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 《清宫词》
诗总集,不分卷,今人石继昌辑。
此书收清宫词九种。包括:1.《清宫词》八十四首,署“钱唐九钟主人”撰,即清吴士鉴,字公、号斋,浙江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光绪十八年(1892)进士,官至翰林侍读;2.《清宫词》一百零一首,清魏程博撰。程博,字莲裳,号息园,湖南湘乡人,生活于清末;3.《前清宫词》一百首,作者佚名。4.《长安宫词》一百首,作者胡延,延字研孙,一作砚生,四川人。庚子事变慈禧西逃西安,胡延为西安知府;5.《北京宫词》一百首,颜缉祜撰。缉祜字伯秦,号函?,晚号函叟,辛丑和约后,慈禧从西安假道河南回京,在开封(汴京)修行宫,颜耎祜为供支委员;6.《金銮锁记》一百三十七首,补遗六首,清高树撰。树字蔚然,别号珠岩山人,四川泸州人,光绪十五年(1889)进士,历军机章京,御史等;7.《方家园杂咏纪事》二十首,清王昭撰,字藜青,号水东,又号小航,光绪二十年(1894)翰林,曾官礼部主事,参加戊戌变法,号为帝党;8.《清宫词》三十首,清杨秡蒶撰,秡蒶字瑟民,江苏宝山人,生活于清末民初;9.《颐和园杂题》十首,近人周大烈撰,大烈字印昆,湖南湘潭人,北洋政府时为众议院议员。书后附王运《圆明园诗》、王国维《颐和园词》、张怀奇《颐和园词》、邓《颐和词》等三种和王景禧《宫井词》。
本书所收宫词内容包括:1.叙写清朝发迹发展史,一直写到清末宣统间,清亡。如吴士鉴、魏程博所作两组《清宫词》皆从满族发祥神话写起,并记录许多宫中琐事,从中可见满族风俗,其所多取于“身历其境,信而有征”者。宫词涉及的一些记载,还很重要。如“华风纤巧束双缠,妙舞争夸贴地莲。何似珠宫垂厉禁,防微早在入关年。”并附小注云:“顺治初年,孝庄皇后谕,有以缠足女子入宫者,斩。此旨旧悬于神武门内。”(吴士鉴《清宫词》)满族初入关时对缠足如此痛恶,可是到了清朝末年,京中的八旗子弟,一些无所事事的男人由于好美,都把脚缠细,号为“刀条脚”。2.有些宫词作者是记其亲身经历的事情,他们的记录,可补历史记录之不足。《长宫词》《汴京宫词》均写庚子事变时慈禧、光绪逃往西安及假道河南归京的情景,从中可见慈禧等人在国难中仍然靡费奢侈,讲究排场。如:“笑指绯红衐目光,前程铺锦易鹅黄。纷纷上色仍嫌侈,幽雅淞蓝浅澹缃。”“芥菜青青荐嫩秧,御冬蓄旨酢盐霜。”描写只是为了供给慈禧吃咸菜圪塔就发银四十两。《金銮琐记》多记庚子以后清宫内外琐事,可见当时清统治者上下之腐朽。《方家园杂咏纪事》则以记慈禧、隆裕二后事和戊戌政变为主。其诗虽简而注文甚详,许多是不见史传的,可供研究近代史者参考。此书为研究清代风俗掌故提供了丰富的资料。
有北京古籍出版社1986年排印本。
192 《南宋杂事诗》
咏史诗总集,七卷,清沈嘉辙、吴焯、陈芝光、符曾、赵昱、厉鹗、赵信七人同撰。
嘉辙字栾城,焯字尺凫,曾字幼鲁,鹗字太鸿,四人皆钱塘(浙江杭州)人。芝光字蔚九,昱字功千,信字意林,二人为兄弟。陈、二赵皆仁和(浙江杭州)人。七人惟符曾以荐举至户部郎中,厉鹗以康熙庚子(1720)举于乡外,其余皆诸生。
