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毛泽东同志的《党内通信》有感(一、二、三、四、五、六)

(一)

  感谢“20051688”先生转发的毛泽东主席的一封发表在《党内通信》的信件的全文。

  我是很早就看到过这篇文稿的,在纪念毛泽东逝世三十周年的日子里,重读此作,倍感亲切。它能说明的问题,显然已超出了信件的本来所讨论的问题的范围。他的思辩,他的态度,他的处境,他的文风,跃然于纸,恍如隔世。

  请看此信的所要商量的“第一个问题”:

  “省级、地级、县级、社队、队级、小队级的同志们:

  我想和同志们商量几个问题,都是关于农业的。

  第一个问题:包产问题。南方正在插秧,北方也在春耕。包产一定要落实。根本不要管上级规定的那一套指示,不管这些,只管现实可能性。例如去年亩产实际只有三百斤的,今年能增产一百斤,甚至更多,吹牛而已,实在办不到。有何益处呢?又例如,去年亩产五百斤的,今年增产二、三百斤也就算成绩很大了,再增上去,就一般说,不可能的。”

  这封信签发的日期是“一九五九年四月二十九日”,而它离著名的“庐山会议”开幕日的7月2日,仅二个月另三天,指明这一点,是想说明它可能是毛泽东同志在“庐山会议”前的思想状况的一个佐証。

  作为中共中央主席的毛泽东同志,通过《党内通信》的途径,直接给包括“小队级的同志们”在内的省以下(包括省级)各级干部写信,窃以为,除了表明了他的一贯的民主的工作作风之外,更使人强烈的感到的是,他在当时所感觉到的问题的紧迫性以及周遭的政治气氛的严重性,这可能也是召开“庐山会议”的动因之一。

  “包产问题”,这个“包产”不是指的后来的“包产到户”,但是“一定要落实”是正着说的,“根本不要管上级规定的那一套指示”,这里所指的“上级规定”,肯定不是毛泽东自己作出的,如果是他作出的话,再发个“通知”宣布原“规定”作废或者发个新规定就可以了。一种情形是,时间上等不及了,另一种情形是,受到了来自党内的强大阻力。

  该信的“台头”是“省级”为最高的,省级的“上级”是什么级呢?

  “不管这些,只管现实可能性”,婉转的但是又坚决的否定了“规定”,不仅仅是批评,不仅仅是反对,他义无返顾的要同基层的“同志们商量”,这已经不是单纯的“农业”问题了,我们如果对此作猜测的话,是不严肃的,我们只能寄希望于历史档案的解密的一天。我说“培麟”先生的“我是赞成历史是胜利者的历史的观点的。”(大意)是有一定的道理的,理由就在于此。

  “只管现实可能性”,只有“只管”,别无其它,这就是毛泽东的“一切从实际出发”,这就是“实事求是”思想,这就是“真理的标准只能是社会的实践。”(毛泽东《实践论》)这些就是邓小平同志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思想的源头,可见邓小平同志学习毛泽东思想的坚决和准确,他为我们树立了榜样。

  “例如去年亩产实际只有三百斤的,今年能增产一百斤,甚至更多,吹牛而已,实在办不到。有何益处呢?又例如,去年亩产五百斤的,今年增产二、三百斤也就算成绩很大了,再增上去,就一般说,不可能的。”“吹牛而已”、“有何益处”、“不可能的”,这真是的,这就是伟大的毛泽东,这就是伟大的毛泽东思想。在长达四十一年的时期里,在人才济济的中国共产党的主席的位置上运筹帷幄,发号施令,没有点本事,没有点能耐,行吗?

  毛泽东的文风浅显易懂,凡是扫过盲的农村生产队长都能看得懂,想得通的。但是,很可惜,有些很有点文化的先生们,却不以为然。他们责难所指的不仅仅是毛泽东,只不过想由此而把矛头指向中国共产党、指向中华人民共和国。“天下”论坛有没有这种人呢?我说是有的,朋友们以为呢?

(二)

  该信所讨论的第二个问题是关于合理密植的问题,是纯粹的农业问题。都说毛泽东搞经济不行,连他老人家自己也是这样认为的。但这并不等于说毛泽东并对于怎样搞经济一窍不通,至少对于农民、农村、农业。他是从农村出来的,又是特别重视农民问题的革命家来说,他还是有点发言权的。在他身后,把他说得一塌糊涂,居心何在?意欲何为?

