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极经世》与《夏商周年表》 |
|||||||||||||||||||||||||||||||||||||||||||||||||||||||||||||||||||||||||||||||||||||||||||||||||||||||||||||||||||||||||||||||||||||||||||||||||||||||||||||||||||||||||||||||||||||||||||||||||||||||||||||||||||||||||||||||||||||||||||||||||||||||||||||||||||||||||||||||||||||||||||||||||||||||||||||||||||||||||||||||||||||||||||||||||||||||||||||||||||||||||||||||||||||||||||||||||||||||||||||||||||||||||||||||||||||||||||
郭 彧
提要 2000年11月9日,“夏商周断代工程”正式公布了《夏商周年表》,把我国的历史纪年由西周共和元年向前延伸了1200多年。本文以北宋易学家邵雍所著《皇极经世》“以运经世”中所推得的“夏商周年表”与之对照,列举了邵雍以之确定各代帝王在位年数的依据。指出:邵雍于九百多年前能推出较今日正式公布的《夏商周年表》更为详细的历史年表,当有今日见不到的文献依据。特别值得重视的是,今日清华大学出版发行的《黄金书屋》光碟中的《中国历代纪年表》与《中国历代帝王年表》,又与邵雍所推年表几乎完全相同。明确邵雍所推历代帝王年表的来龙去脉,对于我们今后进一步完善《夏商周年表》,可能会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引言 北宋的易学家邵雍与司马光是好朋友。司马光著《资治通鉴》,起东周威烈王23年(公元前403年)至后周显德六年(公元年959年),凡1362年。邵雍则著《皇极经世》,帝王纪年起唐尧元年(公元前2357年)至后周显德六年,凡3316年。邵雍的《皇极经世一元吟》曰:“天地如盖轸,覆载何高极。日月如磨蚁,往来无休息。上下之岁年,其数难窥测。且以一元言,其理尚可识。一十有二万,九千余六百。中间三千年,迄今之陈迹,治乱与兴废,著见于方策,吾能一贯之,皆如身所历。”由此可见,《皇极经世》是一部“以天道而质以人事”的书。读邵雍《书皇极经世后》、《安乐窝中一部书》等诗可知,他书中的“中间三千年”治乱与兴废的陈迹,是“二帝起禅让”到“五代如传舍”的帝王大事记。 清《四库全书总目·皇极经世书提要》曰:“《皇极经世》盖出于物理之学,所谓易外别传者是也。其书以元经会、以会经运、以运经世。起帝尧甲辰至后周显德六年己未。而兴亡治乱之迹,皆以卦象推之。朱子谓《皇极》是推步之书,可谓能得其要领。”(《文公易说》卷十九有如是说:“《皇极经世》是推步之书。经世以十二辟卦管十二会,绷定时节,就中推吉凶消长。尧时正是《乾》卦九五。”)清《四库全书总目·帝王纪年纂要提要》又曰:“元察罕撰……其书本《皇极经世》为准,自太皞以下诸帝王,各载其在位年数,而略述兴废大旨于每代之前。”由此可见,四库馆臣虽把《皇极经世》定性为“推步之书”,然又承认其内容是三千多年的历史年表。 2000年11月 9日,“夏商周断代工程”正式公布了《夏商周年表》,把我国的历史纪年由西周共和元年向前延伸了1200多年。这是许多专家学者多年辛勤工作的成果,在断代研究工作中,参考了大量甲骨文的记载,并利用C14等高科技手段对出土文物进行了年代鉴定,应该具有较高的可信度。