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trostore.com
 
出行参考
气预报

                  
    一. 考察之缘起

    20世纪80年代以前,青州乃至整个山东省的佛教造像,学术界
关注者较少。除王昶《金石萃编》、陆增祥《八琼石金石补正》以
及山东省地方志中收录了部分造像铭文外,在佛教的形象研究方面,
则首推北京大学阎文儒教授(公元1912——1994年)在专著《中国
石窟艺术总论》中〔1〕,对山东省几处石窟所作的研究、论述。
50年代中,郑州大学荆三林教授(公元1916——1991年)对济南附
近几处北魏、隋唐窟龛(黄石崖、玉函山、千佛山、东佛峪、佛慧
山)也作了调查研究。
    80年代以来,山东省各地陆续报告发现的佛教造像约30起,尤
其是青州附近四批窖藏佛教石造像约1000件的出土,引起了海内外
学术界的极大关注。它们是:
1.据传1979年冬在青州市东南12.5公里迟家庄以北兴国寺遗址出土
的一批石刻佛教造像,总数不详,大多流散到大陆以外的地区〔2〕。
2.1984年临朐县出土150多件石刻佛教造像〔3〕。
3.1988年春,诸城市体育中心工地出土的一批佛教造像;1990年又
续有发现,共有造像残体300多件〔4〕。
4.1996年10月,在青州市龙兴寺遗址出土的佛头像即达250件以上;
加上残躯体,总数达400多件〔5〕。
    此外,在北魏青州所辖的今博兴县〔6〕、高青县〔7〕、广饶
县〔8〕等地,也出土了一批北朝石佛像。
    因此,90年代以来,发表了一批关于青州佛教造像的论文。其
中较重要的有刘凤君的《山东地区北朝佛教造像艺术》 〔9〕、杜
在忠及韩岗的《山东诸城佛教石造像》〔10〕、陈慧霞的《山东北
朝佛教造像初探》〔11〕、张总的《卢舍那法界人中像》、《菩萨
造像》、《罗汉·天王·力士·飞天·龙造像》〔12〕。尤其是宿
白先生的《青州龙兴寺窖藏所出佛像的几个问题》〔13〕、《5—
—6世纪中国北部人物造形变化及诸问题》等论文〔14〕, 颇有指
导意义。
     综观上述所论,学者们提出了下述主要学术观点:
1.公元469年青齐入魏之前,其地造像同于江表,仅闻铜木,不见石
雕。入魏以后,青齐石刻造像则晚于青齐以西的北魏地区石刻造像,
约八九十年之久〔15〕。
2.自青齐入魏至北魏末年的65年间,青齐间造像,基本上是沿袭中
原北方的形制。但其装饰图案,则较简洁朴素。
3.东魏以降,渐有“山东样式”之成立。在人物造形上,粗颈高挺,
身躯雄浑;在装饰纹样上,则在主尊足部两侧刻出“倒悬的龙”,
或称之为“盘龙”。概作俯首衔莲,四爪(每爪三趾),身尾向上
作S形弯转之状〔16〕。造像组合多为一佛二菩萨, 很少有二弟子
出现。
4.北齐时代,“山东样式”有了多样性的变化。突出表现是薄衣透
体及衣纹简练,佛着U形领袈裟,菩萨则有布满周身的网状璎珞。 
此等变化的原因,一则是南朝梁武帝(公元502——549年在位)奉
请天竺佛像的影响;二则是葱岭东西诸胡和天竺僧众的影响;三则
是高齐反对北魏“汉化政策”的影响。
    需要补充的是,东魏、北齐时代广造石佛像,应与当时流行的
“末法”思想大有关系。所以人心慌慌,准备来世。诸城出土一件
东魏至北齐三尊式立像(SZF:112)的《造像记》 很典型地表达了
这种愿望:“……故须发愿:愿我未来值佛闻法。……愿我未来乃
至菩提……常值遇亲闻……获大利益。愿我未来……正信不改……。
愿我未来……常在人天,大富长者……。既出家,以坚持菩萨禁戒,
依仪无缺,亲闻佛(法)……。(愿我)未来乃至菩提,常受男躯
……不生外道,不生邪□,不生下姓,不受恶身,不生畜生,不生
恶鬼,不生修罗中。愿我未来乃至菩提……是行者受道之器……。
愿我舍此现在……愿引我精神宜得汪(往)生兜率陀天弥勒(菩萨
所)……亲侍弥勒,如影随形,讫至下生……弥勒下生成佛,我即
识知,生大信心,最初供养……听受大乘十二部经……愿我始从今
生……愿我未来乃至菩提……功成本愿。”〔17〕(附见拓本一)
    总观上述各家之言,皆就出土的佛像、菩萨像的形象加以论述,
而涉及青州佛教史、青州石窟及寺院现存文物者不多。为扩大视野,
究其底蕴,笔者乃于2000年12月对青州佛教遗迹作了一次实地考察,
“等闲摘个赵州梨,放手原是青州枣”,今报告如下。
媒介与国学

 

 
版权所有 北京国学时代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0
国学网站,版权专有;引用转载,注明出处;肆意盗用,即为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