  为了说明的方便,兹将“第二个问题”抄录如下:

  “第二个问题:密植问题。不可太稀,不可太密。许多青年干部和某些上级机关缺少经验,一个劲要密。有些人竟说愈密愈好。不对,老年怀疑,中年也有怀疑的,这三种人开一个会得出一个适当密度,那就好了。既然要包产,密植问题就得由生产队、生产小队商量决定。上面死硬的密植命令,不但无用,而且害人不浅。因此,根本不要下达这种死硬的命令。省委可以规定一个密植的幅度,不当作命令下达,只给下面参考。此外,上面要进行研究,到底密植程度以何为好,积累经验。根据因气候不同,因地点不同,因土、肥、水、种等条件不同,因各种作物的情况不同,因田间管理水平高低不同,作出一个比较科学的密植程度的规定,几年之内达到一个实际可行的标准就好了。”

  这里稀与密、老中青、上与下的说法,这里他没有说辩証法的一、二、三,他是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家。然而,毛泽东以农民看得懂的语言、想得通的道理,结合着实践中的问题,商量着的讲透和运用了“对立统一”规律。“天下”有人说:“‘辨证法’在日常生活中是可有可无的空谈之词!谈多了甚至有害,他使人变得虚假!当‘辨证法’被滥用的时候,对社会有害无利!”还有人表示“我有同感。”这些人还自称自己是什么什么的,呸!

  “既然要包产,密植问题就得由生产队、生产小队商量决定。”既要“包产”,又要“密植”,“就得由生产队、生产小队商量决定”,三下五除二,就把问题说清了。产是下面包的,何以要你上级来定植之密度?既充分的相信了群众,又批判了脱离了实际的官僚主义;“商量决定”,即便在生产队、生产小队,也要商量决定,不能一个人说了算。认识。态度、方法,都是马克思主义的。

  “上面死硬的密植命令,不但无用,而且害人不浅。因此,根本不要下达这种死硬的命令。”

  这里说的“上面”,是指省以上的。而且这个“密植命令”,不是毛泽东下的,至少他是不认可的。“无用”、“害人”,并且两次以“死硬”称之,其愤怒之情,切肤之痛,也就表白无遗了。“上面”是谁啊?

  “省委可以规定一个密植的幅度,不当作命令下达,只给下面参考。此外,上面要进行研究,到底密植程度以何为好,积累经验。”只作“参考”,不作“命令”,谁人有这种气派,这种胸怀?要求省委是“研究”,而不是停留在“商量”的水平上,否则要你这一级班子吃干饭?“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到群众中去,这不是应有之义?

  “根据因气候不同,因地点不同,因土、肥、水、种等条件不同,因各种作物的情况不同,因田间管理水平高低不同,作出一个比较科学的密植程度的规定,几年之内达到一个实际可行的标准就好了。”方方面面都说到了,这就是辩証法。毛泽东同志在教训着那些高高在上的“上面”,“上面”的人们脸红吗?心恨吗?

  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是使人聪明起来的学问,它是人类智慧的集大成的结晶,这是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这是“空谈之词”?这是“可有可无”?乱弹琴!毛泽东思想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具有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的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思想,既是世界观,又是方法论,威力无比,所向披靡!

(三)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义革命,虽然属于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组成部分,而且是极其重要的一环。但是就其革命的主力军和革命的目的来说,就其革命的战略和战术来说,其实是一场土地革命,也就是一场农民革命。

  作为从农村出来的、担任中国革命的领袖的毛泽东,对于中国的农民、农村、农业的状况,实在是如数家珍,了如指掌。他之所以比其他人高明,其中有一点就是因为他太熟悉农民、太知道农村的情况了。人们可以从《毛泽东选集》中可以看到的关于这个问题的论述,不信的话,可以去翻翻。

  毛泽东的这篇《党内通信》,再一次表达了毛泽东在一九五九年(庐山会议前夕)对于中国的社会主义农业的思考,它闪烁的思想光芒,穿越时间和空间,告诉了我们的是历史的真相的本来面目,揭穿了他老人家去世以后,别有用心的人们对于他的诬陷和诽谤。它是一面镜子,照亮了世态炎凉,照亮了重重迷雾。

