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文赋》晋·陆机
西晋陆机撰。陆机(261-303),字士衡,吴郡人。吴大司马陆抗之子。吴亡入晋,官至平原内史。有集47卷。《文赋》为古来第一部系统论述文学体裁及创作过程之专书,对文学创作构思过程中之想象问题与感兴问题论述较为精辟,同时论及写作目的、作文之由、构思、谋篇、文辞体式、作文利害关键、文章之病、因人而异之构思与表现等问题。把文体分成10类,比曹丕所分的四科更为细致。全文载于《文选》。今人郭绍虞主编《历代文论选》与张少康《文赋集释》均有详细注释。
2《文心雕龙》南朝梁·刘勰
梁刘勰撰。刘勰(约465-约520),字彦和,东莞莒人,世居京口,少时居定林寺,梁初入仕,后出家。《文心雕龙》共10卷,50篇,为第一部有严密体系的、“体大而虑周”的文学理论专著。前五篇为全书纲领,后论述各种文体源流及作家、作品。“神思”篇以下研究创作过程中各方面问题、文学史论和批评鉴赏论。最后《序志》申述本书写作动机、态度、原则。现存文本最早为唐写本残卷。通行有清人黄叔琳、今人范文澜、杨明照、周振甫等校注、翻译本。
3《诗品》南朝梁·钟嵘
南朝梁钟嵘撰。钟嵘(约468-518),字仲伟,颍川长社人,由齐入梁。《诗品》以五言诗为主,举自汉至梁之诗人,列分为上中下三品,由作家、作品之风格特点揭示历代诗人间之继承、发展关系,比较不同艺术流派,对具体作家、作品加以言简意赅之评论,并略及五言诗之起源及历史发展。书中论及诗歌创作中“滋味”、“兴”、“真美”、 “穷情”及“写物”诸概念,反对堆垛典故与刻意追求声律。有《津逮秘书》本、《学津讨原》本;近人许文雨有《诗品讲疏》、陈延杰作有《诗品注》,曹旭《诗品集注》校注最为详备。
4《乐府古题要解》唐·吴兢
唐吴兢撰,二卷。吴兢(670-749),汴州浚仪人,通晓经史,诏直史馆,修国史,叙事简核,号良史。采录史传与诸家文集有关乐府古题资料汇集成书。分相和歌、拂舞歌、白紵歌、饶歌、横吹曲、清商曲、杂题、琴曲等类。各列曲题,每题大体说明其起源、古辞内容及后人仿作等。每类又有总说,颇为详赅。于汉魏乐府叙述尤为详备。末附载“建除体”及“字谜”与乐府无关。《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疑兢本佚,今本乃元人辑《乐府诗集》中引文而成。但唐王叡《炙毂子杂录》引此书,内容与今本相同。
5《教坊记》唐·崔令钦
唐崔令钦撰,一卷。崔令钦,生平里贯不详。据是书自序,知其开元时曾为左金吾仓曹,天宝乱后,流寓江南,追思教坊旧事而作是书。书中保存不少唐代教坊教习、排练、演出歌舞、伎艺、百戏诸俗乐之资料。记述有关教坊制度、人物、轶闻、琐事、曲名等,于俗曲内容、牌名、起源、变迁亦有较详记载,对研究唐代敦煌曲、大曲、歌舞、百戏、戏剧、杂技等均有参考价值,唐宋诸词调、曲调亦可藉以考见其渊源流变。今人任半塘有《教坊记笺订》。
6《乐府杂录》唐·段安节
唐段安节撰,一卷。段安节,临淄人。段成式之子,温庭筠之婿。《新唐书·段志玄传》载其乾宁中为国子司业,善乐律,能度曲。自序言《教坊记》所载未备,乃以耳目所见编成是书。虽题为“乐府”,却包括唐中叶以后音乐、歌舞、技艺、百戏。乐部记载雅乐、清乐、鼓吹等九部之制,歌、舞、俳优、乐器记载当时著名演员;关于乐曲与傀儡子则大抵为源流考证;最后为《别乐识五音轮二十八调图》。有《说郛》本、《续百川学海》本、《守山阁丛书》钱熙祚校本等。
7《诗式》唐·释皎然
唐皎然撰,有一卷本与五卷本两种。释皎然(720?—?),唐代诗僧人。俗姓谢,字清昼。湖洲人。活动于大历、贞元年间,卒于贞元九年(793)至十四年(198)之间。5卷本卷一总论诗歌原理及“诗有五格”之第一格,其余四卷分论第二至五格,摘“名篇丽句”为例。论诗主张“真于情性”、“风流自然”,反对“声病”说,不赞成用典,亦不废苦思,论诗触及意境问题,论风格标举十九体,要言不烦。《唐宋丛书》、《学海类编》、《历代诗话》所收均为一卷。唯陆心源《十万卷楼丛书》本为五卷,最为完备。
8《文镜秘府论》日·释空海
日本僧人遍照金刚撰。遍照金刚(774~835),俗姓佐伯,名空海,遍照金刚为其法号。生活在日本平安朝前期,贞元二十年(804)至元和元年(806)来唐留学约三年,与中土僧徒、诗人有友好交往。此书据崔融《唐朝新定诗格》、王昌龄《诗格》、元兢《诗髓脑》、皎然《诗议》等书排比编纂而成,亦有部分日人著作,以天、地、东、南、西、北分册。大体述六朝至唐初诗之声律、词藻、典故、对偶等形式技巧问题,偶及创作理论。所引之书今多失传,赖以存一麟半甲。通行有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版王利器校注本,日本小西甚一有《文镜秘府论考》。
9《本事诗》唐·孟棨
唐孟棨撰,一卷。孟棨,名一作启,字初中,开成中曾在梧州任职,后为司勋郎中。所记皆诗歌本事,分情感、事感、高逸、怨愤、徵异、徵咎、嘲戏 7类,除乐昌公主、宋武帝二条为六朝事,余皆唐人,颇存唐代诗人轶事及传说。其写作目的为记载诗歌作品之写作背景,以诗系事,乃成一种创体。通行有《古今逸史》本、《顾氏四十家小说》本、《津逮秘书》本、《历代诗话续编》本等。
10《诗人主客图》唐·张为
唐张为撰,一卷。张为,生平里贯均不详。唐末江南诗人,与周朴齐名。论述中晚唐诗人流派,以白居易、孟云卿、李益、孟郊、鲍溶、武元衡为六主,将“法度一则”、风格类同之诗人分列为上入室、入室、升堂、及门等级别。在主客诸家名下各摘若干诗句为例,亦有少数录全诗。为后世诗派划分之滥觞。因作者作品多失传,其划分理由莫可致详,故后人颇有非议。有《函海》、《榕园丛书》、《历代诗话续编》一卷本及《镜烟堂十种》、《谈艺珠丛》 三卷本。
11《风骚旨格》唐·齐己
唐释齐己撰,一卷。释齐己,唐末诗僧,本姓胡,名得生,潭州益阳人。此书设“格”较多,有六诗、六艺、十体、十势、二十式、四十门、六断、三格。涉及诗之传统、句法、题材、创作原则等,多为写作技巧问题。每格用两句(“三格”用四句)诗示例,多己作,但无解说。有《津逮秘书》本、1983年中华书局版《历代诗话续编》本、张伯伟辑《唐五代诗格汇考》本。
12《二十四诗品》唐·司空图
旧题唐司空图撰,一卷。司空图(837~908),字表圣,自号耐辱居士、知非子。河中人。咸通十年(869)进士,官至知制诰、中书舍人。唐末退隐于中条山王宫谷别墅。此书将诗歌风格分为雄浑、冲淡、纤秾、沉着、高古、典雅、洗炼、劲健、绮丽、自然、含蓄、豪放、精神、缜密、疏野、清奇、委曲、实境、悲慨、形容、超诣、飘逸、旷达、流动等二十四品,每品十二句四言韵语,以形象化语言形容诗歌之美学风格。1995年陈尚君、汪涌豪考证此书元代以后方见于文献,应非司空图所作。通行有《津逮秘书》本、《四部备要》本、1981年中华书局版《历代诗话》本等。
13《六一诗话》宋·欧阳修
宋欧阳修撰,一卷。此书原称只称“诗话”,后人题作《六一诗话》、《六一居士诗话》、《欧阳永叔诗话》等。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六一居士,吉州庐陵人。此书共28条,多叙论诗词作者身世及作品本事。卷首有“居士退居汝阴,而集以资闲谈也”云云,可见系集旧作笔记而成,故文体与笔记杂著相近。通行有《四部丛刊》影印元刊本,1981年中华书局版《历代诗话》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年标点本(与《白石诗话》、《滹南诗话》合刊)等。
14《温公续诗话》宋·司马光
宋司马光撰,一卷。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号迂叟。陕州夏县人。封温国公。有《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传世。是书共31则,重在记事,原书只称《续诗话》,即续欧阳修诗话之意,内容与欧书明显有承续关系。所记诗人轶事颇有价值,所下断语亦见眼光。通行有1981年中华书局版《历代诗话》本。
15《中山诗话》宋·刘攽
宋刘邠撰,一卷。又称《刘贡父诗话》、《刘邠诗话》。刘邠(1022-1088),字贡父,临江新喻人。原书卷数称说不一,作一卷、二卷、三卷者均有之,文字详略有所差异,内容基本相同。今常见本均作一卷,67则,承“以资闲谈”之风,以纪事为主,所载多涉考证,又颇杂以诙谐,涉及理论者较少。引述时有错误,后人多有批评。通行有《百川学海》本、《莹雪轩丛书》本、1981年中华书局版《历代诗话》本等。
16《后山诗话》宋·陈师道
旧题宋陈师道撰,三卷,今存一卷。陆游谓此书为后人伪作,近人以为陈氏未完稿,后人续成。陈师道(1053-1110),字履常,一字无己,号后山居士。彭城人。共84条,多转述欧阳修、苏轼论诗之语。论诗略同江西诗派论诗主旨。偏重理论批评和诗法、考释,所论不限于诗,兼及古文四六,言诗不偏于论事,论辞又不偏于摘句。通行有《百川学海》本、1981年中华书局版《历代诗话》本等。
17《临汉隐居诗话》宋·魏泰
宋魏泰撰,一卷。魏泰字道辅,襄阳人。以隐居汉水之旁,号汉上丈人,名其集为《临汉隐居集》,诗话亦取此意。是书共70则,记事颇广,论诗强调“寄情”,贵有“余味”,反对词意轻浅,堆垛故实,故于黄庭坚之摭拾书卷颇有非议。所录诗坛遗闻轶事,辨彰得失,考证异同,颇多可取。通行有《知不足斋丛书》本、1981年中华书局版《历代诗话》本等。
18《竹坡诗话》宋·周紫芝
宋周紫芝撰,一卷,或作三卷。周紫芝(1081—?),字少隐,号竹坡居士。宣城人。此书原本百条,今存80余条,《说郛》仅存16条。内容以评诗为主,兼及考证。多记诗坛轶事,诗论多依江西诗派之论,往往留意于字句运用,有重“点化”之功,考证作品多所可取,谬误亦复不少,《历代诗话考索》及《二老堂诗话》均有辨正。通行有《百川学海》本、《说郛》本、1981年中华书局版《历代诗话》本等。
19《彦周诗话》宋·许顗
宋许顗撰,一卷,又名《许彦周诗话》。许顗字彦周,襄邑人。生卒年未详。书成于南宋初年(约1128年),约140条。开篇曰“诗话者,辨句法,备古今,纪盛德,录异事,正讹误也”,为诗话最早之定义,习为后人引述。内容兼有评论、考释与记事,论诗盛称黄庭坚,亦推崇陶渊明、苏轼,评论以唐宋诗人为主,兼及六朝,又杂神怪幻梦之事。通行有《百川学海》本、《说郛》本、1981年中华书局版《历代诗话》本等。
20《石林诗话》宋·叶梦得
宋叶梦得撰,三卷。叶梦得(1077-1148),字少蕴,号石林居士。原籍吴县,居乌程。此书分上、中、下三卷,90则。未论及南渡后诗人,当成书于靖康前。书中杂记唐宋诗坛轶事,品评诗作,间有议论。持论颇近严羽,主张自然工巧,反对雕琢伤真;强调“缘情体物”,推崇杜甫、王安石,不满欧阳修、苏轼。通行有1955年古典文学出版社铅印本、1981年中华书局版《历代诗话》本等。
21《紫微诗话》宋·吕本中
宋吕本中撰,一卷。吕本中(1084-1145),字居仁,号紫薇,人称东莱先生。寿县人。此书共90条,主要记述吕氏家世旧闻及江西诗派轶事,经义杂文亦偶有涉及。论诗只限于诗句品评。通行有《百川学海》本、《津逮秘书》本、1981年中华书局版《历代诗话》本等。
22《唐子西文录》宋·唐庚
