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x.gif (2967 bytes) ....
 

国语运动与文学革命

 


相关站点





北京大学      王枫

 

五四期间,国语运动和文学革命几乎是同时发生、同步发展的。国语运动与晚清拼音化运动、白话文运动相衔接,此时致力于推动“国音”的公布和中小学的“国文”改“国语”;文学革命从胡适开始提出,到1917年《新青年》集团同人的讨论和尝试,重点在“文字工具”的革新。二者的工作都与以白话代文言的书面语变革有关。但在最早的时候,他们之间并不发生联系,偏重也不相同。国语运动由教育部中一批职员发动,希望依赖官方力量,进行某些制度性改革,建设共同语;文学革命则借助舆论宣传和具体实践,要以白话的“活文学”打倒文言的“死文学”,随着论题的扩大,开始涉及应用文领域,与国语运动取得一致的方向。

1918年以后,《新青年》基本上全面改行白话,同时在人事方面,与国语研究会有所接触,国语运动和文学革命渐有合流之势,并由胡适提出“国语的文学”“文学的国语”这一口号。在名称上以“国语文学”替换“白话文学”,提高了新文学的书面语地位;而新文学的实绩,为“国语”提供了一批范本。

1919年教育部成立“国语统一筹备会”,《新青年》集团几位主要成员提出议案,要求在初等教育中改“国文读本”为“国语读本”,经教育部内“统一会”人士的成功运作,获得通过,双方的合作使得国语运动达到最主要目标。几年后中等教育也改“国文”为“国语”,新文学作品进入教材,白话初步具备成为书面语正式语体的可能。

 

 

 

 



网站简介 | 网站导航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招聘专才 | 帮助信息

版权所有 北京国学时代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0
web@guoxu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