该《夏商周年表》夏年表列禹至癸17王(公元前2070-公元前1600,无每王在位始终年代),商前期年表列汤至盘庚迁殷前21帝(公元前1600-公元前1300,无每帝在位始终年代),商后期年表列盘庚迁殷后至帝辛12帝(公元前1300-公元前1046,其中分别有武丁、武乙、文丁、帝乙、帝辛在位始终年代),西周年表列武王至幽王12王、1共和(公元前1046-公元前771,各列每王在位始终年代)。 我们把《皇极经世》“以运经世”中的有关内容分别整理成为夏、商、周三张历史年表,并与目前正式公布的《夏商周年表》进行对照。于是就发现了问题:为什么早在九百多年前邵雍能搞出比今日《夏商周年表》更为详尽的历代纪年表?这使我们联想到:当时邵雍所进行的断代研究,必定有相当的文献依据,而且可能是今日见不到的文献依据。因此,阐明邵雍的“夏商周年表”的来源,对我们今后进一步完善《夏商周年表》,或许会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夏商周年表》(载2001年修订版《新华词典》)
一、邵雍的“夏代年表”
邵雍的“夏代年表”列17王,公元前2224-公元前1766,共459年。今《夏商周年表》亦列17王,公元前2070-公元前1600,共471年。《史记·夏本纪第二》“集解”:“徐广曰:从禹至桀,十七君,十四世。駰案:《汲冢纪年》曰:有王与无王,用岁四百七十一年矣。”可见,今表与之合,而邵表则少12年。其中对不降在位年数,邵雍定59年,是取之皇甫謐《世纪》,而不取《竹书纪年》“夏后不降六十九年”之说。南宋罗泌撰《路史》,则以《竹书纪年》为是,而证《世纪》之非。如果邵雍取不降在位69年说,则夏代年数即与471接近(仅少2年)。然而,邵雍不取《竹书纪年》“用岁四百七十一年”与“夏后不降六十九年”之记,①
却把不降在位年数定为59年,应该说他有更确切的文献依据。今表对应了471年,其中既是以不降在位69年。 邵雍“以运经世”尧甲辰元年为公元前2357年,尧在位72年、舜在位61年,则禹即位于公元前2224年,较“夏商周断代工程”所定早154年。今清华大学出版社发行《黄金书屋·历史作品》光碟中的“中国历代纪年表”唐尧即位之年与邵雍所推相同,亦为公元前2357年。是表尧在位100年、舜在位50年,则禹即位于公元前2207年,较“夏商周断代工程”所定早137年。依《史记·五帝本纪第一》“集解”:“徐广曰:尧在位凡九十八年”,又依《史记》“舜年二十以孝闻,年三十尧举之,年五十摄行天子事,年五十八尧崩,年六十一代尧践帝位。践帝位三十九年,南巡狩,崩于苍梧之野”,则知尧在位近一世纪、舜在位半世纪之说是源于《史记》。为什么邵雍不依《史记》而定尧、舜在位年数?在夏代开国元年的断代方面,为什么今《黄金书屋》光碟之“中国历代纪年表”与“夏商周断代工程”之《夏商周年表》要相差百年之多?今之“中国历代纪年表”为什么能在尧即位年代上与邵雍所推完全相同?这都是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二、邵雍的“商代年表”
邵雍“商代年表”列汤至帝辛28帝,公元前1766-公元前1122,共645年。今《夏商周年表》列汤至帝辛(纣)31帝,公元前1600-公元前1046,共555年。《史记·殷本纪第三》:“汤崩,太子太丁未立而卒,于是乃立太丁弟外丙,是为帝外丙。帝外丙即位三年,崩,立外丙之弟中壬,是为帝中壬。帝中壬即位四年,崩,伊尹乃立太丁之子太甲。太甲,成汤嫡长孙也,是为帝太甲。”显然,今表于成汤与太甲之间加入帝外丙、帝中壬,与《史记》吻合。至于太丁即位为帝之记,则先见于《辞源·附录》“中国历史纪年表”之“商世系表”,其来源则注曰“据《史记·殷本纪》及甲骨文”。然而,其后有的“中国历史纪年表”(如《简明古汉语字典·附录》②)于汤后无“太丁”,武乙后方为“太丁(文丁)”,此则与邵雍相同。