓,这次我在乌有之乡从头到尾地看了《红色摇篮》,才对那段历史有了更为清晰的认识,但是我们这代人最关心的依然是:中国该怎么办?当前,新中国已经经过了两个三十年,如果我还能活三十年,我又该怎么评价接下来的三十年呢?所以我希望金导能带领剧组的人,把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拍摄一遍,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到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三反一改,抗美援朝,总路线,三面红旗等等,这期间党内两条路线斗争怎么进行的?包括主席和彭总,进行全景展示。”一句话,引发了台上台下的深思。

检讨与展望:前路漫漫

  “我要做一点检讨,我一直不愿意把虚假的东西通过艺术再虚假的告诉观众,我把我理解的,我知道的,我认为的真实的历史告诉大家,历史包括几部分,历史过程,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历史细节,但是我们做的不够好,我们努力地去做,比如拍出来以后,你的片子里面关于路线斗争的问题有民主化的迹象。假如没有错误的东西的参照,你怎么能知道他是正确的呢?对那些在历史上犯过错误的人(思想和路线上),只要他没有跑到人民的反面,都应该给他以真尊重。那么为什么观众会认为他有民主化迹象呢?重大历史题材的创作,就要典型化,这样就要突出矛盾,展示矛盾进程,我是在旧有的典型化基础上追求革命激情浪漫主义的凸显,我摆脱不了自己的文化营养。”金导对《红色摇篮》的不足,也进行了解释。

  “中国要想改变我们旧的历史,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也只有一条路,跟着中国共产党走,但是这个党必须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党,是毛主席创建的那个党。”司马南说。

  本次活动原定两个小时,却由于场上场下互动良好,高超迭出,一直持续了三个小时。在金导讲述顾作林那句“我愿意用生命换回毛泽东革命路线的回归”时,场下高呼毛主席万岁,给人们留下沉重的思考。整个晚上,有良好的气氛,有深刻的思想,有高昂的激情,有高远的渴望。每个参与者,都能从中汲取力量和希望。回归毛泽东,是时代的呼唤,是人民的心声。

(文章来源:乌有之乡)

  

Comments are clos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