宋唐庚述,强幼安记,一卷。唐庚(1069-1120),字子西。眉山人。强幼安(1091-1157),字行父,余杭人。此书为强行父于唐庚去世后追记其言,计34条。以论诗为主,兼及文、赋。论诗主张造语简妙自然,推崇陶渊明、苏轼,亦重视诗律与炼字,多直陈文学见解,所论较杂,语多精粹。卢世氵寉《尊水园集略》卷八《唐子西文录》:“中间谈艺说诗,推敲评唱,曲曲挺挺,透入穿出,多有发人未发、不受书本牢笼者。”通行有1981年中华书局版《历代诗话》本。
23《诗话总龟》宋·阮阅
宋阮阅辑,十卷,分36类,题作《诗总》,佚;今传为重辑本,易名《诗话总龟》,仍题阮阅名。分前后集,各五十卷,共61类。阮阅原名美成,字闳休,自号散翁,又号松菊道人。舒城人,生卒年不详。是书系辑他书而成,创分门别类编排之体,以事为纲。所取除诗话外,又有小说笔记一类资料,注明出处,便于查考。有《四部丛刊》影印明嘉靖刻本,题为《增修诗话总龟》,通行有人民文学出版社1987年校点本。
24《观林诗话》宋·吴聿
宋吴聿撰,一卷。吴聿字子书,其余不详。著录于《直斋书录题解》、《天一阁书目》,所传不广。成书在南宋初,160则,记唐及北宋诗人轶事,品评诗句,多称引苏轼、黄庭坚,偏重考证。丁福保从天一阁得藏本,编入《历代诗话续编》,有1983年中华书局排印本。
25《苕溪渔隐丛话》宋·胡仔
宋胡仔辑,前集60卷,后集40卷。胡仔(1095?-1170),字元任。绩溪人。此书以内容性质分类立目,体例较烦,以人为主,以时序先后为序,附录有关琐闺轶句。对所辑录材料有严格选择,附有按语。论诗推崇李杜苏黄四家。通行有《四部备要》本、1962年人民文学出版社校点本。
26《诚斋诗话》宋·杨万里
宋杨万里撰,一卷。杨万里(1127-1206),字廷秀,号诚斋。吉水人。此书内容较杂,除论诗外,尚论及书法、古文、四六文、祭文、青词。《四库全书简明目录》称“论文论诗之语,中理者甚多”。其论诗未脱尽江西窠臼,主张“初学诗旨,须学古人好语”,赞赏“用古人语,而不用其意”,“以故为新,夺胎换骨”。于诗之艺术风格,提倡“委婉显晦,尽而不污”。通行有1983年中华书局版《历代诗话续编》本。
27《庚溪诗话》宋·陈岩肖
宋陈岩肖撰,二卷。陈岩肖,字子象,号西郊野叟。金华人。生卒年不详。上卷谈宋代帝王及杜甫、白居易、苏轼诗,下卷杂论宋人诗,于元祐诗人诗论征引尤多。是书重在记述本事,论诗注重纪实,注重言志,称赞杜诗“多纪当时事,皆有依据”。通行有1983年中华书局版《历代诗话续编》本。
28《杜工部草堂诗话》宋·蔡梦弼
宋蔡梦弼编,二卷,又名《草堂诗话》。蔡梦弼字傅卿,建安人,生平事迹未详。是书计200余条,专辑宋人诗话语录问答及说部中论杜之语。《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谓“此书详赡,胜于方道深《续集诸家老杜诗评》”。通行有《古逸丛书》本,《知不足斋丛书》本,1983年中华书局版《历代诗话续编》本。
29《优古堂诗话》宋·吴幵
宋吴幵撰,一卷。吴幵字正仲,滁州人。是书总155题,多记师法、点化,明诗家用字炼句相承变化之由。有1983年中华书局版《历代诗话续编》本。
30《艇斋诗话》宋·曾季貍
宋曾季貍撰,一卷。曾季貍(?-1178),字裘父,自号艇斋。南丰人。计300余则,杂记唐宋诗人事,重在考证诗法之承袭、点化。论诗屡引徐俯(东湖),吕本中(东莱)之说,主张学诗要自然,论诗注重诗意,将诗别具情趣处视为有“思致”,认为诗应“含不尽之意”。此书颇类《紫微诗话》,载江西诗人遗闻轶事较多。通行有《说郛》本、1983年中华书局版《历代诗话续编》本。
31《藏海诗话》宋·吴可
宋吴可撰,一卷。吴可字思通,祖籍瓯宁,生于金陵。原书久轶,近人丁福宝从《永乐大典》中辑出,计93则。论诗多称引江西诗人韩驹之语,又多暗用苏轼之说。品藻名篇丽句,推敲文字得失,时有精到见解。主张“学诗当以杜为体,以苏黄为用”,强调“悟入”。其诗论多宗东坡,喜以禅喻诗,《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称“其论诗每故作不了了语,似乎禅家机锋”。有1983年中华书局版《历代诗话续编》本。
32《{巩石}溪诗话》宋·黄彻
宋黄彻撰,十卷。黄彻字常明,莆田人,生卒年不详。弃官后寓居兴化(上巩下石)溪,诗话因此而名。此书特点在以风教言诗;于诗格诗例方面,另出手法,以创为语法修辞之规律。自谓“诗话之集,皆因前人之语而折衷之,不敢私自有作焉”,实则转录之外,自有撰述。通行有《知不足斋丛书》本,1983年中华书局版《历代诗话续编》本。
33《对床夜语》宋·范晞文
宋范晞文撰,五卷。范晞文字景文,号药庄。钱塘人。此书皆论诗之语。自汉魏至宋,悉有品评。虽瑕瑜互见,然当宋末,能力排四灵、晚唐二派,亦可云有特识。《对床夜语》各书皆作《对床夜话》,《历代诗话续编》从《知不足斋丛书》本改定。通行有《百川学海》本、《知不足斋丛书》本、1983年中华书局版《历代诗话续编》本。
34《岁寒堂诗话》宋·张戒
南宋张戒撰,二卷。张戒(?-约1157),字定复。绛州正平人。原书已佚。今本系从《永乐大典》中辑出,较完善。分上下卷。上卷主要探讨诗歌理论创作,兼评历代诗人及其诗作;下卷集中评论杜甫诗作。论诗尊崇李杜,推崇陶渊明、阮籍,于艺术方法力倡含蓄,强调词婉意微,反对浅陋,反对以议论为诗,反对“专以补辍奇字为诗”,因而不满于苏轼、黄庭坚诗,并针对江西诗派流弊,提出诸多见解,其持论直接影响于《沧浪诗话》。通行有《武英殿聚珍丛书》本、1983年中华书局版《历代诗话续编》本。
35《二老堂诗话》宋·周必大
南宋周必大撰,一卷。周必大(1126-1204),字子充,又字洪道,自号平园老叟。吉州庐陵人。是书共46则,题各成篇,总体来说以训释词句、记录诗坛轶事为主,于考释诗句,训字词,明典故,查出处,极见功力。有1981年中华书局版《历代诗话》本。
36《珊瑚钩诗话》宋·张表臣
南宋张表臣撰,三卷。张表臣字正民,里籍生平未详。此书用杜诗“文采珊瑚钩”句命名,内容以评论诗作及表述其文学见解为主,兼记诗人轶事,多数条目为大段论述。论诗推崇杜甫,于苏轼、黄庭坚中更倾心于苏轼。记述唐代诗坛轶事较多,颇有参考价值。通行有《百川学海》本、1981年中华书局版《历代诗话》本。
37《韵语阳秋》宋·葛立方
南宋葛立方撰,二十卷。葛立方(?-1164),字常之。丹阳人,徙居吴兴。此书成于隆兴元年,取《晋书》“皮里阳秋”之意名书。前六卷涉及诗文,一二卷论诗法、诗格,三四卷论诗之本事,五六重在考证。主要评述汉魏迄宋诗人诗作,广涉人物品行高下,诗旨是非,词句工拙等。对江西诗派持批评态度。后十四卷,涉及书画、音乐、舞蹈、鸟兽花木之类。通行有《百川学海》本、《常州先哲遗书》本、1981年中华书局版《历代诗话》本、1979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本。
38《白石道人诗说》宋·姜夔
南宋姜夔撰,一卷。姜夔(1155?-1221?),字尧章。饶州鄱阳人。寓居湖州,与白石洞天为邻,遂自号白石道人。是书共30则,不以“诗话”为名,其义不尚考据,重在理论阐发,亦讲诗法诗病。其述作诗之法,论述辨体、立意、布局、措词、说理、用事、写景等,反对以议论、雕琢为诗,以清空、淡远为上,多有精深之见。通行有1981年中华书局版《历代诗话》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年标点本。
39《江西诗派小序》宋·刘克庄
南宋刘克庄撰,一卷。吕本中作《江西诗社宗派图》,罗列黄庭坚以下26人。是书专序其人之体制与宗尚。以人为纲,序其师承,品其诗体,评其位次。刘氏评论,颇有深刻见解,对研究江西诗派有很重要价值。通行有1983年中华书局版《历代诗话续编》本。
40《娱书堂诗话》宋·赵与虤
南宋赵与虤撰,二卷。赵与虤,字威伯,宋太祖十世孙。此书杂记唐宋文坛轶事,诗论源于江西诗派,取材或涉于唐。作者鉴赏能力颇高,间有评议,深中肯綮。近人丁福宝以为“名章隽句,轶事遗文,亦络绎其间,未可以芜杂并弃菁华也”。通行有1983年中华书局版《历代诗话续编》本。
41《林泉高致》宋·郭熙
南宋郭熙撰,一卷。郭熙,河阳温县人。工山水画。是书分山水训、画意、画诀、画题、画格拾遗五部分,涉及山水与人之关系、画法、技巧等。作者提出山水远近浅深之不同,风雨明晦及四时之景各异。其画山有高远、平远、深远之作对后世山水审美影响甚大。通行有1982年文物出版社沈子丞编《历代论画名著汇编》本。
42《沧浪诗话》宋·严羽
南宋严羽撰,一卷。严羽(1192?—1245?),字仪卿,一字丹邱,自号沧浪逋客。邵武人。是书分诗辨、诗体、诗法、诗评及诗证五题,后附《答吴景仙书》。是书以禅喻诗,诗法盛唐,以“妙悟”为主,要不落言筌,不拘于书卷理趣。其议论喜分体制,每针对当时江西诗派与四灵派而发,欲以唐诗救宋诗之弊。通行有《历代诗话》本、1962年人民文学出版社版郭绍虞《沧浪诗话校释》本。
43《诗人玉屑》宋·魏庆之
南宋魏庆之编著,二十卷。魏庆之字淳甫,号菊庄。建安人。不应科第,种菊千丛,日与骚人逸士觞咏期间。是书成于南宋末。分类辑录宋人诗话,有诗话总集性质。是书着重编辑南宋诸家诗话,编例兼取《诗话总龟》及《苕溪渔隐丛话》之长,资料丰富,取材精严,体例不一,稍嫌芜杂。通行有1958年古典文学出版社校点本、1961年中华书局重印本、1978年上海古籍出版社本。
44《文则》宋·陈骙
南宋陈骙撰,二卷。陈骙(1128-1203),字书晋,台州临海人。绍兴进士。是书为我国早期修辞专著,重在研究六经诸子文章句法,“准经立制”,分门别类,概括修辞方法。分类虽然略嫌烦琐,议论亦觉肤浅,然不拘常格,不落俗套。讨论文章颇重写作技巧,尤重简约、含蓄与形象性。有文津阁《四库全书》本,1960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刘明辉校点本。
45《文章精义》宋·李涂
宋李涂撰,一卷。李涂,约宋高宗绍兴间在世。此编《经籍志》著录两卷,而世无传本。惟《永乐大典》存之,署“李耆卿”撰,不署时代,疑耆卿或为李涂之字。此书主张“做大文字,须放胸襟如太虚始得”。在写作技巧上主张行文通达自然。持论平实稳当,不拘门户之见。于文章繁简、源流得失分析至为明晰。有《格致丛书》本、《琳琅密室丛书》本、《文学津梁》本。
46《时贤本事曲子集》宋·杨绘
北宋杨绘撰,一卷。杨绘(1027-1088),字元素。绵竹人。是书作于元丰初,皆纪北宋中叶词林掌故,原有前集后集,南宋尚有传本。入元则全佚。清末梁启超曾撰文考证作者及原书流传,又辑佚文5则。近人赵万里又辑得4则,合为一卷。此书为宋人词话之始。仿照孟肇《本事诗》而作。所录以“时贤”为主,上及唐五代。通行有《校辑宋金元人词》本、1986年中华书局《词话丛编》本。
47《古今词话》宋·杨湜
南宋杨湜撰,一卷。杨湜字曼倩,里籍仕履不详。此书在宋以来公私书目中未见著录。大概成于绍兴间,《苕溪渔隐丛话》中已见称引。明以后亡佚,今本为近人赵万里所辑,共67则。书中所采五代以下词林逸事,大都出于传闻,且侧重于艳史故实。胡仔《苕溪渔隐丛话》批曰:“《古今词话》,以古人好词人所共知者,易甲为乙,称其所作,仍随其词,牵会为说,殊无根蒂,皆不足信也。” 通行有《校辑宋金元人词》本、1986年中华书局《词话丛编》本。
48《复雅歌词》宋·鮦阳居士
