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历史(80种)

正史(26种)

正史(26种)

181.《史记》 汉·司马迁 130卷.〔百衲本〕
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事上起传说中的黄帝,下迄汉武帝元狩元年,首尾将近三千年。分为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博大精深,脉络分明。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182.《汉书》 东汉·班固 120卷.〔百衲本〕
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记事始于汉高祖刘邦元年,终于王莽地皇四年。其体例与《史记》大略相同,惟改书为志,废世家入列传,并创《刑法》、《五行》、《地理》、《艺文》四志,成为后世纪传体史书的准绳。

183.《后汉书》 南朝宋·范晔 90卷.〔百衲本〕
东汉的纪传体断代史,记事始于刘秀起兵推翻王莽,终于汉献帝禅位于曹丕,跨越一百九十五年,剪裁得体,规避得法,错落有致地描画出东汉一代的世俗民情与人物百态。

184.《三国志》 晋·陈寿 65卷.〔武英殿本〕
三国鼎立时期的纪传体断代史,分魏、蜀、吴三志,善于叙事,文笔简洁,剪裁得当,备受推崇,与《史记》、《汉书》、《后汉书》并称“前四史”。

185.《晋书》 唐·房玄龄等 130卷.〔武英殿本〕
两晋的纪传体断代史,记载了从司马懿开始到晋恭帝元熙二年为止西晋和东晋的历史,包括帝纪十卷,志二十卷,列传七十卷,载记三十卷,并用“载记”的形式兼述了十六国割据政权的兴亡。

186.《宋书》 南朝梁·沈约 100卷.〔武英殿本〕
南朝宋的纪传体断代史,记载了自刘裕建基至刘准退位首尾六十年的史实,包括纪十卷,志三十卷,列传六十卷。全书以资料繁富而著称于史林,为研究刘宋一代的基本史料。

187.《南齐书》 南朝梁·萧子显 59卷.〔武英殿本〕
南朝齐的纪传体断代史,记载了南朝萧齐王朝自齐高帝建元元年至齐和帝中兴二年共二十三年的史事,文笔简洁,叙事完备,然多有曲笔讳饰之处,不免使该书的史料价值打了折扣。

188.《梁书》 唐·姚思廉 56卷.〔武英殿本〕
南朝梁的纪传体断代史,记载了自梁武帝萧衍建国至梁敬帝萧方智亡国共五十六年间的历史。包括本纪六卷,列传五十卷,无表志。取材丰富,剪裁得当,谋篇布局,章法井然。

189.《陈书》 唐·姚思廉 36卷.〔武英殿本〕
南朝陈的纪传体断代史,记载了自陈武帝陈霸先即位至陈后主陈叔宝被隋文帝灭国首尾三十三年间的史事,是二十四史中最短的一部。

190.《魏书》 北齐·魏收 130卷.〔武英殿本〕
北魏的纪传体断代史,记载了鲜卑拓跋部早期至公元550年东魏被北齐取代这一阶段的历史,分为本纪十二卷,列传九十二卷,志二十卷,其志尤有价值。

191.《北齐书》 唐·李百药 50卷.〔武英殿本〕
纪传体断代史,虽以记载北齐历史为主,但实际上记述了从高欢起兵到北齐灭亡前后约八十年的历史,集中反映了东魏、北齐王朝的盛衰兴亡。

192.《周书》 唐·令狐德棻等 53卷.〔武英殿本〕
纪传体断代史,虽以“周”题名,但实际上记述了从公元534年东西魏分裂到杨坚代周为止四十八年的西魏、北周历史。以材料丰富见长,收录了很多当时的重要文献。

193.《隋书》 唐·魏徵等 85卷.〔武英殿本〕
现存最早的隋史专著,分为帝纪五卷,列传五十卷,志三十卷。主编魏徵刚正不阿,坚持纪传应不为亲者隐,不为尊者讳,弘扬了秉笔直书的优良史学传统。

