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枚的图像

  袁枚(1716—1798),字子才,号简斋,钱塘(今杭州)人。清乾隆年间文坛盟主,性灵派代表人物。曾任江南县令,不到十年即辞官隐居南京小仓山随园,专心从事著述。袁枚一生颇喜人为其画图像。现存的有如下几幅图像。   

  其一是袁枚八十寿像(如图)。此像未见文字记载,乃袁氏家族所珍藏。据袁枚第八代孙女袁建中女士(现在苏州工作)告知:此像乃袁枚八十寿辰请人所绘,时间当在乾隆六十年(1795),距今已有216年,原作曾有很多名流题跋。袁枚后入将其作为家族祭祀之用。袁建中祖父、袁枚第六代孙袁栋先生在抗战时期携家眷从宜兴逃难至苏州,在司前街住了几十年。图像平日挂于家中客厅北墙上,每到冬至,祖父母均会祭拜。袁建中父亲、袁枚第七代孙袁祖慰先生长年在外地工作,只有在过年时才回家,对图像的保存有点担心,为防万一,在“文革”前特地为图像拍了照片。袁祖慰先生的担心竟成事实,袁枚八十寿像原件果然于“文革”中失踪,是被盗还是被毁,袁建中等袁枚后人已说不清。幸亏还存留翻拍的照片(只拍了人像本身),可大致得悉袁枚当年的风貌。袁枚第八代孙袁建扬先生(现旅居加拿大)及袁建中女士先是把袁枚日记手稿、照片赠予我,后又把此图像照片赠送于我。今特把袁枚八十寿像翻拍照片公之于世。这应该是最接近袁枚真实相貌的图像,也成了袁枚老年图像的母本,弥足珍贵。

  其二是清咸丰番禺叶衍兰及其孙叶恭绰共同编写的《清代学者像传》中所收袁枚图像。叶衍兰喜搜集清代学者像,费时30余年,每见学者后人的家藏画轴、册页、卷子等,他都借过来细心临摹,凡摹写清代学者像171幅(其中部分为大兴黄小泉摹绘)。1928年,叶恭绰将这些清代学者像交商务印书馆以珂罗版影印出版,这就是《清代学者像传》第一集。书中每一学者一像,并附传记。其中袁枚全身像两幅:一免冠,无须,手捧书卷,注明“随园先生五十岁小像”:一戴帽,长髯,手执一花,相貌十分接近袁枚八十寿像。而其构思与尹似村题《对雪图》“寻芳一花折”诗句相合,因此我斗胆猜测此像就是叶衍兰根据其搜集到的《对雪图》而摹写的袁枚像,若确实如此,则《对雪图》的局部今仍大体可见,而《对雪图》袁枚像之母本则是袁枚八十寿像。   

  其三是光绪十八年(1892)铅印本《随园三十八种》卷首的袁枚半身像。此像与《清代学者像传》袁枚持花像亦相近,估计是根据袁枚八十寿像或《对雪图》描摹而成。

  其四是《十三女弟子湖楼请业图》。此图约作于嘉庆元年,今见1929年版上海神州国光社版长卷,署“清娄东尤诏写照,海阳汪恭制图”。图附袁枚好友著名书法家王文治题签。图上有袁枚嘉庆元年二月花朝与清明前三日的前后题跋。据袁枚多种著作记载,乾隆五十五年春,袁枚回乡扫墓,借机召集十余位女弟子于西湖宝石山庄举办了湖楼诗会。据袁枚题跋知十三女弟子为孙云凤、孙云鹤、席佩兰、徐裕馨、汪缵祖、汪婶、严蕊珠、廖云锦、张玉珍、屈宛仙、蒋心宝、金逸、鲍之蕙,另外还有随园老人,端坐在几案后,边上还附有其侄媳戴兰英及戴的儿子恩官。女弟子形态神情不一。颇为生动。后来又补画了乾隆五十七年壬子第二次湖楼诗会的参加者曹次卿、钱林、骆绮兰三人。但图中女弟子并非都是湖楼诗会的实际参加者。如第一次湖楼诗会席佩兰、金逸、严蕊珠并未与会,而与会的张秉彝却未入图。席、金、严三人为袁枚所谓的“闺中三大知己”,自不能“缺席”,而张秉彝则可忽略不计。第二次湖楼诗会新弟子潘素心未入图。所以此《十三女弟子湖楼请业图》,并非两次湖楼诗会参与者的写实,而是虚构的一幅“湖楼诗会”图,以标榜清代女子好为诗的风气。