南宋鮦阳居士撰,一卷。作者本名未详。此书原五十卷。兼采唐五代迄宋宣和间词作四千三百余首,为南宋初卷帙最大之词总集。惜原书久佚,今本为近人赵万里所辑,仅得十则,合为一卷,体例与《本事曲子集》、《古今词话》同,赵万里谓“同可视为最古之词林纪事”。通行有《校辑宋金元人词》本、1986年中华书局《词话丛编》本。
49《碧鸡漫志》宋·王灼
南宋王灼著,自序是书五卷,今有一卷、五卷、十卷三种,以一卷本最为流行。王灼,字晦叔,号颐堂。遂宁人。曾为幕僚。有《颐堂词》一卷。词话有理论有系统。卷一考察“歌词”源流变化,卷二论唐五代宋词家短长得失,卷三至卷五考辨曲调、词牌及宫调等,论述详细,多为后代论词所本。评词以士大夫词为贵,鄙视俚俗之作,亦看不起柳永、李清照之词。通行有《词话丛编》本。
50《拙轩词活》宋·张侃
南宋张侃撰,一卷21则。张侃,字直夫。曾为县丞。与赵师秀、周文璞辈交游。有《拙轩集》六卷。词话多为考评赏析,论诗词用语出处,亦论及词之起源,旁采众家之说而折衷之。通行有《词话丛编》本。
51《浩然斋词话》宋·周密
南宋周密撰,一卷26则。周密(1232-1298),字公谨,号草窗,后号弁阳啸翁、四水潜夫。济南人。曾为义乌县令。入元不仕。有《蘋洲渔笛谱》二卷,又名《草窗词》,选南宋词为《绝妙好词》。词话节取自作者所著《浩然斋雅谈》,以辑录南宋佳作及佚作、轶事为主,偶有评语。通行本有《词话丛编》本。
52《词源》宋·张炎
南宋张炎撰,二卷。张炎(1248-1320?),字叔夏,号玉田,又号乐笑翁。名将张俊六世孙。有词集《山中白云词》八卷。此书分上下两卷。上卷讨论词乐,谓“音律所当参究,词章先要精思”,重视音律与构思。下卷谈词之作法、体制及词学观,评论宋词家、作品,主张“词要清空,不要质实”,以“清空”为词最高境界。推崇姜夔。通行本有蔡松筠较本、人民文学出版社夏承焘注本、《词话丛编》本。
53《乐府指迷》宋·沈义父
南宋沈义父撰,一卷29则。沈义父,字伯时,一字时斋。震泽人。为白鹿洞书院山长。入元不仕。第一条论词宗旨,以音律、用字、发意等为标准,评价词人得失,分析作法。其论词受吴文英影响较大,推崇周邦彦。《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称其分析词律“剖析微芒,最为精核”。通行本有蔡嵩云《乐府指迷笺释》本、《词话丛编》本。
54《滹南诗话》金·王若虚
金王若虚撰,三卷。王若虚(1174-1243),字从之,号慵夫、滹南遗老。藁城人。累官国史院编修官、延州刺史、翰林直学士,金亡不仕。论诗贵“真”,谓“哀乐之真,发乎性情,此诗之正理”,反对“经营过深”、“雕琢过甚”,激烈批评黄庭坚与江西诗派。提出“文章以意为主,字语为之役”,认为诗歌“妙在形似之外,而非遗其形似”,“不窘于题”又“不失其题”方为上乘。又对不少作家遣词、用典及句法之失误提出批评。通行有《四库全书》本、1983年中华书局版《历代诗话续编》本、《中国古典文学理论批评专著选辑》本。
55《山房随笔》元·蒋正子
元蒋正子撰,一卷。蒋正子,生平事迹不详,约为由南宋入元之遗民。此书沿袭欧阳修诗话“以资闲谈”之旨,多记宋末元初诗坛轶事与诗歌掌故。论诗讲究工巧。以较大篇幅记载陆秀夫挽张士杰诗、刺夏贵诗、杜氏妇北行诗、赵淮辞家庙诗及宋瑞免官诗,详载贾似道误国始末,可见其亡国之思。通行本有1981年中华书局版《历代诗话》本。
56《诗法家数》元·杨载
元杨载撰,一卷。杨载(1271-1323),字仲弘。蒲城人,后居扬州。历官饶州路同知、宁国路总管府推官。此书按诗歌体裁与题材分论作诗要领,包括诗学正源、作诗准绳、律诗要法、古诗要法、绝句、荣遇、讽谏、登临、征行、赠别、咏物、赞美、赓和、哭挽等目,有前言与总论。强调学习与继承,但不蹈袭。通行有1981年中华书局版《历代诗话》本。
57《木天禁语》元·范梈
元范梈撰,一卷。范梈(1272-1330),字亨父,一字德机。清江人。历官翰林院编修官、福建闽海道知事等。论诗举“六关”:篇法、句法、字法、气象、家数、音节,以为气象“皆在人性中流出”。六关之下又分子目,各引一首唐诗为证,专谈诗法。论述不同体裁之篇法较为详细。通行有1981年中华书局版《历代诗话》本。
58《诗学禁脔》元·范梈
元范梈撰,一卷。此书将诗格分为十五类,即颂中有讽格、美中有刺格、先问后答格、感今怀古格、一句造意格、两句立意格、物外寄意格、雅意咏物格、一字贯篇格、起联应照格、一意格、雄伟不常格、想像高唐格、抚景寓叹格、专叙己情格。每一格选唐诗一首为例,详加说明。因内容浅显,《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斥之“浅陋”。通行有1981年中华书局版《历代诗话》本。
59《梅磵诗话》元·韦居安
元韦居安撰,三卷。韦居安,吴兴人,生平不详。所论多唐宋人诗作,体例受欧阳修诗话“资闲谈”之影响,记录南宋诗人本事独多。主张诗有感而发,“发前人所未发”。讲究用事的对,推崇字字有来历,赞扬夺胎换骨之法。通行有1983年中华书局版《历代诗话续编》本。
60《吴礼部诗话》元·吴师道
元吴师道撰,一卷。吴师道(1283-1344),字正传,号兰阴山人。兰溪人。官礼部郎中。此书多记唐宋元三代诗人轶事与诗歌掌故,以及有关前代诗歌之考释、鉴赏、评论。以为“实与景遇”,方能“语意自别”,读者经历方知诗之高妙。从诗歌欣赏角度反对“以辞害意”之说。记录文人题岳王墓诗、吊文天祥诗及挽陆秀夫诗。附有词话七条。通行有《丛书集成》本、1983年中华书局版《历代诗话续编》本。
61《诗谱》元·陈绎曾
元陈绎曾撰,二卷。陈绎曾,字伯敷,号汶阳左客。处州人。官国子监助教。此书主要评先秦汉魏六朝诗,言及魏晋南北朝诗对唐人之影响。先分类论述古体、律体、绝句与杂体,后分论诗人诗作。评语简短,多沿袭前人之说,亦有自己发明,如谈《文选》诗、集句诗。通行有《文荃》本、1983年中华书局版《历代诗话续编》本。
62《词旨》元·陆辅之
元陆辅之撰,一卷。辅之(1257-?),名行直,字季道,一字德恭,号壶天、壶中天、湖天居士。吴人。曾官翰林典籍。与张炎交往甚密,“词说七则”阐发张炎论词之旨。列举词人词中工整精练偶句、警句、词眼及张炎词中奇对、警句等。论述作词之法,阐发作词要求,提出“正取近雅,而又不远俗”之取法原则。通行有《四库全书》本、《词话丛编》本。
63《唱论》元·燕南芝庵
元燕南芝庵著,一卷。燕南芝庵,真实姓名无考。是书论述金元时代古典戏曲声乐,除列举古代著名音乐家、歌唱家、作曲家及古代戏曲体制外,主要为宋元两代戏曲声乐理论、歌唱方法。通行有《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本等。
64《麓堂诗话》明·李东阳
明李东阳撰,一卷。又名《怀麓堂诗话》。李东阳(1447-1516),字宾之,号西涯。茶陵人。历官太子太师、吏部尚书、华盖殿大学士。论诗主张“诗贵意”,“贵情思”,推重唐格、唐调、唐人句法、唐人声律,多从具体诗人、具体作品谈论问题。重视诗歌之美感作用,提倡独创、更新,“极论剽窃模拟之非”。“论诗主于法度音调”,一方面言体制、格调、声律、平仄、句法、字法等,同时又强调不拘泥于法度。通行有《知不足斋丛书》本、1983年中华书局版《历代诗话续编》本。
65《谈艺录》明·徐祯卿
明徐祯卿撰,一卷。徐祯卿(1479-1511),字昌谷,一字昌国。本琴川人,后迁吴县。官国子监博士。“吴中四才子”之一。论诗主情致,重神韵,言“情无定位,触感而兴”,故有“因情立格”之说。追慕汉魏古体诗与盛唐近体诗;通过评析汉魏古诗,表达有关诗歌特性、本质、风格、文质各方面看法。论及文质关系,以质为主导。通行有《学海类编》本、《说郛》本、《格致丛书》本、1981年中华书局版《历代诗话》本等。
66《夷白斋诗话》明·顾元庆
明顾元庆撰,一卷。顾元庆(1487-1565),字大有,号大石山人。长洲人。此书内容驳杂,有诗坛轶事、诗作品评、摘句、诗作补遗考释等内容。诗坛轶事既有名人诗本事,亦有一般文人轶事与民间诗歌轶事,多为当朝人,记载颇为丰富,评论则多为片言只语之感悟体会。通行有《学海类编》本、1981年中华书局版《历代诗话》本等。
67《升庵诗话》明·杨慎
明杨慎撰,十四卷。杨慎(1448-1559),字用修,号升庵。成都人。曾官翰林修撰。书中主要为诗人品评与诗歌品鉴,主张向历代诗歌学习,特别是向六朝、三唐优秀诗歌学习,批评盲目尊唐,对宋诗亦予以肯定。论诗主“天然”、“清新”,推崇王维、韦应物,看重诗歌之“言外之意”与“含蓄蕴藉”,不满“直陈时事”,强调诗必有出处。其考订词章韵律、用字得失较为精当。通行有1983年中华书局版《历代诗话续编》本。
68《国雅品》明·顾起纶
明顾起纶撰,一卷。顾起纶,字更生,一字玄言,号元名,一号九华。无锡人。《国雅》60卷为明代诗选,书前有“品目”一卷,丁福保辑出编入《历代诗话续编》,即《国雅品》。原作仿照钟嵘《诗品》对所选“名家”加以品评,列论明初到嘉靖末诗人共237人。依身份区别为士、闺、仙、释、杂等五品,或评述,或记事,或录佳句。甚推崇严羽诗论,于《谈艺录》、《四溟诗话》、《艺苑卮言》等多有称引。通行有1983年中华书局版《历代诗话续编》本。
69《艺苑卮言》明·王世贞
明王世贞撰。王世贞(1526-1590),字元美,号凤洲、弇州山人。太仓人。官刑部主事、应天府尹等。论诗尊前七子,以格调说为中心,提倡复古,持文必秦汉诗必盛唐之说,提倡学初盛唐,推崇李杜,不满于中晚唐诗。以才思为格调之基础,强调诗人个性、才思与学识,反对“剽窃模拟”。主张“神与境合”,而非字句模仿。亦热心于评论本朝诗文创作。通行有1983年中华书局版《历代诗话续编》本。
70《艺圃撷余》明·王世懋
明王世懋撰,一卷。王世懋(1536-1588),字敬美,号麟洲。太仓人。官南京礼部主事等。此书评论唐代及当朝诗人诗作,推重盛唐律诗,推崇李梦阳、李攀龙。主张作诗“先须辨体”、“严于格调”,但反对过于模拟古人。强调“触物比类,宜其性情”,“顾取情性”,赞扬具有艺术个性,能“成一家之言”之徐祯卿、高叔嗣,《四库提要》谓其“能不为党同伐异之言”是也。通行本有《学海类编》本、《丛书集成丛编》本、1981年中华书局版《历代诗话》本等。
71《存余堂诗话》明·朱承爵
明朱承爵撰,一卷。朱承爵,字子儋,号舜城漫士,又号左庵。江阴人。此书评唐代及本朝人诗。论诗境,谓“作诗之妙,全在意境融彻”,后人奉为名言。论诗词之分界亦有见地。论古人描写听琴、琵琶等乐器之诗,分析甚细。考订王建宫词颇详实。通行有《学海类编》本、《丛书集成初编》本、1981年中华书局版《历代诗话》本等。
72《四溟诗话》明·谢榛
明谢榛撰,四卷。谢榛(1495-1575),字茂秦,号四溟山人,又号脱屣山人。临清人。极力强调气格,主张宗法盛唐,但取径较宽,谓初盛唐十四家“咸可为法”;又主张“神交古人”,“返朴复拙”,忌摹拟太甚;提倡“妙在含糊”与“景媒情胚”之意象、“天机自然”与“漫然成篇”之兴会,关照心灵“悟以见心”之妙悟。于后七子中独能提出“人不敢道,我则道之;人不肯为,我则为之”之独创性口号。通行有1983年中华书局版《历代诗话续编》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年校点本。
73《归田诗话》明·瞿佑