  这篇《党内通信》所要讨论的第三个问题是:“第三个问题:节约粮食问题。要十分抓紧,按人定量,忙时多吃,闲时少吃,忙时吃干,闲时半干半稀,杂以番薯、青菜、萝卜、瓜豆、芋头之类。此事一定要十分抓紧。每年一定要把收割、保管、吃用三件事(收、管、吃)抓得很紧很紧。而且要抓得及时。机不可失,时不再来。一定要有储备粮,年年储一点,逐年增多。经过十年、八年奋斗,粮食问题可以解决。在十年内,一切大话,高调,切不可讲,讲就是十分危险的。须知我国是一个有六亿五千万人口的大国,吃饭是第一件大事。”

  “民以食为天”,粮食问题的重要性,对于当时的六亿五千万人口的大国来说,对于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主席的毛泽东来说,它的极端的意义,无论怎样说都是不过分的。粮食问题,不仅仅是经济问题,更是政治问题。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中国革命的产生,就是因为粮食问题而起的。怎样解决粮食问题,在毛泽东的脑海中,占着怎样的位置?

  “要十分抓紧”,吃多吃少,吃干吃稀,杂以其它等等,毛泽东就象一个农户的当家人,精打细算,细水长流,既说明了他对于农村状况的了解,也说明了他对于农民生活的了解;“每年一定要把收割、保管、吃用三件事(收、管、吃)抓得很紧很紧。而且要抓得及时。”各个环节,都提醒了。这就是真实的毛泽东。

  “一定要有储备粮,年年储一点,逐年增多。”未雨绸缪,有备无患,他是农民的儿子,他有农民的情结;“经过十年、八年奋斗,粮食问题可以解决。”抗日战争是八年,解决粮食问题要十年、八年,毛泽东充分的知道解决中国粮食问题的紧迫和艰难。

  “在十年内,一切大话,高调,切不可讲,讲就是十分危险的。”谁在说大话,谁在唱高调?毛泽东不是空穴来风,无病呻吟。“上面”有人说大话,唱高调,毛泽东不得已而以《党内通信》的方式,冲破阻力,直接的同农民们告诫着。“上面”是谁啊?至今还是个谜,而喷在毛泽东头上的东西还少吗?

  “须知我国是一个有六亿五千万人口的大国,吃饭是第一件大事。”这是说给农民听的,更是说给“上面“听的。毛泽东的大局观,大思路,是大智慧,大气派,他是说真话,搞阳谋的典范。他从来不搞阴谋诡计,不来小家子气,为人民的利益,坚持真理,修正错误,他是执行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模范。

  毛泽东确实得罪了不少人,而且得罪的大多是“上面“的人们,日积月累,怨恨多多。不是说他就是个完人,他有缺点、错误和失策的方面,不必为尊者讳,不必文过饰非。但是,毛泽东终究是一个坦荡的君子,是一位勇敢的战士。

  毛泽东是中国人民的伟大儿子。

(四)

  在毛泽东逝世之后不久,刮起了一股声势浩大的对于毛泽东的批判性的评论,这之中的种种,也有的是完全的反攻倒算,极尽诬篾诽谤、恶意造谣之能事,而更多的是怀疑、动摇和彷徨。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随着现实的发展,对于毛泽东、对于毛泽东思想、对于毛泽东时代的认识和评价,正在逐步的理性化。

  作为一个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的领袖人物——毛泽东,对于中国人民、对于中国革命、对于中国历史的进程所起的不可替代的作用,是任何人不能也不敢否定的。想要抹黑他或超越他,只是一种空想而已,既没有这种可能,也没有这种条件,因为产生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历史舞台已不复存在。

  只要中国还是坚持搞社会主义,还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还是把马克思主义作为我们的指导思想,还是坚持无产阶级专政,我坚信:毛泽东永远是中国人民心中不落的太阳,毛泽东思想的旗帜会永远的中国的上空飘扬。不管前面的道路会有多少曲折,不管在驶向胜利彼岸会经历多少风浪。

  如果真的有人妄图把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否定掉,这实质上就是对于中国共产党的否定,就是对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否定。稍微有点常识的人们都知道,国际和国内的这种愿望和行动,无论在毛泽东的生前还是身后,从来没有停止过。这就是阶级斗争,这就是政治斗争,我们千万不能掉以轻心。

  让我们继续我们的讨论。

  毛泽东的说:“第四个问题:播种面积要多的问题。少种、高产、多收的计划,是一个远景计划,是可能的。但在十年内不能全部实行,也不能大部实行。十年以内只能看情况,逐步实行。三年以内,大部不可行。三年以内要力争多种。目前几年的方针是:广种薄收与少种多收的高额丰产田同时实行。”