  据有关记载,至少有以下几幅未见的袁枚图像。

  其一是《恩假归娶图》。乾隆四年春闱袁枚得中进士,授庶吉士,年底又获乾隆批准衣锦还乡与王氏结婚。既已金榜题名,又将洞房花烛,喜事连连,其乐可知。蒋敦复《随园轶事》称:“先生(袁枚)翰林归娶,倩人绘图,以记其事,曰《恩假归娶图》。图中有先生像,少年玉貌,披红斗篷,骑白色马,行风雪中,前后从者数人,跨卫同行。图后题跋,不下数百人,皆雍、乾时老名宿。发匪陷金陵,图毁于难。”此图可见青年袁枚春风得意时的情态。袁枚所编《续同人集》收入了女弟子孙云凤、潘素心的题诗与陈奉兹的题跋。此图保存到清咸丰年间,因随园毁于太平军战火,此图亦为灰烬。袁枚其他图像也多同此厄运。

  其二是《随园雅集图》。袁枚《随园诗话》卷二:“余画《随园雅集图》,三十年来,当代名流题者满矣。”此图系袁枚请无锡画家吴省曾作,描绘五入雅集随园:一为袁枚,一为宫至大司寇的尹继善之子、隐士尹似村,一为袁枚弟子陈熙,一为与袁枚齐名为“乾隆三大家”的蒋士铨,皆为至交,还有一位是官至礼部尚书的沈德潜。图中“归愚(沈德潜)拄杖怪石旁。士诠垂钓鱼相忘。庆兰(尹似村)颇得笔先意,陈熙观书意谓长。简斋主人(袁枚)横琴坐,商风入弦谁与和”(嵇璜题诗),皆神情毕肖。其实“随园雅集”未必实有其事,正如彭启丰题词所云:“然则览斯图也,如水中月,空中花,求其实而初无有也。”它表现的是当时文入的一种生活方式,相互交往的情景。值得注意的是,袁枚“请”沈氏与其他好友同入此图,可见袁枚论诗虽与沈氏水火,不容。但私交情谊仍甚笃。图未见。

  其三是《对雪图》。尹似村题诗云:“春满小仓山,梅花开似雪。忽觉冻云寒,霏霏落玉屑。岩静碧苔封,林源鸟声绝。中有披裘人,寻芳一花折。卧雪类袁安,开图见高节。”可知此图描绘的是袁枚身披皮氅,于随园冒雪折梅、赏梅的情景。白雪与红梅相映,色彩很明丽。此图构思套用东汉“袁安卧雪”之典,形象地表现了袁枚隐居时悠闲的生活情态。图未见,但从《清代学者图像传》的老年袁枚执花图像或可看到此图的影子。

  其四是《重到沭阳图》。据袁枚《重到沭阳图记》,其73岁(乾隆五十三年,l788)重游江苏沭阳,借宿于正奉母闲居的四品官吕峄亭观察家。乾隆九年,袁枚庶吉士“毕业”,因清书考试不及格,无缘翰林院,被外放江南任县令,第一站任沭阳知县,翌年调离任江宁知县。44年后重游故地,当年先人饮食处,姊妹斗草处,会宾客治文卷处,皆令袁枚“凄然雪涕”,“对之情生”。临别一为纪念此行,二为感谢吕峄亭,乃“写两图,一以付吕,一以自存,传示子孙”。袁枚女弟子钱孟钿有题图诗。此图表现了袁枚晚年怀旧的心态。图未见。

  其五是罗聘所绘袁枚像。罗聘(号两峰)属“扬州八怪”。其名作《鬼趣图》八幅,讽世意味甚深。乾隆四十四年罗聘迫于生计到南京卖画,结识袁枚,于一是有了罗聘为袁枚画像之事。据袁枚《戏题小像寄罗两峰》一文,知袁枚像画好之后,引起了一场争论。袁枚家人直言画的不是袁枚,罗聘则争辩画的就是袁枚。据情理推测,罗聘画的是写意画,不重形似而重神似。袁枚打圆场日:“我有二我:家人目中之我,一我也;两峰画中之我,一我也”,“然则是我非我,俱可存而不论也。”阐释了一番通脱、豁达的人生哲理,是其所谓“问我归心向何处,三分周孔二分庄”之“二分庄”思想的反映。袁枚怕此图自藏被家人损坏,乃托两峰代存,此举亦有点怪。图未见。    。

  另外蒋敦复《随园轶事》载:“先生以随园全景,,请人各绘一图,共得五图,合成一卷。又有《游天台山图》、《游雁荡图》、《重到潼关图》,后皆遗失。”考袁枚乾隆四十七年确实曾出游天台、雁荡。有图记之当可信。但袁枚除了乾隆十七年曾东山再起赴陕西任职曾至潼关(写有五律《潼关》),一生未再至陕西,故“重到潼关”或梦游耶?图皆未见。今存有一幅《随园图》,但系后来同治四年(1865)袁起所绘。上有袁枚后人袁祖志光绪丙戌年题跋,但无袁枚图像。

(文章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1月25日第19版)

  

Comments are clos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