明瞿佑撰。三卷。又名《存斋诗话》、《归田诗话录》、《吟堂诗话》。瞿佑(1341-1427),字宗吉,号存斋。钱塘人。曾官临安教谕、周王府长史等。此书以记事为主,论诗能结合作者时代与身世进行考察,记载不少宋代爱国诗人诗篇。论诗主唐音,“诵少陵诗,则有识大体之称;诵太白诗,则有大胸次之美;诵唐人采莲诗,则美其用意之妙”。通行有1983年中华书局版《历代诗话续编》本。
74《逸老堂诗话》明·俞弁
明俞弁撰,二卷。俞弁(1488?-1547),字子客,号戊申老人。昆山人。书中以论诗为主,亦论及文章、书画,并有诗事考辨与笺释。反对前七子拟古与尊唐抑宋,主张不论唐宋,以工为佳。反对严羽“诗有别材,非关书也”之说,主张写诗要多读书;提倡写“眼前景物口头语”,“不必过求奇险”。有1983年中华书局版《历代诗话续编》本。
75《南濠诗话》明·都穆
明都穆撰,79则。又名《南濠居士诗话》。都穆(1458-1525),字玄敬,号南濠居士。吴县人。官礼部主客司郎中等。论诗以严羽为宗,许其“诗道亦在妙悟”之说“最为的论”,然不废苦吟,谓“诗须苦吟,则语方妙”。主张写诗“要真情并实境”,反对“无为而强作”,目唱和应酬诗为“流弊”。通行有1983年中华书局版《历代诗话续编》本。
76《诗镜总论》明·陆时雍
明陆时雍撰,一卷。陆时雍字仲昭,桐乡人,事迹不详。此卷原为《古唐诗镜》一书序论,丁福保辑出编入《历代诗话续编》,题作《诗镜总论》。论诗推重三百篇,认为诗衰于西汉,绝于晋宋,唐诗不及古诗。评论诸多古人诗歌,指出其风格特色。以“真趣”为尚,重“色与韵”、“意象玲珑”与“一往神韵”。《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谓“其大旨以神韵为宗,情境为主”,甚是。通行有1983年中华书局版《历代诗话续编》本。
77《诗薮》明·胡应麟
明胡应麟撰,二十卷。胡应麟(1551-1602),字元瑞,明瑞,号少室山人,又号石羊生。兰溪人。书分内、外、杂、续四编。内编六卷,以诗体为纲,自古体杂言至近体绝句。外编六卷,以朝代为序,自周、汉至元。杂编六卷,为补遗与考证。续编二卷,评述本朝自洪武至嘉靖诗。论诗阐发前后七子之格调说,兼提倡神韵,而评论历代作家作品自具见解。有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新校本。
78《渚山堂词话》明·陈霆
明陈霆撰,三卷。陈霆字声伯,号水南,浙江德清人。先仕后隐居。主张创新,反对因袭古人。看重人品与词品之关系。追溯词体发源到南北朝。品鉴词作、论述创作皆有独到见解,故《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许其“持论多确”,然转引多而创论少也。记宋元明三代词人轶事、佚篇断句颇多。通行有《四库全书》本、《词话丛编》本等。
79《爰园词话》明·俞彦
明俞彦撰,一卷17则。俞彦字仲茅,上元人,官光禄寺少卿。书中探讨词之名称、词与诗并存之原因、词与音乐之关系,从立意、构思、音调、对句等多方面说明词之特点及创作要求。论词之发展变化,以为“宋词非愈变愈下”,充分肯定南宋词人之词作。惜所揭诸观点较少阐释。有《词话丛编》本。
80《词品》明·杨慎
明杨慎撰,一卷。主要是辨析源流,搜罗散佚之作。词论上溯六朝,以《文选》诗与南北朝乐府为词之原始,崇尚六朝风华情致与含蓄蕴藉之艺术特色。评词重“情致”,即深情蕴含、言外韵味,强调“词尤含蓄”,反对南宋以降“餕馅味、教督气”。对词律持通达态度,品评作家亦甚通达。有《函海》本。
81《南词叙录》明·徐渭
明徐渭著,一卷。徐渭(1521—1593),字文长,一字文清,自号青藤道士、天池山人,别署田水月。山阴人。此书为最早之南戏概论著作,亦为明清两代唯一一部专论南戏之书。内容包括南戏源流及发展情况,南戏之风格特色,南戏之音律,南戏作家、作品评论以及常用术语、方言考释等,附有戏本目录。有《壶隐居》黑格抄本,通行有《读曲丛刊》本、《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本。
82《曲律》明·王骥德
明王骥德著,四卷。王骥德(?-1623?),字伯良,一字伯骏,号方诸生,别号秦楼外史。会稽人。此书论作曲之法,从宫调音韵到科诨部色,门类详备,议论见解,颇为精湛,为第一部论南北曲写作之专著。有天启四年原刻本、《学术丛编》本,通行《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本。
83《谭曲杂劄》明·凌濛初
原题“即空观主人撰”,一卷。按即空观主人,是明凌濛初的别号。凌濛初(1580-1644),字玄房,号初成,又名凌波。浙江乌程人。此书极力推崇元曲之本色,对梁伯龙等“工丽”文笔,深加谴责;又不喜沈璟一派之娇柔作风,以为在堆砌用典之下。是书未见单刻本,只有《南音三籁》附刻本,通行为《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本。
84《衡曲麈谭》明·张琦
张琦撰,一卷。原不题作者姓名,考此作又附载于《吴骚合编》卷首,《吴骚合编》为明骚隐居士所编,《衡曲麈谭》作者殆即骚隐居士。骚隐居士又称骚隐生,又号白雪斋主人,姓张名琦,字楚叔。《吴骚合编》分为四章:一为“填词训”,二为“作家偶评”,三为“曲谱辨”,四为“情痴寤语”。其所谓填词即散曲也,所评作家亦以散曲家为主。辨曲谱,谓“专在平仄间究必,乃学之陋焉者”,是为独见。有《吴骚合编》附刻本、《读曲丛刊》本,通行为《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本。
85《曲律》明·魏良辅
明魏良辅著,一卷。魏良辅,字尚泉,豫章人。生活于嘉靖年间。此书共20条,主要论述当时戏曲唱腔流传情况与昆山腔歌唱方法,共记载昆山、海盐、余姚、杭州、弋阳五种唱腔,其中弋阳腔流传范围最广。关于昆山腔,载其出现于明以前,对其歌唱中字、腔、板三方面问题提出若干原则与要点。有《吴骚合编》附刻本、《读曲丛刊》本,通行为《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本。
86《远山堂曲品》明·祁彪佳
明祁彪佳撰,一卷。祁彪佳(1602-1645),字虎子,一字幼文,又字宏吉,号世培。山阴人。此书系据吕天成《曲品》扩展而成,体例基本同于吕著,分为妙、雅、逸、艳、能、具六品。另外专列杂调一类,专收弋阳腔剧本。此书虽为残卷,收曲达460种,品亦能评独抒己见。有明远山堂蓝格稿本,明启元社黑格抄本,通行为《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本。
87《远山堂剧品》明·祁彪佳
明祁彪佳著,一卷。是书著录明人杂剧,体例与《远山堂曲品》相类,妙品24种,雅品90种,逸品28种,能品52种,具品39种,共242种。有明远山堂蓝格稿本,通行为《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本。
88《曲品》明·吕天成
明吕天成著,二卷。吕天成,原名文,字勤之,号棘津,别号郁蓝生。余姚人。此书以评论明代戏曲作家、作品为主,是现存第一部传奇作家略传及作品目录。书中记载戏曲家90人,散曲家25人,戏曲作品192种。凡明嘉靖前之作家作品,分为神、妙、能、具四品;隆、万以来作家作品分为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九品。有暖红室刻本、吴梅校本,通行为《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本。
89《诗辩坻》清·毛先舒
清毛先舒撰,四卷。毛先舒(1620~1688),字稚黄,更名骙,字驰黄,号蕊云。杭州钱塘人。明末诸生,入清弃举业。与毛奇龄、毛际可并称为“浙中三毛”。有《东苑诗文钞》、《思古堂集》、《毛稚黄十二种书》等,后人汇刊为《毛古庵先生全集》。据自序,此书撰于顺治二年(1645)至九年(1652)间。原稿甚多,删简为今本。毛氏诗学守唐人门户,扬七子而抑竟陵,于明代诗家,抨击“唐六如之俚鄙,袁中郎之佻侻,竟陵钟、谭之纤猥”,而独不及前后七子,可见其渊源有自也。全书有总评,有分论,议论亢爽不群,对历代论者皆有驳正,不落窠臼。有康熙间刊毛稚黄十二种书本、康熙间刊东苑诗文钞附录本、郭绍虞辑清诗话续编本。
90《梅村诗话》清·吴伟业
清吴伟业撰,一卷。吴伟业(1609~1671),字骏公,号梅村。江南太仓人。明崇祯四年进士,授翰林院编修,迁右庶子。弘光朝任少詹事。入清后任国子祭酒。有《梅村家藏稿》、《绥寇纪略》。此书作于入清以后,约在顺治十年(1653)九月出仕前。皆载明末诗人事迹,于死节之士如陈子龙、宋玫、瞿式耜等记述尤细,记当时侠烈之事、黍离麦秀之诗,皆寓诗史之微意,论诗较艺反在其次。书中所及人物如钱谦益、龚鼎孳等,皆为平生密友,记事细致真切,可见当时文士情态。通行本有梅村家藏稿本、观自得斋丛书本、太昆先哲遗书本、丁福保辑清诗话本,以家藏稿文字最为完整。
91《载酒园诗话》清·贺裳
清贺裳撰,五卷。贺裳字黄公,号檗斋,别号白凤词人。江南丹阳人。复社成员。有《蜕疣集》。卷一泛论古今人作诗理法,多商榷前人诗话之说;卷二论初盛唐人诗;卷三论中唐人诗;卷四论晚唐诗;卷五论两宋人诗。就其命意观之,见识固已不凡,而评论所及,包揽中晚唐、两宋名家,一一披阅其诗集,揭其创作倾向及艺术特征,见解中肯,持论平实,故于江南一带甚有影响,吴乔极尊奉之。通行本有康熙刊本、嘉庆二十四年夏之勋烟环阁翻刻本、清诗话续编本。
92《蠖斋诗话》清·施闰章
清施闰章撰,一卷。施闰章(1618~1683),字尚白,号愚山。江南宣城人。顺治进士,康熙十八年举博学鸿词,官至侍读学士。诗与宋琬齐名,时有“南施北宋”之目。有《学余堂诗文集》、《矩斋杂记》等,今人编为《施愚山集》。此卷杂论古今诗,以考证名物典故为主,旁及前人笔记之摘录,似读书随札,非经意之作也。至其论诗学及评论诗作,如以学问为根基,以言之有物为宗旨,言诗须有道气而不可著迹之类,虽仅寥寥数则,亦可见其论诗主张及平生得力所在。通行本有乾隆十二年刊施愚山先生全集本、丁福保辑清诗话本。
93《龙性堂诗话》清·叶矫然
清叶矫然撰,初集二卷续集二卷。叶矫然(1614~1711),字子肃,又号思庵。福州闽县人。顺治九年进士,官工部主事、乐亭知县。有《易史参录》、《龙性堂诗集》、《东溟集》、《鹤唳编》。初集约成于康熙十二年前,续集成于康熙二十一年后。叶氏论诗主博参古今而超然自得,故主张由初盛立其基,旁涉宋元而畅其趣。初集平章古今诗论,博采前人及时贤谈诗名言,辨析义旨,断以己见。续集论宋金元诗,随所见评之,虽漫无系统,然值康熙朝宗宋之风未兴之际,读宋诗者尚少,叶氏能留意宋诗,固属难能可贵。通行本有乾隆四十年幕陶轩刊本、台湾广文书局影印本、郭绍虞辑清诗话续编本。
94《春酒堂诗话》清·周容
清周容撰,冯贞群编,一卷,周容(1619~1679),字茂三,一作鄮山,又字躄堂。浙江鄞县人。明亡后弃诸生,顺治三、四年间一度削发为僧,称释茂三。后以母在还初服,布衣终。有《春酒堂诗文集》、《翁洲志》。此书成于康熙十七年(1678)至十八年间,杂论古今诗,评泊唐人名作,自出手眼,不随人短长。多涉及注杜解杜,见解豁达。通行本有民国四年张寿镛刊四明丛书春酒堂文存附录本、郭绍虞编《清诗话续编》本。
95《漫堂说诗》清·宋荦