此编所收每人七言绝句百首(符曾一百零一首)。诗中采摭故实,以咏南宋杭州史事,凡与杭州无关者概不入咏。此编为补明代田汝耕《西湖游览志》《西湖游览志余》而作,凡田汝耕《志》存者则避之,或同一事,田《志》所录未详,则广为搜罗,用资博览。作者之目的在于用诗加小注的形式以展示南宋一百余年间杭州风貌。故此编上采正史、政书,下搜宋以来诗词文集,旁及野史笔记、别传方志、金石碑刻,取材十分广泛,征引书籍近千种,每首诗咏一事,以小注补充其不足,诗中所写上及开国典礼、宫庙建筑、帝王燕射、典礼国祭、传国玺印,御笔书法、驾幸宴乐、宫廷秘史、陵寝盗发、宋金交涉;中关臣工忠奸、百官除授、科场轶闻、释道理学、文人趣事、画家琴师、音乐书画、佚诗佚文、典籍聚散、时语方言、名胜古迹、园林亭台、花卉树木、鱼禽虫兽、碑刻题名、文物古董、文房四宝、纸钱楮券;下涉四时节令、时尚风土、市井景象、歌妓舞女、名酒名菜、糕点食品、丝绸瓷器乃至谑语优言、谶兆图纬、火灾火葬、阴曹志怪、戏曲小说等。南宋时期发生在杭州的大小事件,只要在清代仍有记载可按者都从不同角度、在不同程度上得到反映,可作一代诗史读。
作者用诗以记事,事即注于诗下。一诗往往合数事而成,鳞次分注,详载书名,并列总目于首,登记作者姓名。因为作诗的目的是使人们关注南宋杭州旧事,过于注重排比事实,所以此书的一些篇章中不免有牵强堆砌之处。但就全书来说大多诗篇还是富于韵味的,其中还有不少可以反复吟诵的佳句。书前,赵殿成在《题辞》中即列举七十余对佳联。因之,此集不仅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亦是一编较好的咏史诗集。
此组诗写于康熙六十一年(1722)至雍正元年(1723)之间,初刊于雍正间。乾隆丁亥(1767)有小山堂刊本。常见者是刘子端手录芹香斋摹镌本和道光间扶荔山房刊本。
浙江古籍出版社于1987年据扶荔山房刊本标点排印出版。
193 《续甬上耆旧诗》
明清宁波诗总集,一百二十卷,清全祖望编纂。祖望(1705~1755)字谢山,一字绍衣,浙江宁波人。雍正七年(1729)以贡生充选贡入京,上书侍郎方苞,苞异之。乾隆元年(1736)荐举试博学鸿词,适逢会试中进士,选庶吉士,所以并未参加鸿博试,后授知县,未赴任而归乡。
清人李邺嗣编《甬上耆旧诗》,收宁波一带自越国文种到明季诸家诗三千余首,作者凡四百三十余人。此书为李邺嗣书的续集,所收多为明末到清初抵抗清人入侵和清统治确立之后不与统治者合作的遗民诗,其意在表彰忠烈,宣传民族主义、爱国主义,全书共收录古今体一万五千九百余首,作者六百余人。卷一至卷五为甲申(1644)明灭亡以后士大夫诗,其中有些是正直、勇于和阉党权奸斗争的士大夫的诗。六卷以后则多为明末抗清民族英雄和清初顺治、康熙间明遗民的作品,其著名者如卷八的《正气录》;卷十一的《殉难诸公诗》、卷十三的海外几社六子之一张煌言的诗;卷三十八到卷四十为“三黄诗”(即黄宗羲、黄宗炎、黄宗会等人的作品)。在这些作者的作品中有不少是气贯长虹、富于战斗精神的诗篇。书中作者小传也很有特色,多记遗闻轶事,有许多为野史笔记所未见,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书编成后由于正处于清代文字狱特别严酷时期(清乾隆中叶),未能刊刻,只有传抄本在暗暗流传,辛亥革命之后才出现据传抄本的排印本。为民国戊午年(1918)四明文献馆编印。此本与手稿出入甚大,次序错乱,诗有删节,不一而足。