194.《南史》 唐·李延寿 80卷.〔武英殿本〕
合南朝宋、齐、梁、陈四代为一编的纪传体史著,记载了自南朝宋武帝刘裕永初元年(420)至陈后主陈叔宝祯明三年(589)共一百七十年的历史。

195.《北史》 唐·李延寿 100卷.〔武英殿本〕
记述北朝从公元386年到618年魏、齐(包括东魏)、周(包括西魏)、隋四代共二百三十三年的历史,与《南史》可参照而读。二史“编次别代,共为部帙”,贯通南北各朝,展现出一个宏大的历史时空。

196.《旧唐书》 后晋·刘昫等 200卷.〔武英殿本〕
关于唐代的纪传体史书。共二百卷,帝纪二十卷,志三十卷,列传一百五十卷。记述了唐代自高祖武德元年(618)至哀帝天祐四年(907)共二百九十年的历史。

197.《新唐书》 宋·欧阳修、宋祁等 225卷.〔武英殿本〕
关于唐代的纪传体史书,较《旧唐书》新增了不少史料,诸志大多比旧志详细,还恢复了《史记》、《汉书》设表的传统,立宰相、方镇、宗室世系和宰相世系四表。

198.《旧五代史》 宋·薛居正等 150卷.〔武英殿本〕
五代十国的纪传体史书,记述了公元907年朱温代唐称帝到公元960年北宋王朝建立的五十三年间的历史,这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次大规模分裂割据的时期。

199.《新五代史》 宋·欧阳修 74卷.〔武英殿本〕
唐代设馆修史以后唯一的私修正史,系欧阳修独力撰成,推翻《旧五代史》一朝一史的基本格局,取法《南史》、《北史》,将五代融而为一,并仿效春秋笔法,多所褒贬。

200.《宋史》 元·脱脱等 496卷.〔武英殿本〕
关于宋代的纪传体史书。全书分为本纪四十七卷,志一百六十二卷,表三十二卷,列传世家二百五十五卷,是二十四史中最庞大的一部官修史书。

201.《辽史》 元·脱脱等 116卷.〔武英殿本〕
关于辽代的唯一史书,记载了辽代和建国以前的契丹及西辽的历史,撰修草率,记录简略,重复甚多,错讹疏略及相互牴牾之处也不少。

202.《金史》 元·脱脱等 135卷.〔武英殿本〕
关于金朝的纪传体史书,记述了从女真族的兴起到金朝建立和灭亡的历史,首作《世纪》一卷,记叙完颜部自始祖函普以来女真部兴起的历史。

203.《元史》 明·宋濂等 210卷.〔武英殿本〕
关于元朝的纪传体史书,记述了从蒙古族兴起到元朝建立和灭亡的历史,包括本纪四十七卷、志五十八卷、表八卷、列传九十七卷。由于成书仓促,而且出于众手,错谬甚多。

204.《明史》 清·张廷玉等 332卷.〔武英殿本〕
关于明朝的纪传体史书,是中国历史上纂修时间最长的一部官修史书,达九十五年之久。以剪裁得体、材料翔实、叙事稳妥、行文简洁,历来为史家所称道。

205.《新元史》 柯劭忞 257卷.〔庚午重订本〕
柯氏以《元史》为底本,历经三十年独力修撰而成,对蒙古族世系源流、诸大汗国始末、元末农民起义领袖、宋末入元隐逸志士增立纪传,对百官、兵、刑、食货等志多有辑补,是近代篇幅巨大的一部断代史。

206.《清史稿》 赵尔巽等 529卷.〔关外二次本〕
关于清代的纪传体史书,上起努尔哈赤称帝,下至宣统三年清朝灭亡,并涉及到辛亥革命以后的张勋复辟、溥仪离宫出走天津、王国维投北京昆明湖自杀等事件。全书未最后定稿,故称《清史稿》。

别杂史(54种)

207.《逸周书》 战国 10卷.〔抱经堂本〕
先秦古籍,是一部周时诰誓辞命的记言性史书,相传乃孔子所删百篇之馀,故不入六经。叙事上起周文、武王,下至春秋后期的灵王、景王,为研究周代历史的重要史料。

