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如是别传》是陈寅恪先生留给我们的最后一部著作,也是他蕴酿最久、写作时间最长、篇幅最大、体例最完备的一部著作。虽然由于目盲体衰,整部书稿系经寅恪先生口授而由助手黄萱笔录整理而成,细按无一字不是作者所厘定,无一句不经过作者学养的浸润。可惜作者生前未能看到这部呕心沥血之作的出版,应了1962年先生说的“盖棺有期,出版无日”那句极沉痛的话。
本文详尽探讨了此一大著作的学术精神、文化意蕴和文体意义,提出《别传》既是笺诗证史的学术著作,又是为一代奇女子立传的传纪文学,又是借传修史的历史著作。实际上是寅恪先生自创的一种新文体,特点是综合运用传、论、述、证的方法,熔史才、诗笔、议论于一炉,将家国兴亡哀痛之情感融化贯彻全篇。如果说《论再生缘》是这种新文体的一种尝试,《柳如是别传》则是这种文备众体的著述之典范。作者悬置的学术目标极高。但更辉煌的目标,是通过立传来修史,即撰写一部色调全新的明清文化痛史。他的学术目标达到了。《柳如是别传》的学术价值绝非一部寻常通史所能比拟。
论者或谓《别传》篇幅拉得太长,释证诗文时而脱离本题,枝蔓为说:当我们知道寅恪先生的“主旨在修史”,便不会怪其释证趋繁,只能讶其用笔之简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