清宋荦撰,一卷。宋荦(1634-1713),字牧仲,号漫堂,又号西陂。河南商丘人。康熙间以门荫入仕,由黄州通判累官至江苏巡抚,以吏部尚书致仕。富藏书,精鉴赏,诗与王渔洋齐名。有《绵津山人诗集》,著作汇刊为《西陂类稿》。其诗学早年以唐为宗,后泛滥及宋、元,取法甚广,不拘一隅。此卷为康熙十九年(1680)与儿至论诗所记。时天下学宋之风方炽,流敝渐显,故是卷首倡学诗须通晓源流,“自有得于性之所近,不必模唐,不必模古,亦不必模宋、元、明”,于唐宋两派之争持折衷态度。通行有康熙三十七年刊本、昭代丛书本、西陂类稿本、国朝名人著述丛编本、丁福保辑清诗话本。
96《秋星阁诗话》清·李沂
清李沂撰,一卷。李沂(?~1701),字子化,别字艾山,号壶庵。江苏兴化人。自髫年即喜为诗,及壮遭国变,弃举业而益肆力于诗歌。著有《鸾啸堂诗集》。康熙二十年(1681)作者过扬州,学诗者来请教诗法,乃书以示之。其指示初学,以实用为宗旨,故首揭多读多讲多作多改“八字诀”;继训以“劝虚心”、“审趋向”,欲初学多求师资、以盛唐为宗;再示以“指陋习”,举当世为诗之五弊;终殿以“戒轻梓”、“勉读书”,欲学者勿轻率刻诗,持论皆平实可行。通行有昭代丛书本、萤雪轩丛书本、丁福保辑清诗话本。
97《答万季野诗问》清·万斯同问,吴乔答
清万斯同问,吴乔答,一卷。万斯同(1638~1702),字季野,号石园。浙江鄞县人。黄宗羲弟子,邃于明史,与兄斯备俱有名于时。康熙十七年召试博学鸿词,不赴。后客徐乾学府,以布衣参修明史。门人私谥贞文先生。撰《明史》纪传稿六十卷,有《明乐府》、《石园文稿》。此卷即吴乔答其问诗之作,作于康熙二十年(1681)冬吴乔客京师徐乾学邸时。赵执信《谈龙录》言“昆山吴修龄论诗甚精,所著《围炉诗话》,余三客吴门,遍求之不可得,独见其与友人书一篇”,郭绍虞先生疑其与友人书殆即此卷,后编入《围炉诗话》中,甚是。通行有花薰阁诗述本、丁福保辑清诗话本。
98《围炉诗话》清·吴乔
清吴乔撰,六卷。吴乔(1611~1695),原名殳,字修龄,江南太仓人,入赘昆山。明崇祯十一年诸生,寻被斥。入清后以布衣游于公卿间。曾与吴江戴笠同辑《流寇长编》。有《古宫词》、《托物草》、《好山诗》、《舒拂集》等。此书作于康熙二十年(1681)年,定稿于康熙二十一年后,为其晚年定论。卷一为诗本体论,泛论诗格、诗法、学诗之途径,卷二自古诗十九首至唐近体,卷三论唐诗流变,卷四论李杜之诗,下及明诗风气,卷五论宋诗,卷六论明诗,要之于宋诗无所见,排击七子辈亦过刻,故后人读其书多不满。通行本有借月山房汇钞本、道光三年三槐堂刊本、适园丛书本、丛书集成初编本、郭绍虞辑清诗话续编本。
99《原诗》清·叶燮
清叶燮撰,四卷。叶燮(1672~1703),字星期,号已畦,世称横山先生。江南吴江人。康熙九年进士,官宝应知县,以忤上官被参落职。著有《已畦文集》。事迹见沈德潜《归愚文钞》卷十《叶先生传》。书成于康熙二十五年,分内外两篇,各分上下,“内篇标宗旨也,外篇肆博辨也”。每以设问提出问题,故能系统阐述诗学理论,《四库提要》称“极纵横博辨之致,是作论之体,非评诗之体也”,甚有见地,惟谓“词胜于意”,“多英雄欺人之语”,则不免苛刻。通行本有康熙二十五年二弃草堂刊已畦文集本、民国七年梦篆楼重刊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版中国文学理论批评丛书本、书目文献出版社1990年版吕智敏评注本。
100《而庵诗话》清·徐增
清徐增撰,一卷。徐增(1612~?),字子能,号而庵、十足道人。江南吴县人。明崇祯间诸生,能诗工书,师事钱谦益,从金圣叹、周亮工游,入清不仕。有《灵隐寺志》、《池上草》、《九诰堂集》,选有《诗表》、《元气集》。徐増平生最服金圣叹,其诗学亦承圣叹之余绪,以三十五年编成《说唐诗》,选诗三百十九首,发挥金圣叹之结构诗学,此卷即书前所列“与同学论诗之语”,张潮辑出刊于昭代丛书中,改题今名。其持论每发挥金圣叹之说,好以禅喻诗,以解数、起承转合为正法眼藏,其说有戛戛独造处,亦不乏大而无当处。故《四库提要》总集存目类谓“其说悠谬支离,皆不可训”,“穿凿附会,尤失古人之意”。通行本有近藤元粹辑萤雪轩丛书本、丁福保辑清诗话本、及康熙、乾隆、光绪多种《说唐诗》刊本,。
101《诗义固说》清·庞垲
清庞垲撰,二卷。庞垲(1640~1708),字霁公,号雪崖。直隶任丘人。康熙十四年举人,十八年登博学宏词科,官至建宁知府,后辞归卒。有诗名,著《丛碧山房集》,辑有《庞氏族谱》、《昭君怨诗集》。书成于康熙三十六年(1697)后。持论以三百篇为宗,以性情礼义为体,始终条理为用,大旨不出传统诗教之范围,而层层论述,理路愈加细密。评骘历代之诗,褒贬持平,议论颇见胆识。通行有丛碧山房全集本、郭绍虞辑清诗话续编本。
102《唐音审体》清·钱良择
清钱良择撰,一卷。钱良择(1645—?)字玉友,号木庵。江南常熟人。九岁学作诗,出语惊长老。弱冠上京,与查慎行兄弟游,才名益噪。然累应试不第。曾随大吏出使海外,康熙二十七年(1688)又佐朝贵出使俄罗斯。后出家为僧。有《出塞纪略》、《抚云集》。此卷为钱氏所选总集《唐音审体》之序论,述各体之源流,为雪北山樵辑出单行,刊入《花薰阁诗述》。钱氏论乐府能注意与歌行之别,论古诗能注意与齐梁体之消长,论古近体各式而及唐诗名家之体制特征,皆有见地。通行本有康熙四十三年昭质堂刊本、道光二十二年海虞顾氏刊本、花薰阁诗述本、丁福保辑清诗话本。
103《寒厅诗话》清·顾嗣立
清顾嗣立撰,一卷。顾嗣立(1665~1722),字侠君,号闾邱。江南长洲人。康熙三十六年顺天乡试举人。有《闾邱诗集》、《韩昌黎诗集注》,辑有《元诗选》、《诗林韶濩》等。此书约撰于康熙四十四年(1705)前后,多采前人或时贤如二冯、俞瑒、宋荦、周斯盛之语,记吴下同人诗酒游宴之乐,存一时风雅、议论。其自说则以论元诗流别二则较有参考价值。通行本有道光二十八年刊秀野草堂诗集附录本、丁福保辑清诗话本。
104《谈龙录》清·赵执信
清赵执信撰,一卷。赵执信(1662~1744),字伸符,号秋谷,晚号饴山老人。山东益都人。康熙十八年进士,康熙二十八年坐佟皇后丧期观剧革职,乡居终老。有《饴山诗文集》、《海鸥小谱》、《礼俗权衡》等。据自序,书成于康熙四十八年(1709)。赵氏诗学私淑常熟冯班,自康熙三十五年(1696)与王渔洋交恶,遂有此书揄扬冯氏诗学,而诋斥王渔洋。然实多无理之词、曲解之词、不实之词及意气之词。《四库提要》折衷两家诗论,谓“两说相济,其理乃全,殊途同归,未容偏废”,于理或有之,然较以《谈龙录》所论,则殊失之肤廓。通行本有乾隆间因园刊贻山诗文集附录本、乾隆间雅雨堂刊本、四库全书本、花熏阁诗述本、艺海珠尘本、谈艺珠丛本、丁福保辑清诗话本、人民文学出版社版中国文学理论批评丛书本。
105《汉诗总说》清·费锡璜
清费锡璜、沈用济撰,一卷。费锡璜(1664~?),字滋衡。诗人费密次子。其先为四川新繁人,祖父经虞避难至扬州,后为吴江人。诗用功于两汉乐府,为沈德潜、李调元所赏。有《掣鲸堂诗选》。沈用济,原名瑛,字方舟。浙江钱塘人。国子监生。少喜吟咏,毛先舒叹为后生领袖。康熙四十八年(1709)夏自京归浙,访费锡璜于邗江,“见时流竞趋新异,六朝暨唐概置不讲,何论于汉,相与叹息”,遂同撰《汉诗说》十卷,取冯维讷《诗纪》、梅鼎祚《诗乘》所载汉诗加以评释,介乎总集与诗评之间,《四库提要》列入存目总集类。此卷原为全书之通论,通论汉代之诗歌谣谚,杨复吉辑《昭代丛书》采入,遂为单行诗话。《汉诗说》系其书原为二人合撰,杨复吉不知何据,取“总说”单署费锡璜撰,今还署二人之名。通行有康熙间掣鲸堂刊本、丁福保辑清诗话本。
106《絸斋诗谈》清·张谦谊
清张谦宜撰,八卷。张谦宜(1639~?),字稚松,号山农。山东胶州人。少年落拓以诗名,中年折节读书,潜心宋儒性理之学,老而弥笃。康熙五十一年登进士第,已至暮年。有《尚书说略》、《张氏家训》、《张稚松先生文集》、、《絸斋诗选》、《家学堂诗钞》等。本书内容为康熙二十九年(1690)、三十年间与门人李伊村、高墨阳、赵初筵论诗所说,康熙四十九年(1710)删定。其持论多本其师杨师亮,主清虚平和,沉厚飞动,故欲学者涵养性情,令其深厚,平和中节,不乖正道。卷中解释、定义诗美概念甚多,见识颇精当。通行有郭绍虞辑清诗话续编本。
107《抱真堂诗话》清·宋征璧
清宋征璧撰,一卷。宋征璧(1617~?),字尚木,原名存楠,江南华亭人。崇祯十六年(1643)进士,官中书舍人。入清官潮州知府。有《含真堂诗稿》、《抱真堂诗稿》。此书多论六朝、唐诗,偶及明代,评前人诗着眼于片言只字之修辞,出语简短,有如格言。然不无率尔发论,有欠斟酌者。引诗亦有笔误。通行为郭绍虞辑清诗话续编本。
108《西圃诗说》清·田同之
清田同之撰,一卷。田同之(1677~?),字在田,号小山姜,别号西圃。山东德州人。田雯长孙。康熙五十九年举人,官国子监学录。有《幼学续编》、《西圃丛辨》、《西圃词说》等,辑有《历代诗选读本》、《安德明诗选遗》。是卷大抵采前人诗论之精粹,略加贯串申明,所谓“因他人之说以立吾之说,即以吾之说而印他人之说也”。其持论以自然为尚,评历代诗学之流变及作品之得失高下,则大体陈述己见,其间剖析宋、明两代诗学之趋势,商榷前人论断,阐明渔洋论诗之旨,见地亦不俗。通行有郭绍虞辑清诗话续编本。
109《说诗晬语》清·沈德潜
清沈德潜撰,二卷。沈德潜(1673~1769),字确士,号归愚,江苏长洲人。从叶燮受诗学,王渔洋晚年颇赏其诗。乾隆四年进士,官至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谥文慤。有《竹啸轩诗》、《归愚诗钞》,选有五朝诗别裁集。此书为雍正九年(1731)春居小白阳山僧舍读书时答僧叩问诗学源流之作。卷上先秦迄唐,卷下宋元以后,沿诗体演进之势,论体制格律之要,评历代名家之得失,能超脱门户之见,裁量高下,识断最精。此书传世版本亦甚多,通行有乾隆十六年刊《归愚诗文钞》本、嘉庆三年刊本、啸园丛书本、谈艺珠丛本、四部备要本、清诗话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版中国古典文学理论批评丛书本。
110《辍锻录》清·方贞观
清方贞观撰,一卷。方贞观撰,方贞观(1679~1747),名世泰,以字行,号南堂,晚号三乳老人。安徽桐城人。诸生。乾隆元年荐举博学鸿词科,不就。因戴名世《南山集》案株连,隶旗籍,十年始放还。工诗善书,为艺林所推重。有《南堂诗集》。此卷四十四则,不详作年,手书稿本流落坊间,为金楷购得,始刊行传世。方氏论诗远承明代格调派之说。评论有唐诗家,皆深造有得。刘声木《苌楚斋随笔》续一称其“多论诗精微之语”,是也。此书有道光十四年广陵聚好斋刊本、郭绍虞辑清诗话续编本。
111《一瓢诗话》清·薛雪
清薛雪撰,一卷。薛雪字生白,号一瓢道人。江苏吴县人。诸生,乾隆元年(1736)举博学鸿词。邃于医学,与叶天士、缪宜亭三家并称名医,曾集注《医经原旨》。又工画墨兰,诗传叶燮之学,得力于杜诗者深,然均为医名所掩。有《一瓢斋诗存》、《抱珠轩诗存》、《斫桂山房诗存》等,辑有《唐诗正雅集》、《唐人七律花雨集》等。诗话作于乾隆初,大体承师说并加以发挥,然独宗唐人,不喜宋诗,于中晚唐诗用功尤深。考论前人作品,阐释甚精,往往能沟通诗、文、书、画乃至医、兵之理,多方取譬,互相发明。通行之本有雍正十三年扫叶村庄刊一瓢斋诗存附录本、道光刊昭代丛书本、人民文学出版社中国古典文学理论批评丛书本、丁福保辑清诗话本。
