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对戊戌变法史的研究一向重视不够,对妇女的参与与作用,尤其忽略。经过初步资料发掘,我发现中国妇女在戊戌时期的表现,积极自主、乐观向上,敢思考、有创见。远非如一般所想象的那样,懦弱被动,等待男性变法志士的启蒙与拯救。清季女诗人薛绍徽(1866-1911)便提供了一个极富魅力、极有意义的个案。
薛氏及其家人––––其夫陈寿彭(1857-)、夫兄陈季同(1852-1905)、及季同的法国妻子赖妈懿–––––均积极参与了戊戌变法。尤其在创辨中国第一个女学会、第一所女学堂、和第一份女子刊物过程中,起了主要作用。变法失败后,薛和丈夫合作,编译介绍西方文史科技著作,编辑报纸。所作四百余首古典诗词堪称变法新政编年史。其关怀涵盖之深广,古今女诗人无出其右。与同代男性诗人相比,亦为佼佼者。薛氏於诗词工力深厚,且每每改旧律,创新声,以反映中西古今交流冲突过程中的急速变革,和女诗人自身对现宝的敏锐反映,及由引引发的复杂情感、深入思索。她敢于直言,发论常与其时变法领袖康、梁相左,和寿彭更时有争论。这些都如实记载在她的诗词论著中,为我们研究戊戌时期的两性关系,提供了可贵资料。
薛氏诗词在描述历史变革同时,亦反映了以自身为代表的“新女性”的形成过程及其特质。她们既果敢热烈,又深沉多思;既脚踏实地,又富于想象;既恪守传统,又眼光开阔。她们是贤妻良母孝女,又将自身对家庭的责任延展为对整个民族国家的教化长育与呵护。为达到这一目的,她们对古今中外的知识价值选择梳理,而形成其自身的独特系统。既打破了对妇女的传统禁锢,又不同於其时士大夫,易从直接导因论成败,以武力高下论优劣,因鸦片战争以来五十年国耻,全盘否定中国五千年传统,一切以西法为准则。
本论文欲从薛氏诗词入手,研究其生平、著作、及家族史。俾重新考察中国近代史,了解中国知识阶层,尤其是知识妇女在戊戌时期的作用。她们为变革民族、国家、和自我所作的努力,艰苦卓绝,欲不幸被遗忘太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