208.《世本》 汉·宋衷注 1卷.〔茆泮林辑本〕
战国时期史官所撰,汉代学者宋衷为之作注,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一本姓氏谱牒学经典,主要记载上起中华始祖黄帝、下迄春秋时期诸侯大夫的氏姓、世系,是研究中华姓氏起源、发展的重要参考资料。

209.《竹书纪年》 2卷.〔四库全书本〕
先秦战国时期魏国人所编写的一部编年体史书,记述夏、商、西周和春秋、战国的史事,所记与传统经典文献的记载颇多违异,但有些记载却能与甲骨、金文相符合,具有极为重要的史料价值。

210.《春秋左传》 12卷.〔阮元校刻本〕
“春秋三传”之一,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赡的编年体史书。以《春秋》为纲,按照鲁国君主的次序,记载了自鲁隐公元年(前772年)至鲁悼公十四年(前453年)间春秋霸主递嬗的历史,被梁启超誉为“商周以来史界之革命”。

211.《国语》 战国 20卷.〔黄氏士礼居仿宋刻本〕
我国第一部记言体国别史,又称之为《春秋外传》,以国分类,各自成章,分别记载了上起周穆王,下至鲁悼公,约五百年间,周、鲁、齐、晋、郑、楚、吴、越八国的历史。

212.《战国策》 汉·刘向集录 34卷.〔雅雨堂校本〕
战国时期的史料汇编,为叙事体,记言为主,因国分类,各自成策,反映了各诸侯国之间尖锐复杂的兼并斗争和谋臣策士往来游说的言行,开以人物为中心的纪传体之先河。

213.《列女传》 汉·刘向 7卷.〔四部丛刊本〕
记述古代妇女事迹之书,分为《母仪》、《贤明》、《仁智》、《贞顺》、《节义》、《辨通》、《孽嬖》七卷,每卷介绍十五名女子,历述各人之功德,影响甚大。

214.《吴越春秋》 汉·赵晔 10卷.〔清顾有观本〕
记述春秋吴越两国之书,介乎史家与小说家之间。前五篇述吴事,称内传,记载了从太伯立国到夫差亡国;后五篇述越事,称外传,记载了从大禹治水到勾践称霸后传八世失国。

215.《越绝书》 汉·袁康 19篇.〔四部丛刊本〕
记载吴越历史、地理的重要典籍,以春秋末年至战国初期吴越争霸的历史事实为主干,上溯夏禹,下迄两汉,旁及诸侯列国。各篇皆直叙其事,中间多载吴越君臣问答之语,杂有议论。

216.《华阳国志》 晋·常璩 12卷.〔函海本〕
我国现存最早的方志之一,内容上历史、地理、人物三结合,体裁上地理志、编年史、人物传三结合,是方志史上的一个创举。

217.《高士传》 晋·皇甫谧 3卷.〔古今逸史本〕
该书记载了上古传说时代至魏晋间归隐不仕的高士96人,比较真实的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面貌及一部分知识分子的社会生活,甚至于一个侧面的社会历史。

218.《山海经》 战国·佚名 18卷.〔晋郭璞山海经传本〕
古代地理类史书,计山经五,海经十三。记大小名山五千三百七十,河流大泽三百馀,动物一百二十七种,异国九十五,所载地理、博物、故事、巫术、神话极为丰富,自古号称奇书。

219.《水经注》 北魏·郦道元注 40卷.〔王先谦校本〕
注释《水经》的历史地理专著,以河水(黄河)和江水(长江)为主线,由南向北分述南北朝时期遍布我国甚至域外的大小河流一千二百五十二条,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

220.《晋五胡指掌》 明·张大龄 3卷.〔明万历三十九年张养正刻本〕
记述十六国北朝各政权的兴亡过程,“兴废始末,焕焉在目”,对于了解这一时期纷繁历史的主线,具有相当的史料价值。