112《野鸿诗的》清·黄子云
清黄子云撰,一卷。黄子云(1691~1754),字士龙,号野鸿。江苏昆山人,居吴县。布衣,曾随徐征斋使琉球。少有俊才,诗名甚著,与吴嘉纪、徐兰、张锡祚合称为四大布衣。有《四书质疑》、《诗经评勘》、《野鸿诗稿》、《长吟阁诗集》。此书作于乾隆二年(1737)前。所论各体作法要领,见解极深,述诗史源流、古贤得失,最见特识,每有造微之论。偶亦拘守诗教正统而失之迂腐。通行有乾隆二年长吟阁刊本,后刊入道光本昭代丛书中,被随意删改。又有丁福保辑清诗话本。
113《秋窗随笔》清·马位
清马位撰,一卷。马位(1713~?),字思山,号石亭,又号南垞。陕西武功人。门第高华,与杭世骏为诗友。官刑部员外郎。有《南垞诗稿》。此书作于乾隆四年(1739),作者年未及壮。多考论古籍,训释词语,尤多商榷宋人诗话、笔记之说,善举前人立意造语相通、近似之处,颇启人心思。引宋代张俞“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句,误作唐人咏蚕诗,偶失考也。通行有乾隆间疏雨书堂刊本、道光刊昭代丛书本、关中丛书本、丁福保辑清诗话本。
114《莲坡诗话》清·查为仁
清查为仁撰,三卷。查为仁(1693~1749),一名成苏,字心谷,号莲坡居士。直隶宛平人。查慎行侄。康熙五十年解元。因查嗣琏之案系狱,八年方脱。遂绝意仕进,聚书于天津读之,广交天下名士。著有诗词集多种,汇为《蔗塘未定稿》、《蔗塘外集》。此书撰于雍正九年(1731)至乾隆六年(1741)之间,以记诗家逸事与篇章本事为主,多载康熙朝名诗人佚闻,颇有不见于他书者。于所见前人诗说皆有评语,多载所交之诗僧,为其一特色。此书版本颇夥,通行有乾隆八年刊蔗塘外集本、龙威秘书本、粤雅堂丛书本、丁福保辑清诗话本、丛书集成初编本。
115《贞一斋诗说》清·李重华
清李重华撰,一卷。李重华(1682~1755),字玉洲,江苏吴江人。雍正二年(1724)进士,以细故去官。有《贞一斋集》。此卷成于乾隆初年,由“论诗答问三则”与“谈诗杂录”100条构成,详论诗之音象意三要素,神运、气运、巧运、词运、事运五种能事及学诗步骤,泛论各体诗理格法,由常式入手,证以唐宋名家之得失所在,多深造有得之言。所涉及命题虽属诗家常谈,但议论之深入透辟,有过于前人。通行有乾隆十一年刊《贞一斋集》附录本、道光本昭代丛书本、丁福保辑清诗话本。
116《说诗菅蒯》清·吴雷发
清吴雷发撰,一卷。吴雷发字起蛟,号夜钟,又号寒塘。江苏震泽人。雍正、乾隆间诸生,著书十余种,有《琴余集》。此卷泛论诗法诗理,主独创,主触景生情,以自然为贵,兴之所至为妙,归结于“洁厚新超”四字,不盲目崇古,反对一切定法,多不遇之愤世之言。通行有道光刊昭代丛书本、丁福保辑清诗话本。
117《国朝诗话》清·杨际昌
清杨际昌撰,二卷。杨际昌(1719~1804),字鲁藩,号葭渔,又号蓬莱居士。浙江山阴人。乾隆六年(1741)中举人,以授徒行医终。著有《大中句解》、《药栏随笔》《闻见杂志》、《唐诗葩正》、《天崇文炳》、《国朝文炳》等书,诗文有《澹宁斋集》。事迹见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藏本《澹宁斋集》杨氏后人手跋,汤纪尚《槃薖文甲集》有传记。诗话撰著在乾隆二十一年(1756)至二十三年(1758)间,专论本朝人诗,起尤侗,止曾燠,仅录已故诗人,包括明遗民。多摘句及述诗作本事,少品评。通行有乾隆二十四年杨氏似园自刊本、郭绍虞辑清诗话续编本。
118《葚原诗说》清·冒春荣
清冒春荣辑,四卷。冒春荣(1702~1760),字寒山,一字葚原,自称花源渔长,又号柴湾樵客。江苏如皋人。布衣,有名于士林。累掌江浙间书院,修《象山县志》、《通州志》、《凤阳府志》、《两淮盐法志》,著有《会原集》、《然翠罔特炒》。此书杂论诗体诗法,卷一五言律说,卷二七言律说,卷三排律说、绝句说,卷四古诗说、乐府说。全书共136则,十之八九抄撮前人诗话,或原文照搬,或增删剪裁,大多隐没原书名。刺取最多者,为黄生《诗麈》与沈德潜《说诗晬语》。通行有光绪间如皋冒氏刊冒氏丛书本、郭绍虞辑清诗话续编本。
119《诗学纂闻》清·汪师韩
清汪师韩撰,一卷。汪师韩(1707~?),字杼怀,号韩门,又号上湖。浙江钱塘人。雍正十一年(1733)进士,官至湖南提学使。晚年主讲保定莲花池书院。博通群籍,著述丰富。有《文选理学权舆》、《上湖纪岁诗编》、《上湖分类文编》及群经研究著作。此书旨在“明体裁之辨,订沿袭之误,而无取乎一句一字之称美”,每条专论一题,如“绮丽”、“诗集”、“杂拟杂诗之别”、“通韵”、“乐府”等条,繁征博引,细致辨析,类似今日专题论文。持论平允而精审。通行有乾隆间原刊本、乾隆间刊上湖遗集本、丛睦汪氏遗书本、国朝名人著述丛编本、丁福保辑清诗话本。
120《石洲诗话》清·翁方纲
清翁方纲撰,八卷。翁方纲(1733~1818),字正三,号覃溪,又号苏斋。顺天大兴人。乾隆十七年(1752)进士,累官至内阁学士。长于金石、考据之学,工书,精鉴赏。有《复初斋集》、《苏斋丛书》等。此书为作者视学广东时撰,前五卷成于乾隆三十年至三十三年间,后增元遗山、王渔洋诗说三卷,共成八卷。卷一论初盛唐诗,评杜诗独多;卷二论中晚唐诗,多灼见;卷三论宋代前期诗,以东坡居多;卷四论山谷以后宋诗,迄于宋末,间以前后各代诗对比,语多精到;卷五论元诗,殆读顾嗣立《元诗选》之札记,故多榷正顾书之语。卷六渔洋评杜摘记,卷七讲元好问论诗绝句三十首,卷八讲王渔洋论诗绝句三十五首,阐发中屡有驳正。翁氏论诗主肌理,人所共知,而其评析历代诗家之精确犀利,则诚非肌理二字所能尽也。通行有粤雅堂丛书本、丛书集成初编本、人民文学出版社中国古典文学理论本批评丛书本。
121《兰丛诗话》清·方世举
清方世举撰,一卷。方世举字扶南,号息翁。安徽桐城人。博学笃行,不乐仕进。有《昌黎诗集编年笺注》、《汉书辨注》、《世说考义》、《家塾恒言》。此书成于晚年,作者审定时年已八十五,为其毕生诗学之精粹。讨论诗艺、作法,细致入微。言必有据,注重实证,令人信服。故何义门等学问名家许其语有根柢。通行有乾隆间方观承刊春及堂集附录本、郭绍虞辑清诗话续编本。
122《雨村诗话》清·李调元
清李调元撰,二卷。李调元(1734~1802),字羹堂,又字赞庵、鹤洲,号雨村、墨庄,别号童山蠢翁。四川罗江人。乾隆二十八年进士。官至直隶通永兵备道。辑有《全五代诗》、刊有《函海》丛书。此书别有十六卷本,皆论本朝诗。此二卷论前代诗歌,卷上先秦至隋,卷下唐至明。卷上释古今诗乐之分合,通于词曲,甚为明晰。卷下多论杜诗。主独创,主和易而反险怪。通行有乾隆间李调元刊函海本、嘉庆间刊童山全集本、丛书集成初编本。
123《诗学源流考》清·鲁九皋
清鲁九皋撰,一卷。鲁九皋(1732—1794),原名仕骥,字絜非,号乐庐。江西新城人。乾隆三十六年进士,官夏县知县,卒于任。先后师从朱仕琇、姚鼐,以古文名。有《周易读本》、《山木居士集》等。此实为论述中国诗史源流之专题论文,自屈原《楚辞》迄明末屈大均、陈恭尹,而尤以明代为详。以曹植、陶渊明、李白、杜甫、韩愈为五大宗,其他支分派别,各有所属。述一时代及代表作家后,复提示风格或诗体演变之迹,行文颇有条理,持论大体平。通行有乾隆四十五年自刊本山木居士集、道光五年静存书屋刊是程集本、郭绍虞辑清诗话续编本。
124《读雪山房唐诗序例》清·管世铭
清管世铭撰,一卷,附录《论文杂言》中论唐诗20则。管世铭(1738~1798),字缄若,号韫山。江苏武进人。乾隆四十三年进士,官至监察御史。以制义名世,亦工诗古文,为制义所掩。有《韫山堂诗文集》。此书成于乾隆四十七年(1782),为所选唐诗四十卷自序及凡例,分体论唐诗,各体中先分论作家,后殿一则总论,独七律更申论其结体名隽之佳作,要之详于盛、中唐,而略于初、晚唐。通行有粤雅堂丛书本、粟香室丛书本,郭绍虞辑清诗话续编本。
125《随园诗话》清·袁枚
清袁枚撰,十六卷补遗十卷。袁枚(1716~1798),字子才,号简斋,一号存斋,晚号仓山居士、随园老人。浙江钱塘人。乾隆四年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历任溧水、江浦、沭阳、江宁知县,乾隆十四年辞官,优游而终。著有《小仓山房诗文集》、《子不语》、《随园随笔》、《随园尺牍》等。此书正编成书于乾隆五十五年,补遗随成随刻,迄病故未止,故传世之本有四卷、八卷、十卷不等。此书所述多为本朝诗人,偶及前代,以记事为主,间出议论,必精警可喜。当时极为风靡,几家有其书。因侈谈性灵,标榜风流,采摭稍滥,亦颇招后人非议。本书版本极夥,通行有乾隆五十七年小仓山房刊本、道光四年刊本、人民文学出版社排印本中国古典文学理论批评选辑本、江苏古籍出版社2000年排印本。
126《续诗品》清·袁枚
清袁枚撰,一卷。此书系仿唐司空图《二十四诗品》之体而作,每首四言十二句,述作诗之要义,言多胜解。然立意异于司空图,皆论用功作诗之法,后人或非议其书名与内容不称。通行有嘉庆二十二年刊绿满书窗六种本、道光本昭代丛书本、丁福保辑清诗话本、人民文学出版社中国古典文学理论批评丛书本。
127《山静居诗话》清·方薰
清方薰撰,一卷。方薰(1736~1799),字兰士,一字兰坻、兰垓,又字长青,号樗庵。浙江石门人。赘于梅里王氏。精绘事,工画兰,与奚冈齐名。有《山静居画论》、《山静居书论》、《山静居题画诗》、《山静居遗稿》。作者别有《山静居诗论》论历代诗,此卷为作者晚年所著,皆记所知浙中人诗,多布衣穷厄之士,零章断句,藉以得传。其论诗旨趣通达,略近于性灵派。通行有别下斋丛书本、花近楼丛书本、丛书集成初编本、丁福保辑清诗话本。
128《茗香诗论》清·宋大樽
清宋大樽撰,一卷。宋大樽(1745~1804),字左彝,号茗香。浙江仁和人。乾隆四十二年举人。官国子监助教,嘉庆四年罢官回里。晚年耽于学禅,卒年约六十岁。有《学古集》、《牧牛村舍外集》。此卷成于嘉庆三年(1798)前,为其晚年之论。泛论古今诗,以复古道为己任,主寄兴、伫兴,拟古于神似,唯多模糊隐约之论,陈衍《石遗诗话》卷三再三商榷。通行有嘉庆刊本学古集附录本、知不足斋丛书本、丛书集成初编本、丁福保辑清诗话本。
129《瓯北诗话》清·赵翼
清赵翼撰,十卷续二卷。赵翼(1727~1814),字云崧,号瓯北。江苏阳湖人。乾隆二十六年探花,历官至贵西兵备道。有《陔余丛考》、《瓯北全集》等。据年谱,此书作于嘉庆六年(1801),时瓯北年七十五。前十卷论李白、杜甫、韩愈、白居易、苏轼、陆游、元好问、高启、吴伟业、查慎行十家诗,续二卷杂论古诗。作者才高学博,兼年耋功深,议论考订均出流俗之上。崔旭《念堂诗话》谓“犹其著《二十二史札记》手段,与他家诗话迥别”,诚是。通行有嘉庆七年湛贻堂刊瓯北全集本、同治十三年红杏山房重刊本、人民文学出版社中国古典文学理论批评选辑本、郭绍虞辑清诗话续编本。
130《履园谭诗》清·钱泳
清钱泳撰,一卷。钱泳(1759~1844),初名鹤,字立群,号梅溪,一号台仙。江苏金匮人。国子监生,官候选府经历。著有《履园文集》、《履园丛话》、《曲目新编》等。此卷乃辑《履园丛话》卷八论诗之语而成,郭绍虞先生谓其“欲调和格律、性灵之争,故其论诗对格律、性灵均予以新的解释”(《清诗话》前言),甚是。通行有道光十八年述德堂刊、苏州振新书社石印、中华书局清代史料笔记丛刊排印《履园丛话》本、丁福保辑清诗话本。
131《退庵随笔》清·梁章钜