  毛泽东在农业问题上是搞“左”倾机会主义吗?什么放卫星,什么说大话,事实的本来面目究竟是如何的?至少毛泽东的这篇通信,清楚的表达了他对于“高产”的看法和说法,是实事求是的,是客观冷静的,没有狂热。没有冒进。相反,它却揭示了当时在党内和社会上的确存在和出现的某些错误的思潮。

  “播种面积要多”,因为吃饭的问题是第一的问题,因为实际的情况是由于种种的原因,当时的亩产量还相当低,为了解决六亿五千万人口的粮食问题,只能在“播种面积”上动脑筋,这是一个方面;另一方面,对于“少种、高产、多收”,不是不想,不是不为,既“是可能的,”也是需要“逐步实行”,大开大合的毛泽东,脚踏实地,量力而行。

  在很长的时间里,特别在农业问题上,在粮食产量的问题上,有许多的人说了许多的话,把毛泽东说得不成样子。我们作为后来者所看到的材料有些是相互矛盾的,有些是当时的媒体记者记叙的,有的是别人栽桩的,有的是事后某些人回顾的。然而人们不禁要问:毛泽东这里所指的“上面”的这些人物,当时是如何的呢?

  毛泽东的这篇文字,说明了他并没有心血来潮,并没有冲昏头脑。他熟悉农民、熟悉农村、熟悉农业,他明白:少种就会少收,只能多种;少种多收,虽然是可能的,但不能操之过急。

  他说:“目前几年的方针是:广种薄收与少种多收的高额丰产田同时实行。”这哪里有半点的“左“的影子?

  不是说,毛泽东从来不说错话。但是我们在讨论历史问题的时候,一定要回到当时的历史背景下去分析,时间、地点、前因、后果、来龙、去脉,都要弄清楚,才可能得出比较准确的事实真相和得出比较客观的正确结论。除非有人証实毛泽东的这篇《党内通信》是伪造的,那么它就是很有说服力的,至少笔者是这样认为的。

(五)

  再远的就不说了。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大陆的三农问题始终是第一位的问题。58年来,从土改、互助组、合作社、人民公社到联产承包制,以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各个发展阶段,归根结底,都是想把农业搞上去,这是毫无疑问的;存心想把它搞坏的,相信是从来没有的事。

  即便是取消了人民公社之后,我国的农民、农村、农业的情况出现了新的局面和新的情况,地域广阔的农村的极端的不平衡和大批农民进城以及市场化、城镇化的过程,其实“三农”问题也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复杂的态势。“联产承包制”也在经受着新的考验,东、中、西部呈现出不仅相同的状况。

  鄙人对于“三农”,完全是外行,虽然每年都会有去农村的机会,但是因为是处于我国最发达的地区之一,我所看到的农民是今非昔比了,西装革履,小楼别墅,办厂开店,电脑骄车,大田都是些老弱病残的维持着或者干脆包给了外省人耕作,甚或有撂荒的。在他们面前,我的以前的所谓优势,荡然无存。

  但是作为一个关心国运的笔者,还是很关注“三农”的情况和它的发展,所以对各类媒体包括论坛上的相关话题都十分注意,除了《两会建言》之外,不曾作任何的发言,我有什么资格说呢?能说些什么呢?于是不说。顺便留下一句:农民的出路在于知识化,农村的出路在于集体化,农业的出路在于科学化。

  毛泽东说:“ 第五个问题:机械化问题。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要有十年时间。四年以内小解决,七年以内中解决,十年以内大解决。今年、明年、后年、大后年这四年内,主要依靠改良农具,半机械化农具。每省、每地、每县都要建一个农具研究所,集中一批科学技术人员和农村有经验的铁匠木匠,搜集全省、全地、全县各地比较进步的农具,加以比较,加以试验,加以改进,试制新式农具。试制成功,在田里实验,确实有效,才能成批制造,加以推广。提到机械化,用机械制造化学肥料这件事,必须包括在内。逐年增加化学肥料,这是一件十分重要的事。”

  在一九五九年,毛泽东就如此明白无误的提出了“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的观点,这是多么的高瞻远瞩!他从机械化的规划、对象、措施、方法以及重点,都逐一的加以了设想和指导,虽然后来因为种种的原因而没有实现,但是,毛泽东的眼光和想法还是对头的。现在回过头去看,这不是一条发展农业的必由之路吗?

