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研究专题




相关站点




论魏晋玄学的主旨是融合儒道
 

     台湾政治大学  唐翼明

 一、魏晋玄学不是“新道家”

自冯友兰《中国哲学史》认为魏晋玄学即“道家之学”,“为道家学说之复兴”(见该书第五间首节),以后中外学者多承其说,称玄学为“新道家”(例如许杭生等《魏晋玄学史》,P2,赵书廉《魏晋玄学探微》,P3)、“Neo-Taoism”(例如美国哥伦比亚Tradition),P239)。这种提法是不准确的,会影响我们对魏晋玄学整体的把握,并在玄学的学术传承、核心宗旨、内部派系、后来发展及影响等方面产生若干误解。

二、魏晋玄学的主流一直以融合儒道为目的。

1. 魏以前思想界融合儒道的尝试

严遵——扬雄——宋衷——王肃

2. 从王弼答裴徽问看正始玄学家融合儒道的努力;

3. 郭象以后儒道融合已成为共识:

自然名教合一,礼玄双修。

三、魏晋玄学的派别问题

1. 学术界的各种分法:

名理派与道家派(青木正儿)

名理派与玄论派(刘大杰)

清议派与清谈派(宫崎市定)

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任继愈)

重“无”派与重“有”派(冯友兰)

玄学家与反玄派(赵书廉)

2. 我主张根据魏晋玄学融合儒道的主旨把参加建构玄学体系的学者分为亲道派、亲儒派以及主流派(即主儒道同者)之派。例如何、王、向、郭等都是主流派,嵇康、阮籍是亲道派、傅嘏、锺会、裴頠、孙盛等人则是亲儒派。在玄学建构道程中,有亲道派与亲儒派的斗争,没有什么玄与反玄,唯心与唯物的斗争。

四、儒道融合奠定魏晋以后中国文化的基本性格与中国知识分子的文化人格:

1. 儒道在哲学上互补其不足:儒家重人轻天,道家重天轻人,互补达到“天人合一”。

2. 儒道在实用上互极其弊病:儒家重名教,其弊则繁琐虚伪;道家贵自然,其弊则消极放荡,互救则既保群体秩序,又存个人自由。

3. 儒道构成中国传统知识分子文化人格的阴阳两面,借用荣格的理论,则是所谓“面具”(persona)与“阴阳”(shadow, dark side),合起来才是全人,即荣格说的“自身”(self)。

      4. 儒道适合个人进退:进则应世,以儒为主,道为辅;退则自适,以道为主,儒为辅。
 

 

网页设计:静远



网站简介 | 网站导航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招聘专才 | 帮助信息

版权所有 北京国学时代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0
web@guoxu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