清梁章钜撰,二卷,系辑梁章钜《退庵随笔》二十、二十一两卷“学诗”而成。梁章钜(1775~1849),字闳中,一字茝林、芷林,号退庵。福建长乐人。嘉庆七年进士,官至两江总督。著《藤花吟馆诗钞》、《退庵笔记》等数十种。此书上卷论古今诗,多摘引前人诗话、诗评发挥其意,简择颇精,亦无门户之见。下卷论古近体诗作法宜忌,则多属常谈。评论前人所纂诗选、诗注颇多,持论公允。有郭绍虞辑清诗话续编本。
132《三家诗话》清·尚镕
清尚镕撰,一卷。尚镕(1785~1836),字乔客,一字宛甫。江西南昌人。少有神童之誉,道光五年副优贡,曾主讲多所书院。著有《持雅堂诗钞文集》等,编有《律诗杜骨》。诗话作于道光五年八月乡试落榜后。作者读书极博,见识超卓,每有议论皆新警可喜。通行有道光八年刊本、道光刊持雅堂全集本、郭绍虞辑清诗话续编本。
133《养一斋诗话》清·潘德舆
清潘德舆撰,十卷。潘德舆(1785~1839),字彦辅,一字四农,别字农师。江苏山阳人。屡困乡试,二十六岁时弃举业而致力于古文辞,道光八年江南乡试解元。道光十五年大挑一等,以知县候补安徽,未赴而卒。著有《养一斋诗文集》等十余种。其论诗以三百篇为根柢,强调诗歌之教化作用,斥性灵派所言性情不过嘲风弄月,叹老嗟卑,荒淫狎邪之语,标举“柔惠且直”为“古诗人之性情”。又以“质实”二字论诗境,以救格调、性灵诸说之偏。通行有道光二十九年刊养一斋全集本、郭绍虞辑清诗话续编本。
134《白华山人诗说》清·厉志
清厉志撰,二卷。有吴德旋序。厉志(1783~1843),初名允怀,字心甫,号骇谷,又号白华山人。浙江定海人。诸生。与镇海姚燮、临海姚濂齐名,有“浙东三海”之称。有《白华山人诗集》。诗话作于道光十六年(1836)前,所论大体为学诗而发,由指示学诗门径而及评骘古今。多述心得甘苦之言,见解平实,精覈处不让清初诸名家,堪称晚近力作。通行有道光十六年刊白华山人诗集附录本、光绪九年重刊本、郭绍虞辑清诗话续编本。
135《竹林答问》清·陈诗香问,陈仅答
清陈诗香问,陈仅答,一卷。陈仅(1787~1868),字余山,号渔珊。浙江鄞县人。嘉庆十八年举人。官至陕西宁陕厅同知。有《四明陈余山先生集七种》等。此书为道光十九年(1839)任紫阳知县时答侄诗香问诗,由诗香记录而成。书中问答,虽皆常识,然涉及传统诗学基本问题,陈氏之解要皆平正通达,论古今体式、声调之源流,最有见地,评论历代诗家,考证文字音韵亦具见学识,故为后人所重。通行有道光二十五年重刊陈余山全书本、金峨山馆丛书本、郭绍虞辑清诗话续编本、齐鲁书社1985年排印诗问四种本。
136《艺概》清·刘熙载
清刘熙载撰,六卷。刘熙载(1813-1881),字伯简,号融斋,晚号寤崖子。江苏兴化人。官至广东学政。此书分文概、诗概、赋概、词曲概、书概、经义概六部分,各部分包括基本理论、写作技法及作家、作品品评等内容,可视为古典形态之艺术学概论。持论通达,言简意赅,为后人所推崇。此书版本甚多,通行有同治十二年刊本、古桐书屋六种本、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排印本、贵州人民出版社1986年王气中笺注本、江苏古籍出版社2001年版刘熙载全集本。
137《小澥草堂杂论诗》清·牟愿相
清牟愿相撰,一卷。牟愿相,字亶甫,号铁李。山东栖霞人。诸生。工古文。有《小澥草堂诗文集》、《牟愿相先生遗著》。此书分“诗小论”、“杂论诗”、“又杂论诗”三部分,“诗小论”为仿敖陶孙《诗评》之托所作诗人评语,有后出转精之妙。“杂论诗”论古今诗家,持论有独往独来之概。有郭绍虞辑清诗话续编本。
138《筱园诗话》清·朱庭珍
清朱庭珍撰,四卷。朱庭珍(1841~1903),字小园,一作筱园、晓园,号诗隐。云南石屏人。光绪十四年举人,主讲经正精舍。有《穆清堂集》。辑刊滇中诗文,有《天船遗诗》、《云峰剩稿》、《云帆续集》。诗话定稿于光绪三年(1877)。卷一以阐述诗学基本观点为主,对前人之说多所发挥,亦有匡正。卷二评论历代诗家、诗作、诗论,卷三、卷四摘句论诗,其持论通达平正,文字详密,于是非分寸之辨,剖析极细。通行有光绪十年王氏务本堂初刊本、云南丛书本、郭绍虞辑清诗话续编本。
139《岘佣说诗》清·施补华
清施补华撰,一卷。施补华(1835~1890),原名份,字均父。浙江乌程人。同治九年举人。官至山东候补道员,未及任病卒。有《泽雅堂诗文集》。此书为光绪七年(1881)年作者从张曜驻防喀什葛尔时所述,皆论说诗艺,以温柔敦厚为旨,以婉曲含蓄为宗,言体式、格调,论作法、修辞,评论历代诗家,皆要言不烦,极其精审,洵可谓晚清诗话中上乘之作。有光绪十三年乌程朱氏济南刊本、光绪十八年关中书院翻刻声调三谱本、丁福保辑清诗话本。
140《石遗室诗话》
民国陈衍撰,三十二卷续编六卷。陈衍(1856~1937),字叔伊,号石遗。福建侯官人。光绪八年(1882)年举人,历游幕府,清末任学部主事、兼礼学馆纂修,民国间任厦门大学、无锡国专教授。著述丰富,后人汇编为《陈石遗集》,辑有《近代诗钞》。诗话先在《庸言》杂志连载,至民国二十三年(1934)编为三十卷,刊行时增为三十二卷。书中论作诗之法及诗学无多,而以记晚清诗风嬗变与诗坛人物为主。诗话编撰之时,去清亡未久,以过来之人,述道、咸以降诗学源流,尤为真切。通行有民国十六年涵芬楼排印本、辽宁教育出版社1998年排印本,上海书店出版社2002年排印民国诗话丛编本。
141《论文偶记》清·刘大櫆
清刘大櫆撰,一卷。刘大櫆(1689~1779),字才甫,一字耕南,号海峰。安徽桐城人。是书专论散文艺术形式问题,即“法”,为桐城派文学思想重要著作。刘氏将“法”分为三层:神气,“文之最精处”;音节,“文之稍粗处”;字句,“文之最粗处”。有《海峰文集》本,1959年人民文学出版社(与《初月楼古文绪论》和《春觉斋论文》合刊)本。
142《初月楼古文绪论》清·吴德旋
清吴德旋撰,一卷。吴德旋(1767-1840),字仲伦,江苏宜兴人。是书为吴氏弟子吕璜所辑,吕璜跋称“皆先生就璜所问答者”。大旨在阐述桐城派古文理论,涉及先秦诸子百家至后代名家名篇,评论优劣得失亦有见地。通行有《四部备要》本、1959年人民文学出版社(与《论文偶记》和《春觉斋论文》合刊)本。
143《春觉斋论文》清·林纾
清林纾撰,一卷。林纾(1852-1924),字琴南,号畏庐,别署冷红生。福建闽县人。是书共分述旨、流别论、应知八则、论文十六忌、用笔八则等五章,附带论及“换字法”、“拼字法”、“矣”字用法、“也”字用法。有1916年都门印书局铅印本,通行为1959年人民文学出版社(与《初月楼古文绪论》和《春觉斋论文》合刊)本。
144《窥词管见》清·李渔
清李渔撰,一卷,22则。李渔(1611-1680),原名仙侣,字笠鸿、谪凡,晚年改名渔,号笠翁。浙江兰溪人。是书对词之文体性质、结构、格律、作法多有精辟见解,着重谈词之作法,以为词“上不似诗,下不类曲”,作词当“法古”,亦不废创新,将“意新”视为创新之首。要求作词须合情理,讲究韵律之美。有唐圭璋编《词话丛编》本。
145《西河词话》清·毛奇龄
清毛奇龄撰,二卷,38则。是书记载词坛见闻轶事,论述涉及词韵、格律、体制等词学问题。词坛见闻轶事主要为明末清初与著者同时之人之事,可谓实录。毛氏精通音韵格律,工于度曲,论词韵、格律颇为精当,亦涉及词牌、调名渊源之考释。有唐圭璋编《词话丛编》本。
146《古今词论》清·王又华
清王又华撰,一卷。收南宋杨守斋、张玉田及明清论者24人词论共26家,多数节录自各家词话、词论。就所选内容与角度观之,撰者重视词学理论与创作规则、技巧;博观约取,甚见功力,片玉吉光,甚为警策。通行有《词学全书》本、唐圭璋编《词话丛编》本。
147《七颂堂词绎》清·刘体仁
清刘体仁撰,一卷33则。刘体仁(1624-1684),字公勇,河南颖川人。是书辨析诗词异同、探讨词体结构、作法兼及评论与鉴赏。认为“词中境界,有非诗之所能至者”,强调“词有警句”,词不离本色当行;把词从唐五代至明初分为初盛中晚四期。有唐圭璋编《词话丛编》本。
148《填词杂说》清·沈谦
清沈谦撰,一卷31则。沈谦(1620-1670),字志矜,号东江,浙江仁和人。是书着重论词之特点与作法。沈氏论词,重视词所蕴含之情感因素,认为“词不在大小深浅,贵于移情”,能使人“读之皆如身历其境,不能自主”。沈氏还指示初学者以作词要诀。有唐圭璋编《词话丛编》本。
149《远志斋词衷》清·邹祗谟
清邹祗谟撰,一卷,65则。邹祗谟(?—1670),字訏士,号程村。江苏武进人。是书主要研究词牌词韵词调,杂评前代人选本及词论词评。邹氏论词重视神似,亦论及词之体制、平仄用韵,其中论述词韵最为详尽得当。有唐圭璋编《词话丛编》本。
150《花草蒙拾》清·王士禛
清王士禛撰,一卷,59则。王士禛(1634-1711),字子真,一字贻上,号阮亭。山东新城人。是书为读《花间集》与《草堂诗余》之评议,杂评前人词作并阐述自己词学观点。王氏论词,坚持“神韵说”,主张词要艳丽而有“神韵兴象”。有唐圭璋编《词话丛编》本。
151《皱水轩词筌》清·贺裳
清贺裳撰,一卷,67则。贺裳字黄公,江苏丹阳人。贺氏论词,强调真情本色,亦重视环境之真实,要尽可能做到“形神具似”。此书对历代词人词作名篇多有评析,对词调、声律、作法论述亦有精彩之处。有唐圭璋编《词话丛编》本。
152《金粟词话》清·彭孙遹
清彭孙遹撰,一卷,18则。孙遹(1631-1700),字逡孙,号羡门,又号金粟门人。浙江海盐人。是书论及词之作法、风格以及评论、鉴赏。彭氏论词,强调“以艳丽为本色”,主张“词以自然为宗”,但不废学问。有《词话丛抄》本、唐圭璋编《词话丛编》本。
153《古今词话》清·沈雄
清沈雄编撰,八卷。沈雄字偶僧,江苏吴江人。是书为搜集自唐以来有关词话、词品、词辨、词评等词学资料之汇编,亦有沈氏词论及其《柳塘词话》部分条目。《词话》部分分上下二卷,上卷收唐至宋词话,下卷收金至清康熙年间词话;《词品》部分汇辑词体起源、体制、格律问题之相关论述;《词辨》部分主要是考订词调;《词评》部分对历代词人加以评述。有唐圭璋编《词话丛编》本。
154《历代词话》清·王奕清
清王奕清编撰,十卷。是书按年代辑录历代词话。卷一二为唐代词话;卷三为五代十国词话,卷四五六为北宋词话,卷七八为南宋词话,卷九为金元词话,卷十为明代词话。有唐圭璋编《词话丛编》本。
155《词洁辑评)清·先著、程洪
清先著、程洪撰,一卷。先著,字迁夫,四川泸州人,后居江宁。程洪,字丹问。是书所选以宋词为主,时出评语,独具慧眼。多论述词之风格、特点、价值和意义。其评词主旨见于序与发凡。有唐圭璋编《词话丛编》本。
156《雨村词话》清·李调元
清李调元撰,四卷。论及诗词关系,认为“词非诗之余,乃诗之源也”;主张创新,反对因袭;强调内容,反对空洞;鉴赏词作,从风格、炼意、炼句、炼字诸方面评价前人词作,多有创见。有唐圭璋编《词话丛编》本。
157《西圃词说》清·田同之
清田同之撰,一卷。田同之字彦威,一字在田,山东德州人。田氏认为“诗余为变风之遗”,各种风格之词要兼容并蓄。又辨析诗词之同异,认为“填词非小道”,言词“情景不可太分”,“词须有寄托”。有唐圭璋编《词话丛编》本。
158《铜鼓书堂词话》清·查礼
清查礼撰,一卷15条。查礼(1716-1783),字恂叔,一字检堂,号铁桥。直隶宛平人。此书主要评论词人词作,作者论词尚雅,对文天祥、张孝祥等词人词中忠义刚正之气颇为推崇。有唐圭璋编《词话丛编》本。
159《戏鸥居词话》清·毛大瀛
