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醉网师园
刘志琴
旅游我是江南人,对苏州并不陌生,早在四十多年前,就在灵谷女中小住,这是苏州著名的教会学校,座落在小巷深处,因为是暑假,同学们都已散去,留下空旷、寂寥的校园,那庭院深深的院落,斑斑青苔的洋楼,高高耸立的窗棂,使我躁动的少年心顿然安定下来,至今想起它,还不免为那宁静得有些肃穆的氛围而神往,尤其后来久居闹市,满耳喧嚣,再也找不到了那种感觉。
旅游今年暑假又踏进了苏州城,少年的回忆召唤我想再一次重温旧时的印象,遗憾的是,问了学生问老师,问了青年问中年,竟然谁也不知道那个去处。一位老者指点我说恐怕早已换了校名,或者已经拆迁了,即使还能找到,车水马龙,高楼大厦,也不会有当日的风光了,正是,这四十多年足以使黑发变成白头,两代人之遥,又哪能没有沧海桑田的变化?
旅游 古老的苏州城在悄悄地隐退,虽然园林依旧,而且都作为国家级的文物遗产被保存,翻修、粉刷、整旧一新,又添加了小卖部、饮料角、高价门票和门卫,似乎多了点什么又少了点什么。集体旅游,一天要奔好几处园林,马不停蹄,小桥流水畔走的是匆匆的脚步,曲径通幽处涌来的是阵阵人声,景色虽好,情怀难再,游罢归来似乎又有些不能尽兴。
旅游然而,苏州人的古道热肠仍然不减当年。同事许敏是当地人,一回到家乡即被她少年友好包围,热情地款待她,也连带地款待了我们,就这样我也成了她朋友的朋友。金华森先生就是新交之一,他粗粗壮壮,痛快豪爽,乍一见不信他是苏州人,可他细致入微的关照和善解人意的接待,又使你不得不信他非苏州人莫属。一见面他就宣布,要带我们到最有苏州特色的好去处,是茶楼品茗?
欣赏评弹? 还是观摩刺绣? 他又迟迟不露声色,叫人猜不透。一日傍晚,他突然来到我们的住处说,今日夜游网师园,这一下真使人欢呼雀跃。
旅游网师园实在是个不大的园林,占地8
亩,在这有限的天地,居然山水重重,屋重重,已属不凡之地,如今又模仿古人秉烛夜游,那是什么滋味! 由于票价是白天的好几倍,游客不多,恰恰是人静声廖之时,才能领受苏州园林的本色。月亮刚刚挂上树梢,我们走进这一古宅,沿着屋沿走廊,亮着笺笺灯笼,悄无声息地导引游人穿过门厅、轿厅和花厅,古色古香的陈设发出幽幽的暗光,不由得你不屏息敛气,渐渐地空气中漾起了琴声,忽徐忽疾,如泣如诉,追踪声息,是来自气宇轩昂的大厅,定了定眼神,才发现有一古装的仕女正在灯影下抚琴吟曲,娴雅、端庄好似复活了一幅古画。厅前是一池碧水,背临峥嵘峭拔的假山,高下虚实,错落有致,大有咫尺千里之感。溶溶月色,波光水影,似乎游动着雨烟云蔚,生出丝丝凉意。厅内一副对联:“山前倚杖看云起;松下横琴待鹤归。”此种雅兴,只应天上有,何啻落人间!
怪不得这里住过许多名人雅士,又成为人文荟萃之地。
旅游凝神间,又飘来“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的长叹,抬眼一望,原来在那姹紫嫣红的花丛中,两位怀春少女正在吟唱《牡丹亭》,古朴、典雅的昆曲余音缭绕,时时拔动人们伤春的情怀。看着蜿蜒起伏的黛瓦粉墙,双扉紧闭的月洞门,又宛若进入“隔墙花影动,疑是玉人来”的佳境,使人流连忘返。走出这似梦非梦之地,蓦然回首,一片断井颓垣之中,有一位貌似落难的公子在低低地吹着洞箫,真是花花草草由人恋,酸酸楚楚召人怨。走到园林深处,是一座华灯高照的厅堂,这才看清了它的精致玲珑,画楼雕栋,最后在委婉顿挫、铿锵激越的弹词和琵琶声中走出了网师园。
旅游此游不仅观赏了园林的胜景,更重要的是让游客进入特定的历史场景,充分感受现实中不复再有的神韵,这才是吸引游客的魅力所在,这对那些专在形式上复制而忽视内涵的景点,有启发的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