221.《前汉纪》 汉·荀悦 30卷.〔四库全书本〕
《汉书》的编年体,分为十二纪,叙事时间和《汉书》一样,起于刘邦称王,终于王莽灭亡,共二百三十一年,向有“词约事详”之誉。

222.《后汉纪》 晋·袁宏 30卷.〔四部丛刊本〕
关于东汉的编年体史书,分为十一纪,叙述东汉一代一百九十八年的历史,成就很高,足可与《后汉书》互相参证。

223.《洛阳伽蓝记》 后魏·杨衒之 5卷.〔如隐堂本〕
北魏洛阳佛寺地理专著,按地域分为城内、城东、城南、城西、城北,记述佛寺七十馀处。在对诸多佛寺形制规模的描摹和始末兴废的勾勒中,反映了广阔的政治经济背景和社会风俗人情。

224.《贞观政要》 唐·吴兢 42卷.〔明成化刊本〕
政论类史书,所记基本为贞观年间唐太宗与魏徵等四十五位大臣的问答,也有大臣的劝谏奏疏及政治、经济上的重大措施,对唐太宗君臣治国安邦的经验进行了全面总结。

225.《大唐西域记》 唐·玄奘 12卷.〔高丽新藏本〕
唐代著名高僧玄奘法师西行印度十六年间之游历见闻录,按亲身经历的先后为序,记述了西域一百二十八个邦国的都城、疆域、地理、历史、语言、文化、生产生活、物产风俗、宗教信仰等情况。

226.《顺宗实录》 唐·韩愈 5卷.〔海山仙馆丛书本〕
韩愈的史学代表著作,按时序记述了顺宗朝永贞元年(805年)一月至八月的史实,并上溯顺宗李诵在藩邸的情况,下延死后葬于丰陵,为研究唐史提供了许多珍贵资料。

227.《五代史补》 宋·陶岳 5卷.〔豫章丛书本〕
系作者记录自幼及长所得传闻之作,记述了许多梁唐晋汉周五代重要史事,于南方诸国遗事采录甚详,向来为治五代史者所重视。

228.《资治通鉴》 宋·司马光 294卷.〔世界书局缩印本〕
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规模宏大,历时十九年始完成。记事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年),下迄后周显德六年(959年),叙事简洁,文笔优美,考据精审,与《史记》并称史学之双璧。

229.《续资治通鉴》 清·毕沅编著 220卷.〔清冯集椿本〕
编年体史书,时间上承《资治通鉴》,起自宋太祖建元元年(960),迄于元顺帝至正二十八年(1368年),含宋纪、元纪两大部分,研究宋元历史,不可不读。

230.《通鉴纪事本末》 宋·袁枢 42卷.〔四部丛刊本〕
我国第一部纪事本末体史著,以《资治通鉴》为基础,依事件为中心,区别门目,分类排纂,每事各详起讫,独立成篇,归并为239个标题,在历史编纂学上别开生面,创造了一种新体裁,形成了与编年、纪传鼎足而三的格局。

231.《吴地记》 唐·陆广微 1卷.〔四库全书本〕
今存最早的苏州地方志,也是存世不多的唐人地志之一。书中详记唐时苏州及所领吴、长洲、嘉兴、昆山、常熟、华亭、海盐七县的沿革掌故,是研究唐代江南经济人文状况的重要资料。

232.《蛮书》 唐·樊绰 10卷.〔武英殿聚珍本〕
又名《云南志》、是现存最为完整的一部唐代有关南诏历史的专著,记载南诏山川城镇、风俗物产、民族疆界及典章制度等,系统详细,是研究古代云南史地的重要典籍。

233.《唐律疏议》 唐·长孙无忌等 30卷.〔四库全书本〕
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一部法典,分为律文和疏文两部分,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反映了唐代社会各阶级、各阶层的法律地位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对古代亚洲各国法典影响巨大。