  从自然经济到商品经济,我国的许多地方,还是保持着一家一户的经营模式,还是使用着秦汉以来的生产工具,还是延续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规律,这是不能想象的、不能忍受的社会现实。每当从电视上看到老、穷、边、少地区的贫困人口的生存状态,我的内心就会感到阵痛和焦虑。

  我在想:联产承包制固然有它的长处,但是它的短处也是显明的。其实不容回避的是,得到了土地的农民,有的正在重新失去土地,侵夺土地或兼并的现象正在紧锣密鼓的进行着;而仍然承包着土地的农民,也因为种种的原因,而处于进退两难的境地,无论是天灾还是人祸降临时,他们的个体的力量都是微薄的,无法抗拒的。

  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的国度里,却是有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家庭为单位的生产方式,这是一个悖论。在知识经济的时代的今天,怎样提高和改善农民的生产水平和生活水平,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应有之义。我们在东部地区和其它的发达地区所欣喜的看到的气象,其中有一条宝贵的经验就是——走集体化道路,否则机械化之类的说法,就是一句空话。

(六)

  “言必行,行必果。”其中就包含着说真话的意思,叫表里如一,言行一致,坦坦荡荡,实事求是。作为无产阶级的先锋队,是人类历史上最彻底的革命者,最无私的前行者,从来不隐瞒自己的观点,只搞阳谋,不搞阴谋。毛泽东的这篇通信,就是这方面的模范,他自己说真话,还以身作则的教大家说真话。

  谓予不信,请看下文:“第六个问题:讲真话问题。(包产能包多少,就讲能包多少,不讲经过努力实在做不到而又勉强讲做得到的假话。各项增产措施实行八字宪法,每项都不可讲假话。老实人,敢讲真话的人,归根到底,于人民事业有利,与自己也不吃亏。应当说,有许多假话是上面压出来的。上面‘一吹、二压、三许愿’,使下面很难办。因此,干劲一定要有,假话一定不可讲。”

  该文特意将“讲真话问题。”单例一条而说,不是小题大做,不是无病呻吟,他是有感而发,有的放矢的。它反映的是,届时党内有人在说假话,而且已然成风,在思想上就是表现为主观主义,在工作上就表现为官僚主义,在组织上就表现为宗派主义。毛泽东所提到这个“规定”就是一个事例。

  “包产能包多少,就讲能包多少”,既不要少说,也不要多说,一是一,二是二,说假话,说大话,说空话,最后吃亏的是自己,吃亏的是集体,吃亏的是国家。“不讲经过努力实在做不到而又勉强讲做得到的假话。”对于假话的辩别的标准:跳一跳还够不着的所谓高指标就是假话。

  “各项增产措施实行八字宪法,每项都不可讲假话。”所谓“八字宪法”就是指的“土、肥、水、种、密、保、管、工”等八个方面的工作,不能说假话,不是一个方面不能说假话,而是方方面都不能说假话。这对于我们来说,如雷贯耳,一如眼前,是警示也,是教训也,过去是这样,现在是这样,今后也是这样。

  “老实人,敢讲真话的人,归根到底,于人民事业有利,与自己也不吃亏。”说说容易,实行起来,要说有多难,就会有多难。“应当说,有许多假话是上面压出来的。”上面好大喜功,下面闻风而动,上行下效,假话盛行。一个“压”字,活龙活现的揭示了事物的本来面目,——上梁不正下梁歪。

  “上面‘一吹、二压、三许愿’,使下面很难办。”怎样“压”呀?,一、二、三,吹牛放炮,软硬兼施,敬酒罚酒,封官许愿,逼你上“梁山”,逼你走麦城。“因此,干劲一定要有,假话一定不可讲。”历史証明:这是一条真理。很可惜,在实际工作中,真正能做到这一点吗?老是左右摇摆,矫枉过正,不是么?