显然,今《夏商周年表》于成汤后加入“太丁”是依据对甲骨文的考证。然而,邵雍为何不依据《史记》推“外丙”、“中壬”之在位年数,却把“太丁”放在武乙之后,这也是应该进一步研究的问题。想来邵雍如此安排,必然有他的文献依据。甲骨文是殷文,是盘庚迁都殷地方出土的文物。我们对“太丁”是否就是“文丁”,应该有进一步的研究。《史记·三代世系表一》内列三十帝(汤后无“太丁”,“帝武乙”后为“帝太丁”),《史记·殷本纪第三》“集解”:“谯周曰:殷凡三十一世,六百余年。《汲冢纪年》曰:汤灭夏以至于受二十九王,用岁四百九十六年也。”今《夏商周年表》列31帝与谯周说合,而总年数非“六百余年”;邵表列28帝,即不合于谯周之说亦不合于《竹书纪年》之记,可是总年数却合于谯周“六百余年”之说。这些文献皆为邵雍所见,为什么他取有舍?《尚书·孔子序》有“成汤既没,太甲元年”之说,邵雍是否依此为据?值得我们进一步研究。 《竹书纪年》记太庚5年、小甲17年、太戊35年。 邵表小甲17年,而太庚为25年、太戊为75年。仅太庚与太戊在位年数即多出60年(邵表记商总年数较《竹书纪年》多149年)。为何邵雍不以《竹书纪年》为据?想来应该另有其他在邵雍看来更为可靠的文献依据。邵雍以太戊在位75年、武丁在位59年、祖甲在位33年,是依据《尚书·无逸》“中宗之享国七十有五年”、“高宗之享国五十年有九年”、“祖甲之享国三十有三年”之记。今《夏商周年表》仅取武丁在位59年,而太戌、祖甲皆无在位年数。邵表定帝乙在位37年、帝辛在位33年,合计70年。今《夏商周年表》定帝乙在位26年、帝辛在位30年,合计56年。《史记·周本纪第四》:“维天不飨殷,自发未生于今六十年,糜鹿在牧,飞鸿满野。天不享殷,乃今有成。”“正义”解“于今六十年”曰:“从帝乙十年至伐纣年也。”帝乙十年至纣亡为60年,则帝乙与帝辛合计在位70年。看来邵雍是依此为根据而定帝乙与帝辛在位年数。 《史记·殷本纪第三》“正义”:“《竹书纪年》自盘庚徙殷至纣之灭二百五十三年,更不徙都。” 今《夏商周年表》盘庚迁殷后(公元前1300年)至纣末年(公元前1046年)凡254年,邵表自盘庚即位至纣之灭凡279年。此则又说明邵雍不取《竹书纪年》之记。《史记·殷本纪第三》:“帝盘庚之时,殷已都河北,盘庚渡河南,复居成汤之故居。”《皇极经世》“以运经世”则记“己亥
商王阳甲崩 弟盘庚立 复归于亳 改号曰殷”。为什么古人不取而今人取之,依据何在?当有研究结论。 今《夏商周年表》汤即位于公元前1600年。《皇极经世》“以运经世”记“乙未 伊尹相成汤伐桀……建国曰商”,时当公元前1766年。今《黄金书屋》光碟之“中国历代纪年表”夏灭于公元前1766年,与邵表完全吻合。而今《夏商周年表》则向后延迟了166年。 三、邵雍的“周代年表” 今《夏商周年表》仅列西周武王至幽王12王(加“共和”)年表(公元前1046-公元前771)。邵雍“西周年表”列武王至幽王12王(加“共和”)年表(公元前1122-公元前771)。周起始年代,邵表早76年。今《黄金书屋》光碟之“中国历代纪年表”记商灭于公元前1122年(己卯),与邵雍所推完全相同。 今《夏商周年表》武王在位4年,邵表武王在位7年。《史记·封禅书》:“武王克殷二年,天下未宁而崩。”今《夏商周年表》武王在位4年,似本此说。《尚书·金縢》曰:“既克商二年,王有疾,弗豫。公乃自以为功……乃卜三龟,一习吉,启籥见书,乃并是吉……王翼日乃瘳。”其后方有“后而崩,太子诵代立,是为成王”之记。依此则知武王似不在克殷后二年崩。《史记·周本纪第四》“正义”:“周公请命,王有瘳,后四年而崩。”“集解”:“皇甫謐曰:武王定位元年岁在乙酉,六年庚寅崩。”邵雍“以运经世”表内记武王于“己卯”(公元前1122)年“在丰践天子位”,“乙酉”(公元前1116年)“周武王崩,元子诵践位,是谓成王”。而皇甫謐说“乙酉”(公元前1116年)为武王元年,则与邵雍所推延后6年。如果是后60年之“乙酉”,则是公元前1056年,今《夏商周年表》之公元前1046年岁在乙未,与岁在乙酉之公元前1056年相差10年。邵雍不采《史记·封禅书》之说,亦不取皇甫謐之说,当有他一定的文献依据。今《黄金书屋》光碟之“中国历代帝王年表”记周武王末年为公元前1116年,与邵雍所推完全相同。