234.《唐六典》 唐·李林甫等 30卷.〔南宋本〕
现存最早的一部会典,所载官制源流自唐初至开元止,记述唐代中央与地方各级政府组织机构、官员编制(包括定员与品级)及其职权范围等内容,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235.《通典》 唐·杜佑 200卷.〔四库全书本〕
中国第一部典章制度的百科全书,通记历代典章制度建置沿革史,上起传说中的黄帝,下迄唐玄宗天宝末年,分为食货、选举、职官、礼、乐、兵、刑、州郡、边防九门,在中国史学发展上树立了一座里程碑。

236.《通志略》 宋·郑樵 52卷.〔明汪刻本〕
《通志二十略》的简称,包括《氏族略》《六书略》、《七音略》等二十篇,是历代制度通史《通志》中最富有创造性的部分,每一略都相当于一部专题学术史,极具考索之功。

237.《史通》 唐·刘知几 49篇.〔蜀本〕
中国古代第一部系统的史学评论著作,对中国古代史学作出了全面的总结,提出了较为系统的史学理论,是唐代以前中国史论的集大成之作。

238.《文史通义》 清·章学诚 8卷.〔四部备要本〕
史学评论名著,内篇五卷,外篇三卷,内篇涉及哲学、史学、文学、社会学等领域,外篇为方志论文集。书中提出了“六经皆史”的著名见解。

239.《唐才子传》 元·辛文房 10卷.〔元刊影印本〕
唐代诗人小传集,以登第先后为序,记述了三百九十八位唐代诗人的生平,对中晚唐诗人事迹所载尤详。传后有对诗人艺术得失的品评,颇有精辟之见。文笔雅洁,可读性极强。

240.《唐语林》 宋·王谠 8卷.〔守山阁丛书本〕
系根据唐五代小说杂记资料分类编纂而成,多录唐人嘉言懿行,同时也记述了政治史迹、名物制度、宫廷杂事、民间习俗,一向是研究唐史常用的要籍。

241.《大唐新语》 唐·刘肃 13卷.〔稗海本〕
笔记小说集。该书仿《世说新语》体例,分列十三门,记载唐代历史人物的言行故事,起自唐初,迄于大历,可由此窥知高祖至代宗朝政治事件和社会风尚,其中有些记载较两《唐书》为胜。

242.《隋唐嘉话》 唐·刘餗 3卷.〔顾氏文房小说本〕
系仿刘义庆《世说新语》之体例而作,记述南北朝至唐开元年间历史人物的言行事迹,以唐太宗和武后两朝为多,是研究隋唐史的重要史料,新旧《唐书》和《资治通鉴》多于此取材。

243.《北梦琐言》 宋·孙光宪 20卷.〔四库全书本〕
记唐武宗以后及五代十国间事,涉及政治轶闻、士大夫言行和社会风俗民情,颇具史料参证价值,是治晚唐五代社会政治史的重要文献。

244.《东京梦华录》 宋·孟元老 10卷.〔四库全书本〕
追述北宋都城东京开封府城市风貌的著作,所记大多为作者亲见亲历,真切描绘了上至王公贵族、下及庶民百姓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是研究北宋都市社会生活、经济文化的珍贵史料。

245.《梦粱录》 宋·吴自牧 20卷.〔学津讨原本〕
仿效《东京梦华录》体例,述南宋都城临安的风貌,凡郊庙、宫殿、山川、人物、市肆、物产、户口、风俗、百工、杂戏、寺观、学校等,无不备载,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246.《铁围山丛谈》 宋·蔡絛 6卷.〔知不足斋丛书本〕
权臣蔡京之子蔡絛流放白州时所作,记载了从宋太祖建隆年间至宋高宗绍兴年间约二百年的朝野掌故,色彩斑斓,异常丰富,可谓一部反映北宋社会各阶层生活状况的鲜活历史长卷。

247.《容斋随笔》 宋·洪迈 16卷.〔四库全书本〕
考订掌故名著,涉猎极广,天文地理,诸子百家,文学词章,民俗风情,无所不有,尤详于宋代典章制度,考据精确,议论高简,被后世推为南宋笔记作品之冠。