194 《娄东诗派》
娄东诗总集,二十八卷,清汪学金编纂。学金(1748~1804)字敬箴,号杏江,晚号静?,江苏镇洋(江苏省太仓县)人。幼而聪颖,乾隆四十六年(1781)一甲三名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官至左庶子,以病乞归。
“娄东”指今江苏省太仓县一带。此地明代出现了王世贞、清初出现了吴伟业,他们均为名震一时的大诗人,因此这里有良好的诗学传统。特别是吴伟业,他在明亡以后,以明末清初的历史现实为题材,撰写大量的熔唐初“四杰”的藻采和元白通俗流畅诗体为一炉、哀感顽艳的七言歌行。这些在当时影响很大,形成“娄东诗派”。有许多人起而效之,特别是太仓“十子”(周肇、王揆、许旭、黄与坚、王撰、王昊、王?、王曜升、顾湄、王摅),他们大多效法吴伟业(其中也有少数学王世贞的),这都属于娄东诗学。这些诗人,人多势众,于是王士?在《分甘余话》中言:“明末暨国初歌行,约有三派:虞山源于杜陵,时与苏近;大樽源于东川,参以大复;娄江源于元白,工丽时或过之。”本来是论歌行的,言钱谦益学杜甫,杂以苏轼;陈子龙学唐人李颀,参以明人何景明;吴伟业学元白。后来用之以论其他体裁的诗歌。此书本为地方诗总集之属。因为吴伟业等人已衍为“派”,故称“诗派”。全书共选太仓一带诗人近五百人,末附方外和闺雅。其中最突出王世贞,入选作品三卷,其次是吴伟业二卷,陆世仪一卷。研究“娄东诗派”者则可资参考。
此书有清嘉庆甲子(1804)诗志斋刻本传世。
195 《江西诗徵》
江西诗总集,九十四卷,清曾燠编纂。燠(1760~1831)字庶蕃,号宾谷,江西南城人。乾隆四十六年(1781)进士,选庶吉士,授户部主事,累擢两淮盐运使,官至贵州巡抚,迄归养卒。
江西诗因宋代一些诗人追随黄庭坚,学习其风格奇险瘦硬的诗作和“点铁成金”和“脱胎换骨”的“心法”形成的“江西诗派”而著名。其实江西诗歌有着长远的传统,并不是只有属于“江西诗派”的诗人。这种传统最早可以追溯到晋代陶潜,唐代有刘虚、王季友、杨衡、施肩吾、郑谷、陈陶等俱为江西人。宋代诗坛江西名家辈出,不入“江西诗派”的江西诗人有晏殊、欧阳修、刘敞、王安石、曾巩(产生于江西派形成前),其后有杨万里(晚年摆脱江西派)、胡诠、姜夔、文天祥、刘辰翁等人。元初四大家有三家:虞集、范、揭莖斯为江西人,明初刘崧人亦称之为江西派(或西江派),但他并不宗宋而取材中唐,他对平正典雅的台阁体的创始人杨士奇(也是江西人)有很深的影响。其后的江西名诗人如汤显祖、蒋士诠,都近于“性灵派”,为江西诗增添了新的色彩。此书收录诗歌以地域为标准,于是它便成为色彩纷呈、风格各异的江西诗人的总集。其“江西”概念则以《大清一统志》为准。对于外地迁到江西的诗人只有流寓而终才能入选。全书以编年为序,不以郡县分编。书中惟陶诗全录,余如宋之欧、王、黄,元之虞、范、揭则仅择其精者,以百首为率。对于未经传刻,或传刻未广者则多选,以尽表微阐幽之义。入选诗人各附小传及简单的评论。全书共收诗人两千余家,书前有曾燠论诗诗五十四首,分别评论江西诗人五十四家,均为有代表性的诗人,其论也颇有可取之处。
有清嘉庆间刊本。