  过去的历史必须反思,当下的现实不需要反思吗?哪些是说了假话,说了空话,说了大话,作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应该作出反思,作出纠偏,作出检讨。一个不懂得运用批评和自我批评武器的人,不能算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千秋功罪,谁人曾与评说?”(毛泽东语)以史为鉴,为政者之要务也。

  “以上六件事,请同志们研究,可以提出不同意见,以求得真理为目的。我们办农业、工业的经验还很不足。一年一年积累经验,再过十年,客观必然性可能逐步被我们认识,在某种程度上,我们就有自由了。什么叫自由?自由是必然的认识。

  同现在流行的一种高调比较起来,我在这里唱的是低调,目的在于真正调动积极性,达到增产的目的。如果事实不是我讲的那样低,而达到了较高的目的,我变为保守主义者,那就谢天谢地,不胜光荣之至。”
毛泽东如是说。

附:(党内通信)

省级、地级、县级、社队、队级、小队级的同志们:

  我想和同志们商量几个问题,都是关于农业的。

  第一个问题:包产问题。南方正在插秧,北方也在春耕。包产一定要落实。根本不要管上级规定的那一套指示,不管这些,只管现实可能性。例如去年亩产实际只有三百斤的,今年能增产一百斤,甚至更多,吹牛而已,实在办不到。有何益处呢?又例如,去年亩产五百斤的,今年增产二、三百斤也就算成绩很大了,再增上去,就一般说,不可能的。

  第二个问题:密植问题。不可太稀,不可太密。许多青年干部和某些上级机关缺少经验,一个劲要密。有些人竟说愈密愈好。不对,老年怀疑,中年也有怀疑的,这三种人开一个会得出一个适当密度,那就好了。既然要包产,密植问题就得由生产队、生产小队商量决定。上面死硬的密植命令,不但无用,而且害人不浅。因此,根本不要下达这种死硬的命令。省委可以规定一个密植的幅度,不当作命令下达,只给下面参考。此外,上面要进行研究,到底密植程度以何为好,积累经验。根据因气候不同,因地点不同,因土、肥、水、种等条件不同,因各种作物的情况不同,因田间管理水平高低不同,作出一个比较科学的密植程度的规定,几年之内达到一个实际可行的标准就好了。

  第三个问题:节约粮食问题。要十分抓紧,按人定量,忙时多吃,闲时少吃,忙时吃干,闲时半干半稀,杂以番薯、青菜、萝卜、瓜豆、芋头之类。此事一定要十分抓紧。每年一定要把收割、保管、吃用三件事(收、管、吃)抓得很紧很紧。而且要抓得及时。机不可失,时不再来。一定要有储备粮,年年储一点,逐年增多。经过十年、八年奋斗,粮食问题可以解决。在十年内,一切大话,高调,切不可讲,讲就是十分危险的。须知我国是一个有六亿五千万人口的大国,吃饭是第一件大事。

  第四个问题:播种面积要多的问题。少种、高产、多收的计划,是一个远景计划,是可能的。但在十年内不能全部实行,也不能大部实行。十年以内只能看情况,逐步实行。三年以内,大部不可行。三年以内要力争多种。目前几年的方针是:广种薄收与少种多收的高额丰产田同时实行。

  第五个问题:机械化问题。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要有十年时间。四年以内小解决,七年以内中解决,十年以内大解决。今年、明年、后年、大后年这四年内,主要依靠改良农具,半机械化农具。每省、每地、每县都要建一个农具研究所,集中一批科学技术人员和农村有经验的铁匠木匠,搜集全省、全地、全县各地比较进步的农具,加以比较,加以试验,加以改进,试制新式农具。试制成功,在田里实验,确实有效,才能成批制造,加以推广。提到机械化,用机械制造化学肥料这件事,必须包括在内。逐年增加化学肥料,这是一件十分重要的事。

  第六个问题:讲真话问题。(包产能包多少,就讲能包多少,不讲经过努力实在做不到而又勉强讲做得到的假话。各项增产措施实行八字宪法,每项都不可讲假话。老实人,敢讲真话的人,归根到底,于人民事业有利,与自己也不吃亏。应当说,有许多假话是上面压出来的。上面“一吹、二压、三许愿”,使下面很难办。因此,干劲一定要有,假话一定不可讲。

  以上六件事,请同志们研究,可以提出不同意见,以求得真理为目的。我们办农业、工业的经验还很不足。一年一年积累经验,再过十年,客观必然性可能逐步被我们认识,在某种程度上,我们就有自由了。什么叫自由?自由是必然的认识。

  同现在流行的一种高调比较起来,我在这里唱的是低调,目的在于真正调动积极性,达到增产的目的。如果事实不是我讲的那样低,而达到了较高的目的,我变为保守主义者,那就谢天谢地,不胜光荣之至。

毛泽东

一九五九年四月二十九日

(文章来源:2009年9月14日)

  

Comments are clos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