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x.gif (2967 bytes) ....
 
晚清宫廷戏考述
 


相关站点





中国社科院文学所  幺书仪
 

   乾隆时期和道光以后的清末,是清代宫廷演剧的两次高潮。

乾隆时期的南府、景山两大皇家剧团,规模宏大,演员众多,由宫内太监和民间演员两部分组成。民间演员从当时领导戏曲潮流的昆弋两腔的故乡入选,他们进入宫廷后与民间的联系便被隔断。宫内剧团组织管理采用封闭方式。此时的宫廷演剧职能,主要以完成各种庆典仪式为主,也向外国使臣展现帝国的辉煌,同时也提供皇室娱乐的需要。其剧目,由皇家指令编创,审查;以宫廷承应、宫廷大戏和昆弋两腔为主要部分。

自道光朝开始,宫廷演剧发生了全面的变化。此前庞大的皇家剧团全面瓦解,宫廷本身所属剧团已缺乏活力。代之而起的管理机构升平署,其职能逐渐向着挑选民间名优和著名戏班进宫承应供差的方面转变。到了光绪朝后期,民间名班的演出,已经成为清代宫廷演剧的主要构成。宫廷和民间戏剧演出的界限己渐趋模糊。

光绪时期的执政者西太后,是清代宫廷演剧第二次高潮的促成者。除庆典仪式外,演出活动主要为满足皇室,尤其是西太后等的消遣娱乐需求。而她本人强烈的表演欲,对戏剧变革和引入民间创造活力的支持,对宫廷演剧的走向产生重要影响。其结果是,出现皇家剧团、太监科班和民间戏班三方鼎立的竞争局面。

晚清宫廷演剧机构的组织管理也渐趋开放。进宫的民籍教习可以自愿决定去留;民间艺人和戏班演出后仍然回到民间。宫廷演剧和民间演剧处于流动状态。

在演出的剧种和剧目的选择和确定上,改变了乾隆时期以昆弋为正统,排斥乱弹的陈规,和对“经典”剧目的崇拜,向俗间求新求异的风尚靠拢,而推动了宫廷演剧上的昆乱易位。

西太后对“内廷供奉”实施了月俸和赏金结合的办法。月俸更多是表明一种荣誉,相对优厚的赏金则是经济利益的主要保证。名优与一般艺人收入的档次扩大,宫廷演出的组织也部分地引入商业运作机制。同时,某些艺人在宫廷受到的肯定,也促进了他们在演出市场上的声名和地位。

 


 

 

 



网站简介 | 网站导航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招聘专才 | 帮助信息

版权所有 北京国学时代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0
web@guoxu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