清毛大瀛撰,一卷。毛大瀛(1735-1800),原名师正,字又苌,号海客。江苏宝山人。此书多记录词人生活创作轶事,记述驳杂,价值不大。评价词人词作亦无特色。间有转引他人著述者,可作词话传播研究之资料。有唐圭璋编《词话丛编》本。
160《词论》清·张惠言
清张惠言撰,一卷。张惠言(1761-1802),字皋文。武进人。此书辑录作者对历代著名词人词作之评论,着重评价词人词作之风格、特点、价值。评词注重词作内容与风格特点,好讲比兴,考证比附,或有穿凿附会之嫌。有唐圭璋编《词话丛编》本。
161《介存斋论词杂著》清·周济
清周济撰,一卷31则。周济(1781-1839),字保绪,一字介存,号未斋,晚号止庵。常州荆溪人。此书论及词与音乐关系、词之创作与鉴赏评论。论词推重周邦彦,崇尚“雅”、“正”,强调比兴寄托。以词与音乐之关系辨析两宋词坛之不同。评述温庭筠至王沂孙26位词人词作,阐发常州词派词学观点。附《周济词辨自序》与《潘曾玮刊词辨序》。有唐圭璋编《词话丛编》本。
162《宋四家词选目录序论》清·周济
清周济撰,一卷。此书为周济所作《宋四家词选》之序论,附有《宋四家词选眉批》。全书分序、论两部分,序概论周邦彦、辛弃疾、王沂孙、吴文英词,论以两宋众多词人为参照,烘托周、辛、王、吴之领袖地位。有唐圭璋编《词话丛编》本。
163《莲子居词话》清·吴衡照
清吴衡照撰,四卷。吴衡照字夏治,号子律。浙江海宁人。此书以浙派主张为标准,于朱彝尊《词综》和许昂宵《词综偶评》极为推崇,认为“词至南宋,始极其工”,然并不否认北宋大家之作。多记载浙派词人轶事。有唐圭璋编《词话丛编》本。
164《填词浅说》清·谢元淮
清谢元淮撰,一卷26则。谢元淮,字默卿。湖北松滋人。约道光中在世。论词不满时人“专求俊句,每置平仄宫调于不问”,专就词之宫调、格律、平仄、阴阳等问题展开讨论。提出填词之若干限制,然不必拘泥。有唐圭璋编《词话丛编》本。
165《听秋声馆词话》清·丁绍仪
清丁绍仪撰,二十卷。丁绍仪字杏舲。江苏无锡人。此书前有丁氏同治八年自序,后有婿胡鉴衡跋。书中采清代词坛掌故、清代词家词作最富,尤重考订辑佚。有唐圭璋编《词话丛编》本。
166《憩园词话》清·杜文澜
清杜文澜撰,六卷。杜文澜(1815-1881),字小舫。浙江秀水人。此书卷一论词,阐明编撰原因,评述前人有关词体制、格律之议论。卷二起专论清人词作,所录甚丰。有唐圭璋编《词话丛编》本。
167《左庵词话》清·李佳
清李佳撰,二卷。李佳字继昌,号莲畦。是书上卷96则,下卷102则,论词之体制特点及作法甚细。论词主“意趣”,尚“雅正”,贵有“新意”。历评北宋以来词家,摘录、品评清代词人词作较多。有唐圭璋编《词话丛编》本。
168《赌棋山庄词话》清·谢章铤
清谢章铤撰,十二卷,续五卷。谢章铤字枚如。福建长乐人。谢氏论词不满浙派尊南宋而贬北宋,主张“善学者,于北宋导其源,南宋博其流,兼善不当孤诣”。强调词应有寄托,亦论及词之声律、起源、风格等。有唐圭璋编《词话丛编》本。
169《芬陀利室词话》清·蒋敦复
清蒋敦复撰,三卷。蒋敦复(1808-1867),原名金和,后改为尔锷,字克父,后字纯甫,号剑人。江苏宝山人。此书着重论述清代词作与词评,尊常州派,上溯南唐北宋,主张“有厚入无间”,要求词“寓意深远”。有唐圭璋编《词话丛编》本。
170《白雨斋词话》清·陈廷焯
清陈廷焯撰,八卷。陈廷焯(1853-1892),字亦峰。江苏丹徒人。此书继承常州词派理论,主张作词要符合儒家“诗教”,提倡“温柔以为体,沉郁以为用”,推崇“寄托”说,强调“意在笔先,神余言外”,并以此评价历代词人词作,议论多有可采。有1959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单行本、1983年齐鲁书社屈兴国《白雨斋词话足本校注》、唐圭璋编《词话丛编》本。
171《复堂词话》清·谭献
清谭献撰,一卷。谭献(1830-1901),原名廷献,字仲修,号复堂。浙江仁和人。此书由门人徐珂辑谭献文集、日记、《箧中词》及所评周济《词辨》中论词文字而成,谭献命名为《复堂词话》,徐珂作跋。谭氏论词“喜寻其旨于人事,论作者之世,思作者之人”,强调“寄托”,推尊词体,以为“用心”决定高下。有1984人民文学出版社单行本,唐圭璋编《词话丛编》本。
172《抱碧斋词话》清·陈锐
清陈锐撰,二卷。陈锐字伯弢。湖南武陵人。是书从《抱碧斋集》中选出。论词特点是联系对词人词作的评论来阐发理论;论词推重宋词,尤其姜夔、周邦彦、吴文英;重自然天成,主张“词贵清空,尤贵质实”。注意结合其他文学形式来论述词之规律。有唐圭璋编《词话丛编》本。
173《论词随笔》清·沈祥龙
清沈祥龙撰,一卷。沈祥龙字约斋,娄县人。诸生。作者自称为学词而研究词之特点与规律,从宋元名家着手,论词体起源、抒情特征、风格流派、创作表现方式、音律、语言等,并提出与词格相类之作法要求,颇有精到见解。有唐圭璋编《词话丛编》本。
174《大鹤山人词话》清·郑文焯
清郑文焯撰,一卷。郑文焯(1856-1918),字俊臣,号小坡、叔问、大鹤山人。奉天铁岭人。是书为龙沐勋、叶恭绰辑郑文焯文稿、手简、词集跋等汇辑而成。其中《东坡乐府》为苏轼词评、考订;《大鹤山人词集跋尾》为温庭筠、吴文英、欧阳修、苏轼、陆游、周邦彦诸家词集跋语;《大鹤山人论词遗札》与《大鹤山人手札汇钞》辑录郑氏论词信札。有唐圭璋编《词话丛编》本。
175《词徵》清·张德瀛
清张德瀛撰,六卷。卷一探讨填词起源与因袭发展关系、特性、创作方法及思想内容,卷二、三论述词之格律、声调;卷四为五代至明代词集与词话集目录;卷五、六为历代词人词作评论,涉及词人轶事、考订与辨正。论词以风格为中心。有唐圭璋编《词话丛编》本。
176《蕙风词话》清·况周颐
清况周颐撰,五卷,续编二卷从各种杂著中辑成。况周颐(1859-1926),原名周仪,字夔笙,号蕙风。广西临桂人。论述作词之法,称“作词有三要,曰重、拙、大”,以“真”为词骨。提倡“意境”,推重“以深静为至”。有唐圭璋编《词话丛编》本、中州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孙克强辑《蕙风词话·广蕙风词话》本。
177《人间词话》清·王国维
清王国维撰。王国维(1877-1927),字静安,又作静庵,号观堂。浙江海宁人。是书自1908年发表后,不断有人研究、注疏、收辑和增补,至1970年代先后印行十余种版本。全书一般分为“人间词话”、“人间词话删稿”、“人间词话附录”三部分,或有“拾遗”。论词以“境界”为中心,运用西方理论阐述中国传统问题,多有非常之论。有1962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徐调孚注王幼安校订本、唐圭璋编《词话丛编》本。
178《小三吾亭词话》清·冒广生
清冒广生撰,五卷。冒广生(1873-1959),字鹤亭,号疚斋。江苏如皋人。光绪二十年举人,入民国官财政部顾问。是书评论词人词作,以清末、近代作者居多。评论风格特点,能联系历史背景、时代特点及作家生平与创作经历。不少词人生平逸事赖以流传。有唐圭璋编《词话丛编》本。
179《海绡翁说词》民国·陈洵
民国陈洵撰。是书分通论、宋吴文英《梦窗词》、宋周邦彦《片玉词》、宋辛弃疾《稼轩词》几部分。《通论》述词之本原、源流、风格流派、音律声调、语言笔法及词人修养等问题。以词为诗之发展与变化,要求词符合儒家诗教规范,自然天成,严格遵守格律。有唐圭璋编《词话丛编》本。
180《柯亭词论》民国·蔡嵩云
民国蔡嵩云撰。是书大体分两部分,其一为填词理论,系统论述填词立意、构思、章法、音律之特点及规律,主张作词立意要新,贵含蓄蕴藉而有韵致余味,重章法,讲究音律。其一为词作词人评论,对冯延巳、苏轼、秦观、柳永及清末况周颐、朱孝臧均有的评。有唐圭璋编《词话丛编》本。
181《声执》民国·陈匪石
民国陈匪石撰,二卷。是书侧重于探讨词之音律特点及规律。卷上介绍与评论词之音律特征,卷下论《花间集》《尊前集》等十余部词集,评述唐五代至近代之重要词选。有唐圭璋编《词话丛编》本。
182《闲情偶寄·词曲部》清·李渔
清李渔撰,一卷。《词曲部》取自《闲情偶记》,分结构、词采两部分,结构又分戒讽刺、立主脑、脱窠臼、密针线、减头绪、戒荒唐、审虚实七门,词采又分贵显浅、重机趣、戒浮泛、忌填塞四门。其理论皆从实际经验获得,多发前人之未发。通行有雍正八年刊《笠翁一家言》本、《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本。
183《乐府传声》清·徐大椿
清徐大椿撰,一卷。徐大椿(?-1778),字灵胎,自号洄溪老人。吴江人。此书基于清代歌唱技艺之长足进展,继承魏良辅、沈宠绥之说,参以自己研究心得,论述戏曲演唱之各种技术问题,对唱法之分析与运用较前人更为详密,颇多发明创见。有丰草堂原刻本,通行为《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本。
184《雨村曲话》清·李调元
清李调元撰,二卷。是书上卷谈元代作家、作品,下卷谈明清作家、作品。其中多转引前人著述,而附以己见,颇有所得。通行有《函海》本,《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本。
185《剧话》清·李调元
清李调元撰,二卷。是书上卷漫谈戏曲制度沿革,下卷杂考戏曲所演故事。还记载“弋阳腔”、“秦腔”、“吹腔”、“二簧腔”、“女儿腔”等地方剧种。通行有《函海》本、《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本。
186《花部农谭》清·焦循
清焦循撰,一卷。焦循(1763-1820),字里堂,甘泉人。是书就花部,即京腔、弋阳腔、秦腔、梆子腔、二簧调等剧种所演诸著名剧目,叙其本事,加以考证与评论。通行有焦氏原刻本、《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本。
187《词余丛话》清·杨恩寿
清杨恩寿撰,三卷。杨恩寿(1834-?),字鹤俦,号蓬海,又号朋海,别署蓬道人。长沙人。是书分为原律、原文、原事三部分,《原律》多论律吕、宫调、曲谱、声韵之类;《原文》多谈词藻;《原事》考证或记述戏曲故事。通行有《坦园丛书》本,《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本。
188.《笔札华梁》 唐·上官仪
189.《评诗格》 旧题唐·李峤
190.《诗格》 旧题唐·王昌龄
191.《唐朝新定诗格》
192.《诗议》 唐·释皎然
193.《金针诗格》 旧题唐·白居易
194.《文苑诗格》 旧题唐·白居易
195.《二南密旨》 旧题唐·贾岛
196.《炙毂子诗格》 唐·王叡
197.《缘情手鉴诗格》 唐·李洪宣
198.《新定诗格》 唐·郑谷、齐己等
199.《流类手鉴》 唐·僧虚中
200.《雅道机要》 五代·徐寅
201.《风骚要式》 五代·徐衍
202.《诗中旨格》 五代·王玄
203.《诗格要律》 五代·王梦简
204.《诗格》 五代·释神彧
205.《处囊诀》 宋·释保暹
206.《诗评》 宋·释景淳
207.《续金针诗格》 旧题宋·梅尧臣
208.《诗髓脑》 唐·元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