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萨荷故事研究

 

学术研究专题




相关站点




 
 
以《冥祥记·刘萨荷》为主的考察
 

  

      台湾东吴大学  王国良

 本篇论文分成两部分。前半探讨刘萨荷奉法前后的行止,特别是冥界游行的情节及意涵;后半则以考述萨荷出家,四处礼拜阿育王所造佛塔,佛像之旅程为主,试用描给出其坚毅而富传奇色彩的后半生。

现存的文献中,齐王琰《冥祥记·刘萨荷》属于南方早期的重要记载之一。它虽然不够完整,却十分难得,已成为今日吾人建构刘萨荷前半生事足迹的主要素材。至若梁慧皎《高僧傅》、唐道宣《续高僧传》、佚名《刘萨荷和尚因缘记》,也都是复原历史情境的珍贵资料。当然,近年中外学者对于刘萨荷故事之来龙去脉所做的相关探讨论述,亦同样发挥扫除迷雾,奠定坚实基础的功劳,值得重视并加取用。

刘萨荷,名或作萨河、萨河、萨诃、萨荷、窣和、苏河……等,盖皆为稽胡“繭”字之音译,故其用字,向无定准。西河离石(今山西省离石县)人。长于军旅,尚气武,好畋猎。年三十一,暴病而死,七日而苏,乃白述其人冥,游历地狱、闻观世音说法、接受审判刑罚,然后遗返阳间的过程。故事的主旨在谈因果说报应,刻意提出萨荷前半今世与佛教之关涉。至于观音士所说佛法。则重在设福、供养、忏悔、营造塔寺、讽诵经典、礼敬佛钵诸事。临别,更特别交代:“汝得济活,可作沙门。洛阳、临淄、建业、鄮阴、成都五处,并有阿育王塔;又吴中两石像,育王所使鬼神造也,颇得真相。能往礼拜者,不堕地狱。”萨荷还阳之后,精勤奉法,遂即出家,字曰慧达,旋即开始了他觐礼塔寺、佛像的旅程,历数十年而不止。

从《高僧传》兴福部,我们得知:萨荷大约于东晋孝武帝康宁(公元三七三年~三七五年)中,至京师建康。上越城顾望,见长下寺杪有异色,便往拜敬,晨夕恳到。夜见刹下时有光出,乃告人共掘,得三舍利、一爪甲及一发。道俗虽异,遂于简文帝所造旧塔之西,更竖一刹,施安舍利。后东旅游吴县礼拜维衙、迦叶石像,停止于玄通寺,首尾三年,昼夜虔礼,未尝暂废。顷之,进适会稽,礼拜鄮县(今浙江省鄞县)塔。他翘心束想,乃见神光焰发,因是修立龛砌,群鸟无敢楼集。据《冥祥记》的说法,萨荷于孝武帝太元末(约三九五年),尚在建康,后往许昌,不知所终。

萨荷回到北方的活动,有几年情况不明。但在收安帝隆安四年(四00年),释法显等一行,到达丝绸之路南道上的于阗国(今新疆和阗县城东南),遇到了西行巡礼佛教圣迹的慧达。此后,慧达与慧景、道整等去过竭义国(即疏勒)、乌长国、那揭国。在那揭国供养佛影、佛齿、及顶骨。慧达一人还,安帝元兴二年(四0三年)于弗楼沙国(今巴基斯坦之白沙瓦),与法显等相见,供养佛钵后,即跟宝坛、僧景返中国(见《法显传》)。估计慧达回到秦士的时间,大概在义熙元年(四0五年)前后。虽然有学者对《刘萨诃因缘记》引姚道安  <(慧达)法师碑记>所载:“和尚西至五大,曾感佛钵出现。”一句提出质疑,甚至断定《法显传》里的慧达不是刘萨诃(荷)。不过《冥祥记》上观世音曾对萨荷说:“《般若》定本及如本钵,后当东至汉地。”似乎提供了一条和尚西行的佐证。后来“佛钵”乃慧达和尚(即刘萨荷)礼佛史中的重要标记,不宜忽视。

《续高僧传》载萨荷在元魏太武帝大延元年(四三五年),秦晋流化将讫,再度四行,至凉州番禾郡(今甘肃省永昌县)东北,望御谷而遥礼,人问其故,答云:“此崖当有像现。若灵相圆备,则世乐时康;如其有阙,则世乱民苦。”这是流传颇广的御谷受记、山开像出故事较原始简单的情节。及至次年,萨荷游至肃州酒泉县城西七里石涧中,迁化。其骨并碎,如葵子大小,可穿之。当地刹寺为塑像立碑。至于原属稽胡群聚的石、隰、慈、丹、延、绥、威、岚等州居民,并图写其形,所在供养,号为“刘师佛”,颇奉行诫约。唐太宗贞观初,释道宣历游关表,于慈州(治所在今山西省吉县)东南高平原萨荷出生地,仍见有塑像,戎夏敬礼云。


 

 

网页设计:静远



网站简介 | 网站导航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招聘专才 | 帮助信息

版权所有 北京国学时代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0
web@guoxu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