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的直排和横排

  汉字在古书里都是直排印刷的,自上而下、自右而左地阅读,如果是横写的字,如扁额、题词、对联之类,也是自右至左或自上而下的写或读。“五四”运动以后,学习西方拼音文字,提倡改为横排,但直排仍然通行。新中国成立以后,所有的书刊报纸,一律改为自左至右横排,通行至今,只有复印古籍时,按原样直排。但港台和海外的书刊,仍然没有统一,直排和横排都有,在日本,直排的书刊还占多数。       

  偶然想起,我的一位大学同学,他有一个奇怪的本领或习惯,即他看书时不拘方向,可以把书本倒拿着看,或者横拿着看,斜拿着看,即全方位可以阅读,没有影响。若是看英语的书刊报纸,这是不可能的,于是使我联想起汉字的结构特点,对此作进一步的思考。

  汉字是由点、横、竖、撇、捺等笔划以及由它们组成的偏旁(水、木、土、火、石等)构成的。书写一个汉字,其方向可以自左至右(如街)、自上而下(如袁)、自外而内(如囚)、以及左右上下混合(如燕)等不同方式。如果以一个汉字为单位,它的书写排列方向在古代只采用两种,即自上而下和自右而左。所以古籍的文字都是自上而下直排,其行列则是自右向左排列。建筑物如庙宇、祠堂、亭台、楼阁,其横额的扁必自右至左(如“殿宝雄大”、“月秋湖平”),对联则直挂,上联在左边,下联在右边,上联的末字为仄声,下联的末字为平声。

  受到我这位同学的启发,我觉得按汉字的结构其实是可以全方位排列的,即不论自上而下、自下而上、自左至右或自右而左,都是一样的。

  拼音文字如英文,书写的方向只有一种,即自左向右,不存在自上而下或自右而左的写法。明末至清,翻译西洋的书籍逐渐增加,译成的中文仍用直排,随着有些译名需要附加原文,则把外语横排,夹在直行中。五四运动在提倡白话文的同时,提倡使用标点符号,以及书籍横排,中间经过一个横排和直排并存的阶段,以后横排日益增加,直排只限于少数的中文古籍。日本的书籍完全与中国古代一样,采用直排,所不同的是,日本在明治维新以后,虽然学习西洋远超过中国,但在书籍印刷上仍采用直排,横排的书刊很少,至今直排的书籍和杂志仍然远多于中国。看来学习西洋的进展不在于书籍是否横排的形式,而在于内容实质性的东西。

  有人说人的眼睛看横排字比直排来得快,不知是否有科学依据?可能习惯更为重要,一向看惯直排的人,看横排觉得不习惯;同样,一向看惯横排的人,觉得看直排不习惯。拼音文字只能横排,而且只能自左向右排列,其阅读的方法无法与直排比较。但同样的横排,看汉字的速度要比看英语为快(已如上述)。汉字是方块形,直排或横排所占空间一样,上下左右排都一样,不存在哪种方式更好的问题,但因英语是自左向右横排,限制了汉字也必需自左向右横排,不能自右向左横排。同时,自上而下直排,又不便于夹杂英语单词,所以最后只能是自左向右的一种方式。这一点是对于那些崇拜横排一定优于直排的人一个提醒,不要自我贬低汉字的优点。

  古代形容一个人阅读的速度很快,叫“一目十行”。《三国演义》里张松拜访曹操,曹操轻视张松,张松拿起曹操的《孟德兵书》,很快看完了,而且能够背诵出来,这才引起曹操的惊异,改变了对张松的态度。这个故事当然是夸张的,但一目十行确实另有所指,它是一种快速阅读法,不是用于阅读,而是用于检索。譬如你要查阅以前曾过目的某本古书里的一个人名、一个事件,但已完全忘记了在那一卷那一页,当然无从查起。在这种情况下,可以试行“一目十行”法,即翻开每页书,从右上角向左下角斜扫过去,或左上角向右下角斜扫过去,不去看每个字,而是把整页书作为一个单元,一页页扫过去,可以很快发现你所要找的人名或事件所在。我曾试过,确实有效,真是奇迹。

  但这种一目十行法,只适用于直排书的检索,而不适于横排书的检索。因为直排的文字在斜看过程中,直行的上下文是有意义联系的,所以即使快,仍然掌握内容,而横排上一行的字和下一行的字之间虽然垂直却没有字义上的联系,故无助于快索检索。正因为如此,直排书快速检索时,不觉得吃力,横排书斜扫检索因内容没有朕系,便觉得很吃力,容易疲劳。这是一种非常有意思的现象,说明“一目十行”是直排汉字所独有,拼音文字没有这种功能。汉字横排后,这一功能也随之消失了。

  汉字横排全面推开以后,还有大量历史遗留下的场合。如建筑物、园林、名胜、古迹、寺庙、祠堂等处,仍有自右而左的扁额,直排的对联,诗句等等。现在的年轻人因为一直只接触横排的书刊文字,以及自左而右的横写习惯,于是发生一些想不到的笑话。几年前我去杭州吴山游览,山上有几棵宋代留存的樟树,园林部门在树干上用红色的大字刻出自右而左的两个字“樟宋”(即宋樟),一个父亲带小孩走过这两株樟树旁边,小孩问父亲:“爸爸,这两个什么字?”父亲回答:“樟宋”!小孩又问“爸爸,樟宋是什么意思?”父亲显得不耐烦了,说:“你大起来自然会懂的。”另一次我们好些人共同去游海盐的一个名胜,山顶上有个新建的瞭望楼阁,旁边一个园子里树立着新塑的孔子和孔门的四位重要弟子颜回、曾子、子思和孟子的石像。每像的脚下刻有名字,当然,文字是从右向左刻写的,同行的一位口里念道:“回颜”、“子曾”,好在孟子没有读成“子孟”。说明现在好些人已经不知道古代的汉字是自右而左排列、书写的事了,也说明人们不接触古书的越来越多了。此外,农村和城市里过新年张贴的对联,不分平仄,上下联对调,也已经司空见惯了。

(文章来源:作者惠寄)

  

Comments are clos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