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世纪嵇康研究

 

学术研究专题




相关站点




 
天津师范大学  吴云 
 

 

 本文认为,20世纪的嵇康研究,走过了一条由古典型向近代型不断演化的道路;其近代化过程可分为四个时期:1900——1928年,可称为嵇康研究的第一阶段。此阶段嵇康研究是从古典型向近代化的过渡时期。在此时期内以刘师培的《中国中古文学史》和鲁迅的《魏晋风度及药与酒之关系》中,对嵇康研究成就最为突出。刘师培对嵇康的研究,重视时代思潮、文学发展、比较研究、点面结合、溯源探流等研究方法的运用。刘氏的嵇康研究已初步完成了从古典型,向近代化的过渡。鲁迅在刘师培研究方法的基础上,又重视魏末晋初的社会风气和玄学兴盛等方面,并初步做到了运用文史哲扩通的方法。此外,鲁迅还重视嵇康作品的思想新颖,往往与旧说反对,这是刘师培所不及的。

1928-1949为嵇康研究的第二时期。其特点互为研究的细密化。如陆侃如、冯阮君研究嵇康诗时,重视嵇写四言诗运用五言诗句式的规律;并述而指出“他的六言诗每首均四句,四句均入韵。”如此细微地分析嵇康诗歌,乃此前所未见。特点之二,郑振铎从四言诗发展的角度,肯定嵇康四言诗的风格;并从当时社会思想主潮——玄学,分析嵇康的《杂诗》和《游仙诗》,亦体现了在分析作品方面既细微又深刻。特点之三,刘大杰从嵇康所处的时代及环境,并认为魏末文学“完全是当时那种玄学与宗教思想的反映”。在那些作品里,明显地表现出当代文人的性情理想嗜好和行为,间接地把那一个紊乱的时代留下一个分明的子。刘大杰在论述“竹林名士”时还与“建步士子”的对比,特别是将嵇、阮同曹植对比;体现刘氏的文学史专著能对魏晋文学的整体把握,论述其史的发展脉络,这在30年代末是颇为难能可贵的。

1949-1978年为嵇康研究的学科统一时期。在这一时期,国家力求把各种思想观点统一到唯物史观方面来。本时期的嵇康研究成就较突出者是林庚。他在其《中国文学简史》一书中,把嵇康视为“封建社会知识分子为实行民主政治而斗争的代表”,这样的论点乃是此前的稽康研究中所未见。此外,霍松林对嵇康的思想和创作特点的分析,也较为公允。

1978-1999年为嵇康研究的第四阶段,其主要研究特征为观点与方法的多文化。本阶段嵇康研究取得突出成就的是罗宗强与徐公持。罗氏在其《玄学与魏晋士人心态》的专著中,由对嵇康的研究基本上离开了刘师培的《中古文学史》和鲁迅的《魏晋风度及文章与  及酒之关系》的讲演,而用玄学分析嵇康的为人与心态,认为“嵇康的悲剧不仅因为他的  偌,而终于导致杀身之祸,更在于他的玄学人生观的本质。”徐公持在其《魏晋文学史》中,对嵇康为人,特别是嵇康魅力的论述,嵇康与玄学思想的分析,对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的考证,乃是百年来的魏晋文学史中研究嵇康所取得成就之最突出者。

 

              
 

 

网页设计:静远



网站简介 | 网站导航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招聘专才 | 帮助信息

版权所有 北京国学时代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0
web@guoxu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