248.《老学庵笔记》 宋·陆游 10卷.〔陆氏家刻本〕
陆游晚年之作,记录了大量当时的名物、典章制度和各种逸闻掌故,大多为作者亲历、亲见、亲闻之事,简洁生动,如在目前,是笔记文学中的精品。

249.《大宋宣和遗事》 宋·佚名 4卷.〔涵芬楼排印本〕
民间讲史话本,所记大都有史可据,多为北宋末年和南宋初年之朝野故实,集中反映了北宋衰亡和南宋南迁的政治状况。其中所述梁山泊宋江起义故事,成为《水浒传》的蓝本。

250.《元丰九域志》 宋·王存等 10卷.〔聚珍版丛书本〕
北宋中叶地理总志,始于四京,次列二十三路,终于省废州军、化外州、羁縻州,记各州县沿革,条理井然,举纲撮要,文直事赅,内容丰实,独具一格,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251.《桯史》 宋·岳珂 15卷.〔学津讨原本〕
是记载两宋时代朝野见闻的一部史料随笔,以“公是公非”为写作目的,通过许多目击耳闻的朝野各阶层人物的言行,愤怒地揭露了两宋政治的腐败黑暗,辞严义正,爱憎分明。

252.《元朝秘史》 元·佚名 15卷.〔连筠簃丛书本〕
十三世纪蒙古国宫修的史书,原文是畏兀儿体蒙古文,现存的是明四夷馆的汉文本,系编年体,记载了成吉思汗祖先的谱系、蒙古各氏族部落的源流,被称为“金册”。

253.《万历野获编》 明·沈德符 30卷.〔姚氏扶荔山房刻本〕
明代笔记,记述起于明初,迄于万历末年,多为作者耳闻目睹,内容广博,尤详于典章制度和典故遗闻,许多史事较《明史》犹信,为研究有明一代历史的重要史料。

254.《陶庵梦忆》 明·张岱 8卷.〔粤雅堂丛书本〕
散文小品文集。被称为晚明小品的集大成者,系作者对昔年生活琐事的回忆,文笔清越,细致入微,于抒情写景之中,充满无尽的故国之思。

255.《广东新语》 清·屈大均 28卷.〔清康熙二十九年木天阁原刻本〕
关于广东的地方风土笔记,记载了岭南地区的天文地理、民情风俗、人物史迹、文学艺术、宗教传说等,内容丰富,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

256.《读通鉴论》 清·王夫之 30卷.〔船山遗书本〕
王夫之晚年系统的史论代表作之一,是他在认真研读了司马光的《资治通鉴》后有感而发撰成,对历史上的治乱兴衰作了多方面的评论,集中表现了王夫之发展进化的历史观。

257.《廿二史劄记》 清·赵翼 39卷.〔清广雅书局本〕
历代正史考证札记,系统考订了从《史记》至《明史》的作者、编纂经过、成书年代、资料来源、编纂体例得失,辨其正谬,评其高下,是乾嘉时期三大考史名著之一。

258.《清代野记》 清·梁溪坐观老人 4卷.〔民国野乘搜辑社本〕
系仿明代祝枝山《野记》而作,述有清一代之事,尤详于咸丰、同治、光绪、宣统四朝。行文简洁,长于刻画人物,于清后期种种贪弊腐朽之处多所暴露,保存了许多珍贵的社会史料。

259.《庚子国变记》 清·罗惇曧 1卷.〔满清野史续编本〕
记载晚清义和团始末的稗史名作,自1900年年初记至1901年10月止,记叙义和团运动兴起、清政府政策的演变、八国联军进犯北京和慈禧太后的西逃以及回銮等史实,

260.《海国图志》 清·魏源 100卷.〔光绪平庆泾固道署重刊〕
中国近代史上第一部较为详尽系统的世界史地著作,摒弃了九洲八荒、天圆地方、天朝中心的史地观念,树立了五大洲、四大洋的新的世界史地知识,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