今《夏商周年表》成王在位22年,邵表成王在位37年。《史记·周本纪第四》:“成王在丰,使召公复营洛邑……成王既迁殷遗民,周公以王命告,作《多士》、《无佚》。”
《尚书·毕命》曰:“惟周公左右先王,绥定厥家,毖殷顽民,迁于洛邑……既历三纪,世变风移,四方无虞,予一人以宁。”这是康王即位后12年“至于丰”时说的话。一纪12年,三纪为36年,即成王迁殷顽民之年至康王12年为36年。周公行政七年乃返政成王,之后方迁殷移民。又《史记·周本纪第四》曰:“成康之际,天下安宁,刑错四十余年不用。康王命作策毕公,分居里。成周郊,作《毕命》。”则知成王元年至康王12年时已有“四十余年”。由此可见,成王在位年数当在30年以上。今《黄金书屋》光碟之“中国历代帝王年表”记周成王元年为公元前1115年,末年为公元前1079年,与邵雍所推完全相同。 今《夏商周年表》康王在位25年,邵表康王在位26年。仅差一年。今《黄金书屋》光碟之“中国历代帝王年表”记周康王元年为公元前1078年,末年为公元前1053年,与邵雍所推完全相同。 今《夏商周年表》昭王在位19年,邵表昭王在位51年。相差32年。今《黄金书屋》光碟之“中国历代帝王年表”记周昭王元年为公元前1052年,末年为公元前1002年,与邵雍所推完全相同。 今《夏商周年表》穆王在位55年,邵表穆王在位55年。见于《史记·周本纪第四》:“穆王立五十五年,崩,子共王繄扈立。”《史记·周本纪第四》:“昭王南巡狩不返,卒于江上。……立昭王子满,是为穆王。穆王即位,春秋已五十矣。”康王在位25年,昭王在位19年,则穆王即位时不可能“春秋已五十”。以穆王50岁即位考之,昭王卒时当有70左右岁。则其在位年数不当只有19年。邵雍定其在位51年,当有一定的文献依据。今《黄金书屋》光碟之“中国历代帝王年表”记周穆王元年为公元前1001年,末年为公元前947年,与邵雍所推完全相同。 今《夏商周年表》共王在位23年,邵表共王在位12年。相差11年。穆王在位55年,则其子承祚似难长达23年。今《黄金书屋》光碟之“中国历代帝王年表”记周共王元年为公元前946年,末年为公元前935年,与邵雍所推完全相同。 今《夏商周年表》懿王在位8年,邵表懿王在位25年。相差17年。今《黄金书屋》光碟之“中国历代帝王年表”记周懿王元年为公元前934年,末年为公元前910年,与邵雍所推完全相同。 今《夏商周年表》孝王在位6年,邵表孝王在位15年。相差9年。今《黄金书屋》光碟之“中国历代帝王年表”记周孝王元年为公元前909年,末年为公元前895年,与邵雍所推完全相同。 今《夏商周年表》夷王在位8年,邵表夷王在位16年。相差8年。《史记·周本纪第四》“正义”注夷王:“《帝王世纪》云十六年崩也。”今《黄金书屋》光碟之“中国历代帝王年表”记周夷王元年为公元前894年,末年为公元前879年,与邵雍所推完全相同。 今《夏商周年表》厉王在位37年,邵表厉王在位37年。厉王在位37年,则有取《史记·周本纪第四》:“夷王崩,子厉王胡立。厉王即位三十年,好利……三十四年,王益严……三年,乃相与叛,袭厉王,厉王出奔于彘。”今《黄金书屋》光碟之“中国历代帝王年表”记周厉王元年为公元前878年,与邵雍所推完全相同。 今《夏商周年表》与邵表之共和14年、宣王46年、幽王11年,皆先见于《史记·十二诸侯年表第二》。 《史记·周本纪第四》“集解”:“《汲冢纪年》曰:自武王灭殷以至幽王,凡二百五十七年也。” 今《夏商周年表》凡276年,邵表凡352年。今《黄金书屋》光碟之“中国历代帝王年表”记周武王元年为公元前1134年,至幽王末年凡364年(邵雍《皇极经世》“以运经世”记“周文王没,元子发践位,是谓武王”之年为公元前1132年)。三表皆不是257年。三表于厉王向上即有差异,夷王末年而至成王元年,今《夏商周年表》为165年,邵表与今
