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海峰,男,汉族, 1959年9月生 于福建龙岩,祖籍惠安(现泉港区)。1976年高中毕业后上山下乡。 1977年考入厦门大学历史系,1984年硕士毕业后到厦门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工作,1987年起任副所长, 1988在职获历史学博士学位。1992年晋升教授,并应聘为国家教委考试中心兼职研究员。1993年国家公派留英半年,在伦敦大学、剑桥大学作高级访问学者。1994年被评为博士生导师。1996年起任所长,兼任全国教育考试暨自学考试研究委员会委员,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00年访日半年,在日本创价大学教育学部作访问教授。 2002年获教育部高等学校青年教师奖,并被评为福建省优秀青年社会科学工作者。现为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院长、教育部文科重点研究基地厦门大学高等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厦门大学考试研究中心主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
主要研究方向为科举学、高等教育历史与理论。已出版《科举学导论》(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5)、《科举制与“科举学”》(贵州教育出版社2004)、《科举考试的教育视角》(湖北教育出版社1996)、《唐代教育与选举制度综论》(台北文津出版社1991)、《学优则仕:教育与科举》(第一作者,长春出版社,2004)、《中国科举史》(第一作者,东方出版中心2004)、《中国考试发展史》(第一作者,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福建教育史》(第一作者,福建教育出版社1996)、《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比较研究》(主编,福建教育出版社2001)等著作11部;在《中国社会科学》、《历史研究》、《教育研究》、《高等教育研究》、《中国史研究》、《厦门大学学报》等刊物发表《科举制对西方考试制度影响新探》、《科举制的起源与进士科的起始》、《高考改革中的全局观》、《在教育与历史之间——高等教育史研究四探》、《唐代俊士科辨析》、《“科举学”——21世纪的显学》等论文100余篇。
担任教育部首批文科重大课题攻关项目“高校招生考试改革的理论与实践研究”首席专家,并主持教育部“修订普通高校办学条件标准研究”、“中国高等学校校史确定的原则与标准研究”、“师范院校与农林院校更名问题研究”、“科举文化的研究”、“高考与多元招生体制研究”等 10余项重要课题。曾获第一届全国青年优秀社会科学成果奖优秀奖、第二届全国教育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福建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两次和二等奖两次。为中国高教学会高等教育学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史分会常务理事,被吉林大学、华中师范大学、福建师范大学等12所大学聘为客座教授或兼职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