《黄金书屋》光碟之“中国历代帝王年表”皆为237年。今《夏商周年表》少72年。今《夏商周年表》西周起公元前1046年,而邵表起公元前1122年,向前延伸了76年。今《黄金书屋》光碟之“中国历代帝王年表”与邵表几乎完全相同,为什么会如此地巧合?而今“夏商周断代工程”所公布的《夏商周年表》与《黄金书屋》光碟之“中国历代帝王年表”同样是今天搞出的中国历史纪年表,为什么二者会有如此大的差异?各自的依据又是什么?这是应该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邵雍《皇极经世》“以运经世”所列东周年表,虽与今日所见诸多书籍上附录的年表大体一样,然仍有几处不同。 “夏商周断代工程”公布的《夏商周年表》之所以不包括东周部分,即是说这一部分已有定论。今日见于诸多书籍上的东周年表实来源于《史记·十二诸侯年表第二》和《史记·六国年表第三》。有的不列悼王、哀王、思王,如《辞海·附录》之《中国历史纪年表》,③
列平王至赧王22王,《现代汉语词典·附录》之《我国历代纪元表》④ 则列平王至赧王25王。西周12王(共和除外),东周25王,周代凡37王。 《史记·周本纪第四》“集解”:“皇甫謐曰:周凡三十七王,八百六十七年。”邵雍“西周年表”与“东周年表”列37王,起公元前1122年至公元前256年,共867年。以今“夏商周断代工程”所公布的《夏商周年表》西周起公元前1046年,至东周赧王末年凡791年,较皇甫謐所说少76年。 邵雍“东周年表”与《史记》所载不尽相同。 《史记·六国年表第三》元王在位8年(公元前476-公元前469),邵雍则记元王在位6年(公元前475-公元前470)。今诸多书籍附录年表均记周元王在位7年(公元前475-公元前469)。 《史记·六国年表第三》记贞定王在位年数是公元前468年至公元前441年,邵雍则记公元前469年至公元前442年。今诸多书籍附录年表均记周贞定王在位27年(公元前468-公元前442)。
结论 我们通过《皇极经世》“以运经世”纪年表与今日《夏商周年表》的对照比较,可以明了邵雍生前所谓“安乐窝中一部书”(非后来经邵伯温整理的《皇极经世》)中的“以元经会”、“以会经运”、“以运经世”乃是三张详略不同的历史年表,只不过是以元、会、运、世作为天地开辟的计时单位,着重用来说明中间三千年人事的一部“虽明天道而实责成于人事”的书。宋代胡宏著《皇王大纪》尧以后皆本《皇极经世》纪年,元代察罕著《帝王纪年纂要》亦本《皇极经世》纪年。如今国家把历史断代确定为“工程”并专门立项进行研究,则邵雍《皇极经世》一书中的“三千年”历史纪年就显得非常有参考价值。特别是今见《黄金书屋》光碟中的“中国历代纪年表”与“中国历代帝王年表”又几乎与邵雍所推完全相同,则突显了邵雍《皇极经世》一书的历史作用。为什么邵雍所推历史年表会那样的详尽?为什么他要对《史记》、《帝王世纪》、《竹书纪年》等文献有取有舍?他所确定的纪年有哪些今日见不到的根据?等等问题,都很值得人们进行专门研究。 注释: ① 明以来流传之《竹书纪年》亦作“夏后不降五十九年”。见《四库全书总目》卷四十七《竹书纪年》提要。 ② 《简明古汉语字典》 1986年8月第1版 四川人民出版社 ③ 《辞海》 1980年8月第1版 上海辞书出版社 ④ 《现代汉语词典》 1983年1月第2版 商务印书馆出版 |
2001年6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